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什么可以忍,什么不可以忍?

毒阳


先请大家看下"弥勒佛"的楹联: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上难容之事";下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什么可以忍,什么不可以忍?


在"你越是忍让别人越欺负你,你越是忍让别人越是看不起你"一文中,明确提出过:生活中的小事情,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忍;


但忍让要有底线,别人一直不懂得尊重你,要奋起反抗!这里还要说:如果可以容的事情也就可以忍。不能容的也就不能忍。


毕竟人不是神仙,神仙能容天上所有的难容之事,世间的人,如果是:臣妾做不到啊!那大概就是不可以忍的了。

但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慢慢学着做到吧。


1、人跟人因为经历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同样一件事情,比如被别人说闲话这样的事,有的人不存在忍与不忍,"嘴巴生在别人身上,人家想说什么我管不了"。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确实不用往心里去。


有的人因为性格问题,疑心太重,不会好好地生活,总要去针对别人说的对号入座,每天自己神经兮兮,周围的人也被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这种状态下,总容易想怼别人,自己的情绪受影响,常常表现出心绪不定,可以忍的,也成了不可能忍的。


不忍的话,对方稍有反应就会如临大敌,得不偿失。经常要斗,斗出来的是戾气。尤其是别人不把问题当回事的时候,会恼羞成怒。


本来可以忍一时风平浪静,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因为不忍,把难以接受的事情当成了坏事来对待。


这是自乱阵脚,自找没趣,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2、自卑的人与自信的人对发生的事情,表现出的态度不一样


当你在想要不要忍的时候,先冷静一下,想想这个事情的后面,别人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存在?


如果需要解释就解释一下,如果理解上存在分歧,你解释别人也理解不了,就不要急于解释。忍一下,让别人思想上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想通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一般比较自卑的人对自我认知能力不太稳定,心理容易失衡。


有的有自卑情结的人需要通过持续地、过度地寻求他人关注,来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一些有自卑情结的人会表现出非常强的好胜心,他会希望通过表现得强大来弥补内心的自卑感。


别人不会动怒的事情,他却会强烈反应。甚至还会为了壮大声势,拉上一些人讨个说法才会暂时放下。


另外,自负其实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当一个人感到自己很弱小,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他感到自己强大,他就去让别人感受到他们自己很弱小。


那些以言语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人,用暴力胁迫他人的人,认为自己是最具魅力的人,看上去表现得很自负,其实这些行为都是他们内心自卑的伪装。

所以你要分析一下:别人是不是曾经遭遇过什么,以至于在心理留下了创伤,他对你的伤害,比他自己对自己内心的伤害还要更大。


你若怀揣着一份慈悲之心去关怀他的行为和感受,你就会从自己的不快之中走出来。不计较,会让你在认识别人的这个过程中也重新认识自己,最后让自己成长。


因为你给了自己一份自信的力量,稳固自己的心理,撤销自己的防线,你回到了快乐的时光里,遇见那个又"升格"了的自己。


自信的人心态比较平和,不会扰乱自己的生活秩序,有心情欣赏美好事物,有机会笑天下可笑之人("可笑之人"指能够被接受或称赞的人)。


自信的人眼里可以忍的事情多,生活中自己完全能够轻松解决,在自卑人的眼里不可忍受的,必定要争个你死我活的大问题。


3、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对所遇问题,作出的反应也会不一样

有些问题发生了,不在一个平台上,理解起问题来会有出入。别人可能也是因此而生气的。


有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日子里,有的人生活在云淡风轻的惬意中,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表现出非常明显地不同的态度。


比如豪车被大爷三轮车刮了,大爷送上一把葱"赔偿",并问"可以吗"的时候,司机说"可以!"而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丢了五块钱的车票而不停打骂孩子,我们要能够理解他们的不同反应。


原则性的问题"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时候,你可以表明你的态度,但不要把对方当做是敌人,不然"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没必要互相伤害。


