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探幽尋景到新密 白寨翟溝好去處

中國報道訊(張景山 鄭觀富 梁冠山)濤濤溱水河,淘盡華夏滄桑;綿綿華胥山,吟誦華夏青史;巍峨華源祠,載錄著千年密邑兒女的勤勞與智慧;二龍山濤濤的林海、石龍坡陰翳蔽日的千年洞穴,潛藏著神秘的靈秀、古老的傳說;歡暢的溱水河、奔騰的山泉,傳唱著迷人的神話、美麗的愛情故事……這裡就是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鎮翟溝村——一個令人神往的華源聖地。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出鄭州市區,沿鄭登快速路西南行20公里,王寨河橋北300米處,一座名為“鄭州石龍山森林體驗園”,巍峨壯觀的牌坊屹立在丁字路口東,這就是神秘聖地的入口。跨過牌坊門,穿越畫廊般社區通道,駐足比肩接踵、屈臂相連的溱水上河源社區前。仰視逶迤挺拔、層戀疊翠的二龍山,不僅自問:“那裡是否住著神仙?”

在當地熱心老鄉司大哥帶領下,沿著迂迴曲折的盤山林蔭大道,車輛進入二龍山。甫一進山,涼風習習,如沐秋風,疑是告別盛夏,置身中秋。崎嶇前行,來到山巔,雄偉壯觀的帝王閣赫然呈現在面前。

雄姿昂然、古色古香的帝王閣佔地300平方米,高15米,共三層,底層內方外圓,東西兩面各有配廳。進入閣內,扶梯而上,二層瞭望臺上,萬畝林海、崎嶇山戀盡收眼底。山風呼嘯,綠濤洶湧,波瀾壯闊。這就是鄭州的“後花園”,這就是十萬畝天然氧吧,這就是迷人的二龍山。

迷人的二龍山 神奇的石龍寨

二龍山又名華胥山,悠悠二龍山如錦山展屏,南北相依,昂首翹尾,似騰雲神龍,致祥新密。

探幽尋景到新密 白寨翟溝好去處

相傳羲皇時代,有兩條蛟龍躥入密邑興風作浪,被羲皇鎮服於此,命二龍鎮守此地保一方平安,並吐水滋潤密邑萬物。二龍蟄伏於此,形成二龍山,二龍山由此得名。自始方有密邑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緊貼帝王閣東側,一個寬逾10米、高逾5米的土嶺向東曲折蔓延,司大哥告訴我們,這就是石龍寨寨牆遺址。

石龍寨,又名石嶺寨。清咸豐年間,中原大地匪患叢生,深受匪患之禍的鄭氏族人賣600畝良田,聯絡周邊鄉紳籌集巨資、招募鄉民歷經數載修建而成。古寨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400米,高7.2米,內夯土外磚石依山因勢而建。寨牆底寬10米,上寬5米。上有護身牆高1.8米,牆上瞭望口、炮口、弓箭口應有盡有,牆內通道可由兵馬來往穿梭。寨牆四角各建一炮樓,四炮樓旗語聯絡,遙相呼應。古寨設三個寨門,東北角最大寨門是謂“保泰門”,南牆正中是謂“延壽門”,西門最小是謂“安慶門”。寨牆四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每遇匪患,周邊鄉民避禍其中。

古寨內西北處有一關帝廟,現在只留下遺址。司大哥說,原來的廟宇坐北朝南,東西長15米,寬7米,威武壯觀。神龕上,關帝爺雙眼微閉,身披鎧甲,手持大刀,左關平右周倉寶相莊嚴。相傳咸豐年間,一次數郡土匪聯合攻寨,惹關帝爺盛怒顯靈,關帝爺怒目圓睜,跨馬提刀在寨牆上疾馳三週,大喝三聲,匪眾心驚膽戰,丟盔卸甲,落荒而逃。從此,鄉民對關帝爺敬奉有加,初一、十五香火更盛。

又有傳,一次土匪大舉攻山,來勢洶洶,二龍見鄉民不敵,便現出真身,騰空而起,土匪見狀,肝膽俱裂,亡命而逃。從此,再也沒有土匪敢來騷擾。

無論是鄉民驍勇善戰,還是關帝、二龍顯靈,有一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自山寨建成至新中國成立,石龍寨從未被土匪攻破過。遺憾的是,如今的石龍寨、關帝廟僅存的只有遺址和人們的慨嘆。

