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被嘲笑家里穷,家长要如何处理?

醉憙欢


我不知道题主家的孩子多大了,如果是青春期孩子还挺棘手呢,因为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孩子如果养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性,不管家长怎样引导,都会让孩子对父母不满,认为父母无能,不能给他(她)更好的生活。但如果孩子处于儿童期或更小,则教育和引导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

第一,要把家里的现实情况告诉孩子。有些家长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自己本身就有自卑感,其实你大可不必,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殊情况,在无法改变家庭经济现状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接受这个现实。当家长心态调整好后,再把家庭经济实际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我们家并不富裕。

第二,家长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既然目前无法改变家庭经济现状,那家长就必须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当你每天拥有好的心情时,你会深刻影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孩子,比如对孩子讲,真正的贫穷并不是经济上不富裕,而是精神的贫瘠。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我们要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至少我们要做精神贵族。

第三,引导孩子不要和别人去攀比。孩子嫌弃家里穷,往往是因为总和身边的小伙伴或同学家去攀比,才会对自己家庭经济情况不满意。如果孩子有攀比之心,你必须要郑重告诉孩子,攀比是可耻的品质行为,我们靠自己诚实的劳动生活,没有什么不好。那些一味享受父母所带来财富的孩子,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寄生虫,因为他们没有付出劳动。

第四,个人努力会改变将来的命运。如果孩子总是嫌弃现在家里穷,那不妨激励孩子,现在你还小,不具备工作挣钱的能力,但是你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将来考上一个非常不错的大学,那时你的起点就比爸爸妈妈高了。每个人如果从小知道要靠努力去改变命运,只要锁定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心中所愿。

第五,不要给孩子过度生活保障。在我们身边很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里,家长有一个普遍不好的心态,就是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如果你以前做错了,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做法,增加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减少对孩子过度的物质满足。明确告诉孩子,人对物质需求与消费欲望是无尽的。正所谓:人越呆越懒,越吃越馋。不溺爱不纵容勤俭节约才会培养出好孩子。

以上五个方面,希望家长能够认真做对比思考。只要家长心态调整好,对孩子嫌弃家里穷,保持你们的初心,合理加以教育和引导就可以。切莫因为孩子嫌弃家里穷,你们就跟着自卑。最为重要一点,要告诉孩子想过上富足的生活,必须要靠你自己的努力。


寒石冷月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虽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既嫌母丑,也嫌家贫。

也许孩子这么做让做父母的很伤心,但是现实的社会、现实的我们又怎会不影响到孩子?

有钱人的孩子出国旅游,你家的孩子可能连学校组织的游学都不参加;

有钱人的孩子浑身品牌,你家的孩子全是地摊货;

有钱人家的孩子出入豪车;你家的孩子出门打的都舍不得;

有钱人家的孩子见多识广,你家的孩子没离开过自己的家乡

……

面对巨大的差距家长保持心理平衡也挺难,只是不好说出来,否则哪来那么多的仇富?所以说虽然孩子嫌家穷让自己很难过,但我们应该尽量在理解他的基础上进行疏导。

1、客观承认家庭经济状况,表示体谅他的心情。

2、告诉孩子自己也很想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但是自己能力有限,已经尽力了。如果他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父母愿意竭尽全力帮助他。

3、告诉他无论他怎么嫌弃,都改变不了他家穷的现实,倒不如自己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去改变家庭生活状态。

4、告诉他这就是他的家庭,即使他和家庭脱离关系也换不来一个更好的家庭,他必须面对现实。


妈咪老师


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穷。人生哪有权利选择父母,父母也没有机会选择子女。

为人子女,百善孝为先,孝是天经地义,但孩子为什么嫌弃家穷,这是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否做出积极的表率有关。

我非常幸运,生活在幸福家庭,母亲一生对于奶奶十分孝顺,没有红过脸,没有高过声,家里,哥哥姐姐也都是非常孝顺,给弟弟妹妹,给自己的子女做出表率。这种家庭文化,习以为常,孩子们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也谈不上什么刻意的教育,就是无形之中的浸润,浸染,无形之中的成为自觉,自律。

