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沒有兒子,二十年後你會後悔嗎?

一路暢通666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想反問一句:沒有女兒二十年後你會後悔嗎?這樣問題真的沒有必要提出來,既然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看來影響中國上千年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至今仍有市場。很多人都希望兒女雙全,但感覺更多的還是喜歡兒子多一些,要不然國家也不會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樣了。

1.兒女雙全固然好,非得勉強沒必要。

在二胎政策放開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獨生子女政策讓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二胎政策的放開,讓那些夢想兒女雙全的人又燃起來了希望。在我身邊就有很多例子,即使是冒著高齡產婦的危險,也要再生一個。兒女雙全,等到老了以後子孫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是好多人嚮往的幸福生活,但生孩子這種事講究的還是緣分,是勉強不了的。

2.生兒生女都一樣,重男輕女不可要。

記得小時候村裡就有標語: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至今已過去差不多二十年了,這二十年縱然千變萬化,即使滄海桑田,多少人想要男孩的心依然未改。想想真是可笑,這些想生男孩的人裡,女性婆婆居然是多數。在現在這個社會,女孩不一定比男孩差,特別是在工作事業方面,女孩已經迎頭趕上。重男輕女的思想真該放下了。

3.自己孩子才最好,其他多想不需要。

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要在心中保持一個思想,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而且以當前的社會狀況來看,窮養兒富養女的說法還是挺多的,也就是對於孩子的觀念已經逐步改變。其實對大多數家庭來說,只要是自己的孩子都會疼愛有加,不會把男女有別的思想帶到孩子的成長教育中。

兒子也好,女兒也罷,相信在大多數父母眼裡他們都是自己最心愛的寶。有兒就享受有的福氣,有女就享受有女的樂趣。與其在這裡討論不生兒子會不會後悔的話題,不如回到現實好好把自己的孩子撫養好,這樣到了二十年以後你才真的不會後悔。




生活百評


我覺得生男孩,女孩,都是隨緣,不要因為自己有女兒了,想要兒子,也不要因為自己有兒子了,想要女兒,老天給我們什麼,都是最好的禮物。


我懷孕之前就想要個女兒,因為我覺得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而且細心,比男孩體貼,男孩長大以後還要給他買房,結婚,壓力很大。可是老天偏偏給了我一個男孩,現在孩子一歲半,我也覺得好幸福,而且我也決定不要二胎,我相信我沒有女兒,我也不會後悔,把一個孩子養好,足夠了。

我表姐三個女兒了,一直想要個男孩,並不是因為她婆婆要求她什麼,而是他內心深處,就是想要個男孩,她說“如果我生個男孩,即便他長大了,不孝順我,罵我,我也願意”,可見,她根本不會說後悔不後悔的事情,而且如果這輩子沒有男孩,她一輩子都不會幸福的。我表姐現在壓力非常大,我覺得很累。

她說她老公就是獨生子,如果從她這斷了,以後就絕了,香火就斷了,兒子再不怎麼樣,都會感覺一直在自己的身邊,女兒終究會長大,到別人家,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了,姓別人家的姓了。

所以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活法也不一樣,並不是說我有個兒子了,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可以說,如果我第一胎是女兒,我也不會要第二胎的,因為社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老大的心裡,多方面的,我都要考慮到。

現在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很多,我希望這種趕快消除,因為難免大人的重男輕女,會傷害到女兒的心裡,會讓女兒覺得很自卑,很多餘。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天使,既然來到我們身邊,我們都要以最好的方式對待他們,給孩子足夠的母愛。


碩碩媽咪每日分享


說一個我們家的故事吧。



我們家五個女孩兒,當初爸媽要這麼多的孩子就是為了能有一個兒子,有個後,將來能夠養老送終。他們兩個不是重男輕女的人,只是生活在農村裡面,好像沒有兒子的人就特別讓人看不起一樣。小時候爸媽很疼愛我們,總是儘自己的所能給我們姐妹五個最好的。家裡窮,又有差不多大的五個孩子,日子過得多麼拮据,可想而知。但是在我的記憶裡,從沒有吃過苦,也沒大幹過活。



後來,我們都大了,也都離開了生活過的村子。父母也都跟著我們在外邊安了家,一般就是過年的時候回家,村子裡的人都特別羨慕他們。當初有兒子,特別是有倆兒子的家庭,過得也都緊巴,而且兒子媳婦的一家也都不省心。



姐夫們都很好,很孝順。兒女們都孝順,老人怎麼能不幸福呢?



