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康熙和溥仪有血缘关系吗?

圆梦精灵官方


这个问题想都不用想,必须有!清朝皇室乃至任何一个朝代皇室,都不可能找一个和本朝皇帝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继承大统。

溥仪是道光的曾孙(重孙),道光是康熙的玄孙,溥仪和康熙当然有血缘关系。

满清十二帝,我们只要捋一捋他们的传承关系,就知道溥仪和康熙的血缘关系。

1、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清朝创始人。

2、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努尔哈赤之子。

3、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太极之子。

4、清圣祖玄烨(康熙),顺治之子。

5、清世宗胤禛(雍正),康熙之子。

6、清高宗弘历(乾隆),雍正之子。

7、清仁宗永琰/顒琰(嘉庆),乾隆之子。

8、清宣宗绵宁/旻宁(道光),嘉庆之子。

9、清文宗奕詝(咸丰),道光之子,慈禧的丈夫。

10、清穆宗载淳(同治),咸丰之子,慈禧的儿子。

截至第十代皇帝,清朝每一个皇帝都是前一皇帝的亲生儿子,都是直系血亲传承。

但同治帝因病英年早逝,没有儿子。这种情况下,历朝历代皇室的做法,一般是选择血统最近的皇室成员继位,或是驾崩皇帝的兄弟,或是驾崩皇帝的侄子。

咸丰只有同治这一个儿子,所以同治是没有同父兄弟的,那就只能找咸丰的侄子,也就是咸丰兄弟的儿子、同治的堂兄弟继位了。

咸丰最亲的弟弟是恭亲王奕訢,奕訢的儿子载澂时年19岁,是同治的堂兄弟,年龄、血缘最为合适,但据说同治帝得花柳病跟载澂有很大关系,而且他年龄已长,各方面均已成型,有独立思维,没有可塑性,更重要的是不好控制,所以慈禧就把他排除掉了。

咸丰还有一个弟弟是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儿子载湉只有5岁,就血缘关系而论,跟载澂是一样一样的,都是咸丰的亲侄子,儿子以外最近的晚辈。

更重要的是,载湉的生母就是慈禧的亲妹妹,双重亲近使得载湉成为慈禧眼中最合适的人选,当然,只有5岁的载湉可塑性强,容易操控,也是慈禧考虑的重要因素。

于是,5岁的载湉就此成为新皇帝,也就是光绪皇帝。

11、清德宗载湉(光绪),咸丰之侄,慈禧的外甥兼侄子。

光绪一生都生活在慈禧阴影之下,38岁英年早逝,也是膝下无子,而在他死后次日,慈禧太后也死了,不过慈禧在死前就已经指定了皇位继承人——溥仪。

12、溥仪(宣统),咸丰之侄孙。

光绪死后,皇位也回不到咸丰一脉,只能继续从咸丰的侄子或侄孙辈中选择继承人,但咸丰的侄子辈年龄已长,慈禧不愿选择,他的孙子“溥”字辈中可选择的不少。

慈禧想来想去,又选择了一个3岁的小娃娃溥仪继位。

溥仪是道光的曾孙,奕譞的孙子,光绪的侄子,也是慈禧妹妹的孙子,从慈禧这边来说,溥仪应该称呼慈禧“姨奶奶”。

慈禧选择溥仪继位,与选择光绪是基于同样的考虑,年龄小,易于控制,又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一举N得,于是她最终选择了溥仪作为清朝皇帝继承人。

一句话:溥仪是道光的曾孙,道光是康熙的玄孙,溥仪和康熙当然有血缘关系。只是在光绪帝这一代,这道血缘拐了一点弯,变得不是那么直接和亲近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附上这个简图,各位自己看吧


北楼504


当然有,而且溥仪是康熙的直系子孙。

看下图。

上图是清朝历代帝王的传承顺序,可以看到,溥仪是康熙的直系子孙,正宗的康熙后代。

不过,论起溥仪和咸丰的传承,就比较曲折了。

清朝前期,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这七个皇帝是一口气顺着下来的,后一个皇帝是前一个皇帝的儿子。

从同治开始,后面的光绪和溥仪,这三位皇帝之间就不是老子--儿子的传承关系,虽然是血亲,但是不是直接传承的。

具体地说,同治的亲妈是慈禧,同治很小的时候,慈禧就发动了辛酉政变,垂帘听政,对同治控制的非常严格(权力上),导致同治心身都出了问题,死的时候年仅18岁。

同治之死官方说法是天花,民间说法是梅毒,不管怎样,同治早死无子,和慈禧极度擅权是有关系的。

同治死后,没有儿子,慈禧就把亲妹妹婉贞生的儿子光绪,过继给咸丰当儿子,名义上宣称继承的是咸丰的帝位(而不是同治的)。

光绪在位的时候,慈禧依然大权独揽,这种权力的变态追求,一样导致了光绪死的时候没有儿子。

怎么办呢?

