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很多985研究生宁愿去二本院校做老师也不愿意去阿里或者华为做程序员?

485577965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看自己的选择,但要深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1、可持续发展性:中国的IT行业与国外有非常大的区别,开发语言本身就源自国外,所以要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如果经常看新闻就会发现在国外有很多30岁以上的程序员,而中国却总能听到35岁的程序员没人要,其中最知名的是华为清退35岁员工事件

2、工作强度:教师虽然辛苦,但大学老师一般都非常轻松,不需要面临升学压力。其次大学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而程序员则不同,赶项目的时候需要通宵加班。

3、福利待遇:一份工作除了关注工资外更要关注福利,教师属于事业编制,福利这块可谓是非常齐全,不光是五险一金,还有子女教育、住房等,甚至有些教师可以得到分房的机会。而如果是做程序员,那么根本不可能有分房的可能性,目前民营企业中只有小米与万科有这个规划,但给员工的房子只能在内部流转。

4、知识迭代:任何岗位都需要不断的去学习,无论是老师还是程序员。只不过相比于老师程序员在技术更新这块就要快得多了。这里以开发语言为例,这几年由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兴起,python这问语言突然大火起来,早几年可不是这样的!

5、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肯定要比程序员要高,当然如果这个程序员是属于大神级人物另当别论。

6、收入问题:很多人都知道程序员工资高,可教师的工资其实也不低。除了一些偏远山区的教师,在大城市里的教师收入基本不会比程序员差。


C哔哔侠


针对这个,讲一个身边真实的事。

某天有个大学时期的女同学突然找我聊天,说自己在感情方面遇到了困扰,之前一直听说跟男朋友关系很好,所以她说感情遇到了困扰我还觉得挺意外的。

她男朋友是一个985毕业的硕士,比她大两岁多,毕业以后就留校任教了。曾经也是很多大公司争先恐后的想要追寻的目标。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专业对口的一家外资企业(非互联网和金融)给他开出过30W的年薪,希望他进入那家公司的研究所。但是他毫无犹豫的就拒绝了。

现在,男孩就是高校里的一名普通教师,月薪6000元左右,没有评上什么职称,也没有进一步念博士的打算,就是一个无比平凡的教师。

去年,是他们在一起的第三年,但当女孩儿跟父母提出准备与男孩儿结婚时,父母却并不是很支持,觉得男孩儿不够优秀,甚至跟女孩儿说希望她去接触更优秀的男孩,以免未来后悔。她把父母的想法状告给了男孩,希望他能更加努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样父母也就不会反对了。但男孩儿似乎并不为所动,只是依然默默的对女孩儿好着。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女孩也失去了信心,男孩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渐渐他们疏远了联系。女孩认为男孩并没有为了她们的感情付出努力,她不是个物质的女孩,可认为无论是为了以后的生活还是让父母满意他都不应该无动于衷。于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女孩也决定听父母的话,去看一看其它的男孩,于是他们分手了。

整件事下来,我不敢说男孩是淡泊名利,一心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优秀教师,毕竟在一段感情里,他确实没有给女孩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当男孩毕业的时候拒绝了高薪邀请,留校任教的时候女孩难道不就应该接受男孩的选择了吗?


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说,男孩确实算不上一个成功的人,年近30岁没房也没车,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教师。但反过来说,当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出现,所有人都扑向了最赚钱的行业,每个人都想尽可能的利益最大化,那我们的世界最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们现在的社会到底更缺少对教育事业有着无限热忱的基层教师还是阿里腾讯的程序员?到底更缺少为首先为患者考虑的良心大夫还是叱咤投行圈的金融巨子?

其实都缺乏,也都有各自巨大的价值。只是当一个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无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我们能不能多一些支持和鼓励,少一些功利和质疑呢。


未泯双瞳


不好意思,今天来晚了,十点半才给大家答题。因为王小编今天加班了。好了,不说伤心事。今天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985研究生宁愿去二本院校做老师也不愿意去阿里或者华为做程序员?哈哈哈,我巴不得他们不做程序员,他们要是也做程序员,我喝西北风去呀?我倒是也想去二本院校做老师呀,我就是二本毕业的可以去做老师吗?

❤️❤️❤️举个例子

我是2015年毕业的,一所普通的安徽二本院校,当初刚刚毕业的时候,学校招了一个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和一个东京大学毕业的交换生。告诉大家,我以前的梦想是想进阿里,当时就感觉他们傻,为什么不去阿里呢?后来发现是我傻。

为什么宁愿做老师也不去做程序员或者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老师工作轻松,程序员工作苦逼: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大学老师每天除了上课时间,你能找到你们老师吗?一个星期不超过五节大课,你可以说他在实验室做实验,也可以说他在做项目报告,事实上,你们不清楚吗?程序员,不加班都不错了,还轻松?我建议你回家面壁思过。



(以上两张图是我在某篇文章上找的报道)

❤️❤️老师有对象,程序员可以自己new对象:大家都知道,大学老师女生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有对象也很正常。程序员呢?至于对象完全靠相信。wife girl =new wife();

❤️❤️❤️大学老师体面,程序员苦逼:我老家是四线城市,一回家总会听到一些隔壁邻居阿姨或者居委会叔叔们都在一起讨论自己的儿女工作,有的人说自己的儿子是XX工程师,有的人说自己女儿是XX大学老师,有的人说自己儿子去XX国家做研究去了,我的爸爸妈妈该怎么说?“我儿子在上海陆家嘴改bug?”