一直到現在,有時候跟爸媽開玩笑,說他們不就是想要個兒子嗎,現在的日子不比有兒子的日子好多了,起碼不用那麼累,不用那麼操勞。他們早就看開了,每天的生活就是做做飯,散散步,去小區公園玩玩。



我跟姐姐們最大的心願就是父母能夠身體健康,心情愉悅,安心過老年生活。年輕的時候受的累受的苦,我們無法去替代,現在只能說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孝順他們。


芒果愛mango呀


估計會後悔的。

我的二丈人生了兩個女孩,沒有生兒子,年輕時,二丈人以創業為重,他酒屬於事業型的,大家都勸他再生個,說不定是男孩,但二丈人不以為然,忙著事業就沒再生育。二十多年過去了,二丈人後悔了嗎?當然,二丈人嘴上不說,但他的行動已告訴了我們全部。我家的小男孩今年三歲了,二丈人見到我家小男孩,歡喜的不得了,又是買好吃的,又是親嘴,玩耍。我們大家都看在眼裡,明在心裡,二丈人還是為沒有生下男孩後悔了。



當然,我是有兒子的,二十年後,肯定不知道沒兒子是那種滋味。從二丈人的一舉一動,就可以看出那種後悔,無可奈何,又是內心的一種折磨。



我們中國人還都是注重傳宗接代的,重男輕女那是刻在骨子裡的事,一時半會兒也無法改變。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希望生個男孩,否則,隨著年齡的增長,後悔的心裡慢慢滋生,會越來越嚴重。



如今計劃生育政策放開了,人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天翻地覆點變化,不生孩子的有之,生一孩後再不生的有之,不管生男孩生女孩的也有之,甚至還有說生女孩好的,估計這種人大多是沒生下男孩自我口頭安慰的。但這些,都是年輕一代的選擇,恐怕再過二十年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沒有生兒子,二十年後我會後悔的,和我同感的贊一個,讓我們這些思想固化的人團結起來,奉勸年輕人,三思而後行,否則,二十年後後悔有什麼用呢。


阿福有約


沒有兒子會後悔?確定了一下沒有看錯題目,我的回答是真正後悔的應該是沒有女兒的家庭吧。我在城市,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計劃生育年代,政府只讓生一個孩子,我幸運地得了個女兒,我和她爸爸都非常高興。

都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小情人,這話真不假。女兒從小就和她爸粘在一起,老公對女兒也是疼愛有加,走哪帶到哪。等到女兒七八歲時,我給她打扮得漂清亮亮的出門,鄰居都會說我老公,帶著大閨女小閨女出門,真有福氣啊。老公聽了就很得意。



女兒從小就乖巧聽話,學習也自覺。我們只是告訴女兒,你的學習是給自己學的,將來長大了要依靠學習成績找工作的。女兒也不負我們期望,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再到順利地保送研究生。這期間,我和她爸爸就眼看著一個揹著大書包的小姑娘,從一年級一直讀到了碩士。這其中的感嘆和欣喜,不是一兩句所能表達的。



難得的是,女兒從上了大學拿獎學金開始,我和她爸從來沒有特意囑咐她,她就知道給我倆還有一直看著她長大的老人,每人都買了禮物。一直到碩士期間,每年過年回來都有大家的禮物。女孩就是心細,貼心,只想說,有女兒真好。

到老了才真正體會到有女兒的好處,將來女兒帶回來一個女婿,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這期間的融洽自不必說。耳邊聽到的,眼前看到的,都是婆媳不和,很少聽到女婿和丈母孃不和。還有更重要的是,去過醫院的人可以觀察一下,在病床前伺候的哪個不是女兒呢。



越老,越能體會到女兒的好處。同理,越老,越後悔沒有女兒。所以,在城市裡,不管是現在,還是二十年後,有女足矣,沒有兒子不會後悔的。


海邊仙女875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很多人都想要兒女雙全,缺少女兒或者兒子都會讓人覺得不完整。但世上總會有很多難以如願。

