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書生家貧未娶,73歲得中探花,皇帝賜婚23歲宮女,留下一首妙詩!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時人作詩調侃:五十年前二十三!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時人作詩調侃: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1/范進的堅持與收穫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古代讀書人往往都步入一個誤區,那就是要以才學抽換功名,學識與考功俱佳的人,並非多數,能少年成名者,鳳毛麟角。更多的人卻是,從青春少年,一直考到皓首白髮,而不悔。

比如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畫的典型人物范進,就是這一制度下掙扎求生的代表。范進50多歲了仍是個童生,由於沒有謀生本領,家中窮苦不堪,12月的天氣還穿著單衣服,“凍得直髮抖”。為此,他那做屠夫的岳父,沒少數落與羞辱他。

後來,主試官看他年老可憐,非常同情他,讓他中了舉人。范進中舉後,巨大的喜悅,竟他失心癲狂,瘋瘋癲癲地跑到大街上撒歡。范進之所以如此堅持,因為,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得知范進中舉後,他的岳丈胡屠戶的臉色立馬就變了,由從前的對他不屑一顧變為阿諛奉承,同縣的書生,甚至縣令,也紛紛跑來巴結。范進中舉後,因丁母憂,過了三年才進京會試。結果,又中了進士,授職部屬,考選御史,數年後,欽點山東學道,成為主管一省學子命運的最高長官。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范進只是吳敬梓經讀者塑造的文學形象,其實,在歷史的現實中,有范進這般經歷的人,也大有人在。有個成語,叫“屢敗屢戰”,歷代科舉的戰場上,就有許多永不言敗的勇士。看著那些皓首白髮的老考生,就連皇帝也於心難安了,最後想了個辦法,給那些永不言敗者以安慰——那就是源起於北宋的特秦名制度。

2/考到最後總得給個說法

宋代科考,就推出了一項專門針對那些屢考不中的老考生的優惠制度——特奏名。所謂特奏名,《宋史·選舉志一》作了十分明確的論述:“凡士貢於鄉而屢細於禮部,或廷試所不錄者,積前後舉數,參其年而差等之,遇親策士則別籍其名以奏,徑許附試,故日特奏名。”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所以,特奏名,又稱恩科、恩榜,意謂那些以特奏名身份獲得出身的人,是皇帝或朝廷賜予他們的一種特殊恩例。一個普通的讀書人甚至工商、農家子弟,一旦成為特奏名進士以後,就可以躋身官僚隊伍,即使多數人不能出官,也足以使自己成為地方“鄉賢”。

北宋前期,凡獲得特奏名者,不必再經殿試,即可授予出身。隨著特奏名人數的不斷增加,為了分出成績優劣,以作為區別授予官職高低的依據,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起,才有特奏名須赴殿試的要求,時間一般定在正奏名進士殿試的次日。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但是,特奏名殿試比正奏名殿試要容易和簡單。如,宋仁宗景祜四年(1037年)三月十九日詔曰:“南省特奏名進士,只試論一首、詩一首;諸科對義五道。內年老者特與免試。”熙寧變法後,特奏名殿試亦與正奏名進士一樣,改試策一道,策題也較正奏名容易得多。

最搞笑的是,宋神宗元豐年間的一次特奏名殿試,一位七十餘歲的老儒生,拿到試題後,不知如何作答,只在試卷裡只寫了“臣老矣,不能為文也,伏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幾個字,就獲得“特給初品官,食俸終身”的優待。由此可以說明,特奏名的考試就是走一過場,只要條件夠了,該給的待遇,一個也不會少。

3/引起皇帝共鳴的古稀考生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這些老儒生中,也有如范進一樣,憑自己實力上位的。今天老黃要給你介紹的這位“常敗老生”,歷經十數戰後,最終以自己的真才實學,力拔“探花”,不過,奪取探花的那一年,已是73歲高齡的老者了。這位古稀探花,就是南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的探花郎陳修。

