12.02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先進製造業 產業智能官


伴隨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越來越多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讓智能製造同時吸引了製造業和科技界的雙重目光。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製造業革命浪潮。2015年強國戰略推出以來,中國持續在智能製造領域發力。

在“中日智造國際生態論壇”現場,上海智造中心總經理陳廷炯分享了主題報告: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從產業和標準的角度深入解讀中國發展智能製造的緣由、過程、體系以及各個生態層級的組成。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延展閱讀:

深度分析國內製造業


這是一篇深度分析國內製造業的好文章,說透了中國工業化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和一些關鍵性問題,涉及技術、人才、制度、政策等諸多領域,也點中了中國工業化的軟肋和痛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要解決這些問題實屬不易,作者也提出瞭解決路徑和方法。這是小編近期讀過頗具深度的分析製造業的文章,文章發佈後也引起了很多業內人士的共鳴,分享給金粉我們共同靜下心來品讀。


產業“隱形冠軍”是指在某個細分市場絕對領先,在自身領域成為世界前三甲,但鮮為人知的中小企業。大部分“隱形冠軍”位於產業鏈上游,因為不與終端消費者產生直接聯繫,公眾知名度比較低,故名“隱形”。但卻因掌握行業核心技術,關鍵部件或關鍵材料,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產業的真正幕後控制者。據稱,全世界3000多家隱形冠軍公司,德國擁有1307家,數量最多,而中國雖然是世界製造大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多產業規模也做到世界前茅,但這些產業往往大而不強,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核心技術,關鍵部件和材料大都壟斷在國外“隱形冠軍”企業手中。因此,中國的產業要由大變強,擁有話語權,就需要更多的“隱形冠軍”企業,專注解決產業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和特殊材料,提供專業化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眾所周知,儘管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近幾年呈跨越式發展態勢,但對外依存度極高的“缺芯”問題卻始終是最大的痛點: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關鍵部件和材料長期被國外企業所壟斷,國內芯片90%依賴進口,2016年超過2200億美元。中國眾多的產業都象電子產業一樣,因為缺“芯”,體量大卻沒有話語權:如中國的鋼鐵產量是世界第一,但特種鋼鐵卻大量需要依賴進口;中國的高鐵是中國的名片,但核心的動力系統、控制系統必須來自於西門子、ABB等國外公司,甚至連螺絲釘都依賴進口;中國的圓珠筆產量世界第一,卻做不出圓珠筆芯的滾珠;中國的PC產量第一,但計算機的芯片基本被美國Intel和AMD壟斷;中國汽車市場名列世界前茅,但發動機卻一直受制於人。縱觀中國產業發展,雖然規模大,但由於缺“芯”這樣致命的短板,導致在產業發展上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弱勢,而發達國家則通過控制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或關鍵部件牢牢掌控著產業主動權。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說京東方燒錢上千億人民幣,成為全球平板顯示最大的生產企業,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等出貨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液晶電視顯示屏世界第三,改變了中國每年進口總值高達數千億人民幣液晶顯示屏的局面。


說實話,看到這個新聞後非常感概。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國從改革開發以來的確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眾多產業就象平板產業一樣從空白變成世界規模最大,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提升了中國GDP。國家也從“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另外一方面,則更引發了長期以來對中國產業發展大而不強、重產值輕研發、注重規模體量忽略核心技術的擔心和憂慮!中國目前很多產業的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部件都被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企業壟斷,而這些壟斷企業大多是產業的隱形冠軍,是世界上唯一或極少數幾家可以把現代高端產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關鍵部件和材料做到極致的公司,大到精密機床、半導體加工設備、飛機的發動機,小到園珠筆芯、高鐵的螺絲釘、電子產業的芯片、液晶顯示用間隔物微球、微電子鏈接用的導電金球、分析檢測用的色譜柱填料、生物製藥用分離純化層析介質等。可以說,國外一個很小的隱形冠軍企業如果不供應相關材料,就可以讓中國萬億級的產業癱瘓,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面臨的殘酷現實。