在我媽那一輩,不生兒子確實是個遺憾,在農村,一個家庭的勞動力多少會直接影響收入,而一般的重勞力都是指男孩,再加上女孩總是要嫁出去,就造成農村人重男輕女的思想,誰家要是有好幾個兒子,走路都是挺直腰桿。誰家都是沒有兒子,在村裡會矮人一頭。所以那個年代的人要是沒個兒子,不要說二十年會不會後悔,這一輩子都在懊悔。

到我們這一代,農村人已經不在只能靠種田有收入了,可以進城務工,這就體現了生男生女都一樣了,沒有體力之分,工作的職位男女都能勝任了。

所以究竟到二十年後,沒有生兒子會不會後悔,取決我們對小孩的教育,教育好了,男孩女孩都一樣,都會孝順。教育不好,生個白眼狼,是男孩又如何,到時候恨不得出生的時候就掐死他。

我看到過很多的女孩比兒子更顧家,也更細心,更體貼。沒有兒子會不會後悔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要是沒有女兒,我就會後悔。



大古玩吃雞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偏激。

明顯帶著重男輕女的意思唄。封建思想還沒有去除嗎?現在男女平等。


我還是比較偏愛小棉襖。

我有時候其實真的很希望有個姑娘陪伴。有個貼心的小棉襖乖巧,懂事,聽話,說實話,有個兒子還真心真累。從小就特別的調皮,老讓人操心了,你的眼睛根本跟不上小男孩的節奏。如果慢一拍,他就不見了。什麼事情,說好幾遍,他就是不聽,也不改真的很氣人,同樣的上課,同樣教育。當父母的操碎了心,小男孩兒就是不懂體諒大人。每次收拾好的房間,過一會又搗亂得慘不忍睹呀!氣不打一處來,而且特別淘氣,穿衣服穿鞋特別的費。在學校也特別的愛鬧事。跟小朋友打架,出去玩,要不就是磕破了皮肉,要不就衣服,懂得特別髒。有時候感覺小男孩兒就是派來折磨我的。


生個男孩兒,以後的壓力更大。

以後更不用說了,他長大了,自己創業,你要給他準備。創業資金,等時機成熟,有女朋友。你要準備結婚的禮錢吧,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還要給他買房吧,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更何況現在賺錢這麼難。想想就發愁呀!都說養兒防老,現在社會還講究那些嗎?好多大人都是自己過一生,不和兒女參合,婆媳矛盾,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有時候還害怕影響他們的生活呢?不想給他們添麻煩,老了也想過安逸安穩的生活清淨就好。


兒女真正能陪伴家人的時間是那麼的少。

如果20年以後你沒有兒子,你後悔。當然不後悔了,自己好長時間都沒有看望爸媽的。總是工作原因,有自己的生意,事業。有夫妻自己的獨立生活。時間長了,或許成為一種習慣。慢慢的,忽略了好多的親情,能自己有寶寶,有小孩,才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可是社會壓力這麼大,說難聽點,自己賺的錢。更好夠交房貸車貸,養活一家人。 人真的很迷茫,一方面說的要盡孝,一方面又沒有能力去盡孝。好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困惑。條件好點的可以給父母。請個保姆,不可能時時刻刻的陪在父母身邊。父母總說的一句話是,你別讓我們操心就好,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我不知道那些在KTV唱(時間都去哪了)這首歌什麼感想?,你唱歌的錢還不如孝敬父母吧,矛盾嗎?生兒生女都一樣,重點還是在培養孩子,教育孩子。


黑天使娜娜


我有兒子,但沒有女兒。我現在已經後悔了,可是後悔有屁用?五十歲還生個毛線,如果倒退十年我一定會再生二胎生個女兒,湊個好字。現在看看周圍,感覺女兒不知道比兒子好多少倍呢。當初生兒子時也確實高興了幾年,一手把兒子帶大,到了大學跟兒子還是無話不談,那時從沒感覺到生兒子有啥不好,和女兒一樣貼心啊。可是大學畢業後談了女友就不一樣了,兒子開始把重心移到了女友身上,跟媽媽的談話開始減少,到了結婚後情況更壞,回來基本和父母沒什麼好談的……想想自己一手帶大的兒子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離我們遠了,心裡真的很失落……父母傾盡所有為他買房買車,現在一年也就見面五次,來去匆匆……自己也知道兒子大了,有他的生活,所以我們也從不干涉他,有時間你們回來看看,沒時間就不回來。我們還算開明的父母,對他們的生活從不干涉,只是有時想想看看有女兒的家庭,真的好羨慕!


