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春天到了,农村的田野里,什么野菜最吸引你?

农里农气


好多年不挖野菜了,但小时候挖野菜的情景,一直在记忆里鲜活地存在,每次想起来,都像有一阵清新的风吹过来。

春天来了,田野里的土地松软黑亮,山坡上的小草开始泛起微微的绿色,山村老学校放学的铃声响起了,孩子们像出飞的小麻雀一样涌出教室,迎着吹面不寒的春风,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跑着奔向家里。


女孩子回到家,放下书包,找到小竹筐,拿起小铲刀,拉上约好的小伙伴,一同连蹦带跳地奔向田野。农田里的荠菜已经绿了,一小片一小片地生长在田地里。在春风里奔跑的女孩子,嘻嘻哈哈地跑进田地中,一面挖着荠菜,一面用夸张的语气叫喊着:唉呀,这颗荠菜好大啊,好多的荠菜啊!手里的小铲刀不停地翻动,小竹筐里的荠菜越来越多。

太阳渐渐西沉了,风也不再温暖,有了丝丝的凉意,小竹筐里的荠菜差不多要满了,小女孩直起腰,拍拍手上和身上的泥土,挎起小竹筐,往回走了。


荠菜有一股独有的清香,把它洗干净,剁一下,然后放上几个鸡蛋,加上葱花佐料,搅拌一下放油炒熟,荠菜的清香和鸡蛋的香味互相融合,吃起来唇齿留香,很是美味。

我们小时候,春天挖的最早的野菜就是荠菜,从它稍稍有了绿色就开始挖,直到它开花变老变硬才中止,荠菜老了,婆婆丁柳蒿芽就开始出场了,挖婆婆丁,采柳蒿芽,女孩们放学后,又欢笑着奔向田野。


秋溪溪


小时候,春天到了,孩子都要挎着篮子到地里挖野菜的。

野菜挖回来,是要吃的。我们这里,农村人喜欢喝玉米稀饭,待稀饭快熟时,把洗好的野菜放进锅里,饭好了盛出来吃。说实话,野菜没有那么香,至少我们小时候不觉得野菜香。

至于野菜的名字,真的说不上来几个。但是我们能认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要说最喜欢的,还是荠菜。现在还有很多人喜欢吃荠菜,通常用来包饺子。如果是单纯的荠菜饺子,味道也就一般吧。假如荠菜和瘦肉做馅,那味道就好多了。

另外,我们这里还有一种野菜,可能很多地方都没有。它叫菊花脑,也叫菊花涝。这种野菜主要生长在南京,我们这里以前有位知青是南京人,带来了菊花脑的种子,让它在这里生根。

菊花脑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说不清楚是清香还是药味。有人喜欢这种味道,也有人不喜欢。

我喜欢。把菊花脑的嫩叶摘下来,在锅里添水烧开,打上两只鸡蛋,放入菊花脑,然后放入油盐等配料,起锅,就能喝上菊花脑蛋汤了。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尝试做一下哦。


谢二先生拉呱


清明菜,这种野菜二月生,比艾叶还香,做“清明粑”是一大美味

二月是很多野菜生发的季节,尤其是气候相对温暖的南方,大部分野菜都悄悄长出来了,吸引着人们前去采摘。春天的野菜当中,能入菜的有很多,但是每年都被人们念念不忘的却仅有那么几种。

清明菜就是其中一种,每年的清明节到来之际,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居民就开始去田间地头寻找这种野菜,来制作清明节必吃的清明粑,有的地方也叫它青团。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和清明菜制作的美食,不仅好吃,还有着顺应时气的古老智慧,吃清明粑也是一代一代手口相传的习俗,南方大部分地方都会做。

虽然现在离清明节还远,但清明菜已经长出来了,此时的清明菜最为鲜嫩,有些花苞都尚未长出来,茎叶比较柔嫩,做出来的清明粑非常好吃。最好是清晨出门采摘,只掐取最嫩的尖尖,不用担心浪费,因为清明菜在野外真的太多了,农田里、田坎上、山脚下、房前屋后到处都是。

