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探幽寻景到新密 白寨翟沟好去处

中国报道讯(张景山 郑观富 梁冠山)涛涛溱水河,淘尽华夏沧桑;绵绵华胥山,吟诵华夏青史;巍峨华源祠,载录着千年密邑儿女的勤劳与智慧;二龙山涛涛的林海、石龙坡阴翳蔽日的千年洞穴,潜藏着神秘的灵秀、古老的传说;欢畅的溱水河、奔腾的山泉,传唱着迷人的神话、美丽的爱情故事……这里就是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镇翟沟村——一个令人神往的华源圣地。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出郑州市区,沿郑登快速路西南行20公里,王寨河桥北300米处,一座名为“郑州石龙山森林体验园”,巍峨壮观的牌坊屹立在丁字路口东,这就是神秘圣地的入口。跨过牌坊门,穿越画廊般社区通道,驻足比肩接踵、屈臂相连的溱水上河源社区前。仰视逶迤挺拔、层恋叠翠的二龙山,不仅自问:“那里是否住着神仙?”

在当地热心老乡司大哥带领下,沿着迂回曲折的盘山林荫大道,车辆进入二龙山。甫一进山,凉风习习,如沐秋风,疑是告别盛夏,置身中秋。崎岖前行,来到山巅,雄伟壮观的帝王阁赫然呈现在面前。

雄姿昂然、古色古香的帝王阁占地300平方米,高15米,共三层,底层内方外圆,东西两面各有配厅。进入阁内,扶梯而上,二层瞭望台上,万亩林海、崎岖山恋尽收眼底。山风呼啸,绿涛汹涌,波澜壮阔。这就是郑州的“后花园”,这就是十万亩天然氧吧,这就是迷人的二龙山。

迷人的二龙山 神奇的石龙寨

二龙山又名华胥山,悠悠二龙山如锦山展屏,南北相依,昂首翘尾,似腾云神龙,致祥新密。

探幽寻景到新密 白寨翟沟好去处

相传羲皇时代,有两条蛟龙蹿入密邑兴风作浪,被羲皇镇服于此,命二龙镇守此地保一方平安,并吐水滋润密邑万物。二龙蛰伏于此,形成二龙山,二龙山由此得名。自始方有密邑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紧贴帝王阁东侧,一个宽逾10米、高逾5米的土岭向东曲折蔓延,司大哥告诉我们,这就是石龙寨寨墙遗址。

石龙寨,又名石岭寨。清咸丰年间,中原大地匪患丛生,深受匪患之祸的郑氏族人卖600亩良田,联络周边乡绅筹集巨资、招募乡民历经数载修建而成。古寨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高7.2米,内夯土外砖石依山因势而建。寨墙底宽10米,上宽5米。上有护身墙高1.8米,墙上瞭望口、炮口、弓箭口应有尽有,墙内通道可由兵马来往穿梭。寨墙四角各建一炮楼,四炮楼旗语联络,遥相呼应。古寨设三个寨门,东北角最大寨门是谓“保泰门”,南墙正中是谓“延寿门”,西门最小是谓“安庆门”。寨墙四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每遇匪患,周边乡民避祸其中。

古寨内西北处有一关帝庙,现在只留下遗址。司大哥说,原来的庙宇坐北朝南,东西长15米,宽7米,威武壮观。神龛上,关帝爷双眼微闭,身披铠甲,手持大刀,左关平右周仓宝相庄严。相传咸丰年间,一次数郡土匪联合攻寨,惹关帝爷盛怒显灵,关帝爷怒目圆睁,跨马提刀在寨墙上疾驰三周,大喝三声,匪众心惊胆战,丢盔卸甲,落荒而逃。从此,乡民对关帝爷敬奉有加,初一、十五香火更盛。

又有传,一次土匪大举攻山,来势汹汹,二龙见乡民不敌,便现出真身,腾空而起,土匪见状,肝胆俱裂,亡命而逃。从此,再也没有土匪敢来骚扰。

无论是乡民骁勇善战,还是关帝、二龙显灵,有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自山寨建成至新中国成立,石龙寨从未被土匪攻破过。遗憾的是,如今的石龙寨、关帝庙仅存的只有遗址和人们的慨叹。