zc飛聲



就說說身邊的故事吧,我大伯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很聽老婆話,生他也不容易。

爺爺奶奶第一胎是個閨女,第二胎還是閨女,第三胎還是閨女(夭折)了,好不容易生第四胎(我大伯),他們是重男輕女的的人,而且加上這個兒子來之不易就特別的寵他,好吃好喝都供著,還讓姐姐們退學供他去上學(那時候女的一般都不讓去上學,不管你讀書好壞,而且那時候學費也很貴供不起,所以女的都是在家幹農活的)那時候姑姑們有去一兩年的學,姑姑們有點心不甘,但是怎麼辦呢?沒辦法就回來務農供著這個弟弟去上學,幾乎家裡的農活、重活都不上他乾的。等我大伯上到高中(那時候的高中算是有文化的人了),那時候也差不多到婚配的年齡了,由於他比較靦腆、內向一些,不敢跟女孩子說話什麼的。所以家裡就給張羅了一門親事,她們沒有談多久就談婚論嫁了,女方嫌棄說沒有家底要彩禮什麼的。那時候我大姑談了一個當兵的,也是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了(男方給了一塊訂婚手錶,那時候價值100塊),



為了這個弟弟把那塊手錶給賣了,把那個錢當彩禮錢給了弟弟。就這樣弟弟順利的結婚了。結婚沒有多久就生了一個兒子(大孫子),等他們的兒子過滿週歲就分家,給我大伯分的是最好的地方,兩間房(瓦房)加上還有一個小院子,加起來有一百多平米寬吧。就這樣什麼好東西都給他家的,什麼都是他老婆說的算,她老婆說東他不敢往西去。這種情況持續到我爺爺奶奶生病後就體現出來了,真是人老討人嫌就是這樣了,有一天,我爺爺奶奶不小心摔跤了(兩個老90多歲的老人家)臥病在床,大伯避而遠之連去問候的都不去。有一次他經過都不進家門看看兩個老人家直接就回去。還有一次村裡的人看到他老婆了問說,不是聽說你家公家婆(爸爸媽媽)現在摔跤了起不來了,你不去幫忙煮一下飯什麼的,她直接說那個不是我爸爸媽媽(她所說的是親爸親媽),我的爸爸媽媽早就死了,真是夫唱婦隨,他們真是奇葩。這些話傳到耳邊了心真的很寒,在我們面前都不想提到他們的名字。


一個兒子當成這樣,也真是夠了,他老婆不認父母他也不認父母,他都不知道是誰生他養他的,到頭來得到的是這樣一個結果,真的好悲催呀。要有這樣的兒子不要也罷,不過說白了也是重男輕女惹的禍,就是這個觀念成就了這樣的人的存在,太溺愛他了才使得他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百以孝為先、不知父母恩呀。其實有沒有兒子,子女孝順就好,健康就好。


爭取一丟丟


我三個女兒如珍如寶,傾其所有培養她們,只希望將來她們能自食其力,我和老公約好60就退休,那時候女兒們該都成家了,憑我們自己的實力根本不需要她們養老,也不奢望女兒養我們老,那是以後的事情,她們待我們好便是我們教育有方,算是有良心有孝心。有人建議招個上門女婿,我招個毛線,全部給我嫁出去,我們落得個清淨,外甥們優先爺爺奶奶,實在沒人幫忙我們在出手,總不能看著女兒受苦吧,我們想旅遊就出去旅遊,想麻將就打麻將……什麼兒子女兒的,兒子有幾個和父母住一起的?我們有自己的房子,我們有錢可以請護工請保姆,去指望兒子女兒照顧的都是空想,以後的事情誰也不好說,我現在也不說我女兒以後一定會孝順我,也不會說她們不孝順我,自己有錢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