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威海市政府工作報告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0年1月8日在威海市第十七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威海市市長 張海波

威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威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勇立潮頭、奮楫爭先的一年;是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為民盡責的一年;是開展“工作落實攻堅年”,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把“威海要向精緻城市方向發展”作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全面落實省委八大發展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25項重點事項得到有效落實,“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全面起勢,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實。

(一)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堅持以穩求進、以進固穩,紮實做好“六穩”工作,狠抓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多措並舉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市生產總值預計增長4%左右;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9.8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增長7%左右和8%左右。全市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經濟增長基礎穩固。實施骨幹企業衝擊新目標行動,制定20項配套政策扶優培強,45家入庫企業營業收入預計增長7%;重點監測的130家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預計增長5%,骨幹企業在穩增長中發揮主引擎作用。3969家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1402.1億元,實現穩定增長。新登記市場主體7.1萬戶,增加30.8%,其中新登記企業1.9萬戶,增加18.4%,“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掀熱潮。新增城鎮就業3.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8%,比全省低1.5個百分點。就業服務市場求人倍率保持在2左右,市場用工需求旺盛。工業用電量增長3.4%,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增長13.8%,鐵路貨運量增長16.3%,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經濟“風向標”率先走強。

雙招雙引成效顯著。實施招商引資衝擊新目標行動,建立企業發展和項目落地問題快速會商決策機制,實行各級主要領導掛帥招商和掛圖作戰模式,舉辦首屆威商大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威海路演專場、首屆軍民融合產業對接周、中歐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會等重點招商活動,新設立外資項目273個,增長16.2%;實際到賬外資12.2億美元,增長42.8%,創歷史最好水平。舉辦“英創會”、威海科技創新暨成果轉化合作大會等高層次人才對接活動,設立海外引才工作站11個,新增泰山學者6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7名,數量全省第一。全面落實“英才計劃”和“521”津貼補助政策,來威就業創業的大學生增長21.1%。新增高技能人才1987名,威海技師學院獲評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高區獲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產業項目加快落地。建立重大項目管理服務平臺,儲備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797個,其中在建項目1223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22個,比上年增加63個,投資規模擴大35.2%。聚焦培育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實施150項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05億元。聚焦發展精品旅遊,實施61個文化旅遊產業項目、44個健康產業項目,推進希爾頓、威斯汀等12個高端酒店項目,旅遊消費總額增長14.5%。綜保區跨境電商、文登西洋參、那香海文旅度假3個特色小鎮獲評省級服務業特色小鎮,經區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圍繞打造“千里海岸線,一條創新鏈”,加快建設國家區域創新中心;按照“事業單位+公司制”的模式,組建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暨郭永懷高等技術研究院;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開園;山大威海工業技術研究院加快籌建;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等5家高端創新平臺加盟,“1+4+N”創新平臺體系進一步完善並高效運轉。新增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12個,泓淋電力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組建韓國技術創新研究院和中日創新合作中心,中歐水處理及膜技術創新產業園建成開園。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4.1%,好當家、威達機械、華菱光電等3家企業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由395家增加到507家,國家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由398家增加到634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由45.1%提高到48.9%,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因子”加速累積。

企業升級步伐加快。推動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天潤曲軸入選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新增9家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總數達到30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5家,總數達到231家;9家企業獲批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總數達到95家;6家企業獲批省級瞪羚企業。光威復材、威力工具獲評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聯橋集團、康派斯獲批工信部製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範項目。三角集團獲批工信部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拓展纖維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威高集團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天潤曲軸獲得省長質量獎。新增2家新三板、79家掛牌企業,累計掛牌數量分別達到40家和265家,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二)精緻城市建設全面起勢。堅持東拓、西展、南延,生態優先、全域一體、組團發展,按照寬、窄兩個口徑,注重精當規劃、精美設計、精心建設、精細管理、精準服務、精明增長,聚焦不精緻的地方,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大力實施精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特色發展。

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問題。加強居住小區物業管理和環境治理,實施10個片區老舊小區改造,施劃和新增小區停車位8.5萬個,恢復被侵佔公共綠地1024處。實施市立醫院等10個停車場項目,新增停車位2825個,錯時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位7213個。開通和調整公交線路16條,新購置公交車62輛。開展加油站廁所專項整治行動,新建改造公廁20座,加強611座城市公廁管理。改造提升5處菜市場,規範31處早夜市。建設運營10處城市社區食堂,在40個村試點農村老年餐桌。新建3處山體公園和32處口袋公園, 227所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12類民生實事全部辦結。

