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建议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等传统文化,你怎么看?

用户5984854568301


无论是文化,还是宗教,能流传下来的都有共同的模式:一分道理,二分传说,七分仪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内核便是“道理”,繁体字与汉服只是彼时衍生的“仪式”。

追求的是内在核心,而非仪式,过多的注重仪式反倒会忽略了道理,而流于形式了。


无锋老剑


振臂高呼为哪般?

个人喜爱个人穿。

删繁用简利民众,

文化普及有今天。






费玉山905


可做为传统艺术加以发扬,但不可恢复应用。


祥云157537413


我认为,谁建议让谁恢复。让这些人拿着竹简、穿着汉服、住着茅草屋、点着棉油灯、写着繁体字、说着之乎者也、坐着牛车!

不准这些建议的人用手机、上微信、玩电脑、住洋房、用电灯、使白话文、穿现代服装、用电冰箱、使用电磁炉、开汽车!



杨哥之翩翩舞


忍不住答一波。

参考我最近写那篇讲方言读古诗词押韵的文章,

普通话实用,有推广价值。

方言在音韵艺术历史文化方面有价值。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可以兼顾。

方言日后失去交际功能,可以作为某种爱好,随君学习喜欢,就像学一种音乐音律。

同理,简体字日常服饰,有实用推广价值。

所以肯定不会出现用繁体字或汉服取代之。

但是不妨碍保护繁体字与汉服文化,将之作为一种爱好。随君喜欢。

不强行推广,任君喜好,其实这种氛围是最舒服多元的。


君余味


历史车轮只能前进不可能到退,提此建议者都是极个别希望复辟开历史到车的跳梁小丑,毕将遭人神共愤全民共讨之。


信241706606


我是“沧浪有话说”,我来回答。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衣服和文字!

文字演变

汉字是象形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建国后,为了普及教育,又推出了汉字的简化。简化有两次,第一次简化被大家普遍接受,第二次则失败了!如今,第一次简化字是已经被广为接受!

由上图可以看出,简化字也是吸收了草书的一部分特点的!那么,请问想恢复繁体字的,想恢复到哪个阶段?

文字是交流工具,美书是书法家的追求,不能作为大众的规范!

汉服的演变

人类的进化,衍生了服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服装。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还揭开了一个变革的历史之页!试问,何为汉服?

从黄帝夫人螺祖发明养蚕缫丝以后,人们的服装开始摆脱了兽皮为衣的时代。服装也一直是在演变,一直到清入关,搞了剃发易服。那么,这里又出来问题了,提倡者所谓的恢复汉服,是哪个时代?

字体和服装不过是文化的外在表现罢了!文字是为了交流和传播,服装是为了遮羞和御寒,即便在同一时代,不同层次也有不同的服装!所谓恢复汉字和汉服,不过是不学无术的人的博眼球游戏罢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于思想意识、道德礼仪等内在的群体性的涵养,和文字、服装没有必然的联系!


沧浪有话说


文字最大的功能是记录, 传统的东西虽然是遗产,但是当一种工具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改革是必然的。比如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提倡简化字,一方面是因为繁体汉子笔画太过复杂,不利于普及和推广,致使整个民族的文盲率太高,识字写文章只是少数权贵的权利,这对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是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简化汉字的记录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包括现在的电脑输入等,无形中节约了很多的社会成本,汉文化的普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再看看中国人的文盲率比起清末那会儿简直没法比。

如果现在有人提出简体汉字不合理,要恢复以前的写法,其实无异于开历史倒车,部分汉字简化不合理的情况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他们找一本古汉字字典随便翻开看看,估计就闭嘴了,你让全中国的小学生来学那些密密麻麻的古汉字,他们会把那些人的十八代祖宗都骂活了。

的确,在书法作品里面很多繁体字写出来比那些简化字是更有韵味,但是没有人反对书法不可以写繁体字。所以小范围内恢复繁体字没人说什么,如果某些人说学生的教科书也恢复繁体字的话就过了。


星河历史观


我不赞成,时代在发展,文化在前进,我们只采纳历史事物有益的风华,吸取历史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而不可能去追随历史,死般更套的东西,去复古那对现代无可非用的成品,将会严重影响现代文化的飞速进展,使之拖住我们迈进的后腿,去重新开始,去重新应识,万万不可取也,就象七十年代应用简化字一样,会有头无尾,劳命伤财,草草收场,对文化,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奇味无穷


应该用甲骨文,而不是繁体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