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斯大林为什么不愿救自己的儿子?

我的自负心啊


这个斯大林“不愿意营救”的儿子,就是他的长子雅科夫。处在苏德血战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作为有着钢铁般意志的苏联最高统治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苏联的国家利益、政治影响和战局态势,父子私人感情则被摆到了第二位。



德军闪电战下,雅科夫不幸被俘

雅科夫当时服役于苏联红军第十四坦克师,但很不幸的是,随即就在1941年6月德国启动的全面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中,被俘投入了德军的集中营。当德军知道雅科夫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的长子时,简直是如获至宝,无时无刻不想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大作文章,在政治宣传上打压斯大林和苏联。

雅科夫的被俘,的确让斯大林有些为难。为了扭转苏军早期节节败退的局面,斯大林发布了严禁投降的命令,并且以逮捕投降军人的家属做威胁。而雅科夫的被俘,斯大林必须强硬对待,给全体苏联人一个交代。


斯大林对德强硬,拒绝交换营救雅科夫

随着战局的推进,斯大林迎来了一次营救雅科夫的契机。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苏军的合围下,德国元帅保卢斯下令放下武器投降。希特勒提出用雅科夫交换保卢斯,但他等来的是斯大林“绝不用一名元帅交换一名士兵”的强硬回答。

可见,作为政治家和苏军最高统帅的斯大林来说,他更更关心的是苏德血战的紧要关头,自己的决策给整个战局带来的影响。在用铁血禁令约束全体苏联人的同时,自己也必须以身作则。


雅科夫监押期间,身死德国集中营

根据战后雅科夫的狱友回忆,他在集中营时常感到压抑和无望。除了斯大林的强硬态度让雅科夫感到亲情淡漠外,有关2万多波兰军政、教育等领域的社会精英被父亲斯大林下令秘密处决的“卡廷森林事件”,也使得他精神奔溃。

有关雅科夫的死亡,流传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越狱过程中被德军看守开枪射杀;另一个是雅科夫在一次次越狱的尝试失败后,绝望情绪笼罩全身,最后选择扑向高压铁丝网自杀而死。

雅科夫的死,折射出的是苏德战争的残酷,以及钢铁强人斯大林的铁腕统治手段。其实,“斯大林”的名字本身在俄语里的意思就是“钢铁”,正是拥有这样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强人,才得以率领苏联军民战胜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第三帝国、碾压号称“帝国之花”的日本关东军。


剧透历史


斯大林的儿子是在1941年7月的一次对德作战中失踪的。斯大林在得知儿子失踪后,并非没有救自己的儿子,而是派出了好几个营救小组,找寻儿子的下落,但都无功而返。

苏联情报机构在寻找斯大林的儿子的过程中,还暴露了不少卧底特工,牺牲了不少谍报人员。

(雅科夫被俘旧照)

1941年8月,苏联红军收到纳粹德国飞机洒下的传单,上面有一个苏联军官,神情落寞地站在一群德国士兵的中间,照片下面配有一段文字:“这个人是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儿子,现在已成为了我们的俘虏并投降了我们,你们向他学习吧。”

直到此时,苏联方面才确认斯大林的儿子被德军俘虏了,而不是失踪了。

那么斯大林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被捕呢?他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斯大林的儿子名叫雅科夫•斯大林,是斯大林的第一个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所生。雅科夫不满周岁时,母亲因患伤寒病去世,父亲斯大林还在监狱中,雅科夫只好跟着舅舅在格鲁吉亚长大。

1921年,14岁的雅科夫回到了斯大林的身边,父亲对他进行了着力的培养,使得他的天赋和才华得以尽情地展现。雅科夫爱好广泛,尤其喜欢国际象棋和踢足球,小小年纪就成为同龄人心目中的偶像。雅科夫1930年考入一家铁路运输学校,1937年又进入炮兵军事学校学习,这期间,他爱上了舞蹈演员尤丽娅•梅尔策,并最终喜结良缘。

1941年6月,当纳粹德国野蛮地入侵苏联时,雅科夫毅然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加入了苏联红军,抵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出征之前,斯大林只留给了雅科夫一句话:“去吧,你是苏联人民的儿子,为你的祖国好好战斗!”