家长在家中只要秉持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理念,自律自觉,孩子也不会有大问题。

一个人的三观尽毁,往往始于家庭,始于幼年童年,种树的时候,苗插歪了,长到一定尺度修枝剪叶也无济于事。

六岁以前的生活场景,教育环境,父母行为习惯,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观念,思想,意识,品格,后期再想教育,要么经历了大灾大难幡然悔悟,要么偶遇大德大儒幸运点化,立地成佛。生命短暂,成长不易,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为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务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认认真真的做一个孩子尊重的父母需要付出很多很多。


王为愿


孩子会嫌弃家里穷有可能是源自和别人的家庭的比较,还有到了特殊的年龄段自尊心驱使,不想面对自己的家庭情况,都有各种可能。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如果我是孩子父母我会做到以下几点:

一、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现在孩子的生活状态和以前不同,一出生就是衣食无忧,要么就是玩要么就是学习,没有真正的参与到现实的生活中去。以前我们这代,父母工作忙得没空管我们,而且有的时候还需要到父母上班的地方去临时“寄托”一下,在哪个环境下作为孩子的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在工作中真实的状态,从而知道生活是需要依靠自己去奋斗的,不是伸手就有了。

还有钱是怎么来的,现在孩子都是看着父母刷支付宝,微信,银行卡就可以付款了,根本不知道钱是父母自己付出劳动力赚的,同时也是有限的。孩子天真的以为钱只要刷手机就自动出来了,这也导致孩子根本不知道钱是会用完的,同时也需要规划的。

基于上述情况,在生活就不能随时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要随时告诉孩子,这个钱是父母赚来的,是有限的,取完就没有了,要合理的花它,更要计划它,否则没有钱的日子过不下去的。

二、 给孩子创造“打工”的机会

可以带孩子去批发市场,然后带去一些跳蚤市场,把买来的东西卖出去,让孩子参与整个过程,知道这不是容易和随手可得的。还可以让孩子课余的时候兼职卖报纸,一些社区会有孩子的体验过程,然后孩子明白一块钱也是需要付出劳动努力的,他在花钱的时候就会做出比较。

三、比较永远都会焦虑,幸福的生活很多种

“穷”是相对而言的,也是比较而来的,比较下的日子永远不会满足,只会增加自己的焦虑。如果往“富有”的家庭比,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跟比自己“更穷”的家庭比,自己可能会觉得幸福,但是这种比较下的心态会让人不懂得珍惜日子,不会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幸福的定义很广泛,可以是身体健康,可以是取得好成绩,可以是考上好大学,还可以是家庭团圆,这都能让人日子过得开心滋润,并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亲子关系讲师露宏


有人说,养娃是个巨坑,样样都靠钱填。确实,当了妈以后,钱变得越来越不经用。

有些新手妈妈,盼星星盼月亮,总以为孩子不用喝奶粉、戒了纸尿裤,家里的开销就能少一点了。但其实接下来,一个更深的坑……不,应该是井,在后面等着你。

  

随着孩子长大,很快就会进入学前教育阶段。在现代社会,孩子的视界和教育绝对是硬指标。越好的幼儿园,要花的钱越多。

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个人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比如,你带他到超市,其实只是想买一瓶矿泉水,但在结账的时候,孩子神不知鬼不觉地变出个价格不菲的玩具放在收银台上……你想放回去?他立刻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你,你能拿他怎么样?

于是,被钱压得喘不过气的我们,可能会对孩子说:“放回去,我们买不起!”

隔天,孩子又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另一个玩具或零食,我们又用同样的话告诉他:“这个太贵了,我们买不起”,或者“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的,我们没那么多钱……”

短期看来,这种“哭穷”教育好像可以让孩子变得很听话,不乱花钱,但实际上这种话说多了,对孩子的影响真的非常大!

常常提醒孩子“我们家很穷”,

会有什么后果?

