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若不是皇权派三次不畏生死的反抗,曹操何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初平三年,在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及吕布谋划下,将董卓诱杀于未央殿门口,暴君董卓至此结束其恶贯满盈的一生,同时,标志以王允为代表的皇权派终于迎来第一次拨乱反正的胜利。可惜,胜利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

若不是皇权派三次不畏生死的反抗,曹操何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自古陇右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西凉军素有作战彪悍的威名,在董卓专政期间,更是放纵底下将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已经是搞得社会凋敝,民怨冲天。因此在董卓被诛杀后,西凉军俨然成为皇权派眼前该处理的问题。

董卓传:既无赦书,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忧恐不知所为。

吕布传: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

没有赦书、满城流言还有叛徒吕布,人心惶惶的西凉军又迎来一个不幸的消息:董卓女婿牛辅的死。

这牛辅本身能力一般,只因做了董卓的女婿,一朝之间便成了西凉军里的二把手。所以在董卓死后,牛辅就成了西凉军的龙头。可是牛辅生性胆怯,终日担惊受怕,连见个人都要让看相先生看看来人的面相是否反意,再卜上一卦测吉凶,才肯见人。

原董卓部将中郎将董越求见牛辅,看相先生卜得一卦:兑上离下,是火胜金,外谋内之卦。就此被牛辅擒杀。

若不是皇权派三次不畏生死的反抗,曹操何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后来夜里军营中有叛逃者,牛辅被吓到,赶紧收拾金银财宝,叫上亲信好友胡赤儿等五六人一起逃跑。怎知胡赤儿等人在半道上见财忘义,杀了牛辅。

牛辅一死,西凉军真就是群龙无首,加上前面诸多原因,便开始作鸟兽散。

这时,原牛辅部将贾诩出现了。

贾诩传: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

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听从了贾诩的建议,一路收复散部,在抵达长安时就已经是十万之众。就这样,第一次皇权派的胜利在李傕等人的反攻之下惨败结束,其结果就是王允被杀,吕布东逃,汉献帝落入李傕、郭汜等人的手中。

若不是皇权派三次不畏生死的反抗,曹操何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传: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诛杀卓者,尸王允于市。

虽说皇权派遭受到灭顶之灾,但仍然没有停下反抗的步调。很快,皇权派便迎来第二次机会,就是另一拨西凉军,马韩联军。马腾、韩遂作为叛军存在由来已久,早在董卓专政时期,面对关东十八路联军的同时,还有严防背后的白波军,便暗通马韩试图对抗。可惜,马韩联军还未到来,董卓就已身亡。所以,等到他们到来的时候,就被皇权派给看上。

董卓传: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腾征西将军,屯郿。侍中马宇与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等谋,欲使腾袭长安,己为内应,以诛傕等。

谁知马韩一到,韩遂就被封为镇西将军,并且被派遣回金城。所以皇权派所仰仗的实力,直接就被削减了一半。加上马宇等人密谋之事被泄露,让李郭等人有了预防。其结果,马腾战败逃回凉州,马宇等人兵败被杀,更可怕的是,李郭二人由此放任凉州兵烧杀劫掠,导致长安城

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若不是皇权派三次不畏生死的反抗,曹操何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也就是为什么将贾诩封为毒士的理由。若不是他劝回李郭等人,长安城三辅之地数十万户百姓不会落此下场。

同时,此次落败也意味着皇权派从此落至孤立无援的地步。所以,他们开始转向仰仗敌人内部势力:李傕的部将杨奉和宋果。

杨奉原是白波军的主要将领之一,而白波军原是黄巾贼余孽郭太等人于白波谷再次起义,并且南下攻占河东地区,一度震惊朝廷,此时吓坏了的汉灵帝就听从了刘焉的建议,改刺史为州牧。可以说,白波军的出现,是天下群雄并起的催化剂。而杨奉便是在与李傕的交战当中战败被俘,被迫投降,因此忠诚度不高。

宋果本就是李傕部将,可是李傕这人喜好鬼怪左道之术,重巫女,轻将士。宋果对其是心怀怨恨。

没想到,密谋之事再次泄露。杨奉宋果二人干脆就起兵反叛李傕,好在张济赶来劝解,汉献帝得以在杨奉等人的帮助下脱离李傕的魔掌。早先董卓西迁长安后,关东军就在形式上放弃了汉献帝,只剩下嘴巴上喊喊口号。后来马腾战败,逃回凉州。长安城便再无存在明面上的敌人。然后李郭等人就开始了为权力而开始互相攻伐。先是李傕怀疑樊稠,在酒桌上杀了他,后来郭汜老婆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在吹枕边风的时候说尽李傕坏话,导致二人互相长时间的交战。接着李傕便挟持了献帝,郭汜挟持百官。所以,皇权派才会把仰仗的目标落在杨奉和宋果。

虽说此次诛杀李傕没有成功,但起码将献帝从困境中解救了出来,算是成功了一半。这时候,长安肯定待不下去了,杨奉、董承等人二话不说,即刻启程东归洛阳。可是刚一出走,就被郭汜给闻着味了,立马率军来追,反被杨奉击败退走南山。

若不是皇权派三次不畏生死的反抗,曹操何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郭汜的战败让李郭二人放下仇恨再次合作,两军一合,重整旗鼓,复追献帝至弘农的曹阳。因杨奉势弱,便赶紧招来白波军相助,却被李郭联军大败,连百官都被杀害。

眼看着李郭大军在近,杨奉的白波军又刚惨败,董承等人在刘艾的建议下,北渡河东,再下洛阳。幸得河东太守粮食资助,才令献帝一行人免遭于难。

张杨传: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还旧京,粮乏。杨以粮迎道路,遂至洛阳。

可是呢,洛阳早在董卓西迁长安时就毁于一旦,摆在献帝面前的只剩下残垣断壁,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更谈不上吃上一口热饭。就如三国志所记载: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

好在曹操出现了,将献帝迎回了许都,重建汉室,虽说留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争议,但至少让这微弱的汉室续存了二十多年。

结语:

东汉末年,本是大厦将倾。再加上董卓、李郭等人乱政,微弱的汉室确实名存实亡。但是皇权派自王允开始,便没有停止过反抗。他们既在捍卫中央权力的威严,也在维护自己内心对天子的忠诚。说实话,没有这份不畏生死的忠心,没有一次次试图地反抗,恐怕再无献帝,也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资料出处:《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