(苏德战争)

1941年7月,雅科夫被任命为第44坦克师第14榴弹炮团的一个连长,在维捷布斯克市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杀。这一战两方共投入300多万兵力,激战持续了近一个月,造成了多达百万人的伤亡,双方均损失惨重。

战争结束时,雅科夫却不见了。部队首长深知一旦斯大林的儿子被俘,将意味着什么。于是下令,无论如何都要找到雅科夫。苏联军队出动几批次的空中和地面搜救部队,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但雅科夫依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神秘地失踪了。

正如前文所述,斯大林在获知雅科夫被德军俘虏的消息后,焦急万分,立即指示苏联情报机构设法营救。

雅科夫被捕后,最初被关押在柏林的临时羁押室,后来转到了吕贝克的奥弗拉格克斯集中营,最后被送到了萨拉森集中营。

由于雅科夫的身份特殊,德军对外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特别强化了对他的看护,专门有两名德军士兵日夜不停地跟着雅科夫。

所以,苏联方面虽然多方打听他的下落,但毫无头绪。

后来,苏军俘获了德军元帅保卢斯。德军想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用雅科夫交换保卢斯,但斯大林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决不拿敌人的元帅去交换士兵!”

(斯大林画像)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斯大林的经典语言。

那么,斯大林明明有机会救出自己的儿子,他为何拒绝了呢?

首先,斯大林是苏联的最高统帅,他懂得他既是父亲,更是一国的元首。他不能为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为了苏联和全苏联的人民,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没得选择,只能牺牲儿子。

其次,斯大林曾经讲过,在抗击德国纳粹的战场上没有战俘,只有叛徒。

在斯大林的眼里,他的儿子就应该是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理应在战场上为国冲锋陷阵,不会也不该成为俘虏。如果要回到祖国,要么是得胜凯旋归,要么就是马革裹尸还,没有第三种选择。

再说,此时的苏军和德军正处于相持鏖战阶段,明智的斯大林不会为了自己的儿子,打击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士兵的士气,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斯大林拒绝德军的要求,无疑会极大的激发苏军的战斗力,对整个战事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雅科夫的最后结局只能是以身殉国。

关于雅科夫的死因,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自杀;有的说是被德军枪杀;还有的说法是雅科夫在越狱时触碰到监狱的电网,触电身亡。

不管雅科夫是如何牺牲的,他在德国的集中营里,面对纳粹的酷刑,并没有投敌叛变,没有被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更没有玷污斯大林的一世英名,这是肯定的。

(参考资料:《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斯大林》)


张生全精彩历史


  1941年 8月 7日,又一批关于雅科夫·斯大林被俘的传单散落在莫斯科,这次是他给父亲斯大林的一封信,“亲爱的父亲:我很健康。很快我将被送往一个在德国的集中营。给我的待遇很好。祝你健康。问大家好!雅沙。”斯大林认得这是自己长子雅科夫的笔迹,显然,他投降了,斯大林的儿子成了叛徒!

  斯大林曾经要求自己的儿子们去当兵,战争爆发后,也鼓励儿子们“去吧,去战斗!”,而雅科夫也在开战后不久就被他派往了前线,父子之间甚至来不及告别。然而,即便如此也难以抵挡战争初期德军猛烈的攻势。于是,士气低落的苏联军队中,开始有人逃跑,或直接投降。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在艰苦战斗负伤后才被俘虏的。不过,在斯大林眼中,原因不重要,结果没什么区别。

  因此,斯大林打算出台一项新政策。此时,雅科夫被俘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莫斯科。

  为了减少苏联士兵被俘虏的几率,强令士兵拼死顽抗,斯大林准备发布一项命令,按此命令所有被俘虏的士兵都属于触犯国法,而他们的家人需要为此付出代价!如此一来,士兵只有胜利或死亡两条路。这项命令还没有发布,雅科夫被俘的消息就传来了,这令斯大林非常愤怒。

  

  斯大林真的相信儿子叛变了,于是当德国提出用雅科夫交换德国的将领时,他说:“用一名士兵换元帅,我们不换。”当然,斯大林也想让大家都明白,对他来讲,所有的人都一样,他的儿子也不过是一名士兵,所有的士兵都是他的儿子。

  不过对于雅科夫母亲娘家的人来说,噩运就到来了。雅科夫被俘后一个月,他的舅父阿廖沙·斯瓦尼泽,这个斯大林曾经的朋友就被枪决了。而阿廖沙的妻子玛丽亚·斯瓦尼泽,这个曾经与斯大林有过暧昧关系的女人也同样难逃一死。至于雅科夫的妻子尤利娅·梅策尔,也被送进了卢比扬卡监狱。

  