因此,只要不可替代的關鍵部件和材料掌控在國外的隱形冠軍企業手裡,中國的產業再大也無法擺脫“裝配工廠、低端運行”的被動局面。當前,中國要主導任何戰略性產業,促進國家經濟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是靠依賴投資更多的下游巨無霸組裝和加工工廠,而是需要培育更多擁有自主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部件的上游隱形冠軍企業,從而在重大產業上擁有核心競爭力,才能突破中國經濟發展瓶頸。隱形冠軍,將成為中國從一個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決勝著力點和關鍵所在。


1、中國產業迅速擴張的資源優勢分析


近年來中國已逐步成為世界製造中心,很多製造領域的規模都躍居世界首位。這得益於中國獨有的四大資源優勢:


一是市場優勢。中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人口的大國,購買力巨大,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財富積累,市場潛力越來越大。龐大的消費需求,使得中國企業得以快速發展,極易形成規模化產業。目前中國很多市場需求都已躍居世界第一,如鋼鐵、塑料、食品、電子器件等等;


二是勞動力優勢。中國人口眾多,可以為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勞動力密集型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玩具、皮革等及下游的組裝產業如平板顯示在中國都有絕對的發展優勢;


三是資本優勢。中國自改革開發以來,國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本,能夠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


四是體制優勢。中國是中央集權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可以集中各類資源和力量辦大事。為了提升戰略性產業的競爭優勢,國家層面可以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甚至不計成本投入巨資予以扶持。無論是我們前面提到的京東方液晶面板產業,還是我們引以為豪的高鐵就是很好的案例,通過國家的支持,可以迅速改變中國落後的液晶平板顯示生產技術,結束每年進口數千億液晶顯示屏的局面,國家大力支持京東方投入上千億人民幣建設液晶面板線,即使公司連續多年鉅虧也可以持續下來,最後變成全球液晶面板出貨量最大的公司。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家政策和金融支持,完全依賴市場化運行,京東方是無法挺過來更無法持續發展的。同樣的,中國的高鐵之所以能快速擴張成為世界第一,也是因為有國家財政和政府資源的強大支持。


2、規模化背後的打工模式探究


中國相當多的產業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而且在不缺市場、不缺人、不缺錢、不缺政府支持的強大背景下,為什麼始終是規模化有餘、競爭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短,技術積累少,研發能力弱,很多核心技術及關鍵材料都被髮達國家所壟斷。


中興芯片事件、華為內存事件就清楚暴露出中國產業脆弱、不堪一擊、話語權缺失的尷尬與無奈。以液晶顯示產業為例,中國液晶面板產業雖然規模很大,但基本是屬於加工組裝型,不但生產線要從日本進口,而且製造面板的很多關鍵材料也都必須依賴進口。


因此,看似紅紅火火的生產,其實掙大錢的都是日本的設備和材料生產廠商。日本人把液晶面板轉移到中國來只是利用中國豐富的勞動力、土地資源及大量的資本,他們靠關鍵材料和設備的壟斷,就可以輕鬆的從中國獲取鉅額利潤,然後再把這些利潤用於開發新的顯示技術,升級換代後再賣到中國去賺取更多的利潤。結果,處於產業鏈下游的中國企業一直在買買買,從5代線買到6代線,再到7代線8代線,到現今的10代線,每條線投資都高達上百億。更令人咂舌的是這些投資驚人的生產線需要用日本的關鍵技術和材料才能進行生產,也就是說生產線的開動,就意味著中國必須同時購買大量的日本材料,一天斷供,這些上百億投資的生產線就立刻癱瘓。


