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資深媒體人看親子收納:觀察孩子的物品分類邏輯,是家長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機

資深媒體人看親子收納:觀察孩子的物品分類邏輯,是家長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機

怎樣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作者、前《時尚家居》主編殷智賢建議是,父母先對自己進行教育投資,再著力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和生活自理能力。

幫助孩子構建物品收納體系,有助於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觀察孩子的物品分類邏輯,則是家長了解孩子的一個重要契機。

家庭是絕大多數人成長的第一環境。

安全、健康、舒適、優美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身體發育和審美修養都影響深遠。

望子成龍的心理比較普遍,但知道如何培養孩子成龍成鳳的人,卻之又少。

家教的作用在今天被大大弱化,而其實,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第一重教育,是家教。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本文照片來源:www.howwemontessori.com

如今,很多家長寧可把辛苦掙來的錢交給課外補習班,讓孩子沒完沒了地上課,卻從未想過用這些錢讓自己學一些東西,提高自己,從而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佳的老師。

過早放棄自我學習的父母會:

  • 將自己未實現的人生理想轉嫁給孩子,從而逼迫孩子滿足自己的意願,而非讓孩子按他自己的意願去選擇。

  • 不敢嘗試新事物,只敢跟隨大多數人的標準設定孩子的學習內容,因為害怕選擇錯誤,經不起創新失敗的 後果。

  • 不願改變自己,包括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於是對孩子因學習和成長而發生的不如自己意的改變常常不能接 受,進而強迫孩子服從。

  • 自卑,害怕周圍人瞧不起自己,包括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於是常常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和無知百般掩飾。

  • 維護既有的生活方式一成不變。

  • 覺得自己一生一事無成都是為了孩子,心懷自憐, 甚至以自己為孩子“ 犧牲 ”而向孩子索求回報。

這樣的父母要求孩子上進,其實是沒有說服力的。

真正積極進取的父母,先要求自己具備改善人生的勇氣和行動力,對孩子更多的是引導和示範, 而非強迫。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積極向上的父母,

先對自己進行教育投資

積極向上的父母在分配家庭預算時,不會只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而是先對自己進行教育投資。

沒有成長潛力的父母,也不會具備持續扶持孩子成長的實力。

積極向上的父母也不會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老師或社會,他們深知如果自己都不具備教育自家孩子的熱情和責任心, 每天要照顧50個孩子的老師再有責任感, 能力也有限。

積極向上的父母知道教會孩子對自己負責,並具備照顧好自己的能力,最終成為獨立自主的完整的生命體,而不是離開父母、領導、老師便六神無主。

家庭作為重要的教室,父母作為重要的老師,如果非要說“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那麼從現在起,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和生活自理能力, 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乾淨的成長環境會讓人更自信,從而更有可能成為一個自尊自愛的人,這一點無須心理實驗證實,我們每個人稍加思索,便能有所體會。

與其為別人瞧不起自己感到憤怒,不如先在內心培養起充實的自尊, 並落實在外部環境上。

整潔的環境有助於形成自尊自愛的人格。你的家可以樸素,甚至簡陋,但務必要乾淨、整齊。

這首先不是為了贏得別人的稱讚,而是讓自己體面地過日子。為人父母,打造一個乾淨整齊的家庭環境,即使是並不富裕的家庭,孩子也可以積攢堂堂正正抬頭做人的底氣。這種精神是家教中寶貴的一課。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家居整理要點

家有不同年齡的孩子,家居的整理要點和家教重心是要與時俱進的。

家有嬰幼兒,寶寶的衣服務必單獨存放,以確保絕對的清潔,尤其不能和次淨衣( 即穿過一次準備繼續穿的衣物 )混雜存放。

一方面,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全,易感染;

另一方面,嬰幼兒有隨時吮手的習慣,如果手接觸比較髒的物品,又被孩子吸吮,很可能會令孩子感染生病。

寶寶的玩具也要分門別類放置到收納箱裡,玩具和收納箱都要用酒精定期消毒。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當孩子已經能爬能走之後,在他伸手可以夠到的地方都不宜擺放尖銳、易碎或滾燙的物品,以免被割傷或燙傷。

家中的桌布就別鋪了,除非有大人能一刻不停地跟著他,否則他將桌布拖下來的概率一點兒都低。在他夠得到的地方也儘量不要放置有趣、神秘感很強又易損壞的東西,不然他因為好奇拿過來擺弄一番,弄壞了你會心痛或心煩吧?如果不會,請隨意。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大概從孩子可以和你進行流暢的語言交流開始,你就要逐步訓練他收拾自己的東西。

為什麼要等到這個時候?