你要忍的是自己的火气和脾气,如果你能忍到自己都不计较了,你就不会再去跟别人计较,你不会忍不了别人,也就不用忍别人了。


如果心是暖的、宽的、广的,心里能容纳得多,能忍的就越多。宋庆龄说"你的语言就是你的样子"。


法国著名诗人雨果也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希望你经常想想大肚能容,也祝你经常笑口常开,忍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如果能容天上难容之事,也就不用再问"什么可以忍,什么不可以忍"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你这个问题问的好!职场上最犯忌的事,就是该忍时不忍,不该忍时瞎忍。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情况该“不忍”,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更多的是权衡利弊、把握时机,才能在职场上走的稳、行的远。总体上,建议“三个忍、三个不忍”:

【一】遇到强龙要低头。年轻时的富兰克林盛气凌人,有一次去找一位大权在握的上司讨说法。结果头撞在门框上,才发现这个门框比普通的矮一截。这位上司告诉富兰克林,“该低头时低头,这是你来我这里的最大收获”。这句话改变了富兰克林的职业观,后来成长了美国之父。职场上,遇到强硬的上司,与其硬碰硬受伤,不如审时度势,养精蓄锐,等待厚积薄发。

【二】羽翼不丰要低头。韩信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志向远大,喜欢佩戴刀剑。有一个屠夫就嘲笑韩信其实是个胆小鬼,让韩信从他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没有含糊,趴在地上就爬过去了,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韩信后来成为著名的大将军,也成就了“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功名。职场上,有些菜鸟不知道一些高人实际上只是低调,学了几招三脚猫的功夫,就认为可以乱拳打死老师傅了,结果很容易被强劲的高手给摁住。职场新人翅膀不够硬,就不要瞎扑棱,飞不高,但摔得惨。

【三】他人屋檐要低头。华子是一家小公司的一把手,后来被交流到另一家较大公司任副总。已经习惯了说一不二的华子,很不适应自己说了不算的情况,经常与一把手争吵,彻底激怒了一把手。一把手利用自己的老班底,经常给华子设陷阱、使绊子、下套子,让华子苦不堪言,为了不得抑郁症,只能辞职解脱。职场上,总有一些年轻人到了新单位,还没等熟悉情况,就开始大干快上,往往遇到许多阻力,才能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四】机会来了出手要狠。纵观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发家史,包括马云、王健林这类首富们,他们的本事不见得是最高的,但他们抓住机遇的狠劲绝对是一流的。职场上,如果遇到贵人相助,送你机会当然是“神助我也”,但这样的美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有句话说的好,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还不够狠,机会都是“心狠手辣”的人抢夺过来的。某地产首富自己就说,遇到一块好地,谁下手狠,机会就是谁的。职场上,许多人认为自己认真做事,埋头苦干,机会总会来的。幼稚?!就算机会来,有的是人半路截胡的。

【五】遇到小人出手要狠。业务部门经理阿俊,是竞争公司副总的热门人选。去年阿俊一名手下犯了错误,被阿俊狠狠地收拾了一番,然后留下这名手下戴罪立功。有人私下劝阿俊要立即辞退这种小人,一定要斩草除根。阿俊觉得自己对他不薄,他不会坏事的。结果不出所料,这种现代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其实并不常见。职场上,一定要长一双慧眼,能看穿人性,才能保护自己。许多很有前途的有识之士,因为心慈手软,或看人不透,栽在小人手里的。

【六】危难之时出手要狠。职场上,锦上添花谁都会,雪中送炭不容易。小兰和小雅是创业公司老板大刘的左膀右臂,也是两位有功重臣。去年,因为资金链问题,公司一时陷入绝境。大多数员工坚持不住,纷纷作鸟兽散。小兰和小雅都想在关键时刻帮大刘一把,小兰是全力以赴,小雅则长了一个心眼,暗中找了下家。当资金链问题好转时,小兰关键时刻出手,拿下银行贷款,而小雅正好去下家报到。结果,小雅仍是打工族,而小兰成为大刘的合伙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职场火锅


