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病毒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病毒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病毒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目前看来,全球疫情发展形势极不乐观,截至3月5日零点,中国境外已有77个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达13782例,累计死亡235例。


其中疫情最严重的国家,韩国累计确诊5621例,伊朗累计确诊2922例,意大利累计确诊已达2502例,日本累计确诊1022例,此外,法国(257例)、德国(240例)、西班牙(165例)、英国(85例)、瑞士(66例)等欧洲国家疫情扩散形势已足以敲响各国警钟,而美国(126例)目前实施的超高检测门槛让我们更加难以判断疫情传播的真实数据…


打一场全球疫情防控的“持久战”,已成为必然。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消息,截至3月4日零时,全国海关共发现入境有症状旅客6728人,其中疑似病例779例,核酸检测阳性病例75例,宁夏、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已相继出现境外输入病例。


援引@21财经报道的数据,自2月25日至3月2日,9个疫情重点国家(韩日泰美新德法英伊)飞往中国37个城市,其中飞往上海、北京、广州、青岛的航班座位数均过万。


仅上海入境航班座位数就达到63248个,就算按50%客座率计算,也已有来自9个重点国家超过3万人的客流量入沪。青岛也比较典型,10750个入境航班座位数中,来自韩国的航班占比高达9成。


而诸如始发于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家的大量航班通过德国中转,再经由俄罗斯、新加坡、阿联酋等枢纽机场输入中国内地,这种情况同样值得高度关注。


病毒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外防输入,已成为当下国内防控工作中十分迫切且难度极大的一项任务。目前的基本情况是,各地对所有中外入境公民无差别执行防疫措施,一视同仁,一律隔离14天,但在实施隔离措施之前,首先接触入境人员的,就是一线民航人。


有人曾说,病毒离全球每个角落,都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而我还想补充一句:一线民航人,距离每个航班,都是0距离。


当地时间2月25日,一名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空乘人员被确诊感染,该乘务员曾于2月15日从韩国仁川飞往以色列,2月16日返回首尔后,她又于2月19日从仁川飞往美国洛杉矶并于21日返回首尔。仅执行这四班航班,她就已经接触了超过1000名旅客。据韩媒报道分析称,她可能是2月15日执飞以色列特拉维夫航线时被机上旅客传染,因为该航班上已经有30名旅客被确诊。


对民航人来说,这场“外防输入”的新挑战,难度并不亚于“内防扩散”。一周前我发布文章《日韩航线!警惕!》指出,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回暖之际,民航系统作为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又开始面对来自境外的新一轮严峻挑战,民航系统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承受较大的防控压力。


当时我们提出建议,在各地方政府加大防控举措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境外防控现状及新冠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乃至粪口传播等特点,民航单位还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着重加强防控措施。


一是机组防护方面。


各航司有必要给涉及韩日等国家航班的机组人员足量配备一次性手套、N95口罩、护目镜、一次性鞋套、测温枪、免洗消毒洗手液等防控物品,同时准备一些备份防控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特别强调:有必要按照飞武汉航线机组防控标准为日韩航线全体机组配备防护装备。有些航司目前只给每个日韩航班配2-3套防护服和护目镜,而且要求乘务组等发现发热旅客才允许穿上。大家知道防护服穿戴步骤十分繁琐,甚至有时还需要他人帮助穿戴。首尔飞往中国的大多数航班飞行时间基本在1个小时左右,真等出现发热旅客临时启动空中应急预案,等乘务员穿好防护服,飞机也该落地了。原有规定既不安全,也不现实。


此外,在航班执行中,有条件时应指定机组专用洗手间,机组与旅客分开使用,减少交叉感染。


二是秩序维护方面。


中国机组在国外机场对旅客实施检测与国内航班执行同类工作有一定的区别。针对国际航班的特殊性,入境旅客的复杂身份构成,以及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外交问题的境况,中国民航局有必要与日韩等国家民航管理机构做好沟通协调,明确入境航班防控工作流程,并通过媒体进行及时宣传,获取民众理解。