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10.4萬套房屋達到分戶辦證條件,群眾“辦證難”的歷史遺留問題基本得到解決。242個閒置項目及“半拉子”工程已盤活92個,取得階段性成效。打通統一南路等6條“斷頭路”“卡脖子路”,實施海濱南路—上海路環島改造,改善城市“微循環”。拆除違法建築65.5萬平方米。集中整治“大棚房”35處。完成廢棄礦山修復治理85處。實施6個生態修復項目,修復岸線29公里。

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長遠發展問題。

按照廣蓄水、引客水、淡海水、用中水、治汙水、節約水“六水共治”的思路,有效應對持續旱情,全力保障水資源安全。緊急實施2項水庫連通工程,泊於水庫投入使用。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新增141個規模化供水村,改造273個村的老化管網,單村供水村莊全部配齊消毒設備和直飲機,1461個村的飲水條件得到改善。文萊高速公路、乳山口大橋、西部環山路、九龍灣至西霞口旅遊公路、桃威鐵路改造等19個重點項目穩步實施。環山快速路提前7個月主線貫通,打造了“暢、安、舒、美”的城市快速通道。新建成“海綿城市”9.7平方公里,累計達到37.7平方公里。全面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業固體廢物處置中心、文登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建成運行。

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內涵發展問題。建成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實現城市設計全過程數字化。實施韓樂坊等4條特色商業街區改造提升,啟動棲霞街、生肖街等14條歷史街區保護開發。推進城市展示中心、城市國際化交流展示中心、產業創新展示中心等特色展館建設,打造“城市會客廳”。舉辦中國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獎賽暨人居節、中國服裝設計大賽暨中國職業模特大賽。獲批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美麗城市建設試點,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環翠區入選中德生態示範城市,生態宜居城市品牌建設向縱深邁進。

(三)重點戰略實施步伐加快。強化戰略引領和重點突破,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海洋強市戰略取得新突破。主動融入全省港口一體化發展格局,威海港與青島港完成整合,新開通6條集裝箱航線,開通威海—青島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威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實現兩位數增長,走上加速發展的快車道。實施52個示範項目,推動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建設。威海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通過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驗收。組建海洋發展院士顧問團,新引進海洋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黃海漁業科技創新研究院等涉海科研院所6家、專家團隊25個。東北亞地區地方政府聯合會海洋與漁業專門委員會秘書處及年會永久會址落戶威海,東北亞水產品交易中心揭牌。舉辦世界海洋休閒產業博覽會、海洋生態經濟國際論壇。新增4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威海刺參”獲評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新突破。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一頭抓典型示範,市縣鎮三級聯動,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一頭抓軟弱渙散村、經濟薄弱村整治,補齊鄉村振興短板,“五個振興”協同推進。新建15處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農業社會化服務經驗全省推廣。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8萬畝,發展家庭農場15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5家。推進農村居住環境綜合整治,累計實施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39.8萬戶,高水平改造農村公路577公里,958個村莊實現村內道路硬化“戶戶通”,完成4.4萬戶清潔取暖改造,完成74個村莊汙水治理。6個村獲批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10個村獲評國家級傳統村落,榮成東楮島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制定鄉村振興人才激勵政策12條,培訓鄉村振興人才5萬人次。榮成市及5個鎮、54個村分別入選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縣、鎮、村。

城市國際化戰略取得新突破。實施城市功能國際化、城市經濟國際化、城市人文國際化“三大策略”,舉辦第二屆國際經濟諮詢委員會年會、中韓創新大賽暨中韓工業設計大賽、“一帶一路”中小企業綠色發展論壇、上海合作組織國家職業技能大賽等國際交流活動。深化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建設,與韓國仁川簽署“四港聯動”八方合作協議。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舉辦中韓服務貿易高端論壇,威海服務貿易產業園加快建設,133家企業入駐運營。深化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舉辦中韓電商合作大會,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增長98.1%,佔全省的64.7%。新開通至韓國2條國際航線和俄羅斯旅遊包機。中歐、中亞、中蒙3條國際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與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市、日本泉佐野市、韓國大邱壽城區締結友好合作關係。

