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家談談過年的年味兒具體指什麼呢?

堅韌的螺絲釘


年味就是,燈籠,餃子,鞭炮,麻將。就是熱鬧,可是現在,這些都沒味兒了。。。



絕口不提觸及心底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怎麼說呢過年是中國古老的傳統,也是每個中國人民期待的日子這裡麵包涵了太多的故事,情感,人物太多太多了,就說我吧從剛落地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也不懂什麼是過年,在媽媽的懷裡看著外面夜空各式各樣的煙花飛上天空,放開五顏六色的煙花,把原來黑漆漆的夜空照的格外敞亮,那個時候的我什麼也不懂不過我想我也會被當時節氣和漂亮夜空帶入微微的一笑。上小學了懂事了每逢快到過年了第一個高興的事一個學期終於要放假了可以盡興的玩了,想著年夜媽媽做的一桌好菜,一身漂亮的新衣服,爸爸媽媽帶著我們走親好友還有大大的紅包。上了初中以後基本上和上小學差不多唯一不好的就是,過年有親戚的時候家裡的表哥表姐都和我差不大大人們在一起就開始討論你家今年考了多少分他家的今年考了多少分,唉……一聽到這個我就不由自主的走開了。進入社會了每天都是上班下班枯燥乏味的生活讓我更加思念家鄉和過年的氣氛,現在的我也已經成家立業了每年過年成了我唯一的思念,家人,朋友呀一起開開心心的吃燉飯,聊聊一年來的苦辣酸甜。我的感覺過年其實很簡單,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老婆孩子平平安安父母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團圓飯就是家人都能到,缺一不可幸福很簡單。




傑哥SP


小時候,年味兒是爸爸打工回家帶給我的桔子和糖果,是媽媽給我做的新衣服和美味佳餚,是叔叔伯伯們一起打餈粑時的歡聲笑語,是殺年豬時把豬尿包吹成球時我們追逐的嬉戲打鬧。

現在,年味兒是看看信用卡還完還剩多少錢,是給娃買新衣服時看看能把自己的衣服降到啥價位,是回家前把紅包準備好數數應該包多少個,順便再多包倆放著,是買海鮮肉類和菜,糖果瓜子甚至是調料。最後安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也是幸福的,我喊媽有人應,也有人喊我媽,知足常樂吧!



睿媽手作


過年,是傳統中國農曆的新年。辭舊歲,迎新年。也是一家人放下工作,團聚在一起,共同慶祝的節日。記得我小時候的過年,那時物質缺乏,只有過年才能吃好吃的。米麵油,花生,瓜子都要憑票購買,快過年時,家家是全家人上陣(那時每家孩子也多),買東西,備年貨,好熱鬧。國營企業也是組織各種活動,扭秧歌,猜燈謎,很熱鬧。孩子們最開心,同事,鄰居都相互串門,拜年。


朋年盤錦朝鮮族大米


又要過年了

可是現在一點也沒感受到

濃濃的年味兒,不像小時候過年,那時的年味非常濃,一年到頭都期待著過年!

一到臘月就開始置辦年貨了

一直到年三十,到了正月就開始拜年,親戚朋友大聚會,壓歲錢🧧!

家裡天天蒸汽瀰漫,香氣瀰漫

有很多花花綠綠的裝飾,

家人們都挨家串門的熱鬧,

特別有儀式感和期待感。

這是年的味道,

讓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著的味道…


小小食療


年味是什麼?是劈里啪啦的鞭炮聲,是家人們一起暢聊的舒適,是年夜飯上美味的佳餚,是孩子們收到壓歲錢的喜悅。五味雜陳的年味,是人們忙碌一年後在生活中的甜蜜溫馨。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每當我看到新春佳節來臨時人們在網上購物備年貨的情形,就不由想起了小時候在鄉下老家過年的情景,感受最深的就是那年俗歌謠中的濃濃年味。新年到,新年到,我們大家放鞭炮。盼啊,盼啊!終於盼來了新春佳節。孩子們唱著自已的歌謠,跟著大人辦年貨,貼春聯,掛燈籠,包餃子。濃濃年味在民俗歌謠中瀰漫……可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年味好像逐漸地變淡了,

有人說如今人忙了,年味被沖淡了。家人常說,忙了一年了,過年得好好歇幾天,好好吃幾頓飯。可如今很多人一年四季都不回家,忙得不可開交,要想留住年味,我們就不能忘了根,別讓親人們的等待變成了竹籃打水。

期待著孩子回家過年,這是天下無數父母心中的期盼。父母雖然嘴上不說,但在心裡依然天天掰著手指頭在算,閉上眼睛你可以感覺的到他們那漸漸舒展的皺紋……要過年了,快回家吧,要知道那是你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小時候我記得在老家,有一大片的空地,我可以帶著弟弟妹妹們在上面點起篝火,可以放著鞭炮。如今到了大城市的時代,我們已然已經被高樓大廈所包圍,當年充滿著塵土般的活動已經被高科技的信息技術所取代,微信紅包漫天飛,吃年夜飯時還在低頭玩手機,那不是手機的錯,是與同席人的親情不夠濃了,人情淡了,年味也愈來愈稀,要留住年味我們就要放下手機,融入到其樂融融的過年氣氛中去。守住年味就是守住我們美好的回憶,守住我們美好的願景。

守住年味願年味永遠飄香,讓它成為我們心中美好的記憶,成為我們整個民族的記憶……  如今,互聯網已走進千家萬戶,人們通過微博、微信、QQ發紅包互賀新年,時代變了,生活變了,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沒變,那流淌在炎黃子孫血液瀰漫著濃濃年味的歌謠沒變。那是我們民俗文化的瑰寶啊!