如果出现旅客不配合测温、不戴口罩甚至扰乱秩序行为,航司有权取消相关人员的乘机资格。建议客舱机组人员使用执勤记录仪对登机测温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如出现扰序现象,空保人员依法执行权力要注意在航空器上(中国延伸领土),而不要在国外机场的登机廊桥上或候机楼里。航班入境后如有不配合防控工作严重扰序现象,机场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介入,依法处置,并通过媒体及时通报处理结果,以儆效尤


三是航空器防控方面。


在当前航司运力相对宽松的情况下,航司应协调固定飞机专门执行日韩航线,并制定专项消杀措施,对每个由日韩入境的航班按照疫情期间

航后标准对航空器进行全面消杀清洁,防范病毒传播。


四是地面人员防控方面。


飞机落地后,应当注意加强廊桥或客梯护卫人员及登机工作的保洁人员、机务人员、配餐人员等地面工作人员的防控措施,必要时应为这些人员配备医用外科口罩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一次性手套、免洗消毒洗手液等防控物品。


涉日韩航班旅客入境过程中,与旅客直接接触的地服人员、海关人员、边检人员、公安人员、安检护卫人员等也应加强防护,并对每个关口工作现场定时做好消杀防护工作。


五是防控作业指导方面。


据了解,目前仍有一线民航单位在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方面有所欠缺,许多一线工作人员的思想仍然只停留在戴口罩,或戴手套上岗的阶段,对于如何防范交叉感染,如何正确的佩戴口罩、手套及穿戴防护服,如何正确处理防护服及口罩手套,如何规范进行消杀作业等缺乏正确认识。必要的培训指导缺乏,一线人员在不规范不正确的使用防护物品过程中,也极易发生交叉感染,使之前的防控措施毁于一旦。因此,民航单位疫情防控作业指导工作很有必要盯紧抓实,进一步完善,避免事倍功半。


昨日,民航局发布了《关于下发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的通知》(局发明电〔2020〕540号),按照“精准防控、精细施策”要求,对航班运输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为进一步指导航司、机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控疫情从海外输入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官方标准。


该《指南》进一步细化了机组人员、维修人员、清洁人员、安检员、机场医务人员等各一线从业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完善了航空器环境清洁消毒和维护要求,增加了执行疫情高发国家(地区)特殊运输保障任务(包机等)的防控措施及高风险国家在京转机旅客的处置程序,基本上

面面俱到,可以体会到局方对保护一线的良苦用心。


病毒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病毒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截图内容节选自:执行疫情高发国家(地区)特殊运输保障任务(包机任务)防控措施


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指南》,相关的作业指导规定的非常细致,不过,或许考虑到执行中的一些现实困难,这个《指南》更多是指导建议性的。我们知道许多民航单位的防控现状距离《指南》的建议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至于基层民航单位下一步是否有意愿、有能力、有资源去严格落实,是否能够尽全力保护好旅客和一线员工,我们暂时无法判断,但总希望各种落地的好举措越多越好。


我认为,当前形势下,中国民航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再接再厉,继续推出硬核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全球民航合作。


建议中国民航局通过国际民航组织分享中国民航防控经验,努力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民航系统疫情防控标准和临时的法定举措,在不断航的现状下建立起全球民航行动一致的防控格局,避免我们“剃头挑子一头热”,自己一厢情愿,最后事倍功半。


二是民航防控物资向一线倾斜。


敦促各民航单位落实《指南》中的相关防控标准需要完善的防控物资保障,在全国一盘棋的防控格局下,局方有必要对国内各民航单位的防控物资保障情况进行摸底,对存在现实困难的单位及时调配物资,给予适当补助,确保前线“粮草先行”,避免一线员工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


三是在监察工作中加大防控考核权重。


建议局方在行政监察中加大对各民航单位落实《指南》相关标准的检查考核力度,对个别单位不重视不作为不关注一线利益的懒政惰政,甚至利用防控政策和物资从事腐败行为的情况及时进行查处,利用对各民航单位防控保障措施的推进来考察识别干部,确保各项局方制定的硬核防控措施真正执行到位。


病毒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病毒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关于做好疫情输入防范这个话题,我们再怎么唠叨也不过分。


就像《人民日报》这篇评论文章标题说的那样:


严防境外输入的硬核措施,不妨再多些!


病毒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