1

让孩子产生匮乏感

心理学家 Joseph Cilona说过,我们谈论钱的方式,会对孩子产生长久的影响,例如跟孩子解释“买不起”某种东西时,“买不起”这句话意味着缺乏力量或者控制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无能为力”。

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匮乏感,怀疑父母是不是没有能力抚养自己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种表现,让孩子整日生活在“生活没有保障”的焦虑当中。

2

孩子可能会更自卑

我们可以不给孩子买昂贵的食物、衣服、玩具,但别总跟孩子提家里有多穷,否则贫穷会像个枷锁桎梏着他。在尚未有能力改变家庭环境的童年,对贫穷的过度抱怨,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不安,每花一分钱都带着愧疚感。

甚至,孩子还会把自己和别人划分为不同的一类人。因为囊中羞涩,因为怕被鄙视,所以他们在交际里显得小心翼翼,脆弱又敏感,甚至是内向和自卑。

试问,辛苦奋斗的你,就为了给孩子一个这样的童年吗?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信念对一个人的影响。

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那么“贫穷”就会像你给孩子画的圈圈,一直“套”着孩子,孩子的未来真有可能过得非常贫穷!因为孩子的底气被磨灭了,人生格局也因此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

  

同样的“穷父母”,

却养出了不一样的孩子

A和B自小住在同一栋楼,都有个在工厂上班的爸爸,当家庭主妇的妈妈,都是普通的小家庭。

前不久,A去参加B的婚礼,婚礼非常隆重。回来后,她说看着同样起点的朋友,与自己的差距越来越大,内心充满了嫉妒和不甘。

A小时候,总以为B家比自己有钱,因为B的妈妈会给她买新衣,学习文具也从来不缺,而且还有零用钱。而A的妈妈总抱怨家里的花销很多,让她懂事点,还常拿表哥穿过的衣服给她穿,告诉她表哥的东西都是好货;甚至9岁时,妈妈还让她缩在怀里,装成身高不到1米2的小孩躲票……

但实际上,她们两家的经济情况是一样的,只是B妈妈更加懂得精打细算,整天想着如何用有限的钱让家里过得更好。

在这种不同的教育观念下,B总把自己收拾得很得体,性格更加开朗,很受老师和同学欢迎,而A骨子里总有一股自卑,不敢和朋友出去玩,因为没钱;不敢学习新的东西,因为害怕花钱;不敢恋爱,害怕别人嫌弃她家穷。

长大后,A渐渐发现,B家境其实也就跟自己家差不多。她与B的差距从来不是钱,而是父母的生活观念。

B就是不曾被“贫穷”吓唬过的孩子,在钱的面前总是底气十足,不为钱所困,就算钱不多,她也不会因此就失去对未来规划的信心,无论何时,总会想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好,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

而A,一直被贫穷的观念打败着,凡是有关钱的事,都会牵动着她的神经,在机会与发展面前,她会首先考虑钱,不为长远的目标做打算。

对金钱的态度和认识,真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不哭穷,

聪明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说到这,我们都知道了在孩子面前,“穷”字是个敏感字眼,说不得。但是遇到“不该买”或“买不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1、购物之前,和孩子一起清点要买的物品清单,要买多少样东西,大概需要花多少钱。

2、告诉孩子“这东西的价格超出了我们的预算,这样花掉我们的钱,我觉得是不聪明的做法。”

3、让孩子思考,有没有其他更重要的地方需要花钱,或者告诉他“为什么你不能买这个零食呢?因为你已经把钱花在其他地方了。”

4、和孩子讨论某样玩具、零食值不值得买,把你的想法告诉他。如果孩子不了解整个选择过程,只是看着你给钱付款,会让他产生错觉,以为买东西就这么容易。

5、给适当的零花钱,让孩子来管理钱,自己决定要不要买。

千万别以为孩子小,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其实他们的悟性非常高。重点是,这样教育孩子,还能让孩子大概地了解自己家的经济状况、消费能力大概在什么水平,懂得赚钱的不容易,但也不会陷入对贫穷的恐惧当中来,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月球猪猪