将采回来的清明菜洗干净,在锅中把它煮软,然后捞出剁碎,再和糯米面揉在一起。揉成一个个小剂子,里面可以包入糖、炒好的芝麻,这是甜口的馅,还有咸口的做法是江浙一带的做法,馅料主要用腊肉和梅干菜,也是非常的香。现在吃清明粑不为别的,就为解解馋,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妨试着做一做

清明菜的生长期很长,等到真正的清明节到来,绝大部分的清明菜已经盛开了鲜花,此时的清明菜很老了,但还是可以做清明粑,用的就是它的草汁。连花带叶一起放入锅中煮开,切细了煮最好,然后用纱布将汤汁过滤干净,晾凉之后代替水来和面。

这种做法主要是用草汁来染色,由于清明菜的花朵是黄色的,也会让糯米面呈现出一种黄绿色的颜色,但口感比起二月的清明菜来说,却是重口一些,主要是此时的清明菜不嫩,没那么甘甜了,反而有一丝苦味。不过对于老人们来说,他们更喜欢略带苦味的清明粑,因为有清热的作用。

艾叶也可以制作清明粑,北方人喜欢用艾叶,相对来说,艾叶的味道苦涩多了,青草气也很重,很多人都吃不惯艾叶的味道。而且对于第一次做清明粑的人来说,不容易把握好用多少艾叶的度,一不小心放多了那就没法吃了。

用清明菜做的清明粑,一般就没有这个顾虑,放多放少只是香味多寡的区别,对于味道的影响不大,新手也很容易学会。江浙一带、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人们更喜欢用清明菜来做,其实做清明粑还可以用其他绿叶菜,例如用菠菜汁来染色,也是很方便的。如果当地找不到清明菜或者不方便出门,可以考虑用蔬菜汁来做,吃个新鲜。

清明菜原名叫鼠鞠草,也叫鼠耳草、黄蒿,不同的地方叫法不一,除了掺入糯米粉中,还可以和大米粉、玉米粉搭配,做面蒿饼子、窝窝头等美食,也别有一番风味。






子夕美食


现在农村基本上都没有田野了,地越来越少!

1:以前挖野菜

以前喜欢地里面挖野菜,最喜欢的是la菜,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麦地里面也多,一会就能挖好多,回去以后清水洗一下,然后再放锅里面煮一下,捞出来晾一下,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凉拌着吃,味道挺好的。

2:现在挖野菜

现在地里面基本上野菜很少了,都打的农药,就是有,也很少有人去挖,除非自己家地里面,如果没有打农药的话,可以挖点,不过现在去挖野菜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以前挖野菜的时候,人多,也热闹,有说有笑的。

3:以后野菜

以后估计挖野菜,要到山上去了,纯天然无公害,其实,挖什么野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生活节奏挺快的,压力也大,偶尔去田地里散散步或者挖的野菜,或者吃个农家乐,体验一下田园生活,也挺好的。

未来希望有一间茅草屋,靠山面水,开点荒地,种点蔬菜,养养花,养条小狗,白天看看日出,晚上看看日落,慢慢的体验生活!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张师彬


春天一到,各种野菜就开始争先恐后破土而出了,绿色无污染,营养价值高。

其中最吸引我的当属这货了……
学名
“马齿苋”,在我老家有个小名叫“马蜂菜”。你们那叫什么,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这货全国各地的农村应该都有,田边地头路边随处可见,耐旱又耐涝,生命力非常顽强。还有杀菌消炎,降血压,延缓衰老的功效。

尤其喜欢它那身魅惑的枝叶,每次雨过之后,看到它枝叶上带水的样子,直接勾起我对吃的欲望!

这货做法也有很多种,我最喜欢的吃法就是一个字,蒸!

可以蒸饼当主食,可以蒸菜下饭再捣点蒜末一沾,简直好吃的不得了!

