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李安的新片《双子杀手》打出的号令招牌是电影在技术上的追求,但如果仅仅到李安的电影里去浏览一下他对电影新技术的孜孜以求,那么,还不如去看超大银幕上的完全靠炫技的纪录片。

《双子杀手》的故事情节谈不上有什么新鲜感,但是它却紧扣着美国社会的现实,触动的是美国的社会脉搏,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子杀手》带有更为深刻的对美国社会潜隐心态的触摸与感知。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而这种能力,在李安的过往的影片中,是他的独擅胜场的一面。他的早期出道的电影,如《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都在看似不动声色的对社会现实的撷取与描述中,透视着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的民族心理秘境,以小搏大,看似平淡,却捕捉有力,这构成了李安电影的一种特质所在。他受到奥斯卡青睐的《卧虎藏龙》中,也通过烙印着东方元素的场景与剧情的展示,来隐喻着东方的文化想象,至少在表层元素上来看,电影满足了西方人对东方的想象,而同时这个电影在中国观众那里却受到冷遇,恰恰是因为影片的华丽的喻象,远超过了电影想表达的内容,尤其是因为这种表达与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离题万里。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但不管怎么说,李安的习惯性电影叙述手法,是他在铺陈他的影像的时候,总是会将他的真正的意图,暗度陈仓但同时又无庸置疑锋芒毕露地指向更为深刻的潜隐的内涵。

由此我们看《双子杀手》,大可以突破他在前景中大力炫技而奉献出的精致与清晰的画面,而深入到他的电影的内层去探访一下,他究竟在《双子杀手》里像他之前的电影那样,针砭与揭示着什么样的意蕴与内涵。

一、 社会背景上:走的是“政府异化”的情节设置模式。

《双子杀手》的主体背景,实际上是一个“追杀”与“反追杀”的主题。

那么,是谁追杀着主人公亨利?

在亨利的意识中,他认为是“政府”在追杀他。

当他在逃亡的过程中,与同样是无意且无辜地卷入到“被追杀”旋涡中的丹妮尔同命相怜,休戚与共。他当时对丹妮尔也这样作出判断:“你的政府要捕杀你。”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似乎电影深刻地揭示了在社会体制中遭遇到的政府追杀的个体的悲惨与无辜的命运。

但不要紧张。这不过是电影的障眼法而已。

好莱坞电影向来就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传统。尽管电影里出现了一个穷凶极恶的打着政府旗帜与招牌的追杀团体,但真相揭开,这个团体并不是政府机构,而是别有用心的非法之徒或钻了政策空子,或冒名顶替,或借刀杀人,本身的体制是不具备这样的黑暗能力的。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有意思的是,《双子杀手》主演威尔·史密斯1998年参演的《国家公敌》也与《双子杀手》有着相似的背景设定。在这部电影里,史密斯扮演的一个律师无意中得到了一个芯片,而被杀手集团认作是敌人,展开了对他的追杀。电影看起来剑拔弩张,但真正的揭示出的凶手,不过是一个“坏议员”而已,这个坏议员是假国家机制之名,进行着出于个人私欲的疯狂杀戮。

在《双子杀手》里,史密斯扮演的亨利安身立命于国防部情报局,恪尽职守,技术高超,颇得上司重用,日子过的还算舒坦,自己也觉得志得意满,很有一点功成名就之感,但是因为他得知了他所暗杀的目标,并非如上司所说的那样,是什么恐怖分子,而不过是一个想脱离隐秘机构的科学家的时候,他顿时便成为了一个多余人,因为多知道了三五斗信息,而被列入黑手剪除的对象。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在影片里,欲置亨利于死地的黑手,与国防部的高层有着不绝如缕的关系,但影片也把他们的关系剥离得很分明,不是国防部本身有问题,而是有坏人钻进了国家政府部门。

这就是影片里的大反角的魏瑞斯的定位。此人在亨利服役期间,曾是亨利的上司,后来退役后,开办了一家私营的军事组织,也就是名为“双子”的私营公司,主要任务就是用合法手段干掉目标,从中牟取暴利。

