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大家谈谈过年的年味儿具体指什么呢?

坚韧的螺丝钉


年味就是,灯笼,饺子,鞭炮,麻将。就是热闹,可是现在,这些都没味儿了。。。



绝口不提触及心底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过年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也是每个中国人民期待的日子这里面包涵了太多的故事,情感,人物太多太多了,就说我吧从刚落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懂什么是过年,在妈妈的怀里看着外面夜空各式各样的烟花飞上天空,放开五颜六色的烟花,把原来黑漆漆的夜空照的格外敞亮,那个时候的我什么也不懂不过我想我也会被当时节气和漂亮夜空带入微微的一笑。上小学了懂事了每逢快到过年了第一个高兴的事一个学期终于要放假了可以尽兴的玩了,想着年夜妈妈做的一桌好菜,一身漂亮的新衣服,爸爸妈妈带着我们走亲好友还有大大的红包。上了初中以后基本上和上小学差不多唯一不好的就是,过年有亲戚的时候家里的表哥表姐都和我差不大大人们在一起就开始讨论你家今年考了多少分他家的今年考了多少分,唉……一听到这个我就不由自主的走开了。进入社会了每天都是上班下班枯燥乏味的生活让我更加思念家乡和过年的气氛,现在的我也已经成家立业了每年过年成了我唯一的思念,家人,朋友呀一起开开心心的吃炖饭,聊聊一年来的苦辣酸甜。我的感觉过年其实很简单,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老婆孩子平平安安父母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团圆饭就是家人都能到,缺一不可幸福很简单。




杰哥SP


小时候,年味儿是爸爸打工回家带给我的桔子和糖果,是妈妈给我做的新衣服和美味佳肴,是叔叔伯伯们一起打糍粑时的欢声笑语,是杀年猪时把猪尿包吹成球时我们追逐的嬉戏打闹。

现在,年味儿是看看信用卡还完还剩多少钱,是给娃买新衣服时看看能把自己的衣服降到啥价位,是回家前把红包准备好数数应该包多少个,顺便再多包俩放着,是买海鲜肉类和菜,糖果瓜子甚至是调料。最后安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也是幸福的,我喊妈有人应,也有人喊我妈,知足常乐吧!



睿妈手作


过年,是传统中国农历的新年。辞旧岁,迎新年。也是一家人放下工作,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的节日。记得我小时候的过年,那时物质缺乏,只有过年才能吃好吃的。米面油,花生,瓜子都要凭票购买,快过年时,家家是全家人上阵(那时每家孩子也多),买东西,备年货,好热闹。国营企业也是组织各种活动,扭秧歌,猜灯谜,很热闹。孩子们最开心,同事,邻居都相互串门,拜年。


朋年盘锦朝鲜族大米


又要过年了

可是现在一点也没感受到

浓浓的年味儿,不像小时候过年,那时的年味非常浓,一年到头都期待着过年!

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了

一直到年三十,到了正月就开始拜年,亲戚朋友大聚会,压岁钱🧧!

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弥漫

有很多花花绿绿的装饰,

家人们都挨家串门的热闹,

特别有仪式感和期待感。

这是年的味道,

让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着的味道…


小小食疗


年味是什么?是劈里啪啦的鞭炮声,是家人们一起畅聊的舒适,是年夜饭上美味的佳肴,是孩子们收到压岁钱的喜悦。五味杂陈的年味,是人们忙碌一年后在生活中的甜蜜温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我看到新春佳节来临时人们在网上购物备年货的情形,就不由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老家过年的情景,感受最深的就是那年俗歌谣中的浓浓年味。新年到,新年到,我们大家放鞭炮。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新春佳节。孩子们唱着自已的歌谣,跟着大人办年货,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浓浓年味在民俗歌谣中弥漫……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年味好像逐渐地变淡了,

有人说如今人忙了,年味被冲淡了。家人常说,忙了一年了,过年得好好歇几天,好好吃几顿饭。可如今很多人一年四季都不回家,忙得不可开交,要想留住年味,我们就不能忘了根,别让亲人们的等待变成了竹篮打水。

期待着孩子回家过年,这是天下无数父母心中的期盼。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依然天天掰着手指头在算,闭上眼睛你可以感觉的到他们那渐渐舒展的皱纹……要过年了,快回家吧,要知道那是你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小时候我记得在老家,有一大片的空地,我可以带着弟弟妹妹们在上面点起篝火,可以放着鞭炮。如今到了大城市的时代,我们已然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当年充满着尘土般的活动已经被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所取代,微信红包漫天飞,吃年夜饭时还在低头玩手机,那不是手机的错,是与同席人的亲情不够浓了,人情淡了,年味也愈来愈稀,要留住年味我们就要放下手机,融入到其乐融融的过年气氛中去。守住年味就是守住我们美好的回忆,守住我们美好的愿景。

守住年味愿年味永远飘香,让它成为我们心中美好的记忆,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  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人们通过微博、微信、QQ发红包互贺新年,时代变了,生活变了,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没变,那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弥漫着浓浓年味的歌谣没变。那是我们民俗文化的瑰宝啊!




