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這枚錢幣將會火爆收藏界,成為最具有收藏價值的錢幣!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貴州銅元當銀元半分背“黔”字 當銀元半分銅元 ,重量為16.1g,傳世極美品,非常少見的好品種,本品包漿好,紅銅色,字口好。圖案清晰,包漿厚重,品相上佳。民國三十八年在國民黨政權崩潰的前夜,全國各地非解放區一片混亂。反映在貨幣上更是亂象百出。貴州當局為挽救財政,與一家廠合作鑄造銅幣,但形勢發展急轉直下,這批臨時鑄幣未能大量生產發行。至今存世少見,原光品更是珍稀難得。


這枚錢幣將會火爆收藏界,成為最具有收藏價值的錢幣!


貴州省是我國最後鑄造發行機制銅元的省份之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民黨政權瀕臨崩潰。在此背景下,當時主政黔省的谷正倫妄圖另立金融體系,於是在原貴陽造幣廠基礎上成立了貴州省政府造幣廠,鑄造貴州當銀元半分銅元,交由貴州省銀行發行。但因國民黨政權大勢已去,該幣鑄造不久後即停鑄。

貴州省造黔字當銀元半分銅元只流通了幾個月的銅元。正面內圈中有“銅元”二字,上為“貴州省造”,下為“銀元半分”。背面內圈中為“黔”字,上有“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幾個字,銅幣簡稱為黔字銅幣。主要以紅銅、黃銅為主。 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停止法幣和關金券的發行與市場流通,實行所謂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來代替法幣 。貴州省造黔字半分銅元實際於1949年7月發行。民國三十八年六月,貴州嚴重缺乏輔幣,已退出流通多年的銅、鎳幣復出。市場交易十分混亂。有的地方“以物易物”。時任貴州省政府主席谷正倫決定迅速再發行硬輔幣,以省政府名義,強制推行。貴州省銀行於1949年7月7日在貴陽各報刊登《貴州省發行銀元銅輔幣公告》:即日起開始發行“當銀元半分”銅幣。銅輔幣200枚折銀元一元,湊足銅輔幣20枚可向銀行兌換銀元輔幣券一角,200枚兌換銀元一元,這種明確以“分”為單位,直接與銀元掛鉤的辦法,改變了清末民國時期以“文”為單位的常規,適應了當時的需要。


這枚錢幣將會火爆收藏界,成為最具有收藏價值的錢幣!


該幣的整個設計,除紀年、紀時和計值以及嘉禾圖,仍保留傳統風格外,別出心裁地在幣正面設計長“銅元”與扁“銅元”大楷字,十分醒目、簡潔。背面中心的篆書,“黔”字,更是一種新的創意,突出了地方風韻;清末至民國的銅元,逐漸減重,面值越來越大,信用度卻越來越低,而“半分銅元”則反其道而行之。其形態美,份量重。由於“個大肉厚”,除給人“誠信”之感外,還表現了樸實淳實的地方風味。

當初,製作一枚銅元的工料成本,合銀元四釐,為面值的五分之四,後銅價上漲,幣材價值超過了幣麵價值,民間多納不出,商人也趁機收購回爐,改作他用。特別是紫銅幣,本來就不該用之鑄幣,即使鑄出來也極為稀少。加之,在貴州多雨潮溼的環境裡,該幣的鏽蝕程度也高於外地,這樣就決定了它的稀有度和收藏價值。

目前,中華民國三十八年貴州銅元在市場上幾乎是看不到的,極為稀少,俗話物以稀為貴,這枚錢幣具有不可以估量的價值,也註定火爆收藏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