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奶粉結塊、難溶、掛壁、有顆粒、色澤不均......問題全解

【導讀】母乳天然又營養,對於寶寶(尤其是六個月內的孩子)來說,簡直是最完美的食物。然而,不是所有媽媽都滿足母乳餵養的條件,於是奶粉成了一個養育寶寶繞不開的話題。

奶粉結塊、難溶、掛壁、有顆粒、色澤不均......問題全解

奶粉的問題可大可小,但處理不當可能會關係到寶寶的健康安全。這 8 個媽媽們最關心的奶粉問題,你都知道答案嗎?


1、為什麼配方奶粉有時好像有“結塊”的現象?

真正的“結塊”是奶粉聚集成團,不能用力撥開的塊狀物。開罐後若不及時蓋緊,奶粉吸收空氣中的水份,易引起奶粉潮溼、或結塊。

奶粉開罐後有時看到一小簇,看起來類似潮溼或結塊的,但用勺子一撥就散開了其實不是結塊。主要是奶粉運輸中擠壓、摩擦,所引起奶粉粘性及流動性的變化,使奶粉形成一小簇屬正常現象,不是奶粉質量問題。

但如果奶粉罐裡的奶粉有一坨一坨的,且質地較硬,用勺子撥不散,那麼,奶粉已經受潮不能食用了。


2、為什麼會有奶粉溶解性不好,掛壁、奶瓶上有白點?

高溫衝調奶粉可能引起奶粉蛋白變性沉澱等,引起速溶性差、掛壁、瓶底白點;過低的溫度衝調奶粉也易引起速溶性差。

其次,水質硬度大等都可能引起奶粉溶解性的變化。有些配方奶粉添加了含量較高的活性物質,如:牛初乳、酪蛋白磷酸肽(CPP)、α-乳清蛋白、乳鐵蛋白等,因為要保證其營養活性,是幹法混合到奶粉裡的,也會出現溶解慢,瓶壁瓶底有白點,是屬於正常現象,不影響奶粉質量。

部分生產商為了增加奶粉的速溶性,添加助溶物質,這樣看起來速溶性特別好,又不掛壁、奶瓶底沒有不溶物,但速溶劑的添加對寶寶來講是不安全的。

解決辦法:注意奶粉衝調溫度及衝調方法,奶瓶衝調時水量不要過多,保留一定的空間。不同批次的產品,溶解性會略有不同,但都經過出廠前嚴格的質量檢驗,只有溶解性指標在合格範圍內的產品才能出廠。


3、減少掛壁現象的方法

正確的奶液衝調方法:應先往奶瓶中放溫水,再放平匙的奶粉。放奶粉時,應放1-2勺後,橫向輕輕搖動,雙手手掌夾緊奶瓶來回滾搓,而不是將奶粉一次全部加入並劇烈上下搖晃。

水溫不能太高:40-50度的溫開水。奶粉衝調後泡沫多的原因是因為產品中的蛋白質具有起泡性,衝調過程中產生少量泡沫屬正常現象,不影響食用。若衝調時產生過多的泡沫,多半是因為不正確的上下搖晃、或搖晃的用力過大所導致。若採用左右輕輕晃動,可避免產生大量泡沫。


4、奶粉是越香越好嗎?

正常奶粉的香味是淡淡的乳香。如果聞上去特別香,媽媽反而要擔心。可以看看配料表裡是否有香蘭素、乙基香蘭素、香莢蘭豆浸膏等香精成分。

0~6 個月的配方奶粉是明確不允許添加香精的。6 個月以上雖然可以添加,但吃多了也不好,容易培養孩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

部分生產商在奶粉中添加增稠劑、植脂末、香精及糖精等添加劑,使得奶粉口味好、特別甜、特別香。但這些物質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是沒有幫助的,增加了寶寶身體的負擔。


5、奶粉是黃色好還是白色好?

只要顏色均勻,都好。

奶牛是什麼品種,吃啥飼料,都可能會影響到奶粉顏色,沒有「奶粉越黃越好」的說法。

國家標準規定,正常的乳粉顏色呈均勻的乳黃或乳白色。如果顏色不均、黃白相間,那可能是奶粉質量問題或者不新鮮了。


6、奶粉勺上的孔是幹嘛的?

奶粉結塊、難溶、掛壁、有顆粒、色澤不均......問題全解

這是為了避免媽媽在舀奶粉時把空氣舀入勺中,從而防止奶粉黏勺。

除此之外,奶粉罐設計成鐵皮撕完留一部分,是為了刮奶粉來準確獲取一平勺的量,防止衝調比例不合理。


7、奶粉為什麼要分段?

不同階段的寶寶需要的營養不同,奶粉的營養成分配比就不一樣。

通常隨著段數的提高,奶粉中蛋白質含量會上升,脂肪含量會下降。

因此,給寶寶喝對應段數的奶粉,千萬不要覺得 1 段就是好的,更適合才是更好的。


8、奶粉衝調小貼士

①沖泡前必須用肥皂與水清洗雙手。

②奶瓶、奶嘴、瓶蓋等衝調器具應煮沸消毒。

③沖泡開水必須完全煮沸,不要使用電熱水瓶熱水,因其未達沸點或煮沸時間不夠。沖泡開水必須調至適當的溫度(40-50℃),並將水滴至手腕內側,感覺與體溫差不多即可。

④仔細閱讀罐上的衝調須知。衝調的奶粉量及水量必須按罐上指示沖泡,奶水濃度過濃或過稀,皆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⑤如果一次沖泡多量的奶水時,則需將泡好的奶水立即放入冰箱內貯存,並於一天內吃完,千萬不可將奶水放在室溫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