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龙陵:“手机种田”成时尚 “土地体检”促春耕

“手机种田”“低碳春耕”“土地体检”……清明前夕,记者到龙陵乡村采访,看到一项项农业新技术、新举措在广大农村推广开来,闹活了春耕备耕生产。

“手机种田”成时尚

3月27日上午,记者在镇安镇镇北社区采访时看到这样一幕,村民李国山用手机给镇农业服务中心驻社区科技特派员刘家祥发去带图片的微信:“老刘,我家的水稻旱育秧畦已经搞好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请告?”少顷,对方发回答复:“秧基合格,但排水沟太浅,增加到15厘米至20厘米深。撒上稻种后盖种的营养土要均匀,出苗后搭建拱塑棚。”李国山拿起锄头修理畦沟。“这‘手机种田’真给力,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发个微信就能得到解答,省去了登门求教的时间,我也吃下了‘垫肚饭’,心里踏实了,对庄稼增产增收有信心了。”

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华彩介绍,随着宽带进村工程的实施,全社区已建起微信群100多个,涉及种养加工商贸等产业,加入“新农人”微信群的就有300多人。生活生产中遇到的许多难题,通过“掌上诊室”就能得到解答,村民们都称微信群是农家“智囊团”。

正在垒烤烟畦的村民王任国说:“我加入了社区‘新农人’微信群,春耕生产以来,几乎天天都跟群友交流沟通,不但眼界开阔了,而且还学到不少知识。去年我家的烤烟得了花叶病,按常规用药没有控制住病情,我给群友杨家相发了一条求诊微信,他给我发来了土法治疗花叶病的药方,治愈了花叶病,烤烟获得了好收成。”

伴随着“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家,龙陵农村涌现了许多“数字农民”,他们放下锄头拿起鼠标,或用键盘敲出致富路,或睁大“网眼”看世界,或一部手机“商”天下,把生活定位在“上网”找信息,“电商”做生意,手机来“种田”,“刷卡”搞消费,“网银”来结账,生活过得既充实又潇洒。

“低碳春耕”受热捧

“前几年种地化肥当家,现在是农家肥唱主角。”碧寨乡滥坝寨村村民孔金芳一边往地里送牛粪一边对记者说。孔金芳家种植着11亩烤烟、10亩甘蔗、11亩烟后豌豆,养殖着12头肉牛、20多头猪,每年产的畜粪都投到地里略有节余,施农家肥粮经作物长得好,还节省了一大笔肥料钱。春耕备耕生产时节,龙陵县农民没有大把大把地往地里施化肥,而是依照农科部门的引导把畜禽粪便、腐殖质、沼渣、沼液作为土壤增肥的主角,主打“低碳牌”。

“以前,村民种地都是施化肥,用起来虽然方便,劲儿大,但肥效短,而且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对土壤的破坏也比较严重。而施农家肥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还能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正在指导施肥的村农科员杨所青介绍说。

该县积极引导农民少用化肥多用生物肥料,不搞秸秆焚烧多搞秸秆还田,鼓励农民多施农家肥。为了真正实现低碳种植,今年春耕,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种保洁田,算“低碳账”的农民多了起来,许多农民纷纷放弃过去大量使用化肥的做法,选择了环保健康的农家肥、生物肥等“低碳春耕”方式,渐行渐远的农家肥火了起来,每吨畜禽粪便售价为400元至800元。春耕生产以来,滥坝寨村养猪大户杨济宽的猪场里,每天都有农民来购买猪粪,收入不菲。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猪粪的肥效就是高,这几年咱一直用它和碎庄稼秸秆、烂树叶等进行发酵。我家把15亩烤烟田全部种上了青豌豆,用豌豆秸秆做饲料喂了5头肉牛,还饲养了10多头猪,建了两口沼气池,生活污水和粪便入池氧化,沼渣、沼液和畜粪用来做肥料,实现了综合利用生态食物链种植模式,烤烟和豌豆获得高产,每年有10多万块钱收入。”正在沼气池旁掏沼渣的村民李本全说。

“土地体检”受青睐

“我们施肥有严格的标准,耕地都经过‘土壤医生’的‘体检’哩,知道土壤缺什么,不缺什么,这样就能精准施配方肥,确保庄稼安全,品质好。”龙新乡勐冒社区村民杨大春告诉记者。

放眼田畴,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几位技术员正在田里取土壤小样。“现在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我们也很忙。”农艺师杨苍昌说,很多农民都在春耕期间找他们,希望通过土壤检测,按需施肥,提高地力,增加产出。采取科学的手段、个性化的改良措施,这完全可以实现。在改良后的土壤上种植马铃薯,平均亩产增加了380公斤,水稻、玉米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

多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不同程度引发了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了土壤板结与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肥力退化。该县由农业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土地体检”项目倍受农民青睐,春耕备耕生产期间,“土壤医生”被东家请来,西家聘去,为耕地把脉开方。

“以前,咱种地靠感觉。现在不能翻老皇历了,‘绿色、有机、安全’的农产品,必须从源头做起。”勐冒社区徐家寨科技示范户徐再顺说,“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病,土地也会生病,土壤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我家的耕地检测后缺钾、硼、锌三种微量元素,经合理补充后地力提高了,玉米平均亩产达600多公斤、洋芋亩产达3吨、青菜达5吨,而且品质好,卖到了好价钱,人不欺地皮,地不欺肚皮。”

雷 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