  当然,斯大林也没有完全放弃儿子,他曾派出突击队打算劫回雅科夫,或者万不得已时杀掉雅科夫,但是几支突击队都阵亡了。两年后,斯大林终于确认雅科夫并没有背叛,他放过了雅科夫的妻子尤利娅,不过雅科夫却不会再回来了。雅科夫死在了德国的集中营里。

  为了挽回儿子的声誉,他命令军队政治部主任梅利斯编造了一种说法,并在部队中传达:雅科夫英勇战斗,未曾享受任何特权,他是受伤被俘的。德国人的传单仅仅是为了宣传。讽刺的是,没过多久,又发现了新证据,证明梅利斯所编造的这些美化雅科夫的言论其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看来,斯大林自始至终也没有了解和信任自己的儿子雅科夫啊!因此,斯大林自然也不会相信其他的“儿子”——苏联的士兵们。于是那个约束士兵投降的命令还是发布了,只不过把“惩罚投降士兵的家属”,改为“家属不能再得到国家的补贴和帮助”。

  


孙博士侃历史


那么,是斯大林不愿救自已的儿子吗?当然不是。

事实上,在得知雅科夫被俘之后,苏军总部和朱可夫元帅曾多次组织人营救,但都没有成功,为此还牺牲了一些谍报人员。



雅科夫于苏德战争爆发之际,即1941年6月参军,任炮兵上尉连长。在当年7一8月的斯摩梭斯克战役中被德军俘虏。(那一次战役,双方各损失了几十万人。)德军利用投降的苏军将领对雅科夫进行劝降,但遭到了雅科夫的坚决的拒绝。为了防止他逃跑或被营救走,他的监禁地几度迁移,最后被囚禁于被纳粹分子称为最残酷最严密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1943年4月15月,雅科夫被德军枪杀(一说是触电网自杀)。

苏德战争中,苏联军民死亡人数高达2500万一3000万。初期战争中,苏军将士被德军俘获的高达百万。斯大林身为苏军统帅,肩负着领导苏联人民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他拒绝用德军元帅交换自已的儿子,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也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


夕阳晚霞


斯大林一生结过两次婚,共有三个子女。斯大林在世的时候,权势熏天,整个苏联都在他的统治之下。可是,权力再大,也荫庇不了子女。他的三个子女,由于受父亲所累,全都命运悲惨。

长子成俘虏,斯大林希望其杀身成仁!

“我决不拿士兵去换元帅!” 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斯大林名言。此处的“士兵”指斯大林长子雅科夫,“元帅”则指被俘的德军保卢斯元帅。

1941年6月23日,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二天,雅科夫就上了前线。临行前来不及见父亲一面,只通了个电话,斯大林说:“去吧,好好打仗。”

然而在一次战斗中,雅科夫却成为了俘虏。希特勒大为高兴,本想用雅科夫来做做文章,可这小子却完全继承了斯大林的性格——顽固。无论动刑还是软泡,这位未来苏联的继承人根本不动摇也不配合。

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传来:德军元帅保卢斯被苏联红军俘虏。这个时候,希特勒提出,要拿雅科夫交换保卢斯。

然而,斯大林就是斯大林,他的决定让人大跌眼镜:

他转告希特勒说,我不会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言外之意是,儿子我不要了,你爱咋地咋地,你的元帅我是不会放的。

雅科夫知道后生无可恋,在一次越狱活动中失败后,一头扑向通上高压电流的铁丝网......

次子是莫斯科空军司令,然而却成了为政治牺牲品!

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朱加什维利是斯大林第二任妻子的孩子,瓦西里同同父异母的哥哥雅科夫一样,年纪轻轻便参军了。但是,他却比哥哥幸运一些,不仅没有战败过,而且还亲手击落了两架德军战机。

后来,瓦西里升任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如果不出意外,瓦西里将成为斯大林二世,苏联未来的掌门人。不过,意外还是发生了。74岁的斯大林突然陨落,苏联新的掌门人不叫瓦西里,而是叫赫鲁晓夫。

关于赫鲁晓夫大家都了解的,这位仁兄本来就和斯大林不和,他的上台就是在全盘否定斯大林的,但赫鲁晓夫为何让斯大林次子瓦西里成为了垫脚石?原来这里大有文章。

赫鲁晓夫有个坑爹的儿子,叫列昂尼德。早先在苏联军营因为酗酒和战友起了争执失手打伤了人家,后来“告御状”告到斯大林处,斯大林看在赫鲁晓夫的面子上,忍了这个小子。

不过后来在战斗中这个小子也是出息,多次立功是位准王牌飞行员。然而在1943年3月11日苏德战争中被俘,后来直接投降。斯大林得知后大为震怒,派出多个特工营竟然把列昂尼德带回了莫斯科。这时候赫鲁晓夫又跑出来求情,但此时的斯大林谁的情都不领,直接斩立决。

