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西安古村揭祕: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灃河是長安西郊的一條大河,是渭河的一級支流,為古長安八水之一,發源於終南山雞窩子,全河可大致分為三段:“戶縣秦鎮以上為上游,秦鎮至長安客省莊為中游,客省莊至咸陽入渭口為下游”。80公里的灃河流域有四個“張村”,分為“東張、西張、南張、北張”。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四個張村】

灃河在客省莊有個老龍口,原為灃河故道,走向西北直達渭河,老河道水枯之時,佈滿黃沙,故名“沙河”。在沙河下游西安市長安區高橋街道和咸陽市秦都區釣臺街道結合部有個東張村和西張村,隸屬咸陽所屬,本村相傳原是漢朝周亞夫細柳大營的東帳和西帳所在,古名:東帳村和西帳村。在灃河的上游鄠邑區秦鎮(原戶縣)和長安區興隆街道的交界處灃河東岸也有兩個古村名曰:北張村和南張村,隸屬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道管轄。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咸陽市秦都區:東張村、西張村】

說起“興隆”在長安鄉鎮裡面名氣不大,但要是說起“三星城”那一塊,可又人盡皆知。興隆街道辦,古名甘河鎮,本鎮的淵源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南山的滈河流經本村。漢武帝在今斗門鎮一代修建操練水軍的昆明池,彙集潏河和滈河開挖了一條新人工河,即今天在郭杜鎮彙集流到秦鎮的交河。交河修成,流經本村的滈河斷流,幹凅無水,故名幹河。唐朝時期幹河兩岸聚民成村,因“幹”字不雅,又有“乾河村”和“甘河村”的叫法。明代設甘河裡,清朝前期設甘河鎮,後改為興隆鎮。解放後改名興隆鄉,後合併灃惠鄉,於2007年設立興隆街道辦。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西安市長安區:南張村、北張村】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灃惠渠】

灃惠鄉得名於灃河東岸流經此地的灃惠渠。早先的南張村和北張村就隸屬於合併前的灃惠鄉。灃惠鄉原先的鄉政府在灃惠村,灃惠村就是今天要說的南張村。灃惠村南鄰洨河,西靠灃惠渠,關於本村由來,根據村中戲樓鑲有唐永徽年間碑石記載:漢天子於上林苑圍獵,文雲“天有好生之德,人當效之。網開一面,不絕珍禽異獸。南張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張一面,放灃濱之麋”。說的是灃河一帶漢朝時期是皇家上林苑的狩獵場。漢武帝狩獵時,會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張開大網,將獵物的活動範圍收在大網中,再進行獵殺,不過漢武帝也有好生之德,為了不將所有珍禽異獸趕盡殺絕,有時會在南邊張開網,也有時會在北邊張開網,放出一部分動物逃生。成語“網開一面”說的就是這個事。在南邊張開網的地方就是現在的南張村,在北邊張開網的地方就是現在的北張村。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南張村】

北張村很好找,在秦鎮灃河對岸,北張村和秦鎮最早靠橫跨灃河的“廣濟橋”相連,秦鎮在灃河西,北張村在灃河東。北張村是長安西片較大的一個村莊,有北張一村,北張二村,北張三村,北張四村共計4個村28個小隊,村民過萬。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北張村】

北張村位於灃河東岸,曾發現了大量原始社會遺蹟,屬於新石器時代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村落,稱陝西龍山文化,足見此地遠古時期既有人居住。

《詩經》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篇有“豐水東注,維禹之績”。所謂的“豐水東注”古豐水即今陝西長安的灃河。東漢經學家鄭玄,在其所注毛詩中對這句箋雲:“昔堯時洪水,而豐水亦氾濫為害,禹治之使入洞,東注於河,禹之功也。”可見大禹時期先人便在這裡治理過洪水。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平等寺】

