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魏延会像诸葛亮预测的谋反吗?要是他不死,会争蜀国的军权吗?

大马哈鱼12


按照魏延其人的具体情况,魏延在诸葛亮亡故后他认为没有人能治得住他一定会谋反,夺取蜀国的军权。

魏延其人实际是爱护士兵,骁勇善战,很有军事才能的。但是他的缺点是飞扬跋扈,自高自大 。关羽战长沙时候,魏延向韩玄韩太守请求出战关羽。韩太守说,我们强将如云,还用不着你立头功。当时好几员大将出战被关羽斩杀,老将黄忠和关羽斗了个旗鼓相当。韩太守确疑黄忠有谋反之心,欲杀。魏延替黄忠求情,韩太守确疑二人都想反,欲杀二人。魏延立反杀了黄太守并救了黄忠,随后降关羽。从此看,虽然韩太守刚愎自用,但魏延也确是锋芒毕露。

魏延归顺刘备以后也是很尽心尽力的,当时很多地方的打仗魏延都是当先锋,但是诸葛亮说魏延久后必反。魏延和黄忠说过,当时黄忠说:刘备的兵马多数都是后来投奔的,那这些人都是不忠不义的人吗?我跟你是一样的,在长沙投奔的主公。魏延当时说:那诸葛军师这么防备我,让我怎么做?黄忠说:让他怀疑去,咱们做好咱们的事,咱们就是一介武夫,你多立功,让军师后悔。魏延当时也是听了黄忠的话,很多打仗的事魏延都是请求出战立功,但是到最后诸葛亮和刘备也是防备他,冷落他。从侧面来说反映了魏延平时说话做事比较强势,难以驾驭。

最主要的是魏延和两个人的矛盾极度恶化,一个是刘备的宗亲刘琰,一个是诸葛亮的长史杨仪。至于魏延之死的直接原因,其责任更不在诸葛亮,这是杨魏争斗的结果其主要责任还是在魏延自己,他在诸葛亮死后违其遗命,为泄私愤率军先攻杨仪,而士卒不从。皆因他自大狂妄,审时度势不明,这变故给了杨仪一个机会,使其自取其祸而已。故后来杨仪用诸葛亮所设之计,诱杀了魏延。

综上所述,根据魏延平时自高自大、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主要特点,如果不死,必定会清除异己、拥兵自重、造反夺权的。


刘文广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其实一直是郁郁不得志,即使从罗贯中先生的笔下预估,魏延也不会谋反,我们可以从一些人物关系的细节中发现其不会谋反的佐证。


魏延此人,一生血战沙场,无论是跟随先主刘备还是后有诸葛武侯,都是功勋卓越,刘备在时,甚是器重魏延,公元219年,即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令其为汉中太守,刘备这一棋出乎所有人意料,但是魏延确实能担此重任。可见魏延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之高,在刘备第一批创业者陆续死后,唯有诸葛亮可以压制住魏延,而且魏延对诸葛亮用兵布阵时有意见和分歧。这其中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子午谷奇袭长安,一向稳扎稳打的诸葛亮认为此计甚悬,没有应允,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子午谷奇袭是否能够成功,但是从魏延在战场的表现来看,魏延此人有勇有谋,后蜀一把手诸葛亮对其掌控都有一些力不从心,所以在担心自己死后,魏延绝对会争权而且无人是其对手,故而布下“谁敢杀我”这一锦囊妙计。


魏延此人勇猛过人,但是性格却有些高傲,而且性情比较暴躁。在蜀汉阵营里,杨仪与魏延矛盾甚深,诸葛亮在世时,尚能调解二人冲突,诸葛亮死后,二人之争必有一死,而且会牵涉到蜀国的根基稳定,所以,诸葛亮设计将其除掉,留下一帮好人缘且踏实过日子的蜀国政权结构人,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不过在《魏略》中,记载为杨仪为除掉魏延,谣言其欲北上投敌,故发兵攻之,魏延深知若迎战必被诬陷,故而只逃而避战,终被杀掉,杨仪脚踩魏延头颅,并诛其三族。


我想,大概是魏延魏文长行事太过于刚愎自用,而没有与其他人搞好关系,最终才惹得杀身之祸,再者以诸葛亮为代表的稳字当头派,也是担心日后魏延掌权后会牵涉很多自己集团的人,故而才会除掉他。但是,从魏延各种表现来说,此人绝无谋反之心。


兰陵郡主


魏延就是因为争权才死的好么。

另外题主能不能前边说演义,后边说历史?

