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航空百科|美國航空業發達背後:近半機場塔臺竟是外包?


航空百科|美國航空業發達背後:近半機場塔臺竟是外包?


1981年8月3日,為了要求更好的工作環境、更高的工資,隸屬於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的大約一萬兩千名空中交通管制員們發起了一場結局令人哭笑不得的罷工活動。


因為就在大罷工開始後不久,時任美國總統里根開始著手將超過48小時仍未回到工作崗位的管制員炒了魷魚。換句話說,他們罷工的結果是自己真的不用再去上班了。


事後總計有11443名管制員因違背了禁止聯邦政府僱員進行罷工的《塔夫特-哈雷特法(Taft-Hartley ACT)》而被開除,並且還被禁止再次成為聯邦政府僱員。


雖說美國政府隨即將軍方管制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調往民航空管系統,保證了民用航空運輸體系的運行,但仍有很多小機場的塔臺被迫關閉。


畢竟在此次罷工之前,塔臺作為一個機場的運行核心,一直是完全直屬於FAA的。


航空百科|美國航空業發達背後:近半機場塔臺竟是外包?

美國不少機場塔臺均為外包


為了解決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1982年FAA開始在由於罷工而被關閉的5個小機場的塔臺試驗運行外包塔臺計劃(FCT, Federal Contract Tower Program)。該計劃在1993年獲得美國國會的認可和撥款,由此一躍而起,成為了美國空管體系和國家空域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2019年12月31日為止,全美共有256個機場塔臺(約佔全美塔臺總數的49%)被分別外包給三家不同的空管服務公司,以11%的全美塔臺運行預算佔比,服務了29%的起落架次,並長期受到來自飛行員、航空公司、航校以及機場的好評。


好評自然有其的原因,對於通航和小型機場而言,擁有一個外包塔臺能夠明顯的提升機場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並更好的接入美國國家空域體系,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的航校、固定基地運營商以及小型航空公司進駐,從而顯著的提升機場收入。


航空百科|美國航空業發達背後:近半機場塔臺竟是外包?

美國通航的發展和外包塔臺有緊密聯繫


建外包塔臺也不是誰都可以的。


申請建立外包塔臺的機場首先會受到來自FAA航空政策和發展辦公室的靈魂拷問--成本收益分析。


當然,作為一個政府機構,FAA考慮的收益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根據該機場的數據來預估建立外包塔臺後能帶來安全和效率收益,成本則是建立塔臺和日後運行的開銷。兩者相比,只有收益大於等於成本的外包塔臺項目才有可能獲得批准和撥款。


隨後,FAA會根據該機場數據決定塔臺的每日運行時間,而承包商(也就是空管服務公司)則以此為依據制定運行和人員配備方案,該方案還需由FAA批准才可執行。當然,如果機場還希望該塔臺延長運行時間,也可以負擔超出部分的預算。


為了保證塔臺運行安全性,外包塔臺需要遵循與其他FAA直屬塔臺一致的運行、培訓和安全標準,同時接受FAA的監督和定期安全檢查。


航空百科|美國航空業發達背後:近半機場塔臺竟是外包?

塔臺外包,安全不外包


根據美國交通運輸部檢察長辦公室2012年的一份有關外包塔臺計劃運行情況報告,在航班量相近的情況下,外包塔臺不僅花銷遠小於FAA直屬塔臺,就連安全記錄也比FAA直屬塔臺要優秀。


該報告隨機抽取了30對航班量相似的外包塔臺和直屬塔臺進行研究,發現在2010財年,運行外包塔臺的平均成本約為54萬美元而運行FAA直屬塔臺的成本則約為200萬美元。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外包塔臺這麼省錢?難道真的是美國體制問題?


第一個主要因素是因為外包塔臺聘任的管制員以FAA退休管制員和退役軍方管制員為主。


根據數據,外包塔臺中退役的軍方管制員大約佔了總僱員的70%左右。這麼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不管是FAA還是軍方的退役管制員都可以說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直接上手小型機場的塔臺簡直毫無難度;


而FAA直屬塔臺則需要負責各類培訓任務,尤其是剛剛畢業自空管學院新人的初始培訓任務。兩相對比之下,一大筆培訓開銷就這樣被外包塔臺節省下來,可謂是真·薅資本主義羊毛。


除此之外,經驗豐富的僱員使得外包塔臺可以較少受僱人數維持正常運行,根據上述報告中的研究,外包塔臺聘任的管制員平均約為6位,而在FAA直屬塔臺,這個數字是16位。


第二個主要因素則是因為外包塔臺的管制員工資水平更低。


根據上述報告,在生活水平和航班量相似的塔臺對比中,外包塔臺的管制員年薪為5萬6千美元,而FAA直屬塔臺的管制員年薪則根據資歷在6萬3千美元到8萬5千美元之間浮動。


畢竟以僱傭退休和退役管制員為主的外包塔臺擁有更好的議價空間和談判主動權。


航空百科|美國航空業發達背後:近半機場塔臺竟是外包?

退休返崗再發熱


更有經驗的僱員和無需進行新人的培訓任務,使得外包塔臺無論是在塔臺原因造成的差錯數量還是跑道侵入事件數量上,都遠少於FAA直屬塔臺。


然而,缺乏匿名自願報告系統卻導致外包塔臺的實際安全水平存疑。在FAA的一次安全檢查中,30%的外包塔臺管制員對現行的跑道侵入定義不瞭解,40%的管制員對跑道侵入的分級制度一無所知。


這意味著很多發生在外包塔臺的運行差錯很可能由於人員認識不足,導致主觀或客觀上的瞞報事件,進而使得外包塔臺的安全數據看起來十分美妙。


不過縱使存在些許瑕疵,外包塔臺對通航和小型機場的作用顯然利大於弊。尤其在特朗普政府致力於削減公共開支的今天,如果不是物美價廉的外包塔臺計劃,FAA可能不得不關閉很多位於小型機場的直屬塔臺,從而使得這些機場成為無塔臺機場。這顯然會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


而對通用航空和小型機場蓬勃發展的中國來說,摸著“外包塔臺計劃“過河,也不失為一種參考方案。



圖文源自"網易航空",轉發僅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