实际上,可以看出,魏瑞斯的所作所为,正与政府的行为高度吻合,比如,魏瑞斯杀死恐怖分子,正是美国反恐的一种折射,而同样魏瑞斯不过是借反恐为借口,除掉一个与他的军事组织机构不合拍的人,但是电影把这一切的所作所为,都归之于魏瑞斯的一意孤行动机,从而有效地吻合上了好莱坞电影“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套路模式。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最终魏瑞斯的剪除对手的行为,被框定在一个“坏人”的行为动机之中,当亨利除暴安良、一枪结果他的性命之后,电影也就完成了它的叙事的完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敌人祛除,正方大获全胜。影片最后一个段落中,亨利与磨难中邂逅的姑娘胜利地走在校园里,施予观众的是一种大团圆的皆大欢喜,这种结构,正是此类模式的标配性范本。那就是政府不会在这样的影片里受到指责,而是从政府的母体上“异化”出来的一个邪恶分子,才是真正罪恶的始作俑者、兴风作浪者、推波助澜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电影虽然把所有的恶行转移到“异化”者身上,然而,有意思的是“异化”者却以镜像的方式,映射了体制的症结。在影片里,我们看到,亨利与他的战友亚裔人曾经参加过海军陆战队,征战在巴拿马、科威特、索马里等美国军事力量延伸的前沿,而另一个偶遇的女探员丹妮尔,也曾经参加过海军第五舰队,在巴林服役四年。电影表现她与亨利的交谈中抱怨海上生活的艰辛,亨利不失时机地讽刺她:“比摩加迪沙的地堡舒服多了”。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这些美国军事力量出入的场所,都打着反恐之名,与亨利剪除恐怖分子的一场欺骗性任务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也由此揭示了电影里触摸的是美国当今的最敏感的国际关系问题。电影仅仅把指责的锋芒对向了“异化者”,但由此折射出的对社会的揭露仍然不失其尖锐的意义。

李安以一个华人身份,来显影电影里表现的社会主体的症结性主导问题,不能不说导演支付了一定的勇气。

二、 人物刻画上:走的是“自我分裂”的心理设置模式。

西方电影喜欢在人的内心分裂上凸显人性的复杂。这种对人性刻画的源头,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大行其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分裂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自我分裂。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在《指环王》中的咕噜可以视着这种性格的一种典型。他的人格分成两部分,相互角逐,相互砥砺,反映出人的内心总是分裂成对立的两部分。在《五十度灰》的小说原著中,就活灵活现地描写了女主角的内心里潜藏着多个不同的自我,它们以人格化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内心里不断地交战、搏击与角斗,最终达到平衡,外化成主人公的对外性格。

二是自我对立。

如何让两个不同的自我处于同一时空中?西方电影发明了“时空穿梭”与“时空隧道”,让不同时空、时间中的“我”汇聚在一起,进行思想的碰撞。这样的电影类型太多了,甚至韩寒在《乘风破浪》里罗列了多种这种“自我”面对“自我”的“双手互搏”的神奇境界,并且韩寒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这样的一种类型。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三是自我异化。

《双子杀手》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影片里亨利最残酷的面对,就是追杀他的杀手,是他的复制品。——当然,这种残酷,要逊色于通过“时空隧道”跑过来的另一个“自我”的狙杀。但是,影片里的杀手与“自我”又有什么不同?

杀手的基因与他完全一样,这样,亨利就可以完全掌握杀手的内心活动、价值期许、情趣爱好,凭着这一点,他可以对杀手的行踪了如指掌,他与杀手的厮杀,正如同他与自己搏杀一样。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双子杀手》正是从人性的最残酷的劫杀的角度,来凸显了一个人面对着自己的镜像存在的时候的内心纠结。

这种设定是西方电影里非常喜欢的模式,但也因此导致了《双子杀手》过度雷同类型化模式的套路化倾向。影片剧本诞生于二十多年前,当年的克隆人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电影的设定还算超前的,但李安接手将其拍成影片时,影片里的科幻创意“已觉不新鲜”,这是否是李安孜孜以求地不断进行影片的视觉创新的原因呢?李安似乎用一种“墙内损失墙外补”的心态,来使得《双子杀手》里的“创意洼地”通过他的技术性提升得到有效弥补,我们从电影里一方面看到了李安对电影技术进步的执着,但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李安在接受一个烂熟于胸题材之后的一种救危救难的无奈的努力。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三、 价值体系上:走的是“良知选择”的伦理设置模式。

如前所述,《双子杀手》里,从大背景上看,设置了一个国家意志的“异化者”所带来的灭顶之灾;从个人的直接面对而言,设置了一个“自我”的“异化者”(克隆人),因此,亨利所面对的艰难困苦是超乎寻常的。电影该如何体现他用血肉之躯,寻找自己的完整,同时也给电影留下一个终结的胜利的权威句号?