大魚萬象


對小時候過年的一種記憶,例如貼對聯,掃房角,炸丸子,蒸饅頭,燜燜子,炸油條,新衣服,玩具,放鞭炮,最重要的是穿著新衣服拿著小玩具槍🔫去要壓歲錢!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很多東西被簡化了,沒有年味,


墨緣依林


按照大家對年味的不同理解,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感受,地域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就按我這邊的理解給提問者說下我們這邊的幾個“年味”吧!

我是南方人,浙江安吉山區的。在我小的時候,我覺得過年放假,年前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放煙花鞭炮(我們這以前還可以放,現在已經禁了)還有在年前父母一起備的年貨和自家制作的肉丸子,粉蒸肉。白天父母還要上班,到了晚上吃過晚飯,母親就開始做肉丸,然後蒸熟,當肉香味從鍋裡飄出來飄出來的時候,幸福感爆棚。然後是重頭戲年夜飯,父親是兄妹六個,三個姐妹都嫁出去了,雖然不太遠,但年夜飯肯定趕不到一塊吃了。所以,我家的年夜飯是伯伯,叔叔爺爺還有我家,那會通訊還沒現在發達,到了吃飯的點,通訊基本靠吼,大伯站在家門口扯著嗓子喊我們吃飯。

我想,這大概就是我所謂的年味吧


阿阿阿阿鋒同學


640

丫頭M

3小時前

年夜飯只要吃的開心,大家沒有矛盾,在哪裡吃都一樣。

是一年中的盛宴,大家都捨得花錢、還真的特別浪費;有的人自己有能力, 在家裡做上一大桌好菜好飯,還真的特別有年的味道,現在大家都怕麻煩基本都在外面吃。想起小時候快過年的時候,媽媽總是帶著我早早的準備年貨買零食做大餐,家裡所有的鍋都裝滿了雞鴨魚肉,然後燒起爐子炒花生炒瓜子,忙得不亦樂乎.期待重回小時候的年味。

還有10幾天便迎來2020年春節了,公元2020年是農曆的庚子年,也就是十二生肖中的鼠年.這幾日常聽人感嘆:“今年過年真早啊!”天文專家的解釋是:今年春節確實早,可還不是最早的,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的原因。

早些年在外面吃年夜飯是特別奢侈的一件事,現在城市裡面嫌麻煩,在外面吃年夜飯的人日益增多。動輒3-5千,主要不差錢、頗有些浪費,但省了麻煩,少了一些一家人忙活過年的熱鬧,各大酒店餐館把年夜飯做成了主打美食文化!

北上廣的人們常常抱怨如今沒有年味,大年三十晚上冷冷清清各大城市幾乎一夜間成了空城,大概都去雲南大理旅遊了,呵呵......有幾次我們大年初一出門旅遊,開車經過小縣城,看到成群結隊、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上趕集、買年貨,一條走車的路面給趕集的人堵得水洩不通。家家戶戶門前鞭炮放過之後滿地一片紅,還真感覺到濃濃的年味!

想起小時候在農村,聽到殺豬的豬叫聲、放鞭炮、放煙花的,這樣便知道年來了。後來到了城裡,每年年前一週家裡便開始忙活起來。生起爐子炒花生、煮五香瓜子,炒貨零食裝了滿滿幾鐵桶;家裡的大盆大碗裝滿了燒肉、燒雞、燒魚,那個時候沒有冰箱,儲存的方法是用籃子把菜吊在半空中,每年我們家一定是要在煤球爐上做蛋餃的,還有獅子頭、豆泡燒肉也是主打菜。我記得我們家從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三,幾乎不再做燒菜,都是從大鍋裡裝點菜熱熱,最多炒個青菜。每天不是出去串親戚,就是等親戚到家裡來串門,後來有了電視機便一家人圍在一起看春晚,那個時候年夜飯還是在家裡吃, 就已經開始變得簡單起來......






丫頭美食記


過年,過年,回家過年,也就是團團圓圓的意思。從小家裡窮,每到放寒假就知道爸爸要回來了,就會有錢買好吃的,媽媽會給自己填新衣服,大年三十就會有飲料喝有 沒肉吃,還有壓歲錢存著,吃過飯都聚在村頭,跟媽媽串門,從沒覺得苦,總覺得很開心,現在不一樣了,生活條件好了,買了車,也買了房,為了還貸款,為了孩子,為了家,常年在外,壓的自己喘不過氣來,就連給父母的問候也少了,忘記了父母長不大的孩子,讓父母惦記著。不管你在哪,你有沒有錢,都有記得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一下,說說心裡話。逢年過節抽時間常回家看看吧。那裡是你根,有你最親的親人,生你養你的父母,還有憧憬的回憶,滿滿的年味。這不馬上過年了,看到的小夥伴,記得把濃濃的年味帶回家,祝大家,新年快樂,新年新氣象,全家身體都健康,來年旺旺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