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想当年,聂璜画《海错图》的时候,曾经描绘过三种完全不同的海洋生物:

井鱼、跨鲨、鰌。而且据当时的渔民们描述,它们仨都身材巨大,还神出鬼没的,在海里时隐时现。

鉴于古人说得特别一本正经,所以我们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三种海洋生物,最后发现——哦,这仨根本就是同一个东西......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井鱼:灵魂画作 头顶有井

“井鱼,头上有一穴,贮水冲起,多在大洋。”好几本古书都记载了这种动物,总体来说,它是一种头上有孔,能喷水的大鱼。

我说到这里,估计是个人就能看出来,什么井鱼,这根本就是鲸和海豚啊!头顶的“井”是它们的鼻孔。但古人不知道,还以为是不同的动物。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喷水的是鼻孔

聂璜本人并没有见过井鱼,于是他找了本西洋人画的《西洋怪鱼图》,激发了一下灵感,然后画出了下面这条井鱼。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海错图》里的井鱼

朋友们,来看看这条井鱼吧——尖嘴猴腮,口有利齿,头顶喷着水,正是欧洲绘画中的鲸鱼模样。

擅长航海的欧洲人,常与鲸鱼打交道,留下了比中国多得多的鲸鱼图。但是吧......那种蹩脚画风,画什么不像什么,你感受一下: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欧洲古画里的鲸鱼,聂璜照着这样的模板,画出来的井鱼当然像怪物了。

鲸经常用鼻孔喷出水雾,再加上它对船好奇,经常会贴近观察,不小心把水喷到船上,把欧洲水手吓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勇敢的中国水手不怕,据聂璜记载,中国人民不仅不害怕鲸喷水,反而还会用空盆接这些水,因为“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如泉水焉”。这就纯属瞎说了。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鲸鱼喷出的水只有两种成分,大部分是被气冲起来的海水,少部分是鼻涕之类的体液......你觉得哪个能好喝?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而且鲸鱼呼出的气让人想吐。

1726年,英国航海家薛沃克曾遇到鲸鱼,他说:“当它们在我们身边吹气时,臭味害得我们差点窒息。”科学家佛斯特在火地群岛碰上二三十头鲸鱼,他也说:“它们呼吸时散发的恶臭会让人中毒,空气中的腐尸味能持续两三分钟。”

这种清新口气喷出的水,能“淡如泉水”?鬼才信。

:海里属它个儿大

说完井鱼,我们再看另一幅画:海鰌。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海错图》里的海

此画诡异至极,一座藤壶和牡蛎堆成的山上,趴着一条一脸茫然的鳗鱼状生物。这就是海鰌?看文字才知道,“藤壶山”其实是海鰌的后背,上面趴着的是它孩子:儿鰌。

聂璜这样画,是参考了一些记载:据说海里最大的生物就是海鰌,儿鰌常趴在母亲背上。它背上有牡蛎和藤壶,常年积累下来,竟有十余丈高,高耸出水像一座山。

看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了,其实也是鲸。至于说身上长着厚厚的藤壶且体型大的鲸,应该指向北太平洋露脊鲸、灰鲸、大翅鲸(座头鲸)这三种。它们都会让幼鲸半趴在后背上露出水面,以便幼鲸呼吸。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露脊鲸和它的孩子一起,浮在水面

聂璜在海鰌身上画了牡蛎和藤壶,其实鲸身上一般没有牡蛎,而是有鲸藤壶和鲸虱。鲸藤壶只长在鲸身上,借鲸的游动获得海水中的新鲜食物。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鲸藤壶

鲸虱则是一种硬币大小的甲壳动物,靠爪子扒在鲸身上,啃鲸皮吃。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鲸虱,足上的钩子可以钩住鲸鱼皮

鲸虱不善游泳,只能一辈子住在自己的那条鲸身上,长大,繁衍,死亡。只有在鲸鱼母子身体接触时,鲸虱才有机会转移到另一条鲸身上。

露脊鲸最符合“藤壶山”的描述,因为它头部有几块增厚的胼胝(皮茧),很粗糙,正适合藤壶附生,因此是海鰌最可能的原型。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露脊鲸

跨鲨:海洋养生高手

海鰌看完,我们再翻到第三幅图:跨鲨。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海错图》中的跨鲨

当时的福建渔民告诉聂璜,说这种鲨鱼有白跨、黑跨两种。白跨尤其大,能把船吞进去。还说跨鲨的头身“俱有撮嘴(藤壶)生其上,触物如坚甲之在身”。有时,它会搁浅在沙滩,“渔人往往取其油以为膏火之用”。

鲨鱼倒是有大个儿的,比如鲸鲨。但

鲨的体表相当干净,绝不会长藤壶。而且鲨鱼也没什么皮下脂肪。所以,这“跨鲨”其实还是鲸鱼!

鉴于它也身披藤壶,所以嫌疑人还是从北太平洋露脊鲸、灰鲸、大翅鲸里选。虽然跨鲨可能是这三种的泛指,但非要挑一种的话,最有可能是大翅鲸(座头鲸)。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大翅鲸

首先,大翅鲸胸鳍超长,嘴又尖,最像鲨鱼。第二,大翅鲸有些个体是白肚子,有些是黑肚子,也正和“白跨、黑跨”对应。第三,露脊鲸和灰鲸多在寒冷的朝鲜以北海域活动,南方暖海里多是大翅鲸,最容易被福建渔民看到。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黑肚子大翅鲸

跨鲨的“跨”是啥意思?渔民告诉聂璜:“其在海常昂首跃起,悬跨于洪波巨浪中,如筋斗状,头尾旋转于水面。”

这不正是鲸鱼标志性的“跃身击浪”行为吗?

鲸鱼的跃身击浪,是地球上最壮观的景象之一。巨鲸昂首窜出海面,腾空而起,最后用背部拍击海面,激起冲天的浪花和雷鸣般的巨响。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任何亲眼目睹的人,都会心生敬畏

跨鲨为什么要“跨”?聂璜又推理上了。他听闻,狗熊如果太肥,就会难受。于是它就会爬上树,再自己跳下来砸地上,名曰“跌肥”,可以调理气血,是熊的养生之道。所以聂璜推测,跨鲨的“跨”也和跌肥一样,是一种养生术。懂得养生,寿命就长,寿命一长,才能长成海中大物。

现实中,熊没有“跌肥”行为,但鲸鱼的跃身击浪倒真有可能是在养生。目前科学家猜测,击浪可能是亲友间的交流方式,也可能纯粹是消遣着玩儿,

还有一种可能,是震掉身上的鲸虱。

鲸虱不但会啃皮,还要拿小爪子爬搔,太烦人了,不对,太烦鲸了。震掉一些鲸虱,生活更加美好,也许真能多活几分钟吧。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看完文章,你应该感受到了——现实中的鲸们,活得没多么滋润,各有各的心酸,甚至有的已经濒危。

但是,我们“鲸喜”系列模型里的鲸们,就过得相当舒服了。不信你看: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还是聂璜最厉害

博物小馆最新上架

“鲸喜”系列模型

有烤串儿的,有摸鱼的,有葛优瘫的,还有跟海藻闹着玩的,好不快活。做这些鲸鱼模型,算是我们《博物》,对于它们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景。

天天去海下观鲸不太现实

但如果你也喜欢

并且愿意爱护它们

可以买一个模型带回家哦

撰文 | 嘉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