从帝王阁上下来,在司大哥的带领下,车辆沿寨墙下山间公路向东而行。二龙山上,山间公路倚寨墙而建,东行500米折向南400米再向西行。放眼南望,二龙山南鹿苹果园、葡萄园、樱桃园、桃园、李子园、密杏……比肩接踵,打开车窗,果香扑鼻,这里是二龙山特有的无公害采摘园。在这里,热情的老乡给我们摘下了黄澄澄的密香杏、紫红紫红的樱桃,盛情难却之下我们大快朵颐。

带着对美味的思恋,我们驱车西行。车行500米,来到西南炮楼遗址下,一行人弃车沿南山山巅石径一路西行。行至龙头处,放眼南望,龙头西200米,二龙山龙头腹地,古树参天,风吹树动,树头处疑似琼楼宝顶,若隐若现。袅袅的青烟、悠扬的钟声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华源祠。转向南望约300米,茅草小屋、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恰似人间仙境。那里就是见证华夏民族万年青史的李家沟遗址生态文化公园。

华夏之源华源祠 李家沟遗址来寻根

返回停车处,驱车西行约800 米,几经曲折,我们来到了千古圣地华源祠。

华源祠始建于夏末商初,三层三院,绵延3000余载,周边乡里,代代修葺,完好如初。溱水河三面环绕的华源祠,琉砖璃瓦,熠熠生辉,殿宇巍峨,气势恢宏,银杏参天,松柏滴翠。大殿之内,圣象焕然,主殿之上华夏始祖华胥圣母居中,伏羲、女娲左右,老母、老君、关帝、文昌、财神、药王诸神配享偏殿,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绵延,薪传不息。

探幽寻景到新密 白寨翟沟好去处

中华儿女皆华夏子孙,然华夏之源又在何地呢?

“华”乃华胥之华,因华胥之名而生。传说华胥氏感蛇而生,在密邑伏羲山生伏羲(今新密尖山),在灵崖山生女娲(今新密平陌),伏羲画八卦以治天下(今新密天爷洞),女娲托采石以补天救世,捏泥土以造世人,后伏羲女娲在开旸山成亲。再后华胥携伏羲女娲在溱水河流域安居,忽一日,找到溱水源头龙泉,顺水南下,又发现一冷泉、一热泉。胥大喜,遂在此搭棚凿穴,刀耕火种,繁衍不息。后人在此建华胥祠,后更名华源祠。

探幽寻景到新密 白寨翟沟好去处

华胥之州究竟在哪里呢?在“中华民族探源工程”中,新密具有独特的地位,围绕中华民族探源,国内有四个探源研究地,其中新密就占两个,一个是新寨遗址,一个是曲梁古城寨。古城寨遗址是2000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被许多专家认为是黄帝故都轩辕丘。新寨遗址已被确定为夏代古都。

然而,华夏之源究竟在哪里?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对“华”作了解释:“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为华族旧居,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是夏,中华民族起于此。”然而,这只能说明中华民族起源于新密。茫茫新密地域广阔,华夏民族起源地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李家沟遗址会告诉我们一切。

探幽寻景到新密 白寨翟沟好去处

华源祠南200米山下,李家沟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正在建设。 2009年秋和2010年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两度对这里进行了联合考古发掘,发现了距今约8600年至10500年的古文化遗址,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石制品、陶制品和动物骨骼,以及反映当时人类居住与加工制品的遗址现象。李家沟遗址的考古发现清楚地展示了中原地区人类从旧石器时代之末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历史进程。

现在,李家沟遗址公园的开发一期工程行将完工。来到公园,漫步青石小径,观科普景墙,驻步科普广场,感知人类进化历史;体验打制石器,感叹祖先智慧;体验考古发掘,增长科学见闻;观万古遗骸,叹华夏文明之源远。踏迂回廊桥,观流云飞瀑;行溱水岸边,听蛙鸣悠扬。小憩茅草小屋,品木亭古香。旱溪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离开遗址公园过华源祠向北,来到醉人的溱水河畔,爱情之河在此呈现。