慈禧就把光绪的老爹奕環另外一个福晋生的儿子载沣之子溥仪,过继给同治为子,兼光绪之兼祧(清朝时候,独子同时继承两房的意思),成了清朝最后的一个皇帝。


师明礼


毋庸置疑,康熙和溥仪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溥仪是康熙皇帝的七世孙,具体的血缘关系如下:

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第四子弘历,乾隆皇帝——第十五子颙琰,嘉庆皇帝——嫡长子旻宁,道光皇帝——第七子奕譞,首任醇亲王——第五子载沣,第二代醇亲王——长子溥仪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应该是因为溥仪是以过继者的身份承袭皇位。清代在近支和旁支区分的很明显,在待遇上也有很大的区别,皇位继承人首先就确保在近支宗室中选择。最初近支宗室是康熙皇帝的直系子孙,后来又缩小范围为乾隆、嘉庆,直至最后确定道光皇帝的直系子孙为近支宗室。

所以在同治去世之后,本应该选择“溥”字辈作为继承人,当时“溥”字辈只有一人溥伦合适,溥伦是道光帝长子奕纬之孙,不过其父载治系过继者,载治本为乾隆皇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曾孙。如此算来,溥伦其实并不属于近支宗室了,所以也就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溥仪因为并非皇子,所以其继承皇位是因为过继给皇帝作为嗣子,而且是兼祧,既为其亲生二伯父载湉嗣子,也是其堂伯父载淳的嗣子。但其和康熙是有血缘关系的,是道光皇帝的曾孙。


楚邾


话说在蒙元时期,很多汉人会在老婆生下的头胎之后,将其给摔死;直到第二个孩子出生,父母才会仔细抚养,令其传宗接代。

孩子刚刚生下,本无罪过,为何会被如此对待?

原来,元朝政府在统治中国之后,在每个汉人村寨驻派一家蒙古人。这家蒙古人就算是村子里的“王”了,他们什么也不干,靠着这一村人供养。

更让汉人感到愤恨的是,倘若村子里谁家娶媳妇儿。那么,这个新媳妇儿的初夜,必须由这家蒙古人完成。也就是说汉人是无法享有“初夜权”的。

当然了,蒙古人夺走汉人“初夜权”的说法,并无可靠来源,也经不起推敲。甚至在明清时期,根本就查不到相关资料。

不过,从这一则段子也能看出,不论是汉人还是蒙人,对于血统都十分看重。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所有人都对自己的血脉传承,看做第一等的大事。故而《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列祖列宗,也就是沿着自己的血脉往前追溯。

现如今,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传统都被抛弃了,其中就包括祭祀祖宗。即便如此,很多人过年回到老家,一定会在家里最重要的地方、看到悬挂在正堂的家谱。

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国人对血统非常重视。这种重视,是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不分朝代的。

一个平头百姓,尚且对自己的血统如此看重,更勿论皇室。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000多年前,屈原曾在他的《离骚》里如此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祖上乃是帝高阳之后,这是何等的荣光!如今呢?只能蜗居在楚国当贵族,还特么快要扑街了。

帝高阳就是三皇五帝之颛顼也,他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相比而言,国人对颛顼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如黄帝。既如此,屈原为何不说自己是黄帝的苗裔,偏要说自己是颛顼的苗裔呢?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颛顼是黄帝的长孙,屈原说自己是颛顼的苗裔,言外之意就是在说,黄帝自然也是祖先啦!

回过头,再来看看溥仪和康熙的关系。

溥仪的父亲,是摄政王载沣;载沣的父亲,是醇亲王奕譞;奕譞的父亲,是道光皇帝。除此之外,奕譞和咸丰皇帝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更狗血的是,奕譞的老婆是慈禧的亲妹妹,而慈禧是咸丰皇帝的老婆。换句话说,奕譞兄弟俩分别娶了慈禧姊妹俩。

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满清皇室传到光绪帝驾崩时,血脉最纯正的只有载沣的儿子了。此时,即便溥仪没当皇帝,他出去吹的时候,也会像屈原一样,唱到:“帝道光之苗裔兮,朕皇考曰载沣。”

为什么要强调“道光之苗裔”呢?因为道光之前的血统,是无需考证的,都是前代皇帝亲生的(咸丰之前的皇帝,繁殖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此,溥仪和康熙的血脉传承,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人就会问了,倘若道光这一脉绝嗣了;即光绪帝死后,道光这一脉没有一根儿菜了,那么继承人该如何选择呢?