混迹职场,免不了会受到一些指责、不公,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如果太过追求自我,低不下头,受不了屈,抹不开面,则很难在职场生存立足。所以,有些事,该忍了要忍,否则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委曲求全,如果为了五斗米而不顾尊严廉耻,倚势凌人者会变本加厉!那么,应该如何把握忍与不忍的尺度呢?我认为,要做到“三忍和三不忍”

一,三忍

①:能力支撑不了自己的职场生存时,要忍!打工挣钱,无非就是为了父母妻儿。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你的能力不足以让你傲视职场规则时,该忍了还是要忍。

②:羞辱触及不了自己的做人底线时,要忍!职场生存不易,特别是在一些私企,为富不仁的老板太多。如果老板的批评、指责、羞辱没有触及自己的底线,看在银子的面子上,能忍则忍。

③:矛盾侵害不了自己的核心利益时,要忍!工作中可能会与领导、同事发产生矛盾,如果矛盾没有侵害自己的核心利益,该忍了要忍,毕竟生活不易。

二,三不忍

①:颜面无存时,不能忍。如果事态发展到让自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好比是脸面被人扔在地上,而且反复的踩踏蹂躏时,是可忍孰不可忍。

②:辱及父母时,不能忍。同事之间有点矛盾很正常,有事说事,甚至骂我两句都可以忍,但是如果羞辱了我的父母,是绝对不能忍的。

③:退路无忧时,不能忍。如果自己有能力,到哪儿都不愁饭吃,对不起,你不就是有俩臭钱吗,大爷不伺候你就是了。

总而言之,职场不易,且行且珍惜。在职场中生存,心态很重要。太刚则易折,太柔易人欺。忍与不忍,还需要自己好生把握!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不妨点赞、评论、收藏、转发,更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


管理那点事


百忍成钢!“忍”字所蕴含的哲理、一个人对“忍”的理解、“忍”的境界,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职场上的成长速度、高度。一个人内心有多强大、他的个人目标、人生目标、梦想等等,决定了每个人对“忍”的理解与行动,有巨大的差异。

说的通俗一点:一个人,看你最终要的是什么!——这决定了每个人对于“忍”字的理解与践行,是有天壤之别的。

老鬼谈谈个人对人的一些个人看法:(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忍”的两点综述。

第二部分:职场人、社会人,几个必须“忍”的地方

第一部分:对“忍”的两点综述

一、“你想要什么”,决定了你多能忍

历史上有:卧薪尝胆、文王被囚(文王拘而演周易)、胯下之辱、孙膑出逃、司马迁受刑......

现代的:李嘉诚小时候做跑堂的经历、很多明星成名前的心酸与落寞、很多企业家成名前为了发展当“三孙子”的卑躬屈膝.......

能不能“忍”,忍到什么程度,是没有所谓明确标准的。就看自己最终“要什么”了!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整个人类发展史决定了: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设定目标不同、梦想不同,忍耐的承受力是有巨大差异的。

二、对面子的计较、对舍得的评价标准不同,决定了“忍”的承受力、忍耐周期

“面子”这个东西,是客观存在并深植于人的内心的。同时每个人对于“舍得”二字的理解,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选择暂时的忍耐或者立即的反击、回应。也决定了一个人为了某种最终的“得”而可以忍耐的周期长短。

所以,当我们被诋毁、被贬损、被奚落、被误解时,面子因素、性格、对“舍得”的理解,决定了不同的个人反应。

例如:被误解时,有些人选择了立刻去澄清。有些人选择用时间去沉淀。当然,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境,选择是不同的。也涉及到了个人的忍耐力。有些事情,当时去解释效果可能并不好,一时忍不住,反而坏事。还不如靠时间的沉淀来让事情真相大白......