大鱼万象


对小时候过年的一种记忆,例如贴对联,扫房角,炸丸子,蒸馒头,焖焖子,炸油条,新衣服,玩具,放鞭炮,最重要的是穿着新衣服拿着小玩具枪🔫去要压岁钱!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东西被简化了,没有年味,


墨缘依林


按照大家对年味的不同理解,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感受,地域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就按我这边的理解给提问者说下我们这边的几个“年味”吧!

我是南方人,浙江安吉山区的。在我小的时候,我觉得过年放假,年前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放烟花鞭炮(我们这以前还可以放,现在已经禁了)还有在年前父母一起备的年货和自家制作的肉丸子,粉蒸肉。白天父母还要上班,到了晚上吃过晚饭,母亲就开始做肉丸,然后蒸熟,当肉香味从锅里飘出来飘出来的时候,幸福感爆棚。然后是重头戏年夜饭,父亲是兄妹六个,三个姐妹都嫁出去了,虽然不太远,但年夜饭肯定赶不到一块吃了。所以,我家的年夜饭是伯伯,叔叔爷爷还有我家,那会通讯还没现在发达,到了吃饭的点,通讯基本靠吼,大伯站在家门口扯着嗓子喊我们吃饭。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所谓的年味吧


阿阿阿阿锋同学


640

丫头M

3小时前

年夜饭只要吃的开心,大家没有矛盾,在哪里吃都一样。

是一年中的盛宴,大家都舍得花钱、还真的特别浪费;有的人自己有能力, 在家里做上一大桌好菜好饭,还真的特别有年的味道,现在大家都怕麻烦基本都在外面吃。想起小时候快过年的时候,妈妈总是带着我早早的准备年货买零食做大餐,家里所有的锅都装满了鸡鸭鱼肉,然后烧起炉子炒花生炒瓜子,忙得不亦乐乎.期待重回小时候的年味。

还有10几天便迎来2020年春节了,公元2020年是农历的庚子年,也就是十二生肖中的鼠年.这几日常听人感叹:“今年过年真早啊!”天文专家的解释是:今年春节确实早,可还不是最早的,这种“早春节”现象是阳历和农历转换的原因。

早些年在外面吃年夜饭是特别奢侈的一件事,现在城市里面嫌麻烦,在外面吃年夜饭的人日益增多。动辄3-5千,主要不差钱、颇有些浪费,但省了麻烦,少了一些一家人忙活过年的热闹,各大酒店餐馆把年夜饭做成了主打美食文化!

北上广的人们常常抱怨如今没有年味,大年三十晚上冷冷清清各大城市几乎一夜间成了空城,大概都去云南大理旅游了,呵呵......有几次我们大年初一出门旅游,开车经过小县城,看到成群结队、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上赶集、买年货,一条走车的路面给赶集的人堵得水泄不通。家家户户门前鞭炮放过之后满地一片红,还真感觉到浓浓的年味!

想起小时候在农村,听到杀猪的猪叫声、放鞭炮、放烟花的,这样便知道年来了。后来到了城里,每年年前一周家里便开始忙活起来。生起炉子炒花生、煮五香瓜子,炒货零食装了满满几铁桶;家里的大盆大碗装满了烧肉、烧鸡、烧鱼,那个时候没有冰箱,储存的方法是用篮子把菜吊在半空中,每年我们家一定是要在煤球炉上做蛋饺的,还有狮子头、豆泡烧肉也是主打菜。我记得我们家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三,几乎不再做烧菜,都是从大锅里装点菜热热,最多炒个青菜。每天不是出去串亲戚,就是等亲戚到家里来串门,后来有了电视机便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那个时候年夜饭还是在家里吃, 就已经开始变得简单起来......






丫头美食记


过年,过年,回家过年,也就是团团圆圆的意思。从小家里穷,每到放寒假就知道爸爸要回来了,就会有钱买好吃的,妈妈会给自己填新衣服,大年三十就会有饮料喝有 没肉吃,还有压岁钱存着,吃过饭都聚在村头,跟妈妈串门,从没觉得苦,总觉得很开心,现在不一样了,生活条件好了,买了车,也买了房,为了还贷款,为了孩子,为了家,常年在外,压的自己喘不过气来,就连给父母的问候也少了,忘记了父母长不大的孩子,让父母惦记着。不管你在哪,你有没有钱,都有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说说心里话。逢年过节抽时间常回家看看吧。那里是你根,有你最亲的亲人,生你养你的父母,还有憧憬的回忆,满满的年味。这不马上过年了,看到的小伙伴,记得把浓浓的年味带回家,祝大家,新年快乐,新年新气象,全家身体都健康,来年旺旺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