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何處去,生非甘心,死非情願,所謂人生只是生死之間短短的一橛。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這種境界並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但更與心境有關。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裡去尋求,只要內心清淨,隨便在市廛裡、陋巷裡,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

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遊。所以我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悲觀不是消極。所以自殺的人不是悲觀,悲觀主義者反對自殺。悲觀是從壞的一方面來觀察一切事物,從壞的一方面著眼的意思。

叔本華說,幸福即是痛苦的避免。所謂痛苦是實在的,而幸福則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不存在時之狀態,無以名之,名之曰幸福。是故人生之目標,不在幸福之追求,而在痛苦之避免。人生即是一串痛苦所構成。能避免一分的苦痛,即是一分的幸福。故悲觀主義者待人接物,步步為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悲觀主義的真諦。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舊的事物之所以可愛,往往是因為它有內容,能喚起人的回憶。

一個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主人應該擁有一間書房。書房的用途是庋藏圖書並可讀書寫作於其間,不是用以公開展覽藉以驕人的。

一般的讀書人,如果肯要一個書房,還是可以好好佈置出一個來的。有人分出一間房子來養雞,也有人分出一間房子養狗,就是勻不出一間作書房。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

黃山谷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酒實在很妙。幾杯落肚之後就會覺得飄飄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會綻出笑臉;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會議笑風生。再灌下幾杯之後,所有的苦悶煩惱全都忘了,酒酣耳熱,只覺得意氣飛揚,不可一世,若不及時知止,可就難免玉山頹欹,剔吐縱橫,甚至撒瘋罵座,以及種種的酒失酒過全部地呈現出來。

酒不能解憂,只是令人在由興奮到麻醉的過程中暫時忘懷一切。即劉伶所謂“無息無慮,其樂陶陶”。可是酒醒之後,所謂“憂心如酲”,那份病酒的滋味很不好受,所付代價也不算小。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任何事物不可以貌相。並且相貌的醜俊也不是自己所能主宰的。

常聽人說煩惱即菩提,我們凡人遇到煩惱只是深感煩惱,不見菩提。快樂是在心裡,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

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後。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我們每天撕一張日曆,日曆越來越薄,快要撕完的時候便不免矍然以驚,驚的是又臨歲晚,假使我們把幾十冊日曆裝為合訂本,那便象徵我們的全部的生命,我們一頁一頁地往下扯,該是什麼樣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還會遠嗎?”可是你一共能看見幾次冬盡春來呢?

梁任公先生最惡聞“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煩的人才忍心地去“殺時間”。他認為一個人要做的事太多,時間根本不夠用,哪裡還有時間,可供消遣?

詩人華茲華斯有句:塵世耗用我們的時間太多了,夙興夜寐,賺錢揮霍,把我們的精力都浪費掉了。

一天當中如果抽出一小時來讀書,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時,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時,積少成多,無論研究什麼都會有驚人的成績。零碎的時間最可寶貴,但是也最容易丟棄。

一個人在學校讀書的時間是最可羨慕的一段時間,因為他沒有生活的負擔,時間完全是他自己的。但是很少人充分地把握住這個機會,多多少少地把時間浪費掉了。學校的教育應該是啟發學生好奇求知的心理,鼓勵他自動地往圖書館裡去鑽研。假如一個人在學校讀書,從來沒有翻過圖書館的書目卡片,沒有借過書,無論他的功課成績多麼好,我想他將來多半不能有什麼成就。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一個人在學校讀書的時間是最可羨慕的一段時間,因為他沒有生活的負擔,時間完全是他自己的。但是很少人充分地把握住這個機會,多多少少地把時間浪費掉了。學校的教育應該是啟發學生好奇求知的心理,鼓勵他自動地往圖書館裡去鑽研。假如一個人在學校讀書,從來沒有翻過圖書館的書目卡片,沒有借過書,無論他的功課成績多麼好,我想他將來多半不能有什麼成就。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鐘錶上的時針是在慢慢地移動著的,移動得如此之慢,使你幾乎不感覺到它的移動,人的年紀也是這樣的,一年又一年,總有一天會驀然一驚,已經到了中年,到這時候大概有兩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

訃聞不斷地來,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經先走一步,很殺風景,同時又會忽然覺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夥子在眼前出現,從前也不知是在什麼地方藏著的,如今一齊在你眼前搖晃,磕頭碰腦的盡是些昂然闊步滿面春風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樣子。自己的夥伴一個個地都入蟄了,把世界交給了青年人。

所謂“耳畔頻聞故人死,眼前但見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寫照。

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地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老不必嘆,更不必諱。花有開有謝,樹有榮有枯。

老年人該做老年事,冬行春令實是不祥。西塞羅說:“人無論怎樣老,總是以為自己還可以再活一年。”是的,這願望不算太奢。種種方面的人欠欠人,正好及時做個了結。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各有各的算盤,大主意自己拿。最低限度,別自尋煩惱,別礙人事,別討人嫌。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擺脫賴以餬口的職務,做自己衷心所願意做的事。有人八十歲才開始學畫,也有人五十歲才開始寫小說,都有驚人的成就。“狗永遠不會老得到了不能學新把戲的地步”。

何以人而不如狗乎?退休不一定要遠離塵囂,遁跡山林,也無須大隱藏人海,杜門謝客——一個人真正地退休之後,門前自然車馬稀。如果已經退休的人而還偶然被認為有剩餘價值,那就苦了。

凡是自安於懶的人,大抵有他或她的一套想法。可以推給別人做的事,何必自己做?可以拖到明天做的事,何必今天做?一推一拖,懶之能事盡矣。

自以為偶然偷懶,無傷大雅。而且世事多變,往往變則通,在推拖之際,情勢起了變化,可能一些棘手的問題會自然解決。“不需計較苦勞心,萬事元來有命!”好像有時候餡餅是會從天上掉下來似的。

這種打算只有一失,因為人生無常,如石火風燈,今天之後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明天,可是誰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明天。即使命不該絕,明天還有明天的事,事越積越多,越多越懶得去做。

梁實秋:閒暇處才是生活

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懶而不覺”!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


本文摘自梁實秋先生的著作《閒暇處才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