正史里诸葛亮哪里说魏延会反?

魏延受到董允、蒋琬、杨仪、费祎的联合“陷害”。

刘禅问:杨仪和魏延哪个反了?

董允、蒋琬查都没查,直接说魏延反。

蒋琬就带兵去平乱,走半道听说魏延死了,才领兵回去。

试问,他就不怕是杨仪反?

诸葛亮活,魏延便能活,因为诸葛亮能用魏延。其他诸如蒋琬、费祎等人可压不住魏延。

蜀汉第一位汉中太守,这是随便一个人能当的?

刘备为拿下汉中,硬生生将荆州一分为二来安抚孙权,可见汉中对刘备的重要性。这么重要的地方,若不是刘备亲信来守卫,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

另外在多说一些个人猜测,诸葛亮没准也掺和其中。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魏延同杨仪等人的矛盾,他却无可奈何。他活着还能管控住,死了却无能为力。

蜀汉不能乱,也乱不起。诸葛亮必须选择一方,他选的是杨仪蒋琬,原因是魏延威望、能力太强。

诸葛亮能保证自己不篡权,他能保证魏延不篡权吗?魏延活着,他会同杨仪、蒋琬等人闹腾,可能将蜀汉刚刚积攒的家底耗光,加上魏延对刘禅的威胁,于是诸葛亮暗令某些人,在自己死后除掉魏延也不是不可能。

这个人很可能是王平。王平是曹魏降将,在诸葛亮手里得到重用,俩人很可能关系不一般。

当然仅是个人猜测。


卧牛说历史


三国时期,蜀汉的魏延始终是一个比较充满争议的人物。由于其能力的出众,故而其在蜀汉后期凋零的阵营当中属于“鹤立鸡群”的存在,同时又因为其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的艺术化处理,而被人们认为是一个难以驾驭,脑有“反骨”之人。

那么关于魏延之死,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核心问题便是魏延究竟有没有造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当时的情况,深入的进行分析一下。

一、促使魏延可能造反的几个要素

对于蜀汉,魏延是一个将军,而对于我们后世,魏延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政治人物。对于政治人物的分析,必须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来进行判断,而不是单纯的想与不想的问题。那么魏延造反可能牵涉那些因素呢?

这里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首先是诸葛亮生前对于魏延的态度,究竟魏延在蜀汉是否受到了打压,而存在不平之心;其次,是魏延最大的政治对手究竟是谁,有没有必要通过造反来打败这个对手;第三,魏延造反究竟有多少胜算。

唯有把这三个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我们才能最终确定魏延当时所面临的形势,进而明确他到底有没有造反。因为,唯有遭到打压心中不忿,魏延才有造反的情绪动机;唯有明确魏延的政治对手的情况,才能判断魏延可能采取的手段;唯有明确其造反的胜算,才能最终确定其是否会走上造反之路!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着这几个要素来进行全面分析。

二、魏延是否遭到了诸葛亮的打压

我们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会形成一种印象,即诸葛亮生前始终对魏延抱有一种压制、警惕、防范的态度,在伐魏的问题上多次否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且在死后又留有遗计命马岱最终斩杀魏延。那么事实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一看魏延在诸葛亮主政时期所担任的职务:丞相府司马和凉州刺史!

首先说丞相府司马。这实际上是丞相府内设官职,其主要的职能是参赞军议,在最终确定战争方案层面具有丞相府属官之中第一发言权。那么,诸葛亮肯让魏延担任自己的丞相府内部属官,可见其对于魏延还是比较信任的;而魏延的地位又是参赞军务的第一人,那就说明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能力是极为重视的。

其次再说凉州刺史。凉州实际上是属于曹魏集团的控制区域,但是这一区域恰恰就是诸葛亮北伐时期的重要目标,是夺取关中的跳板!那么把魏延放在这个位置上寓意就很深刻了:说明魏延将是其未来重点培养攻取并坐镇凉州的重要将领!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能够发现,诸葛亮对于魏延不仅没有打压,而是极为倚重并且还期望对其加以培养。

三、魏延的最大政敌是谁

根据《三国志》陈寿的记载,魏延一生桀骜不驯与周遭官员同僚关系一向不好,而这些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能够对构成致命的威胁: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

杨仪此人能力极强,每逢诸葛亮出征都会把军队调度、粮草供应、辎重车辆等相关繁杂的保障工作交给杨仪,而杨仪每一次都能够极为妥当的完成。也正因为如此,杨仪在丞相府的地位实际上和魏延属于旗鼓相当。

但是非常不巧的是,杨仪此人却是出了名的心胸狭隘,对人更是锱铢必较、睚眦必报!那么这样一个人在丞相府内与性格强势的魏延共事,两个人算是针尖对麦芒成为了死敌。而在这过程中诸葛亮态度始终保持中立,一方面是其为人公允,情感上没有任何的偏向;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让两个人相互争斗而自己居中制衡的意思。正是在诸葛亮这般放任之下,使得魏延和杨仪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但是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杨仪虽然深受诸葛亮的看重,但是其并非权臣,在朝中也没有党羽,所以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同时杨仪只是诸葛亮倚重的人物,而非刘禅倚重的人物,这一点很重要!