生活不至于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请大家以后不要叫我“直男”或者“码农”或者“接盘侠”,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软件开发工程师”。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不会选择老师,因为我不喜欢安定的生活,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下一个“乔布斯”。



要想上大学当老师,即便是二本院校,也得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即便是985院校毕业生也基本上不会上大学当老师。下图是我们本地一所二本院校,招聘的最低要求是博士生,博士家属如果是硕士研究生,可以以人事代理的方式安置工作,所以,985大学的研究生,到二本院校当老师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但是去当程序员,应该是可以的,从这一点上,似乎高校教师的要求高于程序员。

如果是博士研究生选择,我觉着选择高校当老师,也很好理解:

一、程序员和大学老师的工资对比

这一点,程序员完胜,起码在开始阶段是这样的。刚入门的程序员,一般都是在8-14K,而二本大学老师中的讲师,工资应该在5000元以下。

起步阶段,程序员的工资高于大学老师。之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程序员和大学老师的差距也会进一步增大。程序员是按照等级来确定工资的,到了比较高的级别,月薪30万以上非常正常。而在二本院校当老师,本来拿课题就很难,所以一般来说,即便是教授级别的,月薪也就在10K左右,所以单纯拿收入比较,二者没有什么可比性!

二、程序员和大学老师工作、生活环境对比

但是,当程序员也有明显的劣势,那就是程序员也是“青春饭”,公司在你最能出力的时候压榨你几年,而且,IT行业技术更新比较快,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如果你达不到公司的要求,随时都有被裁员的危险,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心理疾病,2017年12月10日,中兴程序员欧建新选择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42岁的生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当大学老师就不一样了,收入虽少,但是生活还算安逸,享受着较长的假期,有更多的时间和场所锻炼身体,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陪老婆、孩子,家庭和睦,儿女优秀,这不得不说是另外一种成功。

所以,程序员和大学老师,各有各的好处,选择哪个,因人而异!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呢?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

现在确实有这种毕业后选择多样化的现象,这是成熟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人才流动渠道多样化,而不是集中化。

想明白原因,至少要了解一下几点:

第一,做老师的付出并不比做程序员少,对于社会的贡献也并不少。

很多人在论及这个现象时往往认为这些研究生们贪图安逸的生活,但如今这个高度市场化的社会哪里有安逸的职位,想要拥有好的经济收入,都要付出几乎同等的努力。尤其是教师这个行业,大学教师在课程上看似精力投入的少,但在课题研究等其他方面同样要投入巨大精力,并且学校内存在很多事务性的工作。

程序员相比而言工作比较纯粹,代码和逻辑几乎就是工作全部,企业的制度设计也远比学校的工作制度更加高效精简。

老师们除了教学任务,还要承担一部分监护人的责任,要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事务繁杂。它的工作成果就是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传授学习方法,为社会输送人才。

而程序员们则是为企业的盈利做贡献,两者的目的不同,但就贡献而言,老师对社会的贡献更全面一些。

第二,理性层面上,学校更利于长期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企业存在市场风险,大学一般来说仅存在政策上的风险,从比较大的时间尺度比如说三五十年,后者风险比前者要小得多。

大学只要国内社会环境安定,一般来说不存在倒闭关门的现象,但企业就很难说,任何重大技术的变更,都可能会引发一大片公司的倒下和诞生。

如阿里巴巴和华为这样的公司同样面临着生存危机,因为他们就像之前被他们取代的公司一样,一旦在技术升级或换代时没有及时跟进,那就很可能面临倒闭危机。只能说阿里巴巴和华为相对其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因为在科研上硕果累累,这些都是未来面对危机时的有力缓冲剂。

大学里只要教书育人,知识在基础层面上更新缓慢,这就不用他们像在企业那样要不断更新技术知识,他们也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感兴趣的理论研究。

企业里对程序员一般都有年龄限制,因为程序很耗精力,年龄大了之后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充沛等都容易出现失误,这是企业不允许的。而学校教学工作则很注重经验,工作岗位的升迁基本上也是逐年上升的。

加之学校里面竞争氛围小,生活压力小,对于需要将精力都放在理论研究上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个很好的平台。

最后,中国传统认知的影响。

老师自古以来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大学教师如果潜心教学,桃李遍天下是完全可期望的,这不同于敲代码,程序员的工作成果冒着非常巨大的流失风险,一旦程序停摆或者企业倒闭,自己的成果很容易一文不值。

如果说做程序员是为了做出一款伟大的产品,期望有着更好的职业发展。

那么教师的追求可能是稳定长期的工作,教书育人,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叫各有志向,无高下之分。

