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练习书法悟到了哪些“心得”?

独狼


你好!

我通过学习书法有以下一些心得:

1,书法能让人静心。当你打开字帖,铺好了宣纸,拿起毛笔蘸墨的时候,你的心随着也静下来了,然后一笔一画的认真临帖,整个世界仿佛都静下来了。

2.学习书法能了解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往往都是文化名家,他们的作品书法好,内容更好,每临帖的时候先弄懂所临内容的过程也是学习经典文章的过程,无形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修养。

3,学习书法能让人发现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每一个人的字,都是这个人独有的生命密码,字写的格调高的人,人品的格调也高。我们学习古代碑帖,纠正自己书写中的问题,也是在锻炼自己的品性。比如行书写得很快,缺乏节奏感的人,生活中可能也是风风火火急脾气。通过临习书法,其实也涵养了心性。





流云艺朵


也是刚刚学书法的时候,每天大量的写,大量的临帖,但是进步却很慢,死活也入不了帖。有一天一个写书法的朋友来访,他捡起我地上的草稿纸看了看,表情里有些轻蔑的笑意。我把我的困惑说了说,他说你写几个字我看看。我拿起笔来粗粗糙糙写了一大张。朋友说,你写的太快了,你急什么,急着去哪里呢?说完他拿起笔,示范了几个字。他的书写速度与我相比,我的是快进镜头,他是慢镜头。就是这个慢镜头,拯救了我。学书法如孩子学走路,开始你肯定快不了,等你真正学会了走路,想走就走,想跑就跑,随心所欲。

学书法先大后小。起步写巴掌大小的字,接下来写手掌大小的字,再写手掌四分之一大小的字,最后写指头蛋大小的字。这里只是一个大约的比照。总之就是先大后小,原理很简单,从大字往小里写容易,从小往大里写,则不容易。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我都建议先写大字。启功先生也提过这一点。个人深有体会,我临《十七帖》完全按照原贴大小写,后来有人让我写副字,要大,要十七帖的笔法,发现根本就不行。当然这个也和《十七帖》的属性有关,就像一个人写钟繇《宣示表》,很难用《宣示表》的笔法写大字是一个道理。

当年叶问教李小龙功夫的时候第一堂课教的是站桩,站桩是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如果要给中国书法界定一个基本功的话,我的界定是——站立、高执笔、书写《多宝塔碑》。是的,我固执的这么认为,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基本功,尤其对现代学书人来说,这必然是最正确的基本功了。不管你是多大的家,不管你拿了多少奖。我都建议你放下身段,来做这件事——站立、高执笔、书写《多宝塔碑》。这里面有很多学问,但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不打滑,不跑偏。是解决手不抖、脸不红、心不跳的问题,解决你用毛笔表达中国汉字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基本笔画的问题。这一课不补,你就没有抓住中国书法的根,你早晚都会出丑。

说说书论。一些人从来不学习书论,其实是很吃亏的。我以前写字写的极度认真,认真到手心出汗,但字还是写的不理想。后来看到蔡邕的书论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诀窍。是的,书法这个事,你千万不能较真死磕僵化,书写时至少做到两个放松,第一是放松身体,第二是放松心态。身心一放松,笔下才不会僵硬呆板。就好比你看一个人游泳,你看那些游泳高手,在水里面就跟玩儿似的,动作那么随意,又那么协调。再看那些刚学会游泳的人,在水里面搞得排山倒海的,架势很大,姿势很夸张,游的人累,看的人更累。

说说出帖。有个词叫瓜熟蒂落,出帖这件事和瓜熟蒂落是一回事,瓜没熟别硬掰。因为强扭的瓜不甜。一些人早吆喝着自己出帖了,有了自己的风格了,不过你会发现,过两年,这个人的风格又变了。还在变,就是还没有出帖,就是还没有自己的风格。风格就是一个人书体的骨架,你看启功的字,就算你把启功的字撕碎成一片一片扔在那里,只要你捡起来一个字,或者半个字,你就能一眼认出,这是启功的字。出帖,不用急,十月怀胎,时间到了,自然就生了。