正如老鬼曾经和很多做销售的朋友分享的:并非与客户互动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找到马上解决的策略、方法、话术。有些问题,需要一些时间!因为只有经过几天的沉淀,客户自己就会有潜意识中的情绪转化或者变淡,此时再去解决或许更好。

而有些人,却非常着急的希望老鬼马上给他一个什么方法,希望马上解决.....其实,这种希望马上解决的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忍耐一下,过两天再去解决,可能才是最佳选项。

第二部分:社会人、职场人,必须“忍”的几点建议

作为出身草根的社会人、职场人,如果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快的成长、发展,有更大的各种收获,有几个必须“忍”的方面:(或许下面观点有些地方看着有些“冷血”,望见谅)

一、不要担心那些“无用”之人的看法,减少与无用人群的互动

如果身边有一些喜欢找你吃饭、喝酒、侃大山、娱乐的人,俗称“酒肉朋友”,请不用不好意思、请不要在意这类人对自己的评价,忍住了!因为这没什么意义!

不仅没什么意义,而且,这类人往往是在找人消遣消磨时光而已。吐槽、抱怨、神侃、吹牛等等,是这类酒肉朋友的共性。扔掉就好。

或许是不好意思、在意这些人的评价、自己也形成了吃喝的习惯、也特别喜欢这种场合了......无论什么原因,忍住了!没什么意义!

如果不能 忍住了,你就不会腾出时间。即使现在没其他事情可做,也要忍住了!改变这种习惯才是关键!这样,你才能逐渐的静下心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二、忍住那些让自己大脑一时快乐的事物的诱惑,很多这样的垃圾

网络时代,很多人刷段视频不知不觉就会花去很长时间。其实自己都知道那些全是垃圾!或者说九成以上的垃圾!

多数人被这些无用的、碎片化的、消磨时光的东西给缠住了。

老鬼也会经常无意识下“中招”。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回过神儿来之后,选择拉黑就好!

太多互联网媒体,其实就是利用人喜欢消磨时光、喜欢意淫的毛病,来偷流量的。说一句让大家不舒服的话:人家偷你的时间,能挣钱!能赚取网络上的广告分成、销售业绩!你越喜欢消磨时光,他越挣钱!对你的伤害、影响,人家不仅不在意,内心里还高兴、还希望你消磨更多时间看他制作的垃圾呢!

三、忍住找捷径的意识、潜意识

互联网时代,“捷径”意识侵扰了很多人的意识、潜意识。不由自主的希望找简单的技巧、方法来获得某种技能、方法。

《看懂二十张图,让你掌握易经的精髓》、《学会这几点,让客户求着你合作》、《记住这十条,你也能成为销售高手》、《即兴发言,就是这几招》.......

这种文章,点击量高的离谱。无论你看完后当时感觉如何、多么认可,最终对自己的实际帮助有多大?我想我们自己知道。——但是,还是不由自主的去寻找、点击......

四、忍住抱怨之词、牢骚之语(任何场合、任何人!)

家人:只能为你担忧、为你着急

同事朋友:开始可能会有一点点同情,但之后会是对你的轻视、小瞧、不看好。

领导:看出你的无能与负能量

别去区分对谁可以、对谁不可以。没什么好结果的!

你可以发自内心的向他人请教目前困境该如何面对/解决,让他人感受到你身上的正能量。

你也可以谈出自己在某方面的迷茫,以得到前辈、朋友的意见、建议。让朋友感受到你对个人发展的强烈期盼。

但是,抱怨、牢骚,不可以!永远不可以!忍住了!

五、面对各种问题,忍住自己感性的冲动!

人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面对任何人事物,面对各种情境,首先说:我们可以选择各种应对的策略、方法。

同时最为关键的是:忍住“感性、情绪”操控的行为!让自己多一些理性。即使“发怒、激烈言辞、稍微过激的行为”都要在有理性成分加入的前提下进行的!

忍住那些全靠“情绪、冲动、感性”支撑的行为、言语。

有些时候,可能确实需要发怒、使用激烈的言辞、行动,但这是在理性客观评判的前提下作出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获得更好的结果、目的而进行的!