西周在灃河西建立豐京,在灃河東建立鎬京,並以此為都。現在北張村與河對岸邱家莊、吳家莊之間有明朝的平等寺,就是周文王修築的靈臺遺址。

《詩序》記載:“天子有靈臺者,可以觀天象,周文王受命而作邑於豐,立靈臺”。根據《左轉》記載:秦穆公時期靈臺建築還在。到了唐朝《括地誌》記載:“靈沼今無復處,惟靈臺孤立,地面建築全無。”《咸寧長安續志》記載:“平等寺即周靈臺,臺基尚存,惟寺宇多圮,平等之名相傳始於元時,以閻羅有平等王之號,遂得名,主奉周文王”。

現在每年北張村聯合賀家和邱吳還給平等寺送香火。可見西周時期作為京畿之地的北張村一代已得到重點開發,是名副其實的京畿重地。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灃河】

秦朝時期北張村此地隸屬杜縣,秦朝在西周文王“靈圜”的基礎上修建了上林苑,後毀於秦末戰火。漢朝初年,百廢待興,開放秦朝上苑林,讓農民種地,至此上林苑化為農田,誰想好景不長,到了漢朝漢武帝的時候為了遊玩打獵,就派官員擴建上林苑。強令遷徙農民,在秦代的苑址上擴建成巨大的漢朝上林苑。堪稱“皇家園林”的代表,隸屬長安縣。當時上林苑禁止百姓進入,根據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記載:上林苑有5塬8水11池12宮25觀36苑。東漢初期班固在寫《西都賦》時上林苑已是一片廢墟了。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北張造紙】

唐朝時時,長安城內設57坊1市,城外設59鄉295裡,北張此地叫做“大統鄉北張裡”,由此可見北張村出現不會晚於唐朝。當時村民借灃河水利之便,開始造紙,原材料以構樹皮、麥秸稈為主,因技術精湛遠銷海內外,隨成為宮廷貢紙,本村也被稱作“御紙坊”。至此以後千百年來,造紙一直稱為本村的支柱產業,所以本村原有“蔡倫廟”。唐玄宗天寶年間皇帝派太監盧廣特意在灃河監修木橋一座,連接秦鎮,也就是後來的廣濟橋,此橋最後毀於灃河洪水。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城隍廟】】

在宋朝時期,據宋敏求《長安志》載“長安縣設設3鎮6鄉6裡”,北張村此地叫做“苑西鄉”南張村此地叫“封邑鄉”。明朝隆慶年間長安城外設5鄉41裡,北張村隸屬“苑西鄉”,苑西鄉有10裡,其中就有北張裡。豐邑鄉有7裡,其中就有“南張裡”。

當時本村造紙行業規模日益興旺,成為紙業南北集散地,商貿異常發達。明朝萬曆二十四年戶縣知縣王九皋捐俸銀50兩為倡導,向民募集重修灃河橋,得到鹽商李良貴贊助百金並任監工,修築木柱百孔橋。橋高3丈,寬2丈,長約一里,行人寬敞,車駛安全。王九皋撰碑記,命名為"三秦廣濟橋",當時的集市就在廣濟橋頭, 北張裡開始設鎮,成為北張鎮。

北張村成了集鎮,修了城牆,牆基六尺,高丈餘。按照有城就有城隍的原理在鎮中央修建了城隍廟,以城隍廟為中心,輻射出東西南北四條商貿大街。為了廟會熱鬧,在城隍廟對面修建了一座木雕戲樓,戲樓雕樑畫棟、紋龍刻鳳,十分壯觀,也就是現在村民嘴中的“南戲樓”。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老戲樓】

清朝年間,又在南戲樓北面修建了一座“北戲樓”,兩座戲樓樣式基本差不多。清朝時期長安縣將鄉、裡制改為鄉、厫制,雍正年間,長安縣城外設18廒轄797村5峪口。清朝嘉慶《長安縣誌》記載:本村隸屬姜仁廒。到了清朝末年長安縣縣令翁檉修修訂《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載:長安縣設18厫,西南鄉設6廒,其中有姜仁廒。姜仁廒在縣西南40裡,有鎮。分15保障,統62村:廒在姜仁村。全廒西跨豐水。細柳原東自河池廒,迄北入斗門廒。交水自乾河廒流入,西南流入五樓廒。豐水自五樓廒流入,北流經秦家堡西,北流入馬王、馮籍兩廒間。有住戶3525戶,有百姓18927人,其中所屬村莊有“南張大堡南,南張小堡南,前志作南張二村。南河頭,北張村,內分正東、正西、正南、正北、正中,東、北、南小堡八社。”