那么综上所述,对付杨仪这样一个人,魏延当然并非只有造反夺权一条路可以走!

四、魏延造反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如果魏延真的造反,其成功的几率问题。

首先,魏延的核心力量。魏延在蜀汉集团当中实际上是一个纯粹的武将,而且是桀骜不驯的武将。这样一个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孤城”,在朝没有党羽,在民间也没有蜀中豪族的支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际掌控的力量不过就是千余人的部曲队伍。依靠这样一支队伍队伍想要造反成功,恐怕比诸葛亮北伐还要难吧?

其次,魏延造反的时机。按照历史,魏延如果真的造反,应该是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而当时的蜀汉政权实际上是比较稳固的,尤其是还有能力北伐曹魏,可见其整体军事实力是比较强的。而魏延本人并不能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所以在硬实力对比上明显处于下风。而从后来的历史判断,魏延在返回成都的途中,麾下部队纷纷逃散,可见当时蜀汉政权无论在军力上还是政治民心上都可以碾压魏延。

那么,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可以看出,魏延在造反一途上,既没有“人和”也没有“天时”,至于“地利”,毫无疑问更在蜀汉一边,所以其造反成功的可能性简直就是微乎其微。

五、定论

综合前文三大点,我们可以看出魏延没有受到诸葛亮的打压,首先就没有造反的情绪驱动;其次对付杨仪这个人,魏延也并非只有造反一条路可以走,其明显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第三,魏延造反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而魏延本人乃是大将之材,如此清楚的态势他难道会分析不清楚吗?所以,基本可以定论,他不会造反!

所以,这样我们反过来推导,就可以知道:魏延实际上是被诬陷的,杨仪只不过是先一步到了成都,给刘禅造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使得魏延直接被钉死在造反的“耻辱柱”上,最终导致了魏延兵败被杀。

六、假设魏延不死又会是什么结果

那么,要是杨仪的阴谋败露,而魏延并未身死,其后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他一定会争夺蜀汉的军事大权,但结果一定会失败!

魏延之所以会争军权,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是蜀汉资历最老,能力最强的武将了!依照他的性格,自然是“舍我其谁”,这个位置必然该我来坐!

但是,同样是因为魏延的性格,其本身并不能得到文官、武将一系的完全认可,或者说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可;由于其身为“孤臣”,所以在政治上又没有特定利益集团的支持,这种先天的缺陷必然导致最终争权失败。

既然争不到,而你魏延偏偏还要去争,那么最终也必然会落得个身死的结果!

好,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是华夏问长安,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喜欢我就关注我!


华夏问长安


历史上没有这事,所以只能谈演义

演义的话,原文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孔明曰:“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前一句“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看上去也是魏延不忠的理由之一,实际没什么说服力。因为就在同一回中:

金旋走至城边,城上乱箭射下。旋惊视之,见巩志立于城上曰:“汝不顺天时,自取败亡,吾与百姓自降刘矣。”言未毕,一箭射中金旋面门,坠于马下,军士割头献张飞。巩志出城纳降,飞就令巩志赍印绶,往桂阳见玄德。玄德大喜,遂令巩志代金旋之职。

巩志同样是杀主献城,甚至性质比魏延还要恶劣(韩玄旁白描述“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杀他是众望所归,金旋没有这类评价。)但投降后的待遇和魏延截然不同,不仅没有受惩罚还得了太守职位。

所以诸葛亮要杀魏延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理由:脑后有反骨

因为脑后有反骨,所以久后必反。

和的卢马必定妨主一个道理。简单粗暴的作者设定,不需要更多解释。





萌娘播客


小说和电视剧中魏延必反,从他一露面就被诸葛亮定好了结局:脑后有反骨,将来必反。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死在了五丈原。魏延非常不满诸葛亮对职权的分工,果然造反,而诸葛亮也早就料到了这样的场景,于是他给马岱留下锦囊,在魏延高呼“谁敢杀我”时,马岱手起刀落,将魏延斩于马下。