從帝王閣上下來,在司大哥的帶領下,車輛沿寨牆下山間公路向東而行。二龍山上,山間公路倚寨牆而建,東行500米折向南400米再向西行。放眼南望,二龍山南鹿蘋果園、葡萄園、櫻桃園、桃園、李子園、密杏……比肩接踵,打開車窗,果香撲鼻,這裡是二龍山特有的無公害採摘園。在這裡,熱情的老鄉給我們摘下了黃澄澄的密香杏、紫紅紫紅的櫻桃,盛情難卻之下我們大快朵頤。

帶著對美味的思戀,我們驅車西行。車行500米,來到西南炮樓遺址下,一行人棄車沿南山山巔石徑一路西行。行至龍頭處,放眼南望,龍頭西200米,二龍山龍頭腹地,古樹參天,風吹樹動,樹頭處疑似瓊樓寶頂,若隱若現。嫋嫋的青煙、悠揚的鐘聲告訴我們,這裡就是華源祠。轉向南望約300米,茅草小屋、亭臺樓榭錯落有致,恰似人間仙境。那裡就是見證華夏民族萬年青史的李家溝遺址生態文化公園。

華夏之源華源祠 李家溝遺址來尋根

返回停車處,驅車西行約800 米,幾經曲折,我們來到了千古聖地華源祠。

華源祠始建於夏末商初,三層三院,綿延3000餘載,周邊鄉里,代代修葺,完好如初。溱水河三面環繞的華源祠,琉磚璃瓦,熠熠生輝,殿宇巍峨,氣勢恢宏,銀杏參天,松柏滴翠。大殿之內,聖象煥然,主殿之上華夏始祖華胥聖母居中,伏羲、女媧左右,老母、老君、關帝、文昌、財神、藥王諸神配享偏殿,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綿延,薪傳不息。

探幽尋景到新密 白寨翟溝好去處

中華兒女皆華夏子孫,然華夏之源又在何地呢?

“華”乃華胥之華,因華胥之名而生。傳說華胥氏感蛇而生,在密邑伏羲山生伏羲(今新密尖山),在靈崖山生女媧(今新密平陌),伏羲畫八卦以治天下(今新密天爺洞),女媧託採石以補天救世,捏泥土以造世人,後伏羲女媧在開暘山成親。再後華胥攜伏羲女媧在溱水河流域安居,忽一日,找到溱水源頭龍泉,順水南下,又發現一冷泉、一熱泉。胥大喜,遂在此搭棚鑿穴,刀耕火種,繁衍不息。後人在此建華胥祠,後更名華源祠。

探幽尋景到新密 白寨翟溝好去處

華胥之州究竟在哪裡呢?在“中華民族探源工程”中,新密具有獨特的地位,圍繞中華民族探源,國內有四個探源研究地,其中新密就佔兩個,一個是新寨遺址,一個是曲梁古城寨。古城寨遺址是2000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被許多專家認為是黃帝故都軒轅丘。新寨遺址已被確定為夏代古都。

然而,華夏之源究竟在哪裡?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在《西周青銅銘文分代史徵》中對“華”作了解釋:“華,地名,在今河南密縣。為華族舊居,西為嵩山,是夏族舊居,所以華即是夏,中華民族起於此。”然而,這隻能說明中華民族起源於新密。茫茫新密地域廣闊,華夏民族起源地的具體位置在哪裡呢?李家溝遺址會告訴我們一切。

探幽尋景到新密 白寨翟溝好去處

華源祠南200米山下,李家溝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正在建設。 2009年秋和2010年冬,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兩度對這裡進行了聯合考古發掘,發現了距今約8600年至10500年的古文化遺址,出土了數量眾多的石製品、陶製品和動物骨骼,以及反映當時人類居住與加工製品的遺址現象。李家溝遺址的考古發現清楚地展示了中原地區人類從舊石器時代之末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歷史進程。

現在,李家溝遺址公園的開發一期工程行將完工。來到公園,漫步青石小徑,觀科普景牆,駐步科普廣場,感知人類進化歷史;體驗打製石器,感嘆祖先智慧;體驗考古發掘,增長科學見聞;觀萬古遺骸,嘆華夏文明之源遠。踏迂迴廊橋,觀流雲飛瀑;行溱水岸邊,聽蛙鳴悠揚。小憩茅草小屋,品木亭古香。旱溪園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