很正常的,成长记忆中谁都有的,说明孩子长大了有感觉比较了,引导好的会穷则思变,成为改变现状的动力源泉,否则会墨守成规,安命于现状不可自拔,莫欺少年穷,穷不是永远刻在一个人身上,但会留在童年记忆里,成为成长过程中财富和骄傲,当自己牢牢把握住前进中方向,脚踏实地干就会有小成功,有了小的成就,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就会成为靠自己拼搏奋斗的成功人士。我童年记忆里充满了饥饿的回忆,总是一年到头喝得都是稀饭,家里兄弟姐妹们多,没有强壮劳力,联产承包到户地多,12岁的我白天上学,一放学离家10来里地骑车一到家,赶快朝地里推水车插秧载苗,干到10来点钟,晚上抓紧写作业,因为家穷吃不饱,写着写着就睡着了,煤油灯熏得鼻孔都是黢黑黢黑,我10岁就学会套牛牵牛耕地 ,勉勉强强推200多斤独轮小车,延着陡峭 山路浪浪藏擦,为了挣个学费钱,我暑假在粮站装卸整整1个月的粮食,背着200多斤的粮袋从汽车的甲板上掉下来好几次,许多人耻笑我们家人多没有口粮吃,就是亲戚对你也不友善,也不愿意帮你的忙,借钱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恐怕还不上,只要远方小姨平时给我们送些吃的,送我们穿的衣服,在农村受尽了白眼和冷嘲热讽,至今为止想起来一些人说的话,叼邪的白眼,隐隐作痛,深刻在灵魂处,无法自拔,品尝了人世间善恶冷暖,至今不愿意回老家,不想看到那些人,尽管没有仇恨,没有冷眉狠对,仅仅是伤痛而已,绝对没有一点丝毫的感恩回报,如今我们闯出来了,也是踏着贫穷艰难困苦走来出来,母亲接到我们身边,离开了老家多年,兄弟姐妹已成家立业,永远不敢满于现状说自己事业有成,永远不敢骄傲地说我一定不去求人,老家来人说,修路要180万,大队没钱让我捐款,我说在外面比我们家强百倍的人很多,大家一起都出点,应该不成问题,既然募捐,剩下余头我凑齐,没过几天大队来人又说,就剩我们一家了,还差175万?我一听气坏了,母亲半天没有说话,去里屋拿出了18万要给村书记,我拦住了,修路钱我可以出,但是不能说我出的,就说是国家立项目修路,把钱给大家退了。否则我不会出这份钱。

过去多年不走动的亲戚来了,一说就是小孩上学借钱,再说就是娶媳妇,小孩毕业想去企业上班,我一一都回绝了,金钱没有罪恶,有罪的是贪婪,和对贫穷少年人性的摧残。几年前我把小姨和姨夫一家子全部接城里,一是母亲年龄大了,省得老是念叨回去看她们不方便,二是光他们来城里了,对表弟妹妹他们又不放心。想起来,我不一定做的对,可能心理上受过伤害无法自拔走出童年记忆,我也有善心善念和善举,长期资助过的人,就是我们村唯一个叫傻根的傻子,让我资助他的理由想想很简单,记得他很干净 分得清出香和臭,总是往我们家的地里捡牛粪。


星空蓝钻


孩子嫌家里穷,这是每个正常孩子都曾经有过的想法,或多或少,强烈不强烈而已。

三岁看老,家长在孩子最初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1、家长要克服攀比虚荣的心,立足家庭的实际情况,真实性的面对自己。

和孩子说实话,不要用别人家富裕,自己家不如别人,觉得对不起孩子,拼命地苛刻自己来弥补孩子的欲望。这样的引导只会把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渊,嫌弃家里穷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2、当孩子首次向你提问穷困的时候,直面问题,巧妙作答。

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住在复式别墅的小朋友家做客。我女儿说:“妈妈为什么我们家的房子这么小,我们家很穷吗?我也想住别墅。” 我和女儿说,小朋友家住的房子大,那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勤奋,我们没有他们勤奋,所有有些贫困,没有住大房子。你和小朋友都是住在大人的房子里,你想住大房子,你们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等等。女儿反过来安慰我,说妈妈你也不差,你有文化有知识,你等着我长大了以后买大房子给你住。


虽然孩子的思想还很幼稚,但是我们巧妙地用一种变换的方式,承认了自己的不优秀,成全了孩子想过好生活要通过自己努力和奋斗的思想。


3、多关注孩子的思想,注意孩子的交友环境。

和孩子待在一起最多的是同学和老师,所以孩子和谁交往,和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好朋友,什么样的孩子少来往,这都需要老师和学校多沟通,和孩子多交流。和什么样的孩子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4、对孩子物质上不要过度放纵,增强精神上的富有。

如果家长怕孩子因为物质上不如别人,而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虚荣心,这样可能能暂时让孩子得到满足,但是从长远来说,是害孩子。除了引导孩子德不配位必有殃灾的思想,利用鼓励奖励的方法,适度的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多鼓励孩子从学识和见识上武装孩子的头脑,当孩子的脑海里精神世界大于物质世界的时候,也就是孩子个性和独立意识形成的时候,也就是家长可以适度放松的时候。


其实我们大人也时常会在虚荣和攀比中纠结,平衡自己那可不安分的心,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此不要过度的紧张。


三毛的教育视界


我看到有人说:引导孩子不要攀比。

这种方法从古至今就是伪命题。就算成年人都很难做到,哪怕看破红尘的人,也不是不攀比,而是逃避了。逃避就是感到了压抑,请问压抑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好处吗?攀比和上进心就一字之差!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攀比。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孩子是因为哪些事件让他感觉到家里穷。

是学校收各种费用的时候,家长拖拖拉拉?