也是因为这件事,让赫鲁晓夫彻底和斯大林结下了私人恩怨。

斯大林尸骨未寒,瓦西里便被开除了军职,锒铛入狱。过了6年的监狱生活,又惨遭流放。不堪其辱的瓦西里死在了流放地。官方公布的死因是酗酒,估计也是生无可恋吧!

唯一的女儿,命运却比上边的两位兄长更为凄惨!

1926年,斯大林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出生了,她的名字叫斯维特兰娜。

在1940年,斯维特兰娜发现自己不少同学的父母突然被捕,她试图向父亲求情或者转交同学家长的信件,第一次成功了。斯维特兰娜这样回忆:我惊奇地发现自己有决定人生死的力量。

到后来斯大林被激怒了,他对着女儿大吼:“他们是叛徒、是敌人、是反革命分子,必须被消灭,就像踩死一只臭虫!”阴暗的政治斗争气氛曾经毁掉了斯大林和他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的感情,也最终导致了她女儿走向矛盾的人生。

1967年,斯维特兰娜向美国政府申请政治避难。1978年,她彻底加入了美国国籍。一个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女儿,居然跑到苏联的敌国去,这不是扇斯大林的耳光吗?2011年,斯维特兰娜因患癌症,死在了美国,享年85岁。

不断改换的宗教信仰某种程度上诠释了斯维特兰娜多变的人生,在政治的漩涡中,她的人生变幻莫测,家庭、爱情、事业,充斥着冲突。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斯维特兰娜还是持有人道主义立场的。

她曾说过: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已经成了如此的仇恨者,成了如此的强暴者,成了如此具有侵略性的人。这是因为人类忘记了我们大家都是一家人;忘记了我们在地球这一边造成破坏,就会在地球另一边引起破坏性的反应,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血肉相连的。


王铭苇


斯大林不是不想救他的儿子,而是他儿子被德军俘虏了,被德军俘虏了就等于已经死了。斯大林为了阻止苏军不断地向德军投降,于是他自己下达了命令:只有战死的苏军,没有投降的苏军。也就说苏联官兵一旦被德军俘虏,那么他就是苏联的叛国者,那么他就已经被苏联政府判处死刑了。作为苏联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只能大义灭亲,否则苏军将会一溃千里!尽管斯大林表面上并没有派人去解救儿子,同时还下令逮捕了自己的儿媳妇;但是斯大林私下却派苏维埃军事情报局对雅可夫进行营救,但没成功。

1941年7月,德军发动了征对苏联的斯摩棱斯克战役,此战中尽管苏联军队拼死抵抗,但是苏军还是败退了,德军俘虏了大批苏军士兵,其中就有斯大林的儿子雅可夫。当时雅可夫是苏联第14坦克师的炮兵旅长,被俘虏后雅可夫十分的绝望,在听到父亲斯大林对全军的命令“没有战俘,只有叛徒”的时候,他经常绝食,有自杀的趋向。

希特勒知道雅可夫的身份后,命令德军对此事大力宣传,企图瓦解苏军的士气;同时希特勒对雅可夫软硬兼施,要求他跟德军合作,但是雅可夫拒不合作。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数十万大军被苏军歼灭,元帅保卢斯率数万德军投降苏军。此时希特勒向斯大林提出用雅可夫交换回保卢斯,斯大林深知希特勒的用意,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并说“我不会用一名元帅的命去交换一个士兵”。

至于雅可夫的死因,目前的定论是自杀,而自杀的原因是绝望与耻辱:绝望的是父亲抛弃了他;耻辱的是苏军制造了卡廷惨案。雅可夫在集中营里被关押时,与波兰人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关第,并两次企图和他们逃出集中营,均未没有成功。1943年,雅可夫在德国报纸上读到他的父亲斯大林于1940年杀害了很多波兰军官(卡廷惨案,波兰军政科教精英约1.5万人被苏军屠杀),这让他感到异常心痛。集中营恶劣的生存条件、父亲的不管不问、苏联屠杀波兰精英的残酷事实,让雅可夫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终雅可夫选择自触集中营电网而死,卫兵又朝他尸体开了四枪。


