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敗家史

全文約1500字,閱讀預計需要7分鐘​。

一旦求上佛,事情也就沒什麼指望了。

王安憶《天香》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敗家史

《天香》是王安憶的代表作之一,也順應了某個時間段文學潮流,即以大家庭來寫時代變遷與某些行業,類似結構題材當代小說有很多,比較出名的是陳忠實的《白鹿原》,張煒的《古船》,莫言《紅高粱》等等。

而這樣小說題材多以男性角度進行敘述,畢竟在萬惡的舊社會,還是以男權為主導。但是《天香》卻依舊是個女性向的歷史題材小說,背景放在了明朝萬曆至清初的時期,地點放在了王安憶老師特別熟悉的江南之地。

而作為女性小說,又要回歸於歷史,也就不能像現在眾多穿越劇與小說那樣,把女性置於現代平等思想中。

只能按舊社會的傳統,從“三從、四德”這幾點入手,“三從”指的是“從父、從夫、夫死從子。”而“四德”指的是“德、言、容、工。”這四個方面了。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敗家史

“德”指的是道德倫理,比較常見 ,驚不起波瀾,對於當代作家來說可能沒什麼好寫的。“言”指的是言行舉止妥當,可以引申為當代所說的情商,這方面可寫的也少一些。“容”指的是容貌,而女性容貌又常常被男性所左右,所以在女性小說題材也不是出彩。

所以《天香》就把重點放在“工”上了,即要會做些手工藝品刺繡了,並且因為這個家子裡的男丁都扶不上牆,入不了世,掙不來錢。最後,不得不靠這群藏在天香閣裡、類似於“冷宮”中勤勞勇敢的女性進行刺繡為生。

小說以建園子開頭,寫出了申家的輝煌,但也恰巧應了“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到第二代起頹勢,第三代徹底不行了。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敗家史

第一代申家,兩個兒子明世與儒世,在家裡老太太歸去後,分家了。

而小說的重點放在明世家,明世有三個兒子,兩個嫡出,柯海與鎮海,一個庶出,奎海。柯海乾啥不行,讀書還行,但考不上好功名,幹墨廠又賠錢,整天與阮郎,別家公子哥遊蕩。

但他萬幸的是討的老婆不錯,妻小綢明事理,但性格潑辣,在他第一次娶妾後,倆人就分居了。第一個妾閔家女兒帶來刺繡技藝。本來這一妻一妾倆人關係不融洽,結果在鎮海的老婆的幫助下,倆人共同親如姐妹,共同刺繡,共同對他們的老公柯海不冷不熱,但倆人都只生女兒。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敗家史

於是柯海娶了第二房妾,是一個村上姑娘,終於生下一子,有鄉土氣息,但也由於生處明末亂世,無力挽回整個家庭的頹敗。

鎮海因為老婆的不幸逝去而遁入空門,留下兩個兒子,阿潛與阿昉由柯海妻子小綢帶大。阿昉開豆腐店賠錢,阿潛有同志傾向,不告而別,隨同樣家庭出生的小夥一塊兒追逐音樂夢想去了。

而奎海,這個庶出的孩紙,書也不讀,與市井不學無數的混混玩在一塊兒,甚至為了一個青樓女子爭面子而買下一幅贗品。最後申明世不得不讓柯海解決這事兒,這也是這個家族由興到頹的標誌。

如果單純從一種儒家“積極入世”的角度來看,這群男人都不頂用。但另一方面來說,正是他們不頂用,各有“志向”,讓他們的家眷有了刺繡的空間與時間。

這群嫁入申家的女人們,由閔家女兒傳授技藝,幾代媳婦共同學習傳承,打造出了名噪一時的“天香閣”刺繡品牌,也由此負擔了家庭的開支。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敗家史

其實類似於這樣一種嫁入大家庭,婚姻生活不幸的女人,最為極端的例子是張愛玲《金鎖記》裡的七巧,遭受性壓抑,無處釋放,最後把壓抑放在了限制自己子女的幸福上。但《天香》不一樣,讓她們的壓抑在刺繡中有處釋放,還做得很好。

如果還是從我們剛開始所說的“三從四德”的角度來看,這群女人在年輕的時候,先是“從父”的意願,嫁到了申家,爾後“從夫”了一段時間,但是這群公子哥都比較奇怪,幹啥啥不行,就待著挺好,都不要她們跟從。

那好,於是她們自成一個小團體,在刺繡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她們脫離了“三從四德”的藩籬,儘管也是從父嫁過來,從夫守著空房,偶爾守一下孩子,但是卻有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也算是表現出某些進步的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