廣濟橋屢修屢毀,到了清朝道光年間徹底毀壞,後長安縣史魚寨鄉賢趙恆斌募資,於原木橋之南修起石板橋。石橋墩72個,橋墩上架石板兩道,寬約2尺,長約60丈,高不過丈。縱觀明清時期,北張鎮作為經貿重地也名揚四方, 與子午,杜曲,王曲,灞橋,三橋,郭杜,斗門合稱“長安八大古鎮”。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兩縣續志】

《咸寧長安兩縣續志》16卷《忠烈傳》記載:“姜仁廒北張人馬滿城 。好讀書,有學行,柏灃西先生(靈沼馮村柏景偉)深為器重。同治四年,為藍黨(藍大順、藍二順義軍)所擄,使司文牘,威武不屈,遂遇害。

姜仁廒北張人郭彥士 。同治三年七月,陝甘回民起事,村人結寨自保,回軍攻其寨,將陷,郭彥士肅衣冠,投井而死。本村馬智冬,寨為回陷,馬智冬被捉,不屈而死。”

《咸寧長安兩縣續志》18卷《義行傳》記載“ 馬智仁:姜仁廒北張村人,舉鄉飲賓,樂善好施。有族人馬智福之妻辛氏者,同治初,回軍焚其室,馬智福不得出,辛氏蹈火挾馬智福而出,得以不死。已又病卒,辛氏志守節而貧無以養,馬智仁重辛氏之義也,養之終身。光緒二十年,辛是去世,馬智仁為備衣衾、棺木,買塋地葬之。其弟馬智秋,同治二年死於回難,將出葬,回軍又至,執紼親族皆避匿而走。馬智仁守其弟靈柩不忍離去,回軍感念其義,相率離去。光緒二十三年馬智仁卒,年八十一。”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解放後的廣濟橋】

民國初年長安縣人對道光年間修建的廣濟橋進行重修,捐增石板加寬橋面,橋面遂增鋪為三道石板,寬度增至約3尺,此橋一直延用至解放後,後毀於洪水,今遺蹟尚存。

中華民國20年改清朝的倉、廒製為區,下轄鄉里,中華民國23年改為鄉、保、甲制,長安縣轄32鄉289保6630甲。北張村隸屬“細柳聯保北張保”。此時北張村造紙產業更加發達,抗日戰爭時期,全村紙槽400餘合,當時西安的報紙和當時陝北邊區的報紙印刷用的都是北張村的紙。直到解放初年,北張村造紙產業還保持在有紙漿槽430合,年產土紙2971萬張的規模。隨著北張村“白麻紙”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此地日漸蕭條,北張鎮也撤鎮為村,成為“北張村”,造紙產業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梁家灘國際社區效果圖】

1949年建國後,長安縣設32個區,1949年9月後改為25個區,北張村隸屬“細柳區第四鄉”,1952年8月變成17個區,北張村隸屬“第十一區”,1961年長安縣劃分為36個人民公社,北張村已經隸屬“灃惠公社”,1966年灃惠公社曾改名“豐收公社”,1971年恢復原名,1984年撤銷公社該為鄉,北張村隸屬灃惠鄉。也正是此時,毗鄰的甘河人民公社改為興隆鄉。2002年

灃惠鄉併入興隆鄉,北張村隨隸屬興隆鄉,直到2007年興隆鄉升格為街道辦,北張村隸屬至今。

21世紀初,北張村古法造紙引起各方重視,村人遠赴國內外弘揚傳統古法造紙,2008年北張村的手工“蔡侯紙”技藝,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韓國三星電子落戶興隆街辦,隨著梁家灘國際社區工程進度的加快,北張村的拆遷城該已經開始,過不了多長時間,這個承載這中國古法造紙技藝的千年古村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豐鎬遺子-張新武/整理於2012年7月7日)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