大秦铁鹰剑士


这是斯大林和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的儿子雅可夫·朱加什维利,由于妈妈过早去世,雅可夫从小由姨妈养大,长大后到莫斯科接收高等教育,然而父子关系并不佳。后来朱加什维利服役,但在1941年斯摩棱斯克战役被德军俘获。这让德军大喜过望,他们希望交换被苏联红军俘虏的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元帅。斯大林的回复让德军大跌眼镜,他说:“我没有一个叫雅可夫的儿子。你们手里不仅有我儿子雅科夫,还有上百万都是我的儿子,要么把他们全部释放,要么让雅克夫和他们分享共同的命运。我不会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

图、1941年德军的宣传“不要为斯大林卖命!他已经逃到了萨马拉!他的儿子已经投降,假如斯大林的儿子已求保全性命,那么你也没有必须牺牲你自己!”

可以说斯大林的回答已经给他儿子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虽然雅可夫在德国关押期间,斯大林曾组织2次营救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1943年,雅科夫在德国被俘期间,因不听警卫管教而被枪杀。

图、瓦西里·朱加什维利

斯大林的另外一个儿子也未善终。1907年,斯大林第一个妻子去世后。斯大林在1919年迎娶了18岁的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他们拥有了儿子瓦西里·朱加什维利和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而1932年11月娜杰日达陪斯大林参加晚宴后,次日被发现在卧室内自杀。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在空军服役期间屡立战功,在24便成为苏联最年轻的将军。但是1952年因空军飞行表演事故而被斯大林撤职。斯大林死后,瓦西里被逮捕并判8年监禁,他1962年死于酗酒。

图、斯大林和斯维特兰娜

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因首任丈夫是犹太人,被斯大林粗暴的干涉。1967年,斯维特兰娜叛逃到美国,在美期间还发表了自己的自传,并表示自己永远不会回到苏联。斯大林的三个子女经历,让人唏嘘。


航空之家


怎么不愿救,伟人也是人,但又不能救,因为他不能出卖国家利益。这就是伟人与庸人的区别。

斯大林在俄罗斯历史上是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独裁,但这些都不影响他在俄罗斯历史中的光辉,尤其是在二战中和二战后把苏联建成一个强大工业国的卓越表现,得到国人和世界认同和肯定。

在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的“最伟大的俄罗斯人”评选活动中,斯大林高居第三,可见他的历史威信。而这种威信绝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积累出来的,是历史形成的。

二战中斯大林为国家利益大义弃子。二战一爆发,他的儿子雅科夫就积极要求参军,曾担任苏联红军第14坦克师第14炮兵团的营长。战斗中,他英勇顽强,得到了斯大林的嘉奖。1941年,苏联红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失败,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7月16日被俘,后被押到了德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当希特勒知道他是斯大林儿子后,千方百计用各种手段劝降,他则怒斥道:“投降是无耻的,消灭法西斯,才是我的本分!”希特勒见劝降无效,就在1943年,委托瑞典人伯纳多特以国际红十字会名义,向斯大林发出要用他的儿子交换德军元帅保卢斯时,斯大林断然拒绝,说:“我不会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两年后,雅科夫在集中营死亡。其实,当时斯大林还说过一句话:他们的手里不只是有我的儿子,上百万的俘虏都是我的儿子,要么全部释放,要么让我的儿子和他们分享共同的命运!

斯大林是苏联最高统帅,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他怎么能不想救自己的儿子!他深知这是希特勒给他设下的套,一旦同意交换,斯大林必定民心皆失,在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一着不慎就会导致满盘皆输。这也许是他大义弃子的真实原因。

几十年后,资料表明,在德国集中营期间,雅科夫大义凛然,十分英勇,从来没有向纳粹做丝毫妥协,更没有投降。当时,希特勒担心雅科夫会被营救或逃跑,就决定设计将其杀害。然后把他诱骗电网边,开枪射杀,以摧毁斯大林的意志。

雅科夫坚定顽强,受到苏联人民的热爱。同时,斯大林大义弃子的举动也受到世人的尊敬。


下午历史茶


许多人以为:斯大林不救长子雅科夫是因为雅科夫与父亲的关系冷淡,其实不然。

一、雅科夫与父亲关系确实冷淡。

1932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十五周年,红场照例大游行,雅科夫的母亲娜杰日达和工业学院的同学们接受了苏联领导人们的检阅,可八号逝世,死亡竟未公布!那年娜杰日达31岁,雅科夫两岁。14年后雅科夫才回到父亲和继母身边,雅科夫与父亲关系冷淡,大学毕业时,二战爆发,雅科夫要求入伍,1941年五月,他作为第14炮兵师的一名中尉西进抗击德国入侵。同年7月,雅科夫在维捷布斯克城下被德军俘虏,消息第一时间报告了斯大林。