日本一個掌握關鍵材料的隱形冠軍企業,就可以卡住中國上萬億產業的脖子。也就是說,中國人如果不擁有核心技術,產業體量做得再大也只能是處於任人宰割的被動地位。


那麼,中國為什麼不依靠已有巨大的顯示屏產業規模,眾多的應用人才,以及國家的資本支持,開發創新自有的顯示屏生產技術,擺脫給別人打工的被動局面呢?不是我們不想做,而是因為開發新的顯示屏技術往往需要上游材料廠商的配合,目前上游關鍵材料卻大多被日本隱形冠軍企業所壟斷。中國顯示技術的科學家即使有很好的技術和主意,但如果沒有上游材料廠家的供應和配合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難以把技術落地,無法把技術轉化成產品。這就是中國面臨的嚴峻現實!


要想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讓中國製造成為全產業鏈條的良性互動,不是依靠購買更多的,規模更大的,更先進的下游組裝線,雖然依靠購買組裝線可以增加就業,快速擴大GDP,而必須下決心從源頭抓起,引導和支持企業專注於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的研發製造,專注於把核心部件和上游產品做到極致,專注於成為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企業,在突破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製造的瓶頸方面殺出外國公司的重圍,為中國產業重構發展路徑提供堅實的基礎。


3、解開制約關鍵技術的“密碼”


一個國家的產業規模往往取決於市場、勞動力、土地資源及國家資本實力。中國憑藉市場大、勞動力資源豐富及強大國家資本實力的優勢,在極短的時間內把眾多產業成功地做大。但是,現代產業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的發展,則與市場、勞動力、土地資源及國家資本實力沒有太大關係,而是依賴一個國家的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工業化水平和綜合國力。這些恰恰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從戰略高度和全局角度來看,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能力決定著企業競爭乃至國際競爭的成敗,甚至會對國家安全和民族生死存亡有巨大影響。我國不少領域關鍵技術長期受制於人,只有突破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的技術瓶頸,打破國外公司的長期壟斷,中國重大產業在世界才有話語權,中國產業才能由大變強。從現實情況來看,要想實現上述目標,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我們要清醒認識當前制約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研發突破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多的是外部環境和國家政策,以及企業認知和企業家胸懷等深層次問題。


基礎原料和裝備差導致研發速度受阻


高端新興產業如液晶顯示對關鍵材料和部件性能和質量要求極高,因此研發和生產技術難度大。我國雖然是基礎原料生產大國,如不鏽鋼及眾多化工基礎原料生產的產能都位居世界首位,但由於缺乏高性能不鏽鋼和高質量的化工基礎原料,導致以其為原料生產出來的相關材料和設備不能滿足高端產業的生產需求。可以說基礎原料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產業關鍵材料和部件的研發進展和產業化成功。我回國創業做液晶顯示用間隔物微球材料遇到的基礎材料質量導致產業化過程拖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液晶顯示屏由“間隔物微球”“混跡”於液晶之中、“立身”於玻璃面板間,主要發揮“骨架”作用,可以精準控制玻璃面板的厚度。它好比是人體骨骼中的鈣,沒有它,液晶面板就“站”不起來。

《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全景》報告全文

雖然液晶間隔物微球只是由普通的聚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材料組成,但用於液晶顯示的聚合物對微球質量和性能要求極高,必須具有高度的粒徑精確性、極窄的粒徑分佈、優異的機械強度、光滑的表面性能、極高的潔淨度和極低的金屬雜質等性能,因此製備技術壁壘極高,長期以來全世界只有日本兩家公司可以生產。納微在開發液晶間隔物微球材料時,首先就遇到國內基礎原料質量差的問題。苯乙烯是通用化工單體之一,國內生產產能位居世界首位。但國產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雜質含量高(尤其是奈雜質含量高),用其生產出來的間隔物產品機械強度低、變形大,不能滿足控制液晶顯示的要求,不得已公司只好花大量的時間去解決單體純度的問題。


另外我們在產業化過程中還遇到由於不鏽鋼性能差引起裝備不合格的問題。生產高性能微球需要用不鏽鋼反應釜,經多次試驗,發現用國產反應釜生產的液晶屏用間隔物微球產品鐵含量超標,無法滿足液晶顯示的高端要求,後來花了一年的時間,嘗試了很多家國產反應釜都是一樣的問題,而用進口的鐵含量就達標。付出如此大的時間成本、花費了巨大的人財物,竟然得到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結論;國內不鏽鋼質量就是這樣,很少有真正的不鏽鋼,高性能的不鏽鋼都需要進口!


