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高考志願填報前這些事先要有共識

高考志願填報前這些事先要有共識

對於高考志願填報的相關事項,學生肯定不是很瞭解,很多家長也更是模糊不清,所以對於高考志願填報,絕對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的一次機會。可是,一年又一年的高考志願填報季,總是會有很多家庭有矛盾和遺憾。這背後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教育問題。

很多家長說起高考志願填報,馬上說,孩子懂啥,這樣的大事,還得做父母的幫他們把關決策……家長一言堂慣了,總是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寧可相信親朋好友的建議,或是自己拍腦門決定,讓孩子缺少決策自己事情的機會和主見,諸多因素綜合在一起,每年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會最終成為局外人,決定他們未來生活走向的指揮棒依舊牢牢抓在家長的手中。逐年在增加的高退學率,一再警醒家長,孩子的未來終究是要靠他們自己。在高考分數未公佈之前,也許,這些事情家長和孩子一家人達成共識,會讓高考志願填報成為孩子敢於決策的一次勇敢嘗試,而我們的家長,還有專家則是孩子的保駕護航者。

多年來,指導考生填報志願的張簡一老師說,每次家長帶著孩子來跟我諮詢志願填報問題時,幾乎都是家長在發問,孩子就是個擺設。而且,很多考生甚至是習慣性地依賴家長,他們在這個時候天然地相信家長會為他們負責,專家會給予他們最好的指導,但是,我總是會對家長和考生說,你們全家有沒有在一起梳理過,從你出生到高考這十八九年中,哪些年發生的哪些事情是最令你開心的,你一直感興趣的事情是什麼?能讓你非常專注去做的事情是什麼?你是內向性格還是外向性格?你最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當我問到孩子這些跟他自身相關的問題時,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會支支吾吾說不清楚。經常有家長說,我們什麼都不懂,老師就靠你了,你看看這分數適合上哪個大學,你幫我們選幾個學校幾個專業,然後,我們在這裡面選擇一下!

高考志願填報前這些事先要有共識

這些家長和考生就這樣輕易地把自己未來人生走向的決策權交給了別人,與其說這是讓專業的人協助我們做選擇,是我們更重視高考志願填報的表現,不如說,我們根本對我們自己的未來沒有想法,沒有思路,沒有規劃,更沒有展望,把自己丟了。

這些年,我一直跟找我填報志願的家長和考生反覆強調,我們的人生是自己的,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稟賦,我們需要清楚我們的優勢和優點,揚長避短,所以,我們在找任何一位老師或專家指導填報志願前,都需要對自我有一次深入的剖析,客觀認識自己。但多數家長和考生忽略了這一環,他們就關注自己的高考分數別瞎了,就關注什麼樣的專業好就業,什麼樣的專業賺錢多,滿足了這些要求後,才會去想想我喜不喜歡,而這個喜歡與否也是直覺、直觀上的感受,而非對專業真正瞭解後的深思熟慮。所以,我給許多考生填報志願前,還要再給他們補上人生規劃這一課,通過他們對高考6大基礎科目的理解和解讀,來分析他們的優勢與劣勢,挖掘他們的興趣所在,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後,再來說志願填報的問題。通常,當孩子客觀認識自己後,他們對填報志願就更有主見,更願意參與其中了,他們會主動去研究在自己分數區間內的大學和專業,自己在心裡做評估,這時,你再給出建議時,孩子們會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討論和多方意見的綜合,最終才會做出一家人達成共識、且是對孩子負責任的選擇。所以,我想對多數的家長和考生來說,高考志願填報,我們需要藉助外力,但我們也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

另外一個問題,高考志願,是孩子的志願還是家長的志願?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喜歡的專業,喜歡的學校,不是媽媽喜歡的專業,不是爸爸喜歡的專業,最終很多考生填報的志願,其實不是“自己的意願”,而是“父母的意願”。還有另一種選擇極端是,家長是醫生的,堅決不讓孩子學醫;家長是警察的堅決不讓孩子當警察……也就是家長在哪一行業裡覺得自己吃苦受罪了,堅決反對孩子入哪一行。用自己的感受決定孩子的未來,這樣的家長很多。所以,很多家長在填報志願上考慮的不是孩子喜歡什麼,而是什麼學校、什麼專業更容易被錄取,什麼專業更有發展前景。還有一些家長是為了能夠“更容易被錄取”,一些孩子不得不放棄理想、愛好、特長,為了分數委曲求全。更需要關注的是,家長在填報高考志願中的“參與因素”,家長的參與已經變成了決定。與其說是“孩子的志願”,倒不如說是“家長的志願”,以愛之名義逼著孩子報考家長自己認為有前景的專業,其實,這更像是一場脅迫。

高考志願填報前這些事先要有共識

每年填報志願期間,都會發生一些家庭戰爭,有的孩子不想填報父母選擇的專業而鬧氣,甚至是離家出走。逼著孩子報考家長喜歡的專業,是不理智的。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看看多少人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還是離開了這個崗位。我的一個朋友的孩子高考,她根據自己對女兒的理解給女兒報了上海財經,但女兒到了上海財經就是不喜歡,最終不得不退學,重新參加高考。當填報志願的原則,首先是升學優先、就業優先,最後才是理想的時候,會淹沒多少人的愛好和理想?填報高考志願,家長切莫越俎代庖,高考志願應該是“孩子的志願”而不是“家長的志願”。家長幫助選擇的專業或許是最好就業的,最能賺錢的,但卻不是孩子最喜歡的。豈不知,這是家長給孩子人為設置了一條彎路。

所以,建議家長在高考分數還未公佈前,先從大學開始做個基礎性瞭解,什麼是211、985、雙一流?什麼是A類院校,什麼是B類院校?我問起很多家長,他們真的是隻知其名,不解其意。我們都如此,怎麼可能在這麼重要的事情上,幫助孩子做最好的選擇呢?高考志願填報的過程特別能呈現出一個家庭的真實狀況和教育情況,凡事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給孩子決策機會的家庭,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都很好,而這樣的孩子步入大學後的持續學習力和發展也更好。(周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