说说草书。有句话说“草书无规范,鬼神也难辨”,那么草书的规范是什么?简而言之,草书的规范就是草书符号。什么是草书符号?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写法,一个草书符号可能会代表多个字或者偏旁。(下图)草书符号就相当于汉字的字根,所以,学习草书的朋友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要对草书符号学习和掌握。至于狂草,其实很多地方已然脱离了草书符号约束,不过你要是较真研究的话,狂草也有一定的规范可寻,不是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


孟南937承传民族文化


我上大学开始学书法,三年。毕业之后到现在,时隔五年从新拿起笔,有很多不一样的体会。当年我是魏碑出身,后练礼器碑。散氏盘练过一段时间,转行书以后练的圣教,后来练蔡襄,现在研习赵孟頫。这是我在书法道路上的历程,来说说我的体会吧。魏碑也好,礼器也好,一点都不喜欢都是老师逼着练的,越到后来越发展这段历程才是最重要的,为将来打下了基础。通过篆隶及魏碑的练习,学的是一些基础用笔方法,驾驭毛笔的能力,也了解到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说白了就是遵循古法。那个时候不懂碑帖和墨本的区别,到后来转行之后练圣教,虽然喜欢,但是好多字是看不出笔法的,写的很烂。然后开始练蔡襄的澄心堂帖,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练不下去了,所以说兴趣也特别重要。毕业之后参加工作五年没动过笔,最近又拿起笔。选谁的贴呢,碑帖不会再选,最后选的赵孟頫的赤壁赋。多年不练了生疏的很,不过很是喜欢他的字体,用笔方法也能看的清,一直坚持着。

总结一下。

1.一定要打好基础,要临帖,尊古法、学用笔

2.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兴趣是坚持的动力

3.后期选帖方面,不要选碑帖,要选择有墨本存世的书法家作品。

最后奉上一张最近临的赤壁赋,五年不练手生的很,望书友多多指点



提笔和青春说再见


十多年前,碰到一位自称写了50年书法的老者,现场写了几个字,大家拍手叫好,不过我从心里觉得他的字写的很烂,烂的原因很简单,老先生只是自己在哪里鬼画了50年,根本没有临过帖。到如今,其实学书法的人不临帖在那里一边鬼画一边自我陶醉者大有人在,我可以断言,一个人学书法,如果不临帖,不从古人那里学习法度汲取营养,就算写100年,照样写不出结果来,最多是江湖体,拿来忽悠外行而已。


也是刚刚学书法的时候,每天大量的写,大量的临帖,但是进步却很慢,死活也入不了帖。有一天一个写书法的朋友来访,他捡起我地上的草稿纸看了看,表情里有些轻蔑的笑意。我把我的困惑说了说,他说你写几个字我看看。我拿起笔来粗粗糙糙写了一大张。朋友说,你写的太快了,你急什么,急着去哪里呢?说完他拿起笔,示范了几个字。他的书写速度与我相比,我的是快进镜头,他是慢镜头。就是这个慢镜头,拯救了我。学书法如孩子学走路,开始你肯定快不了,等你真正学会了走路,想走就走,想跑就跑,随心所欲。


学书法先大后小。起步写巴掌大小的字,接下来写手掌大小的字,再写手掌四分之一大小的字,最后写指头蛋大小的字。这里只是一个大约的比照。总之就是先大后小,原理很简单,从大字往小里写容易,从小往大里写,则不容易。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我都建议先写大字。启功先生也提过这一点。个人深有体会,我临《十七帖》完全按照原贴大小写,后来有人让我写副字,要大,要十七帖的笔法,发现根本就不行。当然这个也和《十七帖》的属性有关,就像一个人写钟繇《宣示表》,很难用《宣示表》的笔法写大字是一个道理。


当年叶问教李小龙功夫的时候第一堂课教的是站桩,站桩是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如果要给中国书法界定一个基本功的话,我的界定是——站立、高执笔、书写《多宝塔碑》。是的,我固执的这么认为,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基本功,尤其对现代学书人来说,这必然是最正确的基本功了。不管你是多大的家,不管你拿了多少奖。我都建议你放下身段,来做这件事——站立、高执笔、书写《多宝塔碑》。这里面有很多学问,但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不打滑,不跑偏。是解决手不抖、脸不红、心不跳的问题,解决你用毛笔表达中国汉字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基本笔画的问题。这一课不补,你就没有抓住中国书法的根,你早晚都会出丑。