因此,雖然納微開發了比日本先進的微球製造技術,但由於國產的原料質量及不鏽鋼性能問題,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解決這些基礎原料差的問題,才最終實現間隔物微球產業化。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中國做高科技產品研發尤其是做現代產業關鍵材料和關鍵部件的難度有多大:不僅要解決關鍵技術壁壘而且要解決配套的基礎原料和設備質量差的問題!我想這也許是為什麼中國培養了眾多的科研人員,發表的文章全世界最多,而成果轉化率卻極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解決現代產業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首先必須提升整個中國基礎原材料以及儀器設備的質量,否則即使我們擁有眾多解決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製造技術的人才,也難以做出高性能的材料和部件以滿足現代產業的需求。


社會浮躁,基礎創新不足,導致研發驅動力受阻


改革開發以來中國的變化日新月異,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全社會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並引發一些極不合理的現象。如飛速上漲的房價讓炒房的人得到巨大財富,而相比之下辛苦幹活的人卻越來越窮。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合理導致投機心態越來越嚴重,破壞了中國勤勞致富的傳統美德,整個社會也就越來越急功近利,缺乏沉下心來專注做好一件事情的耐性和堅守。


但幾乎所有產業需要的關鍵材料和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都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經驗積累才有可能成功。比如,在液晶顯示屏製造中連接芯片和麵板的導電金球這一關鍵材料,全世界只有日本兩家公司可以生產。


納微在已經成功研發出世界領先的微球精準製備基礎上還花了整整10年時間,才成功開發出用於微電子領域的導電金球,可謂“十年磨一劍”,如果沒有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堅韌不拔的執著追求,是難以實現並堅持到最後勝利的。中國很少有企業願意花十年的時間去開發一項技術和產品,大家都喜歡短平快的項目,不願意把資金和時間投入到投資大、週期長、風險高的先進技術研發和材料製造領域。歐美日的隱形冠軍企業無不是在一個領域深耕細作幾十年把一個材料或部件做到極致才形成的。因此中國要培養隱形冠軍企業首先要有更合理的財富分配體制,社會財富應該傾斜於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而不是投機的人,才能讓技術人才可以長時間沉下心來把關鍵技術做到極致,讓更多企業成為隱形冠軍。


另外一方面,國家雖然投入大量科研經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發展,但由於目前對高校科研人員的評價體系,主要是依賴發表文章數量,科研人員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如何發表更多文章而非深入研究厡創技術或實用技術以解決產業核心技術。在以論文數量為王的評價體系以及不合理經費的控制和分配體制,讓科研人員無法沉下心來做原創性科研,或專注於產業化核心技術,而是去做容易出文章的研究。讓科研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如中國雖然在納米技術領域發表文章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但文章數量與國內產業化技術發展極不匹配,納米應用技術和納米材料的產業化基本空白。因此,只有對科研評價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完善激勵機制,才會實現讓國家科研投入能有更多成果轉化,更好地為產業服務,更好地回報社會。


社會浮躁與政府的政策也有很大關係。由於以往的政策是以GDP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各級政府都願意投資發展能快速做大並容易增加GDP和就業人數的下游組裝產業。同時由於地方政府過度投資,很多產業到中國後形成惡性競爭,如太陽能面板產業就是一個政府過度投資帶來產業過熱問題的典型。上游關鍵材料和部件需要長期的研發投入,規模也不會快速放大,因此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意願和力度就明顯不足。