離開遺址公園過華源祠向北,來到醉人的溱水河畔,愛情之河在此呈現。

醉人情歌唱不斷 唯有《關雎》唱千年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醉人的情歌,典雅的曲調,歷朝歷代,多少少男少女為此痴迷、陶醉……這首傳唱了3000多年的情歌《關雎》,其原創地就在這裡。她真實描述了溱水兩岸翟溝流域大周朝代的男女情愛和溱水兩岸的旖旎風光,既反映了當時溱水兩岸少男少女對純真愛情的執著追求,也彰顯了當時翟溝一代古樸典雅的民風民俗。

《關雎》出於《詩經》,乃《詩經》首篇。《詩經》中30篇產於溱水河畔,而《關雎》能居《詩經》之首,足見溱水兩岸實乃我中華文化發祥之地。泱泱的溱河水,扣開了我國古老文化的大門,美麗的溱水河,孕育了數千年中華豐厚的文化。

探幽尋景到新密 白寨翟溝好去處

“在河之洲” 雖然消失了,然而取而代之的二龍橋似兩條蛟龍,橫跨南北,橋上紅男綠女,相機閃爍。橋下溱水河清澈見底,魚兒暢遊,兩岸垂柳,搖曳多姿,山崖繁林,翠柏青松,直鋪峰頂。河面之上,飄香荷花之間,一對對鴛鴦戲水,一隊隊鴨鵝結伴暢遊,一雙雙情侶盪舟河面,鶯聲燕語,情話綿綿……好一幅當代《關雎》畫面。

千古溶洞藏靈脩 冷泉熱泉有仙蹤

二龍山與石龍坡之間的狹長水道內,茂密叢林之中,司大哥帶領我們找到了神秘的冷熱二泉所在地。遺憾的是,冷熱二泉已因上世紀造地被掩埋。司大哥告訴我們,冷泉、熱泉一南一北,相距約30米。泉水在時,熱泉之上,水氣氤氳,常年溫度在60度左右,冷泉則四季冰涼,清淨如鏡。冬天許多人到這裡泡溫泉,夏天不時有孩童來冷泉戲水。熱泉無色無味,可美容美膚,祛病療疾。附近的村民稍有不適就會來這裡泡溫泉,經常來泡可強身健體。

再向南行150米,石龍坡下,懸崖峭壁下,司大哥告訴我們,這裡埋藏著一個溶洞。因疏於管理,洞口早已被掩埋。林間乘涼老人告訴說,他年輕的時候溶洞猶在,冬天進去取暖,夏天進去乘涼。溶洞如神仙洞府,曲徑通幽,泉水四溢。鐘乳石形態各異,或金鐘倒掛、或大雪壓松、或玉樹屏風、或鳳凰展翅……造型奇特、美輪美奐。老人還說,從前密邑經常發生洪災,但是大水一到這裡就會憑空消失,原來溶洞直通東海。

相傳遠古時代,一妖龍躥入密邑興風作浪,一時間,洪水濤濤,田陌盡毀。女媧娘娘聞知便腳踏神龜,來到河中,與妖龍大戰七天七夜,妖龍自知不敵,急忙化成一條黑蟒,遁入一個洞穴,逃往東海,這個洞穴就是這個溶洞。這個洞穴究竟通到哪裡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無論多大的水,只要進了這個洞,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無論有多大的洪災,她都會保護這裡的平安。

再順河而上,沿西南溱水河東岸前行。行未多遠,一巍巍青山撲面而來,山巔之上,綠翠之間,一座亭子隱約可見,司大哥告訴我們,這就是馳名的擋莽嶺。

漢武帝歇馬溱水岸 擋莽嶺突兀獻奇功

探幽尋景到新密 白寨翟溝好去處

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刺殺平帝,剿滅漢室,一日,王莽率大軍追殺劉秀至密邑境內,劉秀人困馬乏,跑到翟溝地帶,白馬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坐地喘息、飢渴難耐的劉秀聞到一股濃濃的花香,抬頭望去,眼前槐樹上掛著一串串白花,劉秀心想,這花若能吃,我人馬則無虞。忽然大樹開口說話:“吾主食用無妨。”劉秀大喜,馬上摘下一串放入口中,白花入中香甜,遂大口大口吃起來,又摘下許多餵馬。很快,人馬吃飽了,但是,口渴依然。劉秀自語,如果有水就好了,話音未落,身旁突然冒出一股清泉,劉秀大喜過望,遂捧水大喝,白馬也在泉邊水坑一頓痛飲。