吃法很多!好,就这样吧不说了,我又馋了→_→
我是木子知恩,我的口号是: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不努力谁都玩不起。关注我一起头条

苏漂木子知恩


你好,由于本人云南的,我们这边的野菜还是比较多的。不知你有没有听过那么一句话“在云南,一屁股坐下去不是药就是菜”。春天到了,更是遍地都是野花、野菜,不同的野菜吃法不同,味道亦不尽相同。以下就是我们这里比较受欢迎的野菜:

1、苦刺花

苦刺花是云南大山深处的一种植物,初春盛开,主要食用其花蕊部位,味苦,此植物全身长满刺,采摘不易,采摘之后,去除多余枝丫、嫩叶,淘洗干净后放入沸水中焯水两分钟,焯水后放入冷水中寖泡,每天换水两次,去其苦味之后,用来炒鸡蛋、炒酸菜、煮蚕豆米都是特别好吃。苦刺花具有消热解暑的功效,深受本地人喜爱。



2、马刺根

马刺根,本地人叫鸡脚刺根,因其长相酷似鸡脚而得名,一般生长于山谷之中,食用部位为根部。其叶长满绒刺,很容易扎到手,一般先割其叶,在挖其根部。多年的马刺根长得很深,需要挖很久才能挖出。马刺根洗净,斩成小段,用来煮新鲜排骨,味道很是鲜美。马刺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3、地莲花

地莲花,有些地方叫观音莲、地金莲。长得很像芭蕉树,但远没有芭蕉树高、粗壮。地莲花长于冬春季节,生长于田埂、深山之中。地莲花砍回家,取一盆清水,水中加盐,然后在水中将地莲花切成小块(地莲花汁越空气变黑,只有在盐水中才有效隔绝),下锅焯水十分钟,捞出放入清水中寖泡一夜。隔夜取一块腊肉,将腊肉与地莲花下锅闷煮两个小时。地莲花具有消脂的功效,好吃还不胖。在我们这,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做了吃,已经成了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4、折耳根

随着春天的到来,折耳根也开始发新芽,很多人都喜欢吃折耳根的根部,而我钟爱折耳根的嫩芽。现如今很少吃到野生折耳根,大多为人工种植,但在农村的田野里,仍残留着野生折耳根的踪迹。每年春季,都要去田里挖些回家 。折耳根吃法多样,可以凉拌、可以炒肉、可以加排骨炖汤,亦可以用来煮火锅。



5、香椿

春季怎么能少了椿芽,香椿长在大山深处,食用部位为树芽。随着近几年香椿价格越来越贵,人们开始大量种植。野生的香椿远比人工种植的味道更浓、更香。香椿吃法多样,但我最喜欢的吃法还是用香椿炒腊肉,肥瘦相间的腊肉配上野生的香椿,真是满嘴流油,唇齿留香。



当然,农村的野菜不仅限于此,还有蕨菜、棠梨花、黄花、葛根、枸杞尖、甜菜等等,如果喜欢农村新鲜事物,喜欢农村花花草草,想了解更多农村真实情况,记得关注小编,带你认识农村的真实生活。


彝州老赵


经过一个冬天的积蓄,野菜在春野萌发,既鲜嫩又营养,都很好吃。

最吸引人的有:荠菜、马齿苋、灰灰菜、洋槐花、榆钱、香椿芽。

荠菜,可以煮面条放、做汤、蒜泥炒、做饺子馅儿、做陕西浆水菜等;

马齿苋,可以剁碎了加面粉弄成菜糊糊蒸熟,做成西安菜疙瘩,非常好吃;

灰灰菜,一般是晾干后,用开水烫一下,捞出滤干,加油泼辣子、蒜、醋、盐等凉拌;

洋槐花,洋槐树开的花,可以做陕西美食-槐花麦饭,槐花洗净撒上面粉,让槐花粘上面粉,铺上蒸笼蒸熟食用,具有花的清香;