以上。


好人长安君




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有人问科比,为什么他能在NBA取得如此之大的成绩?科比笑着说道,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城市吗?对方回答说,没见过,那个时候我还没下班呢?科比顿时说不下去了。

而回答科比的人就是程序员。

说的就是这些大公司的程序员们,也反应了他们虽然工资高,但加班时间太长,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甚至睡在公司。

年轻的时候还好,身体还能扛得住,等高强度工作三五年后,身体的各种机能就出现各种毛病,想加班都加不下去。但工作不等人,公司还在用KPI去考核员工,逼得这些人不得不拿健康去换取工资。



有人说那也不错,至少公司给的钱足够了,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错了,且不说健康能不能拿钱换回来,等到35岁之后,往上爬就显得有心无力了,而底下一群20多岁的小伙子拼了命的再往上走,分分钟可能会被淘汰。

于是就出现了华为35岁被劝辞职的事件了。

反观二本院校的老师,他们就不同了。

1、工作稳定。

2、收入中等。

3、强度压力中等。

4、业余生活丰富。

5、一年两个假期。

6、生活在年轻人多的地方,身心健康。

7、工资越老越高,不用担心辞退。

换成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用户69240191446


如果是我的话,我也比较倾向于选择985高校去当老师,当然这也仅仅是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罢了。

当老师其实好处不少的,尤其是大学老师,一方面老师的工作稳定,待遇还很不错。就例如假期来说吧,一年加起来大概有100天左右的休息时间,总的来说不累但是工资待遇也还可以,如果是理工科老师的话,还可以申请做项目,也很不错。

我想这是很多毕业生选择去高校当老师的主要原因,但是话说回来了,就目前而言985高校研究生貌似想去二本院校并不是太容易吧!很多高校现在要求至少是博士生毕业,或者说有留学经历,当然还要看学校具体如何了。

尤其是程序员,很多人都比较恐惧。在他们眼中程序员就是一直加班、一直写代码,虽然说是高薪行业,但也是伴随着高风险的。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一份收入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而不是选择做程序员。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么做还要看你自己了,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您的关注、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读研生活


985高校的教职,不光要求博士吧?即使是本硕博都是985,没有国外的学历教育经历,也不行。本土的博士,需要再出去做博后,才能有可能。出国交流不算的。


一庭晴雪


这些都是目光看到比较远的人吧。去高校还是去企业是研究生毕业时面临的一个选择。

1、高校收入稳定、时间自由

都知道大学老师时间比较自由,除了双休,还有寒暑假,1年上班时间总共也就是200多天。工作之外还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有能力的还可以搞搞副业。

大学老师收入相对稳定,工资也是逐年增长,虽然幅度不大,不论经济走势如何,也算是“旱涝保收”。

大学老师不怕失业,因为是事业编制,只要不犯错误,基本上不会被开除。

哪怕是年龄大了,贡献少了,也不用担心被辞退,甚至越老越吃香。

2、企业收入高,但不稳定

企业收入肯定要不大学高,甚至高几倍。但是这些难道不是用健康换来的吗?

不是经常说“996”、“007”吗?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除了法定的假期,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职工在有利用价值、能产生效益的时候工资高,等年龄大了,价值不高的时候可能会被毫不留情的踢开。

3、高校和企业选哪个?关键看个人性格

高校和企业都有优势和劣势,至于哪个行业跟更好,其实没有标准去衡量。

关键就看你的性格是喜欢安逸稳定还是喜欢刺激冒险,小富即安的就去高校,想挣大钱的就去企业。


小马老师说


高校教师是门槛最高的职业,但也是现代社会最好的职业。高校教师的好,远不是月薪年薪所能衡量的。

我见过不少博士,放着年薪二十多万的工作不去,甘心去高校当一个小讲师。讲师的工资才多少呀,每月不过四五千块钱。此外,企业虽然也有加班,但如果是在高校当讲师,哪一天不是晚上十点才离开实验室,至于双休寒暑假,对于还在上升期的小讲师来说,通常都是没有的事情。就连春节在家,也得琢磨基金的事情,毕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三月份就得提交,过年不写就没机会了。

钱少事多,具有高学历的博士青年为何前仆后继去高校呢?难道仅仅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吗?

高校教师有三大好处,绝非金钱可以衡量。其一,工作时间虽然长,但时间自由。没事的时候,可以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真要有点什么事情,早点迟点甚至在家休息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没有公司里强制打卡上下班的约束。其二,高校老师可以相对自由确定研究方向,而研究材料的花费,测试的花费,由科研经费买单。这么说还不够通俗易懂,简单说来,就是拿国家的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高校工作发表论文可以属自己的名字,发一篇多一篇,在今后的评职称申请基金都有用,不仅在本校有用,哪怕你到其他学校,甚至出国当老师都有用。但如果是在公司工作,这个项目一结束,紧接着就是下一个项目,上一个项目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拿到下一个项目并成功。一旦从公司离职,除了工作经验,你什么也带不走。

话说回来,能念博士的都不是傻子,绝大多数博士都愿意去高校工作,这本身已经说明问题,这是博士群体在用脚投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