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寫在最前面:

“老闆,來碗羊湯”這個是在徐州一年四季裡最長聽到的,也是迴響在耳邊的少時記憶。雖已離開徐州多年,卻是生在徐州長在徐州,這次的徐州之行,記憶深處的東西隨之浮出,重溫之時也是發現,家鄉雖然還是那個家鄉,卻也多了一些記憶意外的新鮮,原來徐州還是這樣的徐州!

徐州,古稱彭城,帝堯時期彭祖建大彭氏國,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因其地理位置等等原因,素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徐州現有眾多的漢墓如龜山漢姆,楚王陵等等,是研究漢文化的重要依據。

徐州人喜歡吃羊肉,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所以徐州大大小小的羊肉館很多。對於很多地方來說,羊肉多吃容易上火,尤其夏季,但是在徐州卻有著吃伏羊的傳統,最早可追溯至堯舜時期,更有著“伏羊一碗湯,不用神仙開藥方“的說法。

這次的徐州之行正好趕上伏羊節開幕,自然是不能錯過吃伏羊啦,當然,需走自然也要走走的呀!

關於行程:

Day1:蘇州-徐州-龜山景區-全羊宴-宿市區

Day2:彭祖園-品徐州地方菜-窯灣古鎮-宿窯灣

Day3:漢文化景區(漢兵馬俑,楚王陵)-返程

關於交通:

徐州鐵路相對比較發達,全國各地至徐州的鐵路班次相對比較全,徐州東主要為高鐵站,徐州站是各類車次都有,一般來徐州,如果不是時間特別長的,還是建議高鐵。

室內公交也方便,打車起步價相對還是很便宜的。

機場為觀音機場,距離市區45公里,通航城市蠻多的,也是很方便。

關於住宿:

這次在徐州住了兩晚,一晚是市區的漢中福禧國際大酒店,靠近礦大的校區,周圍交通比較方便,也比較熱鬧。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房間各方面還不錯,住的舒服。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第二晚住的窯灣古鎮的龍舟驛,做的挺有特色的一家客棧,很喜歡整個客棧的氛圍!

關於美食:

其實這次的行程,美食真會挺重要的一部分,各種羊肉啊,地方菜,船菜啊等等,下面會好好的說,這裡就不多說啦!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龜山漢墓,位於徐州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劉注的夫妻合葬墓,也是徐州現有發現的漢墓中唯一能夠確認身份的漢墓。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整個墓葬幾乎將整個龜山掏空,面積近700餘平米,儼然是一個完整的地下宮殿。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墓葬的兩條南北平行甬道分別通往楚王和王后的墓室,各長56米,中間相隔19米,但平行誤差角僅為20秒,在那個全是人工開鑿的年代,可謂是奇蹟。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墓道兩側崖壁十分光滑,也是十分讓人震撼的。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整個墓葬有15間大小各異,主次明確的墓室,臥室,客廳,廚房,馬廄等等,楚王和王后的墓室之間原為封死,在王后下葬後才打通,並非一開始便是相通的。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楚王的墓室裡有一處比較奇特之處,便是墓室北面牆上有一個真人大小的影子,被稱為”楚王迎賓“這個在墓室剛被發現的時候並沒有,而是後來才出現的,很多專家對此研究,但均沒法確認成因,這也是龜山漢墓至今難解之謎之一。

龜山漢墓之所以能夠確認墓主身份,是因為發現了楚王的印章。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中國聖旨博物館,就靠在龜山漢墓邊上,裡面主要是各個時期的聖職什麼的,還能看到科舉考試的答題卷啊什麼的,也是大開眼界的。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小說或電視劇裡所說的丹書鐵券,原來長成這個樣子。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古人的字跡啊,也真是各種好看啊!!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點石園也是可以去轉轉的,原是以私人園子,後收藏各種石碑石刻。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園子裡景緻挺不錯,石碑石刻也很是贊。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從龜山漢墓離開,直奔羊湯館吃羊肉,這個可真是饞了很久!

我們人多,所以點了全羊宴,整隻羊,不同部位不同做法,味道是各種贊。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空調房吹得腰痠肩痛手腳冰涼什麼的,一碗羊湯下去,出出汗,整個人暖的不得了。關鍵湯鮮而不羶,很好喝。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羊肉和蘿蔔一起紅燒,解熱又好吃,夏日食補很合適。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羊蹄筋燉的酥爛好嚼,味道香而不膩,同行不愛吃肉的小夥伴都忍不住抱起來啃。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羊血豆腐,這個又是互補的一道菜,在夏天吃,不僅不會上火還會排毒出汗,吃伏羊,當然不是亂吃的呀對不對!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孜然羊肉,這個做的是真的贊,羊肉很鮮很嫩,跟孜然完美的結合起來,讓人食指大動,忍不住一筷子右一筷子!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其他的也是各種好吃,同行的小夥伴都是吃的忍不住捂肚子啊!!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彭祖,堯帝時建大彭氏國,這便是現在的徐州。彭祖,作為烹飪之祖,關於烹飪的故事也是流傳很多,比如“魚羊為鮮”什麼的。彭祖,自然是受到後人的尊崇和祭拜,在徐州,自然有彭祖園。也是便是徐州之行的第二站。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去的時候剛好趕上伏羊節彭祖祭祀大典,於是便湊了把熱鬧。

第一次見這樣的祭祀大典,很熱鬧,也很是讓人震撼。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彭祖園裡四處逛逛,綠意盎然很舒服也很安靜。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窯灣古鎮,位於徐州西南部,京杭大運河和駱馬湖在此交匯,素有“東望於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說。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說實話,對於這裡,之前竟然是完全不知道,這次過來才知道,原來徐州還有這麼讚的一個地方!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窯灣古鎮三面環水,像是處在一個水灣處,而這裡之前很多燒窯之處,所以便成了窯灣二字的由來。