说说书论。一些人从来不学习书论,其实是很吃亏的。我以前写字写的极度认真,认真到手心出汗,但字还是写的不理想。后来看到蔡邕的书论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诀窍。是的,书法这个事,你千万不能较真死磕僵化,书写时至少做到两个放松,第一是放松身体,第二是放松心态。身心一放松,笔下才不会僵硬呆板。就好比你看一个人游泳,你看那些游泳高手,在水里面就跟玩儿似的,动作那么随意,又那么协调。再看那些刚学会游泳的人,在水里面搞得排山倒海的,架势很大,姿势很夸张,游的人累,看的人更累。


说说出帖。有个词叫瓜熟蒂落,出帖这件事和瓜熟蒂落是一回事,瓜没熟别硬掰。因为强扭的瓜不甜。一些人早吆喝着自己出帖了,有了自己的风格了,不过你会发现,过两年,这个人的风格又变了。还在变,就是还没有出帖,就是还没有自己的风格。风格就是一个人书体的骨架,你看启功的字,就算你把启功的字撕碎成一片一片扔在那里,只要你捡起来一个字,或者半个字,你就能一眼认出,这是启功的字。出帖,不用急,十月怀胎,时间到了,自然就生了。


说说草书。有句话说“草书无规范,鬼神也难辨”,那么草书的规范是什么?简而言之,草书的规范就是草书符号。什么是草书符号?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写法,一个草书符号可能会代表多个字或者偏旁。(下图)草书符号就相当于汉字的字根,所以,学习草书的朋友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要对草书符号学习和掌握。至于狂草,其实很多地方已然脱离了草书符号约束,不过你要是较真研究的话,狂草也有一定的规范可寻,不是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


水滴国学


我发现,成年人与小孩子练书法有个最大的不同,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告诉她怎么学她就怎么学。大人就像一张报纸,你告诉他学习的方法了,他还是要自己再去找找有没有捷径。

很多人都知道学习书法要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一边对着写,而对于摹帖很多人多半看不上,我之前就是这样的。但是去年下半年我女儿开始练书法,在学校参加的书法班,老师一开始就是让她们摹,就是用一张比较透明的纸,覆盖在上面描着写。

苏轼说“信👋自然,动有姿态”,即是说的书法的天分。天分高其书法自然灵动洒脱,能沁人心脾,能给人以振奋。如米芾的行书,翰逸神飞,观之令人心旷神怡;如祝枝山的草书,率意灵巧,观之令人拍案叫好,玩之不知其倦,览之莫识其端。如果天分不高,纵令技巧熟练,也只是情调寡淡,索然无趣,如文征明的行书线条单薄,了无情趣,是天分少的缘故。

毛笔字不是三两天就能学会的,是需要时间去练习的,初步学习的时候对于我这种急性子的人来说是非常难的,毕竟书法是不能急于求成的,但是随着时间的磨合,我也学会了心平气和的去写,一点一点的去练习。学习书法重要的是打好基础,不管什么字体,下笔后,动作必须要连贯顺畅, 要注意收笔的地方。练习书法就是在练习自身的性格,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格。

习书法的同时我们要不断的自我超越,自己认为怎么样才能写得好看就怎么写,不去大胆的自行创作,是不会练就好的书法的。学习书法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辨别一幅作品的h好坏,有的作品看起来美观大方,活泼灵动,让人看起来很舒服,有的作品一看就是很奇怪,让人感觉不舒服。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对于作品的评价也就不同。总体来说,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能够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价值的好习惯。练习书法贵在坚持,没有捷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要不懈的努力坚持去练习,不断的超越自我,一定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小男孩跳跳舞学学习




狂草控


我五年级时候开始跟老师书法,开始是学柳公权,学习了一个暑假,后来陆续学习了颜真卿、行书、草书!那时候没有把书法当什么来学,就当练手好字,爱好来学!到了高中慢慢就淡了,每年过年就写下对联,平时都没有怎么写,生疏了很多!总结一下就是学书法就要经常练习,临各个名人的帖,学习他们的用笔,技法,运笔,特点。


乐雅学堂


我通过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这一年之中,我练习书法悟到了两个心得:第一、临帖当中不能忽视摹帖的重要性;第二、不能忽视读帖,读帖能让你事半功倍。