陳修,福州人,家世不祥,肯定不是富裕之家,這個後文會有交代。陳修的一生,一直以科舉為念,從北宋一直考到南宋,結果,他遇到了伯樂——宋高宗。據史料記載,陳修當年考試的試題是《四海想中興之美賦》。由於久經沙場,雖然年愈古稀,陳修仍文思泉湧,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規定的動作。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試卷上交後,陳修像往年一樣,並未抱太大希望,但是,令他意外的是,這一次,他的文章卻受到了噹噹朝老大宋高宗的青睞,尤其是文中第五韻的隔對:“蔥嶺金堤,不日復廣輪之土;泰山玉牒,何時清封禪之塵。”讓高宗趙構大呼“妙句”,口頭稱讚不算,趙構還親自將此聯書寫於紙,貼在大殿的牆壁上(“親書此聯於幅紙,黏之殿壁”)。

趙構為何如此欣賞陳修的這一韻句呢?原來,這兩句正好說到趙構的心坎上了。“蔥嶺金堤,不日復廣輪之土;泰山玉牒,何時清封禪之塵。”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就是,我大宋被金國軍隊侵略的疆土,終有一天會被我大宋光復;希望到那一天,皇上可以到泰山之上舉行封禪大典,恢復大宋的昔日榮光。

這不正是偏安一隅的宋高宗所要表現給天下人看的“宏大理想”嗎?也許是真喜歡,也許只是在臣子們面前做做樣子,宋高宗才將陳修的這兩句寫在紙上,貼到宮殿的牆壁上,沒事時就朗吟一番。

4/只要成功,什麼時候都不晚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到了新科進士唱名(殿試後,皇帝呼名召見新科進士,叫做唱名)那一天,當喊道陳修的時候,宋高宗看到的竟是個滿臉皺紋、行走坐臥都有些吃力的老者,便問道:“你就是陳修?”陳修回答是的。這時的宋高宗仍意猶未盡,當著陳修及朝臣與眾進士的面,朗誦起陳修的那兩句賦來。朗誦完畢後,宋高宗“悽然出涕”傷心地流起了眼淚,因為宋高宗通過這幾句賦,想起了靖康年間大宋國破家亡的慘劇,所以感慨不已。

抒了情,做了戲後,宋高宗這才轉稱話題,詢問起家常來。趙構問陳修:“卿年幾何?”其實是宋高宗覺得陳修面容看起來很老,不好明說。陳修如實回答說:“臣年七十三矣。”都七十多了,應該是子孫滿堂了,於是,宋高宗接著問道:“卿有几子?”陳修的回答,卻一下把趙構給弄懞了。陳修說:“臣未娶妻,所以無子。”

一生未娶,說明家境不好,為搏功名考試到老,說明有追求,高宗皇帝感覺一下子喜歡上這個小老頭了,於是,當場賜婚,將一個年僅23歲的施姓宮女賞給老陳做老婆,並且,還陪送了豐厚的嫁妝。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陳修,福州人,解試“四海想中興之美賦”,第五韻隔對雲:“蔥嶺金堤,不日復廣輪之土;泰山玉牒,何時清封禪之塵。”時諸郡試卷多經御覽.高宗親書此聯於幅紙。黏之殿壁。及唱名,玉音雲:“卿便是陳修?”吟誦此聯,悽然出涕,問卿年幾何,對曰:“臣年七十三。”問卿有几子,對曰:“臣尚未娶。”乃詔出內人施氏嫁之,年二十三,貲奩甚厚。

5/老夫少妻也是佳話

活到73歲的陳修,終於成為人生的大贏家,功名利祿美人芳宅,一樣都不少。只是,老陳的年歲太大了,輕易得來的這些身外之物,不知還能享受多久?

73歲探花娶23歲宮女,作詩自嘲: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老夫少妻的陳修,因此成了當時人們爭相調侃的對象,另有好事者,還編了兩句詩來調侃陳修:“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其實,這兩句的作者另有其人,是摘自宋人詹文的《登科後解嘲》:

讀盡詩書五六擔,老來方得一青衫。

佳人問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用來調侃陳修的兩句詩,就是化用《登科後解嘲》的後二句的。只是,無論外人如何調侃,陳修畢竟已是人生贏家,笑到了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