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站著脫貧”還是“躺著脫貧”?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佈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最近,一篇署名為某貧困縣小學生的作文《我的理想》,在網上流傳甚廣。文章歷數貧困戶享受的種種補助扶持名目,羨慕貧困戶的待遇,還在結尾寫道:“當貧困戶是一個多麼光榮而偉大的事啊。所以,我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個貧困戶!”

文章雖然假借小學生之名,

用了戲謔誇張的筆法,

但文中所描述的“扶貧養懶漢”現象,

在不少地方是真實存在的。

“站著脫貧”還是“躺著脫貧”?

  如北方某省某縣年底召開人代會,多位村支書反映,一面是各種短工用工需求供不應求,一面是一些貧困戶年關悠閒,拿著各種補助喝酒打牌混日子,有的閒在家裡嗑瓜子睡大覺,短工不打,小錢不掙。他們既不抓住眼前的工作機會,也不為明年謀算準備。有扶貧政策兜底,這些人懶出了“底氣”:反正有政策做靠山,再窮也能吃飽穿暖,再懶也酒肉不愁。

“站著脫貧”還是“躺著脫貧”?

  精準脫貧政策已使幾千萬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子,但同時也讓一些貧困戶患上了補助扶持“依賴症”,主觀脫貧提不起神、志氣短,動力不足,滋生“政策不扶就地臥倒”“補助不來大門不邁”的做派。這種做派被扶貧幹部形象地稱為“懶癌”。

  “懶癌”在一些地方有蔓延之勢——有的富裕了不願摘帽,有的不是貧困戶卻爭戴窮帽子。在向深度貧困進軍的脫貧攻堅期,思想上的貧困比物質上的匱乏更值得警惕。

“站著脫貧”還是“躺著脫貧”?

扶貧不能養懶,“懶癌”必須根治,否則遺患無窮。

  一是影響扶貧總體進程,一人掉隊,會拖大家後腿;

  二是影響扶貧政策落實,扶貧扶出了懶漢,會讓人對扶貧政策產生懷疑;

  三是影響公平公正的價值觀,敗壞社會風氣。躺著都能脫貧,誰還願意站著脫貧?

  脫貧攻堅是國家戰略,全面小康是奮鬥目標。貧困戶是精準扶貧的對象,也是攻堅戰的戰鬥員,更是扶貧政策的受益者。

  外在政策再好,少了戰鬥員自身努力、衝鋒陷陣也是事倍功半,非長久之計。老祖宗留下的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本分什麼時候都不能丟。根治“懶癌”必須自己站起來,抓住政策,抓住機遇,奮力幹、朝前奔、不掉隊,大步走進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