脑袋发热、冲动下的行为、言语,往往会造成之后不好收场的局面,会让自己在之后陷入不利境地。

不抹杀人感性的因素,人没有感性因素,就是没有“温度”,但要清楚:感性与理性的平衡,能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以上内容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吧。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话题。也希望朋友们私信、留言、提问,老鬼会整理成文章、视频、问答进行分享。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老鬼归来


人常年混迹职场,有着许多身不由己的事情,你或漫不经心,或如履薄冰,一不小心还是会误打误撞进入他人的禁区,变成了被挑衅或欺负的对象,面对领导的破口大骂和同事的刻意刁难,你的忍耐度有多大?什么时候我们需要承受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反击呢?

以下情况请你忍一忍:

1. 提升需忍耐

当一份工作可以给你带来的价值和快乐多于压力和难过时,希望你可以忍耐一下下。工作中难免有枯燥、辛苦、委屈的时候,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跳槽,转行干其他专业,却丢失了常年在岗位上累计的经验和人脉。职位的提升需要实力和机遇两个方面,而自身的修炼需要靠常年的坚持和忍耐,经验累积的越厚,起跳的起点自然会比别人高。

2. 人际关系需忍耐

因为和同事相处不融洽也是大多数人成长受到阻碍,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家都抱着惹不起躲的起的心态,跑到下一个公司,下一个公司就一定好吗?答案是未必。所以,当你被人排挤时,没有触及底线的,请先忍一忍,等你站在他们头上时,他们自会闭嘴。

但是以下3件事千万不能忍

1. 触及底线

什么是底线,每个人的定义不同。我有一个同事,之前在一家互联网上班,常年义务加班没有加班费,生病请假回到公司后被老板破口大骂,而且全勤和旷工费,这样就是没有底线了,周末加班没钱,不加班还扣钱,这种损害到他人经济利益和不通情理的规定就不需要忍,可以找一个下家了。

2. 上升家人

同事、领导再不愉快,有些矛盾争论几句在所难免,少说一句就行,但是上升到家人的,这个是绝对不能忍的。我的做事信条就是:你说我无所谓,我忍;说我家人,对不起,给你脸了,我一定会亲自拿回来。

3. 横来之锅

职场中,最最重要的是有的锅千万不能背,一旦被扣上帽子,可能付出多少努力都摘不下来。团队难免有合作的地方,如果领导误认为是因为你的过失指责你时,一定要勇敢的站出来,别当影子英雄,更何况你帮的那个人还觉得你是只狗熊也不一定。

总的来说,在职场中一定要摆正心态,老话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忍耐可以使我们变得浑厚,但是也不要过于强迫自己,忍无再忍无需再忍。


——END——

职场中,什么是你无法忍受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72, "file_sign": "9850ba57198a1ed2d9c37679e40e5f18\

筱筱炫


从情绪上来说,别人侵犯自己的时候,不可以忍,要用自己的愤怒,告诉别人自己的边界和底线,让别人也知道自己的边界,调整他的行为。

但是,这是要结合自己的目标和愿望。比如路上遇到酒鬼,他侵犯了边界做了不礼貌的事情,但是因为自己有自己的既定的目标和方向,所以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这种事情上面。


所以,忍或者不忍,要看自己要什么,并根据自己想要的做出理性的选择。

但是还有一种处于忍或者不忍之间的做法,就是情绪上不忍,去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的愤怒,但是行为上并不做出什么行动。这个是禅修的方法。


倪振源


这个什么可以忍,什么不可以忍,初看好像有很多,但细细想来又没什么。

这个问题跟人的年纪,性格有关。如果我年轻,如果我性格好强,追求的多。我可能忍和不能忍的就不同。

现在,我经历了幸福的婚姻生活,然后又失去它。人过50了,有什么不可忍的呢。

如果硬要找一些。先说不可以忍的。我不能忍饿,不能忍冷,不能忍别人欺负我女儿和父母,不忍直视父母的老态——心痛无助。其他的都可以忍。


一叶草73


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算是大事,也可以忍让,可以妥协。

原则性问题,即使是小事,也不能忍让,不能妥协。


杨朱学派


原文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现在是:婶可忍叔不可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