很简单,从道光的爸爸、咸丰皇帝这一脉里,挑选血统最纯正的。比如说北宋皇室,就曾经发生过这种狗血剧…在此,就不便详说了。


祗树


撸一下:康熙玄烨;传皇四子胤禛,是为雍正;雍正传皇四子弘历,是为乾隆;乾隆传皇十五子永琰,改名颙琰,是为嘉庆;嘉庆传皇二子绵宁,改名旻宁,是为道光;道光传皇四子奕詝,是为咸丰;咸丰传皇长子载淳,是为同治;同治皇帝“微服私访”,染梅毒而亡,无后,咸丰同父异母五弟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过继为咸丰之子,即位,是为光绪;光绪亦无后,其弟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位,是为宣统。所以,溥仪是康熙的仍孙。




Frankian



溥仪就是末代皇帝,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溥仪是康熙的直系后代。

康熙是溥仪正儿八经的祖宗。

溥仪1的父亲叫载沣2,载沣2的父亲叫奕譞3,奕譞3的父亲就是道光皇帝4,道光皇帝4的父亲是嘉庆皇帝5,嘉庆皇帝5的父亲是乾隆皇帝6,乾隆皇帝6的父亲是雍正皇帝7,雍正皇帝7的父亲是康熙皇帝8。如此推算,溥仪是康熙的7世孙。


溥仪的祖父醇亲王奕環没有当过皇帝,咸丰皇帝是奕譞的哥哥。咸丰皇帝死后,皇位传给独子同治皇帝载淳,同治皇帝19岁死亡,没有儿子继承皇位,这样皇位就传给了叔叔醇亲王奕譞家的二子光绪皇帝载湉,光绪皇帝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光绪皇帝活了38岁,死后也没有儿子,死后皇位传给了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家的儿子溥仪。


坐看东南了


当然有了。

溥仪的父亲是摄政王载沣,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父亲是醇亲王奕譞五子,奕譞是咸丰皇帝的弟弟,道光皇帝的七皇子,道光就是嘉庆皇帝儿子,嘉庆是乾隆的儿子,乾隆是雍正的儿子,雍正是康熙的儿子。

这样捋一捋就搞清楚了吧,虽然从同治之后就比较乱了,由于同治去世后无子,慈祥又想当太后垂帘,因此找了一个同治的同辈幼子,继承咸丰的大业,这样才能继续当太后,而找溥仪那也是慈禧的私心,因此无论是光绪还是后来的溥仪都是慈禧造成的悲剧,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中华传统方式,明显慈禧是违背了这个规律,光绪去世后,应该在光绪的兄弟中寻找合适的人选,而不是找另外王爷的儿子继承,不过无论如何溥仪还算是正统的爱新觉罗的血脉,溥仪也就是康熙皇帝玄烨的后代。


曹老师xixi


这个问题按正史记载肯定是有血缘关系的,先看看康熙到溥仪之间的繁衍。

康熙于1673年娶乌雅氏,1678年生下雍正;

雍正于1705年娶钮钴禄氏,1711年生下乾隆;

乾隆于1745年娶魏佳氏,1760年生下嘉庆;

嘉庆于1775年娶喜塔腊氏,1782年生道光;

道光1835年去乌雅氏,1840年生奕譞(奕譞是道光帝的第7个儿子,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

奕譞娶刘佳氏,1883年生下载沣;

载沣之后娶了瓜尔佳氏,1906年生下溥仪。

溥仪的爷爷是奕譞,奕譞的爷爷是嘉庆,嘉庆的爷爷是雍正,雍正的父亲是康熙,所以康熙和溥仪肯定有血缘关系。

如果说有什么疑问,那么就是乾隆了,因为野史记载乾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而且七下江南就是寻母。

但这也只是野史而已,可信度不高,但要非说这是真的,那么就不是溥仪和康熙没有血缘关系了,而是自乾隆开始满清的一大半儿皇帝都与爱新觉罗氏没有关系了。


似如故人来


答案很肯定,溥仪是康熙皇帝的直系后代,是康熙帝的七世孙。

溥仪虽然是醇亲王奕譞的孙子,但奕譞同样是道光皇帝的儿子,溥仪是道光皇帝的亲孙,是康熙帝的七世孙,这样看是不是清晰多了呢?

咸丰皇帝时期就开始出现子嗣稀少的问题

咸丰皇帝是出了名的风流,包括皇后、贵妃、妃、嫔在内共17位妻妾,但最后存活的孩子只有2女1男,唯一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是慈禧所生。到了同治这一代,清朝的皇位继承都是老爹传给儿子,但同治皇帝18岁就去世了,没有留下一个孩子,民间也传出不同版本,有人说是惹上了传染病,有人则认为是清朝前几代皇帝近亲结婚导致生育能力逐渐下降,最后问题在同治身上凸显。

咸丰和光绪、光绪和溥仪虽然不是亲父子关系,但却存在过继父子关系

清朝早期婚配制度导致的问题在同治皇帝身上彻底爆发,导致同治皇帝连一个子女都没有留下。这可愁坏了满朝文武大臣。后来慈禧将醇亲王奕譞所生的光绪过继给咸丰,以咸丰儿子的名义成为了清朝第11位皇帝。

光绪同样没有子嗣,慈禧由将奕譞的另一个儿子载沣的儿子溥仪过继给同治,所以溥仪是以光绪儿子的身份成为清朝的第12位皇帝。

虽然咸丰、光绪和溥仪之间不是亲父子关系,但光绪和溥仪依旧是康熙的直系后代,分叉主要出现在咸丰皇帝和醇亲王奕譞这一代,但这两位都是道光皇帝的亲儿子,所以整个血缘关系毋庸置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