二、斯大林为儿子的命运深深担忧,曾在1942年两次指示苏联情报机构组织行动队营救长子雅科夫。

一次是雅科夫被囚在吕贝克附近,一次是在被转移到萨克森豪森,只不过未能如愿。

莫斯科营救计划化了好长时间,精选了具有理性、力量、冷静、勇敢、果断、视死如归素质的人做队员,雅科夫由吕贝克附近转移到德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优侍牢房,并不是法西斯发丧心,而是战俘们身份特殊,准备必要时用以和苏、美、英换德国被俘的高级将领。成员有苏外长莫洛托夫的侄子科科林和一批英国飞行员。苏军为行动队仿制了德国集中营,进行了模拟进攻,并被告知行动结束后统帅要亲自接见他们。行动队顺利在敌人腹地空降,在离集中营约12千米处,他们侦查发现:雅科夫已在一天前转移!1942年,第二支小分队又被命令组织营救,但仍无功而返。

雅科夫被关押后,宁死不降,在准备逃亡时,眼看就要越过电网,跨出后容易逃生,不幸被纳粹看守发现,身中十五弹,英勇牺牲。

三、希特勒想用雅科夫交换鲍斯,但斯大林却拒绝了,原因如下:

A斯大林在8月16日,签署了所有被俘苏军官都是叛国者的第270号密令。

当希特勒提出用雅科夫来换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的元帅鲍卢斯,斯大林断然拒绝:我绝不用元帅来换士兵。

作为最高统帅,他拍板:我绝不用元帅来换士兵!他要考虑到数以百万被俘土兵的父母感受!这是根本原因!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1941年苏德战争刚刚开始,苏联第14坦克师就被德国人打残,许多苏军战斗人员成为俘虏,其中就包括中尉军官雅科夫·朱加什维利。

期初德国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把他和其他战俘一起关在德国吕贝克的奥弗拉格克斯集中营,后来遭到叛徒出卖,雅科夫的身份曝光,德国如获至宝,立即将其转移到萨克森集中营。

雅科夫·朱加什维利是斯大林与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唯一的儿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1906年与斯大林结婚,1907年就死于斑疹伤寒,由于斯大林此时正在坐牢,雅科夫·朱加什维利从小由姨妈舅舅抚养成人,直到1921年才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此时父亲已经再婚并有了新的子女,好在雅科夫·朱加什维利与新家庭成员相处融洽,后来又在父亲的建议下考入炮兵学院指挥系,上学期间,与芭蕾舞演员尤丽娅·梅尔策结婚,并育有一女加林娜。

毕业以后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加入苏联第十四坦克师,倒霉的是战争刚一开始就做了俘虏。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德国人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苏联提出,用雅科夫·朱加什维利交换被苏联俘虏的保卢斯元帅。保卢斯是德国第十集团军参谋长兼国防军副总参谋长,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者之一,在纳粹德国上层的地位很高,在德国人看来:元帅换太子,谁都不吃亏。

但是这个计划被斯大林一句:用士兵换元帅,我不干!给顶回去了!这件事情也成为斯大林为国大义灭亲的有力佐证而受到长期歌颂。

其实斯大林有说不出的苦衷,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节节败退,为了挽救危局,1941年斯大林颁布命令:投降者将被视为逃兵,家庭成员将遭到逮捕并剥夺国家权利与救助。

这条命令看起来残忍,其实是在战争时期不得已的做法,这其中1941年基辅战役中有近60万苏军选择投降,如果没有严厉的保障措施,长期以往,苏军将面临溃败。

所以在此关头,斯大林作为最高统帅,必须以身作则。

但私下里斯大林并没有停止对儿子的营救,他特别下令,责成有关方面进行过两次营救行动,但都没有成功。1943年雅科夫·朱加什维利死于苏联战俘营,死因说法多样,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由于和英国战俘打架,雅科夫·朱加什维利扑向电网,被监狱监管人员射死。

至于究竟是自杀还是被射杀,已经没有考证的必要,有种说法认为: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在监狱中了解了苏联屠杀波兰军官的“卡廷惨案”真相,世界观崩溃,选择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