榆钱,榆树开的花,形似铜钱而得名,可做榆钱饭,和槐花麦饭做法类似;

香椿,香椿树的嫩芽,可以炒、凉拌,摘下晒干,一年四季可食用;

其他的野菜还有:蒲公英、马兰头、车前草、面条菜、鱼腥草(折耳根)等,口味吃法各有不同,有些还有药用价值,常吃对健康有益。


平头哥西北


老祖宗太有才了,发明了‘’惊蛰‘’一词。这一惊,把蛰伏在地里的野菜也‘’吓‘’了出来。它们蕴含了一冬的养份,破土而出,带给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外,也带给了人们食欲,营养。


苦菜。春天人们容易上火,上帝专门赠予了人们‘’败火‘’的食物,那就是苦菜。因此,勤劳的村民们在拾掇地、干农活的同时,挖一些苦菜回家。买一瓶豆瓣酱,把洗好的苦菜粘上酱,或当酒肴,或卷在煎饼里,或夹在烧饼里,吃得不是象美味,其实就是‘’佳肴‘’。或者切碎,和豆面蒸熟,用油炒一下,外号叫小豆腐,在家吃着不当事,进了饭店就‘’价值连城‘’。


荠菜。荠菜长在庄稼地里虽然烦人,但聪明的人们把它变废为宝。洗净、切碎,配上精肉、葱姜蒜和其他调味品包水饺。有时候吃完了不知什么馅的,你说有多香?直吃得满头大汗,打了咯才算罢休。

蒲公英。不知近几年科学发达还是别的原因,蒲公英茶大兴其道。村民们刨的蒲公英舍不得做凉菜吃,而卖给小商小贩换取‘’高额利润‘’。至于有多大营养不知道,反正到了春天都在为它‘’忙‘’。用它做的茶价格也较高,因此,成了村民们的最爱。

当然,还有很多野菜,各有特色。这或许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因此,在我们食用这些‘’礼物‘’的同时,更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泰山农家人


嗯,我们的家乡在四川广安这个地方,春天是美如画,听着很爽的,我们这边最主要的野菜就是折耳根还有蒲公英。说实在的现在所有的田里提在那个田野上就能找到很多很多的折耳根。这个既可以凉拌吃也可以炒着吃,确实挺不错的。很多人在这个季节都一般都去挖一点,有空的时间再去挖一天来尝尝鲜也可以在市场上去买一点,品尝一下,味道还是挺不错的,既传统又美味,又好吃又漂亮,营养丰富又清闲挺好的,价格又便宜,说实在的这个季节!80%以上的人都喜欢吃折耳根,特好吃,我不知道你们的家乡有没有这个折耳根这个。他们也可以凉拌,也可以炒肉,炒腊肉味道杠杠的,有没有四川的,喜欢折耳根的,欢迎大家一起去挖折耳根,明天中午欢迎大家讨论!



伙伴们666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香荠菜。为什么呢?因为我特喜欢吃。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春天里天野里的野莱很多,而最多,最普遍的,喜吃的人最多的莫过于香荠菜了。

今天,老婆到乡下去买土鸡蛋(我们是农民,住在县城)途经一块春地(暂时没种庄稼的地)里边长了许许多多香荠莱,顺便就挖了好多回来,我高兴地称赞:"老婆,辛苦了!"她高兴地说:"菜市场里卖5元一斤呢!这香荠菜营养可丰富了,专家说的,维生素含量多而且高,听说还能促进儿童长个子呢!"我抱之以笑说:"好呀,我们就用它掺五花肉包饺子吃吧"。于是,我们俩就齐上阵,忙活半天,包了好多荠莱饺子。你别说,两个孙子都喜欢吃,个个吃了一大碗。




致于香荠菜的营养价值,我们普通人也无法证明,自己感觉好吃就行。我小时候吃了好多香荠菜,个子也没长高。喜欢就是享受!好了,啰嗦许多,无非就是喜欢香荠菜。朋友,关注我吧加上您的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