学习书法心得之一:再说临摹

我发现,成年人与小孩子练书法有个最大的不同,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告诉她怎么学她就怎么学。大人就像一张报纸,你告诉他学习的方法了,他还是要自己再去找找有没有捷径。

很多人都知道学习书法要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一边对着写,而对于摹帖很多人多半看不上,我之前就是这样的。但是去年下半年我女儿开始练书法,在学校参加的书法班,老师一开始就是让她们摹,就是用一张比较透明的纸,覆盖在上面描着写。

这样摹写进行了一个学期,到了过完年,下半个学期的时候,虽然加入了临写,但摹写一直没有断。而且是,先摹一遍,再用纸覆盖着单钩一遍,然后对照着再单钩一遍,然后再临帖,最后再用双钩的方法摹一遍。

这种教学方法学习下来,没想到孩子的书法进步非常快,上半个学期还没看出什么,到了这学期就进步非常明显了。所以,我自己总结就是,之前自己练,没有老师指导,确实忽略了摹写的重要性。

学习书法心得之二:读帖让你事半功倍

很多人学习书法,非常忽略读帖,就是天天对着临,但是进步很缓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或者说你练习书法遇到了瓶颈的时候,建议加大读帖的力度。

读帖有两种,一种是精读,一种是泛读。

精读就是你现在在学哪本字帖,就建议你从网上买上一套这本字帖的拓本,挂在屋里,有事没事就看看。看的时候,琢磨他的用笔是怎么用笔的,他的结字有哪些特点和规律。这样会让你在临帖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

泛读就是建议你多去看看历代书家的各种作品,最好是把书法史好好读一遍,增加你对书法的理解。我因为做自媒体这块,需要翻阅大量的书法史资料,今年上半年,练字的时间少了,但因为天天要看很多书家的介绍和字帖的鉴赏,反而让自己的字进步不少。

以上就是近期学习书法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不知道您学习书法有哪些心得,不妨我们交流一下。


翰墨今香


我毕业分配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努力奋战于基础教育第一线,并多次主动要求到偏远山区支教。在休闲时间专注于中国书法的学习和书写,并在教学上实践,发表多篇书法教学论文,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的课堂教育理念按学生兴趣学习,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我希望我的每个学生快乐成长,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团结友爱,我希望学生们因为有我而喜欢学校,更爱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卓越的教育就是唤醒每个孩子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放飞梦想!

写好中国字,做更好自己,每天用一颗平平淡淡的心去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亦是如此的绚丽多彩!平平淡淡是一种胸怀。当你拥有了一颗平平淡淡之心,你就拥有了宁静、淡泊,从容和美好。

为人师,写好字,希望能坚持一辈子,做一个平凡人,与世无争: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工作!争创更大的获得感,追求永久的幸福感。








吴林富167633947


二十几年的书法学习,有几点体会:

1、要有好的思想、观念、方法。

思想先进才能高屋建瓴,观念领先才能出门有路,方法正确才能日有进益。学习书法要登高望远,要迈着正确的步伐前行,抵达那个遥不可及的目的地。

2、要勤奋。

勤奋即是要按着正确的方法加大训练量,孰能生巧,量变才有质变。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论羊欣的书法“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为不熟练之故也!

3、要有天分。

苏轼说“信👋自然,动有姿态”,即是说的书法的天分。天分高其书法自然灵动洒脱,能沁人心脾,能给人以振奋。如米芾的行书,翰逸神飞,观之令人心旷神怡;如祝枝山的草书,率意灵巧,观之令人拍案叫好,玩之不知其倦,览之莫识其端。如果天分不高,纵令技巧熟练,也只是情调寡淡,索然无趣,如文征明的行书线条单薄,了无情趣,是天分少的缘故。

4、要有学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胸中有丘壑,笔底自然才有波澜。书法可贵之处在于气质沉雄,多读书,多阅历,多交游,多观摩,才能潇洒利落流露于字里行间。

5、要渐变,不能突变。

王羲之书法“末年方妙”,是因为他多方学习,转益多师,长年累月地积淀,慢慢才形成了他的书法风格;米芾年少时“集古字”,中年后才渐成自家面目。几乎所有书法大家的成长之路都是慢慢养成,非一蹴而就。如果刻意去变化,终究不是自然,沦入“作”意,境界当不高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