國內市場推廣難度大研發成果推廣受阻


由於當前中國大多新興產業都是依靠引進的國外技術,且關鍵材料都使用國外進口產品。因此中國企業開發出來的關鍵材料要導入市場就面臨先天不足的問題。


首先,關鍵材料和部件對終端產品性能影響極大,如果質量有問題,會給終端客戶造成巨大損失,因此一般情況下,客戶不願意承擔這種風險,導致國產材料替換進口材料的難度很大。即使客戶有意願導入國產品牌材料,驗證週期也非常長。有的材料雖然單價非常高,但在整個設備的成本比例比較低,客戶更沒有意願去做新產品嚐試和替換。比如說間隔物微球,雖然單價很高,但由於用量少,佔整個顯示屏材料成本不到1%。而這個材料對整個顯示屏的質量又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客戶往往不願冒險採用國產產品。


其次,國人對國產和進口產品的偏見也會導致國產產品導入困難。長期以來,中國生產廠家習慣於生產中低端產品,對技術和產品質量重視不夠,因此普遍的印象是國內產品質量不行,用起來不放心,客戶對國產產品導入會非常慎重甚至會提高導入門檻。更有甚者,如果客戶使用了國產產品出問題,第一時間會怪罪到國內原材料的質量問題;而如果客戶用的進口材料生產出問題,反而會反省自己工藝有什麼問題。因此國產產品要導入客戶,不僅要有超高的產品質量,還要貼近客戶需求,熟悉客戶工藝,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幫助客戶解決實際問題。


要解決國產產品市場推廣問題,需要多方結合、達成共識:一方面生產材料廠家確實要做好質量控制體系,保證產品的高質量和高效用,要有耐心去培育市場、貼近需求,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經驗的累積,國產的產品質量會越來越好甚至有可能超越進口產品。另外一方面,下游廠家也需要有更加開放的心態,積極與上游國產材料廠家配合。上游關鍵材料和部件成功產業化會極大促進下游廠家的國際競爭力,實現互利共贏。同時國家也應出臺一些政策鼓勵下游廠家使用國產材料。


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研發能動性受阻


由於目前國內法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因此經常出現投入很長時間大量資源開發出的產品和技術被仿造,被偷走,甚至整個技術團隊給挖走,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的情況。由於中國知識產權得不到尊重,造成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嚴重限制了企業對關鍵材料和部件開發的動力。因此很多企業都願意聚焦在短平快的低端製造業上或風險相對小的下游組裝上,不願意投入技術研發長,風險大的高技術產業。有的企業即使想做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開發也會因為擔心技術洩密而不得不採取一些保密手段。


本來高技術開發需要共享信息,激發大家的靈感才容易促進新的想法,解決遇到的問題,但由於保密的原因很多信息無法在技術團隊上分享和交流,嚴重影響了項目的進展,並限制了技術研發的快速進展和試驗成功。因此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用法律為自主研發企業保駕護航,才能讓中國真正投入研發創新的企業得到回報,讓靠投機或剽竊技術的企業得到懲罰,營造企業成長為隱形冠軍的良性發展環境。


稅收政策侷限性導致關鍵材料研發企業發展受阻


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的製備具有技術壁壘高,附加值高等特點,但同時也具有研發投入大、週期長的風險。這種企業的活化勞動成本主要在研發投入、人員工資、產地租金等方面,大大高於傳統企業,如果按中國現行的增值稅抵扣方式,該部分成本不能抵扣,從而使企業的稅負較高,大大降低了企業盈利能力,使得企業在前期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在更多的研發新產品新技術上。其實中國政府也意識到增值稅會影響高科技企業發展,因此在一些特殊領域如軟件、芯片及生物製藥產業都有特殊的增值稅政策。而與這些產業異曲同工的關鍵材料製造企業目前卻不能享受這些特殊政策。