这就是电影里张扬起的“伦理胜利法”。面对强大组织的追杀,亨利以暴制暴,剪除了黑手组织的刚性追杀,因为电影设定成的终结黑手是一个“异化者”,所以铲除了“异化者”,就万事大吉,再也不会出现其它的势力来继续追杀了。电影在结尾处那一片融融乐乐的景象,正是电影里这种“剪掉皮肉上的箭头”就可皆大欢喜的模式的一种显形与再现。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而要从精神上,也就是从软件上,战胜敌人,这就必须依靠“伦理胜利法”的原理了。在影片里,我们看到,黑手组织魏瑞斯穷凶极恶地制造克隆人,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军事组织的杀手武器。这类克隆出来的杀手,他最需要的就是克隆人“没有良心”,也就是说这些杀手,不需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只需要听命于指令、完成杀戮计划就行。

在影片里,通过布达佩斯的一个特工的话,对魏瑞斯的生财之道有着深刻揭露。这位特工似乎与俄国人有关,因此,《双子杀手》电影里还隐隐透着“冷战”思维,也是好莱坞电影里万变不离其宗的正邪设置。这个特工分析了亨利为什么不同流合污于黑手组织魏瑞斯:“你有良知,这让你有了人性,却不是理想的士兵”。

这一语正道出了魏瑞斯制造克隆人的原因,那就是寻找一个纯粹的用着武器的没有良知的杀手。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而亨利胜出的地方,恰恰是他有人性与良知。在影片里,他对自己的克隆人小克的“HOLD住”采用的手法,首先动用的自然是武力制约,让小克知道他并不是最强的,第二步,就是他循循善诱,恢复小克身上的人性的良知,让他从一个武器的不问对否,而恢复到世俗生活中的伦理世界中的普通人。电影里有一段对话非常有意思,当小克对自己脱离掉杀手机构之后能做什么表示怀疑并且发出诘问:“我能做什么呢?做医生?还是律师?”

亨利回答道:“当丈夫,父亲,所有因为你做这种职业而没法顾及的事”。他的伦理道德非常简单,他没有让小克去做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而是完成一个自然人最简单的伦理义务。

事实上,他这样的话是有效的,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这一最低廉的要求,恰恰有效扼止了黑手组织魏瑞斯理论体系中“非人化”的价值灌输,因为很显然,没有名和利对一个生命的诱惑(就是小克理念中的对医生、对律师这些职业的向往,这些都属于名与利的一部分),那么,这个生命,便会回归到最普遍的人生价值理念之中,从而接受一个正常生命自然生长与生发出来的价值体系。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小克在最后接受了这一套伦理道德,回归了正常,在大学校园里开启了自己的新的人生。而小克从亨利那里接受来的这一套价值理念,恰恰是坐在银幕下的观众的心安理得拥有与接受的理念,这样,电影的大团圆结局不仅仅是主人公拥有了一个安宁和平的现实境界,而且他的理念也烙印着绝大多数人欣赏着与享受的伦理观念,这样,电影的结尾的大团圆结局,便不仅仅是可见可观的表层现象,更是深层的内在肌理上的,体现在伦理道德上的。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电影便在结尾处,用它所有的影像与内涵上的对观众的迎合,完成了整个电影终结胜利的大幕关闭。

《双子杀手》里涉及到的三个意蕴,恰恰是好莱坞商业片里都不可缺少的维度与元素。李安乐此不疲地加萌到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复制与克隆中,有他的无奈,但也能够感受到他的乐趣,这种乐趣,在《双子杀手》里就是他努力让电影呈现出更多细腻而精彩的影像,来让观众被好莱坞的通用型模式熨贴心灵之后再获得视觉的快感,我觉得李安已经足够的厚道了。

《双子杀手》里比高清画面还复杂与深刻的意蕴竟然多达三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