為報答槐樹和泉水之恩,劉秀指著槐樹和泉水說,他日我若稱王,必封汝為樹王、汝為泉王。

可惜劉秀指頭偏了一點,沒指到槐樹反倒指向了香椿樹,從此人們就稱香椿樹為樹中之王,其葉子也變成了人間美食。槐樹雖未被封,但是從此槐花成了人們的美味佳餚。而這個泉也自然被人們稱為王泉,飲馬的坑被稱為飲馬坑。現在,龍泉、飲馬坑就在此間河水東岸,龍泉還在不停地流淌,飲馬坑裡還是一汪清水。

吃飽喝足,睏意襲來,不知不覺,人馬倒地而睡。熟睡正酣間,忽聽一聲大吼:“劉秀小兒,拿命來!”劉秀睜開雙眼看到叛軍已到眼前,便急忙提槍上馬,疾馳奔逃。王莽催馬緊追,猛然眼前平地驟然凸起一座高山,山崖陡峭,飛鳥難過,大軍被困。王莽見狀,長長嘆一聲。從此人們便稱此山為“擋莽嶺”,並在山頂修建一亭子,取名“歇王亭”。

跨過石橋,拾階而上,置身山頂亭內,看滿目青山,鬱鬱蔥蔥,刺槐、香椿枝葉交錯,蒼松翠柏直插蒼穹。遙望溱水河,如纏山玉帶,穿山繞阜,陽光之下,晶光閃爍。

下山來,沿河繼續上行,經靈之門,過打磨溝,至老鍋崗,我們來到溱水河西源頭雞絡塢。

雞絡塢神雞救駕 泉龍廟蛟龍吐水

老鍋崗上,石穴之中,嶙峋怪石,多呈雞形,或昂首怒目、或引頸高歌、或展翅飛翔、或作勢欲撲、或群雞啄食、或母雛相依,故名雞絡塢。雞絡塢內,泉水四溢,彙集成河,奔湧而出,此即溱水上河源西源頭。

相傳王莽追劉秀到此,將劉秀團團包圍,眼看就要抓住劉秀,突然天空飄來一片雲彩,緊接著無數只雄雞普天而降,紛紛向大軍撲去,專啄將士們的眼睛,叛軍大亂。劉秀藉機快馬加鞭,逃過一劫,由此留下一段美傳。

離開雞絡塢,司大哥帶領我們來到了位於上河源社區北約200米處,這裡就是溱水河東源頭——龍泉。

此泉地處二龍山北山龍頭腹地,蛟龍就是在此奉旨吐水。濃郁的樹林中,清澈的泉水從巖縫間噴湧而出,歡呼著,跳躍著,順流而下。龍泉一側,龍泉廟香菸嫋嫋,一蛟龍職守其中,躍躍欲騰,如神龍衛士保護著龍泉的綿延與甘甜,保護著密邑風調雨順。

感天地之悠悠,嘆歷史之源遠,茫茫歷史在為我們留下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些許遺憾——石龍寨被毀了,關帝廟被拆了,溶洞、冷熱二泉也被掩埋了,我們為之痛心,為之遺憾!然而,遺憾不會繼續,翟溝村支部書記陳書傑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繪製好了藍圖,他們積極招商引資,並已與開發商簽妥協議,溱水上河源景區開發建設馬上就會投入施工。

如今,翟溝村人在陳書傑的帶領下,正以昂揚的精神、勃勃的生機投身在紅紅火火的美麗鄉村建設中。不久的將來,石龍寨將會重現昔日的雄姿,關帝廟將會升起冉冉青煙,冷熱二泉會聽到她昔日的嬉鬧,神秘溶洞也會再現她的絢麗多姿,李家溝遺址緊鑼密鼓的施工很快就會綻放異彩………

一處處美景讓您心馳神往,一段段美麗傳說令人陶醉痴迷,天地之靈脩,人文之精華皆聚於此,翟溝村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美麗富饒中原大地,鑲嵌在祖國的碧水藍天之間。

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風水寶地已經掀開了她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示著她浩瀚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