因此,國家要解決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問題,就必須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的普惠性稅收政策,拓展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行業範圍,切實解決先進材料製造企業面臨的稅收窘境,為企業減負,為創新添翼,才能有利於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才能讓有志於與國外壟斷企業抗衡的科技研型企業真正走上隱形冠軍的強企之路。


4、培養隱形冠軍企業是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破局之舉”


中國要真正完成經濟轉型,從一個經濟大國變成強國,必須把解決好產業的關鍵材料和部件放在首位,必須培養更多的隱形冠軍,才能真正實現產業發展的大而強,才能擁有獨立自主的話語權。“隱形冠軍”是指那些非常專注、具有全球性或區域性市場領袖地位的中小企業,他們的產品可能很小,不跟消費者直接見面,不易被人覺察,加上自身低調,公眾知名度比較低,但在各自行業內往往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是產業發展無可撼動的霸主。基於此,中國的企業要想成為隱形冠軍,需要有極強的創新能力,堅持長期不懈的研發,用匠心、耐心、恆心和信心,把技術和材料做到極致。


堅持創新佔據技術制高點


一個公司能否在全球的競爭中成為隱形冠軍,取決於這個公司是否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是否佔據世界關鍵材料製備技術的制高點。無論是電子產業的芯片,還是飛機發動機,還是看去簡單的圓珠筆芯和高鐵的螺絲,都是憑藉先進的技術和精湛的工藝製作而成。要做到一個領域制高點的技術,往往不是靠人多或短期砸錢就可以快速獲得的。中國過去那種憑藉眾多勞動力資源和大量投資來迅速把產業做大的模式是行不通的。當前,中國最需要的,是要形成一種創新的科研環境,吸引一批世界頂尖科學家可以安下心來,通過長期的創新和技術積累佔據技術的制高點,從而解決關鍵材料和部件的國產化。


堅持專注和堅守做到持之以恆不動搖


中國發展到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資本、人才、市場、產業鏈,最大的短板是缺乏耐心和堅守。現代產業的發展越來越精密化、自動化、高性能化,這些發展趨勢對關鍵材料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於關鍵材料和部件對下游產品性能影響極大,因此在材料領域往往贏者通吃的局面,即做得最好的企業逐漸成為產業的隱形冠軍,形成獨霸一方的壟斷局面,做得質量差的企業基本無法生存。中國已經擁有強大的組裝能力,只要擁有了關鍵材料和部件就會迅速做出相關產品,同樣,誰壟斷了這些關鍵材料,誰就在產業鏈擁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隱形冠軍企業就是要堅守一種使命感和民族情懷,不忘初心,一但認準一個目標就持之以恆做下去直到成功。這種專注和長期堅持的精神在當今浮躁社會里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堅持工匠精神把產品和工藝做到極致


“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是精益求精,要把產品和工作做到極致,必須靠一絲不苟和嚴謹務實的態度,對產品不斷改進、創新和優化,必須把掌握行業內最頂尖的技術,打造質量最高的產品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我曾參觀過德國一家生產工業風扇的中小企業,為了檢測風扇運行時的噪音,特意建造了先進的靜音實驗室,置身其中,可以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為提升品質捨得投入,敢於投入,這樣的產品無疑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工匠精神不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種追求、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諾。我想,這也應該成為中國隱形冠軍企業的追求,用最好的技術製造最好用的產品。


目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瞄準國際標準,弘揚工匠精神,中國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道路上已經進入新時代。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加強研究,突出關鍵共性技術重點拓展科技項目,強化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倡導創新文化,等等,國家正在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和舉措,目的就是為了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從根本上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而其中的核心就是要培養更多的隱形冠軍企業,掌握相關產業的關鍵材料和部件,突破發展瓶頸、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全產業鏈材料、加工自主可控,為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使中國從一個製造大國真正變成一個製造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