还是同学请客的时候,没孩子的份?

或是同学之间流行的东西,人手一份,而孩子却没有?

或是在学校受欺负,被同学嘲笑没后台,嘲笑穷?嘲笑父母职业?

……总之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坐下来聊清楚,搞清楚了事件的起因,接下来就该教孩子如何面对了。

以前面几个问题举例。

学校收的费用,只要没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不管收费是否合理,第一时间交。如果学校真有过份的地方,可以联系其他家长,一起举报。不要单枪匹马,双拳难敌四手!孩子也不想被单独点名。(如果是特困生,就得从别的地方让孩子找到自信)

同学请客,没孩子的份。这表示孩子情商偏低,在学校朋友不多。其实穷人的孩子,在学校混的风声水起也很多。所以,如何创建或融入一个合适的社交圈,如何与圈内人相处,才是关键,学生的社交并没有成年人那么复杂。顺便说一句,与同学关系不好的孩子,通常情况,与老师的关系也很一般。孩子的社交圈,一半是同学,另一半是老师!

家长的职业被同学嘲笑。其实同学嘲笑的并不是家长的职业,而是家长出现在学校时候的形象,俗称“ 派头”。所以,不论家长是农民还是工人,接送孩子和家长会的时候,好好整理下自已。如果家长平时是骑着电动车接送孩子,那么就要询问,孩子对这种电动车接送有没有意见?如果孩子拒绝接送,就不要免强,可以用周围家长代劳等方式替代。(其他同学在炫耀自已家长职业或家庭富有的时候,教孩子附合一下就行了,毕竟一个班里能炫耀的就那一两个人。让那些同学当老大,自已也不吃亏,何况同学只是单纯炫耀,主观上并没有嘲笑的意思,不用敏感)

以上是我对“攀比”的不同意见。

总结一下“孩子嫌家穷怎么办”?

1,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攀比。

2,父母乐观向上,用积极的心态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心情和行为也会传染的。比如连孩子都知道家里穷,那么家长肯定得做些什么,让孩子知道你在改变现状,哪怕在孩子面前看看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或专业类的书籍等等。让孩子从你的行为中悟出道理,而不是你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

3,让孩子找到值得炫耀的事情,比如学习成绩,比如帮助他人,比如被老师表扬,比如球打的好,甚至是外表等等。孩子的自信,是引导和教育的首要条件!


叶之辉


穷结婚 你们开心就好 你们肯定是真爱 头条男的很喜欢这媳妇 同甘共苦 任劳任怨 穷三代 继续找儿媳妇一起穷 多生儿子供大学 总有一个出头 摆脱你家的穷



吃瓜群众BKQ


“穷”字是个敏感字眼,说不得。但是遇到“不该买”或“买不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1、购物之前,和孩子一起清点要买的物品清单,要买多少样东西,大概需要花多少钱。

2、告诉孩子“这东西的价格超出了我们的预算,这样花掉我们的钱,我觉得是不聪明的做法。”

3、让孩子思考,有没有其他更重要的地方需要花钱,或者告诉他“为什么你不能买这个零食呢?因为你已经把钱花在其他地方了。”

4、和孩子讨论某样玩具、零食值不值得买,把你的想法告诉他。如果孩子不了解整个选择过程,只是看着你给钱付款,会让他产生错觉,以为买东西就这么容易。

5、给适当的零花钱,让孩子来管理钱,自己决定要不要买。

千万别以为孩子小,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其实他们的悟性非常高。重点是,这样教育孩子,还能让孩子大概地了解自己家的经济状况、消费能力大概在什么水平,懂得赚钱的不容易,但也不会陷入对贫穷的恐惧当中来,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