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探月工程背後的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

用戶69331981


探月工程背後代表著我國強大的系統工程能力,也代表著高標準的工業化水平,技術倒是其次,因為技術難關會在國家的工程能力和工業化基礎上突破解決,下面我來闡述一下為何得出這個結論。

1,人類第一次進行大型技術系統工程是造出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我們從一些公開數字看看端倪。參與工程的僱傭人員有13萬,在美國,加拿大,英國30多個城市進行,花費相當於2014年的260億美金,其中超過90%的費用用於建造工廠和製造核裂變的原材料,用於製造和發展武器的部分僅佔不到10%。翻譯一下就是,13萬代表是人才的組織能力,30多個城市代表的是跨區域協調能力(請注意這項工程是在1939年開始的),260億代表 的是經濟實力,90%代表的是工業能力,而把10%粗糙的歸類為技術難關。所以錢老回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 具體說到探月工程,中繼星、探測器、運載火箭主要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負責,科工集團的員工數就達13.7萬人。請注意中繼星、探測器、運載火箭只是探月工程其中的一部分,它們只負責把探測器從地球送到月球,並保證通信。其實探月工程還涉及了國家天文臺,空間中心,上海天文臺,西安光機所,上海技物所,高能所,紫金山天文臺,國家授時中心,上海光機所,網絡中心等一系列國家頂尖科研機構,涉及到的人員目前無法得知(這才是真正的人口紅利),其中協調難度可想而知。

3,為什麼會需要這麼多部門,因為探月工程每個部件都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以嫦娥三號的有效載荷舉例,嫦娥有效載荷看起來就是各種光電相機和光譜儀

但沒有哪個科研機構能一家完成,每個載荷的承研單位都是不是同的,承研單位也是在東西南北不同的城市的,西安,北京,長春,上海,成都等等。

4, 每個承研單位能研究出儀器是一回事,把各個部件結合一起,變成具有高效實際價值的探測器又是另外一回事,這考驗的是探月總體部的系統集成能力。作個簡單的類比,現代智能手機的每個部件都可以在市場買得到的,但中國廠商的就是比印度廠商的好用。

5,探測器的原型搞出來是一回事,造出的可靠性極高,符合設計指標的工業品,又考驗我國工業技術水平,因為送上天的東西容不得半點出錯。



崑崙還東國


毫無疑問,探月工程肯定需要很高的科技實力。

但是不可否認,美國人在幾十年前就登錄月球還順利返回了,所以說,這個科技能力可能不是最尖端的,但一定是雄厚的,各個領域的平衡和整合,以及強大的經濟實力。




骨科醫生楊豐建


現在全球有能力探月的國家屈指可數,就拿大推力火箭來說,就是眾多國家夢寐以求的東西,且不論那些精確的軌道數據計算。


看看而已絕不動手


愚公移山,國之重器


科匠


探月背的關鍵點是中繼衛星,這顆中繼衛星必須穩定在地月間月外的拉格朗日點上,如此才能正常進行探月背。所以,登月背容易,保持實時通訊和控制登月車難,難點就在這顆中繼衛星的操控。


曠野風笛4


主要難度是一是距離遠。二是月面著陸非常困難。特別是月背。沒有任何通訊,所以只能發一箇中繼星,還有一個是照明問題,耗電非常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