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房貸都還不起了!金領們正遭遇“空前的寒冬”

文 | T教授

提起投行,我們會下意識想到那些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出手闊綽的華爾街精英。在公眾的印象裡,他們居於財富金字塔的頂端,是不折不扣的社會金領。

房貸都還不起了!金領們正遭遇“空前的寒冬”

然而,前兩天某知名大V曝出某投行員工一張到手不到5000元的工資條,一下子把投行——這個行業推上了風口浪尖。

後經記者求證,這一消息屬實。

房貸都還不起了!金領們正遭遇“空前的寒冬”

據悉,申萬宏源自去年底調整了薪酬制度,將薪酬分為基本薪酬和績效工資,績效工資佔全額工資的比例為20%-50%不等。

然而,申萬宏源制定的發放標準卻很高,據其員工表示,“投行、資管、固收這些部門基本是全軍覆沒了。”

所以,申萬宏源基本上在變相降薪。

據報道,調整後博士學歷的年輕投行員工到手收入是6000多,碩士學歷的年輕投行員工普遍到手收入是4000多,收入普遍降幅在40%以上。

而有知情人士反映:“降薪後好多員工房貸什麼都還不上了,連基本保障都無法滿足。”

當然,他們還不是最慘的。

據另一家券商發佈的通知顯示,根據其對員工薪情況進行統計,發現部分部門存在員工領取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情況。

納尼?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房貸都還不起了!金領們正遭遇“空前的寒冬”

對此,微博財經專欄作家向小田“勸”道:“同學們,聽我一句勸,別唸金融了,讀軟件學院吧。 ”

房貸都還不起了!金領們正遭遇“空前的寒冬”

而且降薪並不是一兩家投行的個例,整個行業都是寒風蕭瑟,據悉有的券商已經停止發放通訊補貼、午餐補貼、電腦補貼;有的延遲發放獎金、業務報銷時間延長。

我們不僅要問,這是怎麼了???

若從表象來理解,中國金融投行當下遇到困境並不難理解。

自去年10月,新一屆發審委走馬上任以來,嚴卡新股IPO發行,過會否決率曾一度高達40%。

據wind數據統計,截止4月30日,共有46家IPO公司完成上市。

同期,撤回IPO上市申請的企業高達115家(去年全年才146家),同比大增338%。

同時,尚在IPO受理審核狀態中排隊企業總計有289家,僅有去年的50%左右。

大規模的撤材料、屈指可數的申報材料數量、極低的過會率···導致投行、律所、會計事務所開始無項目可做,使得行業迎來寒冬。

而據某投行負責人表示,“估計今年有六七成的投行要虧損。”

上面的這些無疑是導致中國投行金領們被降薪的直接原因,但這顯然還不是全部。

正所謂,“大河不滿小河干”。事實上,今年以來整個中國金融業都是冷若冰霜。

據公佈的2018年1季度GDP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為6.8%,而在所有細分行業中金融業的增速墊底,僅為2.9%。

房貸都還不起了!金領們正遭遇“空前的寒冬”

而在另一項數據——人民幣貸款結構中,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指券商、基金、信託等)貸款額同比增速為 -7.6%。

可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完全處於收縮狀態。

房貸都還不起了!金領們正遭遇“空前的寒冬”

當然,上面這張圖還透露了中國經濟詭異的另一面,即今年以來不少地方仍然火熱的樓市。

由上圖可知,住戶貸款(主要為房貸)同比增速高達20%,遠高於企業的9.6%和非銀金融機構的-7.6%。

源源不斷的貸款湧向樓市,房價怎麼能降得下來。

房貸都還不起了!金領們正遭遇“空前的寒冬”

當然,之所以出現上面這一幕,主要源於高層的金融治理思路——槓桿大挪移——即給居民加槓桿,給企業降槓桿。

至少在高層眼裡,居民槓桿還是相對安全可控的,但企業的亂加槓桿行為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

房貸都還不起了!金領們正遭遇“空前的寒冬”

這一點在去年8月份的“金融工作會議”體現的尤為明顯,在那次五年一開會議上,國家正式提出了“防範金融攻堅戰”,並將其列為未來3年需要打贏的三大攻堅之首。

之後,便開始一通掃射,銀行理財回表、嚴卡企業再融資、打壓通道業務、打破剛性兌付等等,通過各種手段迫使企業降槓桿。

而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也成為了國家嚴防死守的重要一環。

也由此可見,素有金飯碗、專注於企業IPO及再融資的中國投行業,苦日子還在後頭的,三年攻堅戰,今年才是第一年。

多位投行人士也認為,今年下半年或將才是最糟糕的時候,不排除出現行業大規模裁員降薪現象。

當然,這個行業本身就是個“週期性很強”的行業,有著“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

只是,就如馬雲所言,“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大錢賺慣了的投行精英們,不知有多少能撐得到後天早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