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信中國》的意義在於通過朗讀信件、講述背景,將歷史情感賦予新的內涵,以達到關照現實的目的。

“《信中國》讓英雄重新有了鮮活的生命”、“節目有一種讓人身臨其境的魅力”……近期,由中央電視臺和世熙傳媒聯合出品的《信中國》掀起不少熱議。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在這檔節目中,因主持人身份被人熟知的朱軍,多了製作人和總導演的新身份。多年來,朱軍查閱了諸多名人、偉人的信件,以及重要歷史時期普通人的書信,感受到他們的真實存在,並認為新時代下,這些信仍然值得被更多的人關注。

於是,《信中國》第一季便以“黨性與人性的輝映”為主題,從1921年建黨以來的2000多封優秀共產黨員的信件中甄選了50多組信件。

自3月9日開播以來,《信中國》將這50多組信件逐一打開的同時,也打開了字裡行間隱在歷史中的時代故事,這其中有親人間的對話,有愛人間的傾訴,也有朋友間的暢談。

寫給親情

寫信人:黃繼光、鄧芳芝——讀信人:楊洋、張少華

1952年,上甘嶺戰役爆發,黃繼光曾在戰鬥間隙給母親寫過一封家書,其中一句“男有決心在戰鬥中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表達出黃繼光為國捐軀的決心。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黃繼光的英勇事蹟家喻戶曉,但很多觀眾對他的瞭解更多侷限在學生時代的課本中。節目選擇與當時的黃繼光年齡相仿的楊洋演繹,中間穿插張少華誦讀其母親寫給毛主席的信,再加上“黃繼光班”戰士的現身,為觀眾多維度還原了他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寫信人:陳覺、趙雲霄——讀信人:沙溢、胡可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有兩件並置的書信展品:一封是丈夫寫給妻子的遺書,一封是這位妻子寫給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遺囑,寫信人是湖南的一對革命夫妻:陳覺和趙雲霄。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陳覺和趙雲霄在就義前留下的這兩份遺書,無不飽含著革命志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從流暢工整的筆觸中,觀眾看不到他們的恐懼,感受到的只是共產黨人面對死亡的從容和滿腔真情的流露。

寫信人:趙一曼——讀信人:劉濤

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不屈的民族氣節,幾十年來,一直被牢記並傳頌。這位黃埔軍校的女學生、東北抗日聯軍的女政委,留給孩子最後的心聲是“好好學習”。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短短的書信言語中,趙一曼屢屢提及自己未能對兒子盡到教育責任的遺憾,但同時不悔自己為國奉獻的決心。印象中,趙一曼給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抗日英雄,但通過劉濤的演繹,使得趙一曼舐犢情深的母親形象躍然熒屏,感人至深。

寫給愛情

寫信人:楊開慧——讀信人:韓雪

1927年8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楊開慧帶著三個孩子藏在家鄉。三年後,楊開慧因拒絕與毛澤東斷絕關係和不肯叛黨,在長沙被槍殺。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幾十年後,人們在修繕楊開慧的故居時,發現了用蠟紙包裹著的書信手稿。這封信件的存在,再現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是毛澤東和楊開慧愛情的見證,也使得毛澤東和楊開慧的英雄形象更加真實豐滿、可親可感。

寫信人:張亞——讀信人:王麗坤

2016年5月,遼寧艦本該迎來它的又一名艦載機飛行員張超,但就在前幾天,他在駕駛艦載機進行訓練的時候,飛機突發故障。為了避免戰機損毀,張超錯過了4.4秒的最佳跳傘時機,不幸犧牲。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這是一位軍嫂(張亞)“再也無法寄出”的信。王麗坤把中國軍人背後的愛人帶到熒屏前,讓更多人瞭解了新時代軍人們的使命與信仰,也更真切地感受到在軍人背後默默支持與付出的“最可愛的人”。

寫信人:衣國玲、李剛——讀信人:徐崢、陶虹

5.12汶川地震,有一群奮鬥在一線的“超級英雄”,飛行員李剛就是其中一位。在李剛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妻子衣國玲為丈夫送去鼓勵:“其實我很自豪,因為我的愛人,你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李剛在給妻子的回信中隻字未提災區的艱難狀況,反而句句寬慰妻子。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這兩封寫於地震期間的信件,字裡行間透露著質樸,蘊藏著一種浪漫和感動,將驚心動魄中的溫暖傳遞給觀眾。同時,這兩封信更表達了夫妻二人“舍小家,顧大家”、相互扶持的真摯情感。

寫給友情

寫信人:朱德——讀信人:楊爍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朱德在與舊識談話時得知,四川老家正逢旱災,於是想到了自己的兩位老母親(生母、養母),無奈囊中羞澀,於是給兒時好友戴與齡寫了這封“借款信”,並直言“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作捐助吧”。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通過這封書信,很多觀眾才知道,作為中國開國元勳之一的朱德,雖然在戰場上戰功赫赫,但是在生活中卻經歷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看罷,讓觀眾感知到革命先驅“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情懷。

寫信人:馬三立——讀信人:常遠

節目第六期,常遠帶來了一封馬三立於1989年寫給友人鍾德海的信件。在這封字字風趣的信中,“相聲泰斗”馬三立講述了一段亂輩分、認好友鍾德海為“乾爹”的故事。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很多人都知道馬三立的相聲,但鮮少有人知道他還上過朝鮮戰場慰問過部隊戰士。通過朱軍的演繹,這段歷史得以被更多人熟知。“不管怎麼樣,能長壽無病就是幸福”,在二人的書信中,觀眾不僅可以看到馬三立的藝術造詣,也能看到他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信中國》通過“講述人”與“信使”的演繹,將那些為歷史留下光輝印記的人物拉到我們面前。臨近收官,回顧經典片段,無論是烈士赴刑場前的訣別書、妻子對已犧牲丈夫的反覆呢喃,還是抗戰在前線的戰士寫給後方親人的手信,都讓觀眾為之動容。不難發現,剖析這檔文化類綜藝的內核,最能觸動人心的恰恰是每一封信所承載的厚重情感。正如《信中國》總製片人劉熙晨所言,更希望觀眾在被情感被打動的同時,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啟發、感悟和力量,以及嚮往美好生活的動力。

《信中國》回眸:觸動人心的是信件承載的厚重情感

來源 :廣電時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