從北門而進,一路向前,街巷獨具一格,院舍青磚灰瓦,樓閣亭臺交錯,房頂飛簷翹角,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山西會館,山西商人之會所,建築是典型的山西窯洞風格,現在依然保留原有的風格。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邊上的關聖殿香火還是蠻旺的,可以去拜拜噠~~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綠豆燒是這裡特產的一種酒,還是蠻不錯的,這裡可以看到它的製作過程。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吳家大院,是窯灣古鎮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宅院,吳家原籍福建,主要靠經營菸絲發家,當時擁有房屋500餘間,共有五處產業,擁有資產白銀三十餘萬兩,號稱“吳半街。

整個吳家大院沿襲了南方沿海的建築風格,房屋構造全部採用明式的磚木結構,具有防颱風防暴雨防盜的功能。牆基比較厚實,具有防寒避暑的作用。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吳家大院早已沒有了主人的身影,倒是外側的凌霄花開的正豔,為這座古宅增添了鮮活的氣息。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甜油來了解下哈,這個是徐州這邊特有的,一般拌涼菜日愛味精等調味品,主要是由大豆發酵至少半年以上才成的。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民俗史話館,介紹整個窯灣的歷史什麼的,最有意思的是這裡的夜貓子集。跟一般的白天集市不同,窯灣這裡有獨特的“夜半開張,田明罷市”的夜貓子集市。

之所以有夜貓子集市是因為當時交通狀況有限,商船隻能在白天航行,而夜晚停靠窯灣,腳伕們裝卸貨物、補充食物,船民們備足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每天三更半夜,四面八方的小商小販和鎮里居民不約而同地來到窯灣街市,做起小買賣小生意。打潮牌、蒸包子、燒五香媽糊,百姓們打著手電挑菜,藉著燈光選魚啦。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往外走到碼頭,運河也是風光正好。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晚上自然要品嚐下窯灣的船菜,船菜,顧名思義是在船上吃的意思。因為環保的問題,所以在船上吃是不行啦,但是菜品卻是保留了船菜的特點,主要食材來自水裡。

駱馬湖的白絲魚啊,細嫩的藕斷啊,甲魚啊等等,味道都很棒!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夜幕下的窯灣古鎮,安靜而美好!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離開窯灣古鎮,來到漢文化景區,這裡最讓人激動的就是漢兵馬俑啦。

沒錯,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漢兵馬俑便是研究漢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漢兵馬俑位於徐州東郊獅子山西麓,是楚王陵的一部分,象徵著衛戍楚王的部隊。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現在能看到的是修復好的1號坑,漢兵馬俑從製作上來說是通過模子做出來然後經過後期加工,但是表情千姿百態各不相同。整個兵馬俑由步兵、車兵和騎兵組成。步兵中有高大幹練的官吏也有一身戎裝普通戰士,如持長械俑、弓弩手俑、發辨俑;車兵中則有刀槍不入的甲冑俑和駕駛戰車的馭手俑;騎兵俑則剛勁勇猛,蓄勢待發。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同秦兵馬俑相比,漢兵馬俑更為寫意,更側重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獅子山僅兵馬俑的發現,對研究漢代當時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裝備和組成,騎兵、車兵的建制和運用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在漢兵馬俑和楚王陵之間還有眾多的漢畫的展示,可以很直面的瞭解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等。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兵馬俑是楚王的陪葬,自然離楚王陵墓不遠。

因為楚王陵並沒有發現楚王的印章,所以不能十分確認是哪一位楚王的陵墓,只能通過現有的資料來推斷為參與“七王之變”的楚王劉戊。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楚王陵依然是鑿石為室,穿山為藏,墓室嵌入山腹內深達百餘米,南北總長 117 米,寬 13.2 米,深入山下 20 餘米,總面積 851 平方米,開鑿石方量 5100 餘立方米,基本將整個山體掏空。

楚王陵的甬道相對龜山漢墓更為高一些,裡面有活人殉葬的痕跡,而且不止一處,從出土的資料顯示不止一處,有妃嬪有僕人。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在楚王陵的墓室隨意倉井被盜,但依然發現了玉棺以及金縷玉衣,還有大量的各類殉葬物品,而且都工藝精湛,令人歎為觀止。

楚王陵出土的眾多物品大都在徐州博物館,有興趣的可以去圍觀!!!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來徐州,徐州菜自然不能錯過啊。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烙饃卷饊子,加上小雜魚,榨菜什麼的,超級香。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地鍋雞自然也是不能錯過啊,尤其是鐵鍋上的小餅,沾上湯汁,好吃到吞舌頭。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羊湯麵魚,濃白的羊肉湯,細嫩的羊肉,加上將小魚大小的麵條,只能詞窮到用好吃來形容。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麵筋湯簡直就是小時候的味道啊,這個麵筋是真的很難弄,麵糰要一遍又一遍的洗,碩大的麵糰最後只剩下小小的一塊麵筋,揪成一點點大撒到鍋裡,打上蛋花,以前晚上最愛的就是這個湯!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羊排,自然也是要吃的啊,外面酥脆,裡面嫩香。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三伏天的一碗羊湯,開啟少時家鄉的記憶

還有碩大的麻球,蒸菜等等,只有自己去品嚐了才會發現,徐州菜還是很豐富的,口味也是超級棒。

這次的徐州之行,既是記憶中的家鄉之行,又是面目一新的發現之旅,徐州,這座記憶裡的城市一直在變化著,不知道下次再來又會有什麼樣的驚喜,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