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考古筆記:吉林省白城市林海鄉鬧寶古城調查

考古筆記:吉林省白城市林海鄉鬧寶古城調查

鬧寶古城位於白城市林海鄉的商寶村(屯)內,北距白城市區11公里。城坐落在一略高於地表的漫崗的南坡上,向南不遠便是乾涸的洮兒河故道

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邊長300米,周長1200米。 城北牆較為清晰,現高0.5~1米,底寬約10米。西牆只斷續可見,東、南牆已蕩然無存。無角樓,馬面和護城河等跡象。據當地老者提供,原在南牆中部有一城門,寬約8米,外築甕門,面朝東開。

城址內已被民宅佔滿,沒有發現當年的建築遺蹟。但青磚、布紋瓦和陶瓷器殘片等遺物隨處可見。青磚長31釐米,寬16釐米,厚5釐米。瓷片有黃白釉和醬釉兩種。陶片為細泥質灰色,上面有清晰的輪線痕。多素面無紋,僅少數陶片上飾有壓印齒輪紋,刻劃梳齒紋和附加堆紋。陶器口沿有兩種,一種為平折式,另一種為外卷式,均屬盆、罐、壺類器物的口沿。

城址中還出土1枚銅箭頭。黃銅質,三稜錐體狀,3個側面內凹,且每面上都一個扁圓形孔。三個尾翼中間有一個安箭桿的圓形褲,直徑0.7釐米,尾翼間距2釐米,箭頭全長4廈米。

此外,城址內早年還出土過石白和“天聖通寶”銅錢等遺物,現已散失,下落不明。

從古城形制及出土文物看,此城應為遼代所建,金代沿用。

考古筆記:吉林省白城市林海鄉鬧寶古城調查

鬧寶古城規模不大,僅有千餘米,也沒有出土較為精製的建築構件,且又缺少角樓、馬面、護城河等軍事防禦設施,由此可以斷言,該城當年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並不佔有重要地位。然而在生產力水平還比軟低下的遼代,建一小城也並非易事,但卻為何還在這裡修築一座城池呢?

據史書記載:遼代這一地區歸泰州(治所在金洮南市德順鄉的城四家子古城)管轄。泰州是遼王朝設置在東北地區控制和防範室韋各部擾邊反叛的大本營,其前哨陣地設置在泰州三個軸縣之一,後於天慶六年(1116年)升為靜州的金山縣。遼代金山縣舊址,經者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於1975年在內蒙古的蘭浩特市附近發現,被命名為公主嶺一號古城。

該城周長1829米,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中有建築臺基,並散佈有大量遼金時期的陶瓷器殘片,青磚和鐵蒺藜,還有較多的軍用六耳鐵鍋出土。

考古筆記:吉林省白城市林海鄉鬧寶古城調查

從古城形制和出土文物看,確屬軍事重鎮。另外,該城所處地理位置,恰是由呼倫貝爾草原從大興安嶺東麓進人松嫩平原的必經之路,把守住這一關口,便可有效地阻止室韋各部的進犯。然而金山距泰州,路程約近300裡,邊境有警,或是內大本營有令,以及糧草運用,兵將之調遣和換防。在通訊設備和交通工具都十分落後的遼代,所有這一切都要靠水、陸交通驛站來完成。

從目前的考古材料看,在洮南城四家子古城(遼代泰州)和烏蘭浩特市的公主嶺一號城(遼代金山縣)之間,沿洮兒河共發現遼代古城三座,它們是位於洮南市嶺下鄉兩家子屯的土城子古城址(距洮河1公里)、洮南市永勝鄉黃家堡屯的土城子古城址(距洮兒河3公里)和前述的鬧寶古城子。這幾座古城規模相當,形制相若,均瀕洮兒河左岸,相距都在35公星左右。可以判定,它們都是金山縣這條水、陸交通線上的驛站。 而鬧寶由泰州至古城則是這條線上的第一個驛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