醉人情歌唱不断 唯有《关雎》唱千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醉人的情歌,典雅的曲调,历朝历代,多少少男少女为此痴迷、陶醉……这首传唱了3000多年的情歌《关雎》,其原创地就在这里。她真实描述了溱水两岸翟沟流域大周朝代的男女情爱和溱水两岸的旖旎风光,既反映了当时溱水两岸少男少女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也彰显了当时翟沟一代古朴典雅的民风民俗。

《关雎》出于《诗经》,乃《诗经》首篇。《诗经》中30篇产于溱水河畔,而《关雎》能居《诗经》之首,足见溱水两岸实乃我中华文化发祥之地。泱泱的溱河水,扣开了我国古老文化的大门,美丽的溱水河,孕育了数千年中华丰厚的文化。

探幽寻景到新密 白寨翟沟好去处

“在河之洲” 虽然消失了,然而取而代之的二龙桥似两条蛟龙,横跨南北,桥上红男绿女,相机闪烁。桥下溱水河清澈见底,鱼儿畅游,两岸垂柳,摇曳多姿,山崖繁林,翠柏青松,直铺峰顶。河面之上,飘香荷花之间,一对对鸳鸯戏水,一队队鸭鹅结伴畅游,一双双情侣荡舟河面,莺声燕语,情话绵绵……好一幅当代《关雎》画面。

千古溶洞藏灵修 冷泉热泉有仙踪

二龙山与石龙坡之间的狭长水道内,茂密丛林之中,司大哥带领我们找到了神秘的冷热二泉所在地。遗憾的是,冷热二泉已因上世纪造地被掩埋。司大哥告诉我们,冷泉、热泉一南一北,相距约30米。泉水在时,热泉之上,水气氤氲,常年温度在60度左右,冷泉则四季冰凉,清净如镜。冬天许多人到这里泡温泉,夏天不时有孩童来冷泉戏水。热泉无色无味,可美容美肤,祛病疗疾。附近的村民稍有不适就会来这里泡温泉,经常来泡可强身健体。

再向南行150米,石龙坡下,悬崖峭壁下,司大哥告诉我们,这里埋藏着一个溶洞。因疏于管理,洞口早已被掩埋。林间乘凉老人告诉说,他年轻的时候溶洞犹在,冬天进去取暖,夏天进去乘凉。溶洞如神仙洞府,曲径通幽,泉水四溢。钟乳石形态各异,或金钟倒挂、或大雪压松、或玉树屏风、或凤凰展翅……造型奇特、美轮美奂。老人还说,从前密邑经常发生洪灾,但是大水一到这里就会凭空消失,原来溶洞直通东海。

相传远古时代,一妖龙蹿入密邑兴风作浪,一时间,洪水涛涛,田陌尽毁。女娲娘娘闻知便脚踏神龟,来到河中,与妖龙大战七天七夜,妖龙自知不敌,急忙化成一条黑蟒,遁入一个洞穴,逃往东海,这个洞穴就是这个溶洞。这个洞穴究竟通到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无论多大的水,只要进了这个洞,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有多大的洪灾,她都会保护这里的平安。

再顺河而上,沿西南溱水河东岸前行。行未多远,一巍巍青山扑面而来,山巅之上,绿翠之间,一座亭子隐约可见,司大哥告诉我们,这就是驰名的挡莽岭。

汉武帝歇马溱水岸 挡莽岭突兀献奇功

探幽寻景到新密 白寨翟沟好去处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刺杀平帝,剿灭汉室,一日,王莽率大军追杀刘秀至密邑境内,刘秀人困马乏,跑到翟沟地带,白马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坐地喘息、饥渴难耐的刘秀闻到一股浓浓的花香,抬头望去,眼前槐树上挂着一串串白花,刘秀心想,这花若能吃,我人马则无虞。忽然大树开口说话:“吾主食用无妨。”刘秀大喜,马上摘下一串放入口中,白花入中香甜,遂大口大口吃起来,又摘下许多喂马。很快,人马吃饱了,但是,口渴依然。刘秀自语,如果有水就好了,话音未落,身旁突然冒出一股清泉,刘秀大喜过望,遂捧水大喝,白马也在泉边水坑一顿痛饮。