因為這時,你可以通過語言給一些物品命名,然後依據這些名字教孩子對物品進行分類。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反覆練習。在這個練習裡,語言是你們相互溝通的工具。 你需要讓孩子熟悉你的命名方法和標準,也需要不斷了解孩子對這些事物和操作到底理解到什麼程度,以及他的個人意願。

這個訓練不宜操之過急,但也不宜拖延,孩子的發育有其自然規律,過早或延遲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每個時間段教會一種分類方法,例如玩具和衣服分開收納,待這個分類孩子輕鬆掌握後,再細化分類方法,比如從上衣和下衣分類入手,再之後是按色彩分類,玩具按喜好程度, 把最喜歡的放在最外面, 依次放進去。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圖片來自Instagram@nomilktoday_kitmontessori

構建收納體系,

是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種方法

隨著孩子成長,生活用品的種類會漸漸增多,從幼兒時期只有玩具、圖書、衣服,到後來增加的學習用品、個人禮物、紀念品等。

在不同時期輔導孩子重新建立收納體系,是開發智力、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種方法,而且這種方法是可以很快看到成果的,孩子也會在勞動後收穫成就感。

每種分類的標準必須是孩子能懂且易掌握的。

13歲以下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尚未發育,複雜邏輯關係下的分類會讓孩子難以掌握而深感挫敗。而適合孩子的分類方法可以讓孩子在收納完成後體會到自我掌控力。這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對物品管理有序的好習慣還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效率的人,翻箱倒櫃找不著東西的狂躁,也無助於孩子養成鎮定的性情。

不妨多交流物品收納的分類邏輯,家長的經驗對孩子是一個啟發,而孩子在陳述他的邏輯時會顯示出他的特質,這是家長了解孩子的一個重要契機。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分類邏輯

對於那些天生有語言天賦的孩子,你會發現他的分類方法是用語詞建構的,比如他們能清晰準確地對物品命名;

而那些空間感知力強或運動能力強的孩子,他們的分類邏輯會更傾向於這個東西的觸感、材料等物理性指標的差異;

那些有藝術天分的孩子則會更多從物品帶給他的感受來劃分,例如清新範兒的會被歸入一個收納箱,印象派的會被歸入另一個收納箱。

孩子的分類邏輯不會一開始就有助於妥善收納整理各種物品,但家長可以傳授經驗而不要輕易否定他的內在理由,這樣的態度是培養孩子建立自己的收納整理方式的基本原則。

和孩子討論改善收納方式時,要鼓勵孩子嘗試不同方法,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從而不斷優化。這場探討既是逐步完善居家生活品質的過程, 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所以沒有終點, 只有方向。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構建孩子創造新生活的能力

孩子不大可能天生喜歡做家務,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整理自己的房間,還需要設計一些引發孩子興趣的點來吸引孩子。

例如,整理圖書時是不是按學科分類?

整理玩具時是不是編個故事設計一些情節?

不同食物裝進什麼罐子裡才最好看?

生活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演出,如果能讓孩子從小在日常點滴行動中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好奇心和探索意識,你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孩子能否許你一個光明未來, 因為他將有能力自己去創造嶄新生活!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親子收拾禮包

一朵在外網上搜集了13個親子收拾靈感。如果你對兒童玩具收納術束手無策,在第1整理術微信公眾號後臺回覆“親子收拾禮包”,就可獲得這份禮物啦!

如果你有任何收納好點子,歡迎在本文末留言區分享。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本文正文部分來自《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由中信出版社授權第1整理術刊登。第1整理術編輯。圖片來自蒙氏教育分享網站www.howwemontessori.com。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歡迎轉發朋友圈。

資深媒體人看親子收納:觀察孩子的物品分類邏輯,是家長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機你可能還想讀

⭐️ 直接點擊上述標題可直接查看 ⭐️

▼ 點擊閱讀原文,逛逛第1整理術小鋪,挑選你的精神食糧。

资深媒体人看亲子收纳:观察孩子的物品分类逻辑,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