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著名主持人董卿,在环球人物采访中,当被问到从母亲那里受到了哪些影响时,她毫不犹豫的说

“教会了我阅读”,这项能力这让她终身受益,她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睡觉之前阅读一小时。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可见,阅读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让人变得优秀,让人终身受益。

要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就要先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仅会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还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1.亲子阅读,不仅影响孩子“萌发中读写能力”,对孩子的语言认知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激发孩子的文学素养。

什么是“亲子阅读”呢,其实就是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研究表明,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认知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萌发中读写能力”,是荷兰心理学家巴斯和她的同事,在探索“亲子读写活动对儿童语言认知发展的影响”这一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核心发展要素。

“萌发中读写能力”是指:儿童从出生起到掌握通常意义的读写能力前,通过与书籍互动而逐渐形成的“读”“写”能力。——《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

其实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孩子从听和说,到读和写能力转变的中间过程。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这本书中提到:巴斯在研究中发现,学龄前亲子阅读的频率和质量能解释他们孩子“萌发中读写能力”发展中8%的变化。家长通过故事情节以及文字,用语音的形式传达给孩子,这不仅仅能拓宽孩子对外部世界客观事实性信息的了解,让他们熟悉文字与声音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文学素养。这是一个由口头语言听说能力,向书面语言接受表达能力逐渐转换的过程。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积累,孩子能逐渐感知到故事间的相似结构和常见的规律,逐渐理解更加高级和复杂的语法和叙事结构,完成向成熟的读写能力的过渡。

可见,亲子阅读活动与“萌发中读写能力”的关联程度,对孩子以后的读写能力及语言认知有很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会影响孩子在日后识字的反应速度,即孩子在这一活动中,对文字的形状和发音结合得越好,他们在日后识字的时候反应得也越快。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如果从小父母就开始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活动,孩子从小就对文字耳濡目染,那么到了真正上学时,真正识字时,是不是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呢?

2.通过亲子阅读,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同时,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阅读的方式和深入程度可以有所区别。

  • 2岁到4岁之间,以讲故事为主

孩子2-4岁之间,语言处于一个发展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在语言的表达方面能力欠缺,他们有时候往往不能很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一时期的亲子阅读以简单为主,那么,讲故事,读故事是一种不错的亲子阅读方式。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家长们可不能小瞧了读故事的作用,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过一个案例,一位妈妈在女儿两岁时开始给她讲故事,在讲故事时,她一边读给孩子听,一边用手指着书本上的字给她看,后来,孩子快四岁时,特别喜欢阅读,已经能够自己阅读以前和妈妈一起阅读过的书籍和故事,能够认识那些字,而她的妈妈其实没有刻意的教她识字。

通过讲故事或者读故事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对文字有初步的接触,而且还可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凯叔讲故事app创始人王凯,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到,讲故事是和孩子交流的开始,哪怕是成年人,每天获得信息的渠道都是通过故事,比如每天看的短新闻等等,如果不知道和孩子交流什么,那就给孩子讲故事。

所以在孩子2-4岁期间,家长每天可以花一些时间给孩子读故事,可以是睡前,也可以是其他你觉得可以的时间。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 4岁开始,可以尝试“引读”

《陪孩子度过3-6岁敏感期》一书中提到,4-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已经有很大的提升,此时就可以尝试深入的亲子阅读。

最好的方式就是“引读”:在读完故事后,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这个故事,让孩子把对阅读的兴趣升华到乐趣。

比如,在给孩子读完《辛德瑞拉》后,可以问孩子这些问题:

(1)为什么辛德瑞拉被继母关在家里,还能去舞会呢?

孩子回答:因为有仙女和老鼠这些小动物的帮助。

父母在肯定孩子的回答后,可以深入引读:对,因为她有仙女和动物们的帮助,而他们都是她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仙女的帮助,但是我们有朋友啊,如果我们平时对朋友好,朋友有困难我们尽力的帮助,那么我们有困难时,我们的朋友是不是也会帮助我们呢?

所以我们应该有朋友,有伙伴,对吗?

(2)为什么继母百般刁难不让辛德瑞拉去参加舞会呢?

孩子回答:因为她不喜欢辛德瑞拉

深入导读:为什么她不喜欢辛德瑞拉呢?她们无冤无仇

可以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相关的引导,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孩子进行鼓励。

“引读”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更有智慧的总结和升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引读不能次数太频繁,如果次数太频繁,会让孩子心里有压力,反而会让孩子反感,从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在孩子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能在语言的交流中激发和培养孩子们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同时,通过孩子的回答,还可以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孩子比较好的价值观,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可能还会自己提出问题,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和交流。

凯叔讲故事app的创始人王凯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到,有一次他在给他女儿讲完《三只小猪》这个故事后,在交流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王凯女儿:“爸爸,你觉得砖房好还是木房好?”

王凯:“你觉得呢?”

王凯女儿:“我觉得砖房好,大野狼进不来。”

王凯:“那我们去成都看的杜甫草堂,是什么做的呢?”

王凯女儿:“草做的。”

王凯:“那咱们去陶然亭看那亭子是什么做的呢?”

王凯女儿:“是木头做的。”

王凯:“那这些房子用砖做行不行?”

女儿摇头:“不行!”

通过这样简单的对话,就让孩子明白了,材质本身没有高低级之分,放在哪儿让它做什么更重要,这样的交流过后,孩子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而且这一时期,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者书籍进行亲子阅读,这样能让孩子的兴趣更浓厚,更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亲子阅读的误区

  • 亲子阅读变成教孩子识字等知识性的活动

亲子阅读主要是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并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以及让孩子认识多少汉字为目标,其实,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比孩子认识了多少汉字,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

而往往,有些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发展成教孩子识字等知识性的活动,而偏离了亲子阅读的初衷。

你想想,当孩子对阅读有兴趣以后,孩子会主动的去阅读,并且长期持续,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变成了识字等知识性的活动,不仅对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亲子阅读是受罪,因为一旦变成知识性的活动,达不到家长的目标和要求,有的家长就会心浮气躁,那么何谈培养兴趣呢?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 不能给孩子讲相同的故事或者陪孩子读相同的书籍

《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这本书中提到,针对“是否可以向孩子重复读相同的书籍”的问题,很多家长选择了“否”;事实上,正是在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才能逐渐把文字的形状与发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对二者认知的稳定关联。

其实,是可以给孩子讲相同的故事和读相同的书籍的,可能很多家长会说,都相同的故事或书籍,会让孩子失去新鲜感,但其实不会。

凯叔讲故事app创始人王凯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到,哪怕一个故事给孩子讲八十遍,孩子都不会感到厌烦,因为给孩子讲的每一遍,孩子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每一遍讲完后,跟孩子聊一聊,你会发现,每一遍聊的内容可能都会不一样,每一遍下来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

不管是在兴趣上,孩子对孩子语言认知的发展,读相同的书籍和故事,都不会有不好的影响。除非孩子自己要求不要听上次听过的故事,或者读前面读过的书籍。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学龄前,家长可以这样做

4.要想更好的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除了亲子阅读外,还可以在家庭中营造阅读的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往往父母喜欢做什么,孩子就会去模仿。

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其实,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父母可以每天自己抽一定时间阅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对阅读感兴趣,也会想要阅读,再加上亲子阅读,那么孩子最终就会爱上阅读,并且养成阅读的习惯。

总结: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父母陪孩子长期的持续,没有哪个孩子天生聪明,都是周围的人和事的引导,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要想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现在开始做亲子阅读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吧,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哇,自己的孩子原来这么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