为报答槐树和泉水之恩,刘秀指着槐树和泉水说,他日我若称王,必封汝为树王、汝为泉王。

可惜刘秀指头偏了一点,没指到槐树反倒指向了香椿树,从此人们就称香椿树为树中之王,其叶子也变成了人间美食。槐树虽未被封,但是从此槐花成了人们的美味佳肴。而这个泉也自然被人们称为王泉,饮马的坑被称为饮马坑。现在,龙泉、饮马坑就在此间河水东岸,龙泉还在不停地流淌,饮马坑里还是一汪清水。

吃饱喝足,困意袭来,不知不觉,人马倒地而睡。熟睡正酣间,忽听一声大吼:“刘秀小儿,拿命来!”刘秀睁开双眼看到叛军已到眼前,便急忙提枪上马,疾驰奔逃。王莽催马紧追,猛然眼前平地骤然凸起一座高山,山崖陡峭,飞鸟难过,大军被困。王莽见状,长长叹一声。从此人们便称此山为“挡莽岭”,并在山顶修建一亭子,取名“歇王亭”。

跨过石桥,拾阶而上,置身山顶亭內,看满目青山,郁郁葱葱,刺槐、香椿枝叶交错,苍松翠柏直插苍穹。遥望溱水河,如缠山玉带,穿山绕阜,阳光之下,晶光闪烁。

下山来,沿河继续上行,经灵之门,过打磨沟,至老锅岗,我们来到溱水河西源头鸡络坞。

鸡络坞神鸡救驾 泉龙庙蛟龙吐水

老锅岗上,石穴之中,嶙峋怪石,多呈鸡形,或昂首怒目、或引颈高歌、或展翅飞翔、或作势欲扑、或群鸡啄食、或母雏相依,故名鸡络坞。鸡络坞内,泉水四溢,汇集成河,奔涌而出,此即溱水上河源西源头。

相传王莽追刘秀到此,将刘秀团团包围,眼看就要抓住刘秀,突然天空飘来一片云彩,紧接着无数只雄鸡普天而降,纷纷向大军扑去,专啄将士们的眼睛,叛军大乱。刘秀借机快马加鞭,逃过一劫,由此留下一段美传。

离开鸡络坞,司大哥带领我们来到了位于上河源社区北约200米处,这里就是溱水河东源头——龙泉。

此泉地处二龙山北山龙头腹地,蛟龙就是在此奉旨吐水。浓郁的树林中,清澈的泉水从岩缝间喷涌而出,欢呼着,跳跃着,顺流而下。龙泉一侧,龙泉庙香烟袅袅,一蛟龙职守其中,跃跃欲腾,如神龙卫士保护着龙泉的绵延与甘甜,保护着密邑风调雨顺。

感天地之悠悠,叹历史之源远,茫茫历史在为我们留下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些许遗憾——石龙寨被毁了,关帝庙被拆了,溶洞、冷热二泉也被掩埋了,我们为之痛心,为之遗憾!然而,遗憾不会继续,翟沟村支部书记陈书杰告诉我们,他们已经绘制好了蓝图,他们积极招商引资,并已与开发商签妥协议,溱水上河源景区开发建设马上就会投入施工。

如今,翟沟村人在陈书杰的带领下,正以昂扬的精神、勃勃的生机投身在红红火火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久的将来,石龙寨将会重现昔日的雄姿,关帝庙将会升起冉冉青烟,冷热二泉会听到她昔日的嬉闹,神秘溶洞也会再现她的绚丽多姿,李家沟遗址紧锣密鼓的施工很快就会绽放异彩………

一处处美景让您心驰神往,一段段美丽传说令人陶醉痴迷,天地之灵修,人文之精华皆聚于此,翟沟村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富饶中原大地,镶嵌在祖国的碧水蓝天之间。

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风水宝地已经掀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着她浩瀚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