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高考志愿填报前这些事先要有共识

高考志愿填报前这些事先要有共识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事项,学生肯定不是很了解,很多家长也更是模糊不清,所以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绝对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一次机会。可是,一年又一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季,总是会有很多家庭有矛盾和遗憾。这背后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教育问题。

很多家长说起高考志愿填报,马上说,孩子懂啥,这样的大事,还得做父母的帮他们把关决策……家长一言堂惯了,总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宁可相信亲朋好友的建议,或是自己拍脑门决定,让孩子缺少决策自己事情的机会和主见,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最终成为局外人,决定他们未来生活走向的指挥棒依旧牢牢抓在家长的手中。逐年在增加的高退学率,一再警醒家长,孩子的未来终究是要靠他们自己。在高考分数未公布之前,也许,这些事情家长和孩子一家人达成共识,会让高考志愿填报成为孩子敢于决策的一次勇敢尝试,而我们的家长,还有专家则是孩子的保驾护航者。

多年来,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张简一老师说,每次家长带着孩子来跟我咨询志愿填报问题时,几乎都是家长在发问,孩子就是个摆设。而且,很多考生甚至是习惯性地依赖家长,他们在这个时候天然地相信家长会为他们负责,专家会给予他们最好的指导,但是,我总是会对家长和考生说,你们全家有没有在一起梳理过,从你出生到高考这十八九年中,哪些年发生的哪些事情是最令你开心的,你一直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能让你非常专注去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你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当我问到孩子这些跟他自身相关的问题时,很多孩子和家长都会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经常有家长说,我们什么都不懂,老师就靠你了,你看看这分数适合上哪个大学,你帮我们选几个学校几个专业,然后,我们在这里面选择一下!

高考志愿填报前这些事先要有共识

这些家长和考生就这样轻易地把自己未来人生走向的决策权交给了别人,与其说这是让专业的人协助我们做选择,是我们更重视高考志愿填报的表现,不如说,我们根本对我们自己的未来没有想法,没有思路,没有规划,更没有展望,把自己丢了。

这些年,我一直跟找我填报志愿的家长和考生反复强调,我们的人生是自己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禀赋,我们需要清楚我们的优势和优点,扬长避短,所以,我们在找任何一位老师或专家指导填报志愿前,都需要对自我有一次深入的剖析,客观认识自己。但多数家长和考生忽略了这一环,他们就关注自己的高考分数别瞎了,就关注什么样的专业好就业,什么样的专业赚钱多,满足了这些要求后,才会去想想我喜不喜欢,而这个喜欢与否也是直觉、直观上的感受,而非对专业真正了解后的深思熟虑。所以,我给许多考生填报志愿前,还要再给他们补上人生规划这一课,通过他们对高考6大基础科目的理解和解读,来分析他们的优势与劣势,挖掘他们的兴趣所在,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后,再来说志愿填报的问题。通常,当孩子客观认识自己后,他们对填报志愿就更有主见,更愿意参与其中了,他们会主动去研究在自己分数区间内的大学和专业,自己在心里做评估,这时,你再给出建议时,孩子们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讨论和多方意见的综合,最终才会做出一家人达成共识、且是对孩子负责任的选择。所以,我想对多数的家长和考生来说,高考志愿填报,我们需要借助外力,但我们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另外一个问题,高考志愿,是孩子的志愿还是家长的志愿?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孩子喜欢的专业,喜欢的学校,不是妈妈喜欢的专业,不是爸爸喜欢的专业,最终很多考生填报的志愿,其实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父母的意愿”。还有另一种选择极端是,家长是医生的,坚决不让孩子学医;家长是警察的坚决不让孩子当警察……也就是家长在哪一行业里觉得自己吃苦受罪了,坚决反对孩子入哪一行。用自己的感受决定孩子的未来,这样的家长很多。所以,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上考虑的不是孩子喜欢什么,而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更容易被录取,什么专业更有发展前景。还有一些家长是为了能够“更容易被录取”,一些孩子不得不放弃理想、爱好、特长,为了分数委曲求全。更需要关注的是,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中的“参与因素”,家长的参与已经变成了决定。与其说是“孩子的志愿”,倒不如说是“家长的志愿”,以爱之名义逼着孩子报考家长自己认为有前景的专业,其实,这更像是一场胁迫。

高考志愿填报前这些事先要有共识

每年填报志愿期间,都会发生一些家庭战争,有的孩子不想填报父母选择的专业而闹气,甚至是离家出走。逼着孩子报考家长喜欢的专业,是不理智的。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看看多少人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是离开了这个岗位。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高考,她根据自己对女儿的理解给女儿报了上海财经,但女儿到了上海财经就是不喜欢,最终不得不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当填报志愿的原则,首先是升学优先、就业优先,最后才是理想的时候,会淹没多少人的爱好和理想?填报高考志愿,家长切莫越俎代庖,高考志愿应该是“孩子的志愿”而不是“家长的志愿”。家长帮助选择的专业或许是最好就业的,最能赚钱的,但却不是孩子最喜欢的。岂不知,这是家长给孩子人为设置了一条弯路。

所以,建议家长在高考分数还未公布前,先从大学开始做个基础性了解,什么是211、985、双一流?什么是A类院校,什么是B类院校?我问起很多家长,他们真的是只知其名,不解其意。我们都如此,怎么可能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帮助孩子做最好的选择呢?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特别能呈现出一个家庭的真实状况和教育情况,凡事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给孩子决策机会的家庭,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都很好,而这样的孩子步入大学后的持续学习力和发展也更好。(周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