假如魏延不死必争兵权。其实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一直重用着魏延,给魏延掌握一半兵权,诸葛在世之时魏延尚且有所忌惮,诸葛亮死后兵权全部落入魏延之手,对于权利如此看重的魏延来说,此时叫他让出军权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们有别的看法关注一下或者在下方评论。



流云小生


魏延没想谋反,诸葛亮也没有做过这种预测。诸葛亮虽然没有采纳魏延出子午谷取长安的计划,但一直对他是器重的。

亮深惜(杨)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三国志·杨仪传》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適卒,秘不发丧……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三国志·魏延传》

还有另一种说法:

《魏延传》注引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魏略》的说法不太可靠,但起码说明魏延从未有过投靠魏国的打算。

不过魏延当时已经官至“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就爵位职务而言几乎是诸葛亮之下第一人,不可能不想再进一步位极人臣,如果他没有和杨仪闹内讧,而是遵命回朝,肯定也不会甘居人下,争权之事是免不了的。但魏延出身寒微,不能取得世家大族支持,只能靠军事强力,必然造成蜀汉剧变上下离心。

很可能诸葛亮也看到了这一点,为了他身后长治久安,无奈的牺牲了魏延。


真正鳄鱼不哭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简单阐述一下的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魏延是蜀汉的大将,刘备入川时,魏延屡立战功,深受刘备气重,刘备即位后拜魏延为镇北将军。在《三国演义》跟随诸葛亮北伐,提出由子午谷袭取关中,但遭到诸葛亮坚决反对。诸葛亮看魏延有反骨,怕日后会谋反,所以在北伐战争中一直压制魏延,魏延和关羽其实是一样的性格,高傲,他总觉得诸葛亮北伐太谨慎,魏延是抗曹的,不会因为诸葛亮的死就放弃北伐,诸葛亮病故后魏延正好可以放开手与曹军一战,诸葛亮也料到这一点,因为北伐的军队是蜀汉的全部命脉,不得有任何闪失,所以他不会把蜀汉的命运压在魏延手里,所以才命杨议传令撤军,魏延自然很气愤,不想撤军,因此马岱听从诸葛亮遗愿杀害魏延,其实魏延并没有谋反之心,他只是想继续北伐,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小龙女影视记


这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个人觉得他不会谋反,但是对于军权争夺,这个到很有可能。

魏延一生立过无数战功,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但是他性格孤傲,脾气不好,很多人让着他,只有长史杨仪不给他面子,常常与他发生冲突,魏延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要拔刀杀了杨仪。

费祎经常帮两人调和,但尽管如此,两人矛盾越积越深,终于在诸葛亮死后,两人发生争斗,最终魏延落败而亡。这跟魏延谋反是没有关系的,为什么这样说?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的情节:诸葛亮害怕自己死后没人镇的住魏延,所以与杨仪、费祎、姜维等人秘议,设计除掉了魏延。

《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魏延并没打算投降曹操,他只想杀掉杨仪。甚至《魏略》里面记载的是魏延受到诸葛亮临死前重托,只是杨仪害怕魏延相害,便造谣魏延要谋反,最终设计害死魏延。

不管是哪一种记载,个人觉得魏延都没有必要造反。因为魏延也是很有抱负的一个人,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不止一次建议自己带一支队伍由子午路直取长安,这其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妙计,但诸葛亮生性谨慎,予以否决了。诸葛亮一死,蜀国可以打仗的除了魏延,姜维勉强算一个,这时候魏延的策略很大概率可以得到实施,他也很可能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魏延不可能投降曹操。

当然,要实施他的计划,他必须首先得到军权,这就是为什么说他有可能夺取蜀国军权的原因。


秦曰汉云


在历史上魏延是被黑最很的人之一,魏延根本没有谋反,他只想在他领导之下建功立业,若他要谋反有两个方法:A,带领自己属下剿杀蜀军当时最高指挥人杨仪或姜维,以魏延当时是军事二把手且资历武功可以说第一的实力,他是能做到的,然后伪造诸葛亮遗令煽动其它人,B投靠魏军,但他都没有做,他只烧了蜀军回国找栈道,以阻止蜀军回国而去打魏军!

假如 他不死,也很难争取蜀军的军权,原因:诸葛亮太强大了,即使诸葛亮死了,他的影响力无人能及,他不信任魏延,而且他的遗策先回蜀地,把军权建议给蒋琬,即使临时指挥给了自己门史杨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