(四)重大風險防控精準有效。堅持把高質量發展與風險防控、民生改善、環境治理一體謀劃,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全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分類處置,積極穩妥處置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經營風險,不良貸款率保持全省較低水平。強化船舶工業、化工產業、海上安全、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14.3%。“六治一網”社會治理經驗全國推廣,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持續深化,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別下降32.3%和30.5%,信訪積案化解92.9%,平安建設考核名列全省第一,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名列前茅。

全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老病殘”和“插花戶”,在保障政策落實上查漏補缺,全市享受政策人口全部實現市標脫貧。突出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3512名貧困人員享受門診慢性病救助政策。為4.2萬貧困人員代繳居民醫療保險費,為1.3萬名貧困人員代繳居民養老保險費。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成效持續增強,建成產業項目296個,“富民生產貸”規模達到13.6億元。實施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68個。

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臭氧、移動汙染源、揚塵汙染治理,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深入推進“四減四增”,開展散煤治理專項整治,累計實施企業“煤改電”102家。實施母豬河等河流水質專項治理,省控以上河流水質均達到功能區要求。

(五)民生保障工作全面加強。突出保基本兜底線,進一步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

社會保障擴面提標。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居民基礎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工傷職工傷殘津貼、居民大病保險、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政策標準都有新提高。出臺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降低困難群眾認定標準,將更多邊緣群體納入保障範圍。開展大病救助、困難學生救助、藥品援助等系列慈善救助行動,救助困難群眾5萬人次。殘疾服務保障項目覆蓋5.4萬人次,受益面擴大22.9%。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新建改建普惠性幼兒園20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9%。新建擴建中小學校15所,新增學位1.3萬個。建成社會組織服務中心96處。改進提升鎮衛生院40處,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612個。環翠區、榮成市、乳山市入選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推廣鎮衛生院、養老院“兩院一體”模式,建成12處鎮街養老服務中心。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監測指標全省領先。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成退役軍人服務中心2604個。

社會風尚文明和諧。大力實施文明市民培育工程,環翠區、文登區分別入選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全省試點。新建城市書房9處,被授予全省“全民閱讀示範市”。創作推出大型現代京劇《郭永懷》、紅色民族舞劇《乳孃》等一批文藝精品,推進新時代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擦亮紅色膠東品牌。加快建設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啟動信用“五進”工程,實施35類信用惠民措施,擴大“海貝分”社會化應用,綜合信用指數連續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排名第一。

(六)政府行政效能明顯提高。堅持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蹄疾步穩深化改革。強化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實施95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其中新爭取38項。完成市縣機構改革,綜合保稅區、榮成經濟開發區列入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組建城投、文旅、產投和熱電集團。率先實現市縣鎮無差別“一窗受理”全覆蓋,行政許可事項“只跑一次”佔比達到97.8%,政務服務工作考核全省第一。市級政務信息系統全部遷移上雲,43個部門實現數據實時共享,“開放數林”指數位居全國第6位。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推進3項地方立法,制定養犬管理辦法等4件政府規章。

全面優化涉企服務。減稅降費政策全面落實,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減免稅費30.5億元。整合設立創投基金、紓困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產業子基金總數達到19支,對99個項目投資28.8億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人才公寓1469套。搭建“信財銀保”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幫助企業融資12.5億元。培訓企業管理人員9150人次,主動為企業送思想、送政策、送信心。成立14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16支鄉村振興服務隊,開展千名幹部聯繫千家企業行動,助力企業穩健成長。

持之以恆正風肅紀。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扣為民服務解難題,認真開展“三個一”活動。12345政務服務熱線按期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分別達到99.7%和92%,名列全省前茅。對近兩年出臺的89件政策性文件的貫徹落實情況開展中期評估,避免出現“桃子政策”“抽屜政策”。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決策預公開、重大建設項目和公共資源配置等領域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各方監督,認真辦理83件人大代表建議、268件政協提案。認真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馳而不息糾治“四風”,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各位代表!去年的經濟形勢比預料的更為嚴峻,面對的困難挑戰比預想的更為複雜。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人心更齊、幹勁更足,堅持務實再務實、落實再落實、抓緊再抓緊,開展大競賽、大比武,尋標對標、比學趕超,狠抓工作落實攻堅,匯聚起攻堅克難、奮力突破的強大合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威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關心支持威海發展的各界人士和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突出表現在: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辦法不多,穩定經濟增長的措施不夠精準;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不暢,大項目、好項目偏少;人才瓶頸制約依然突出,科技與金融結合不夠緊密;城市建設管理中還有許多不精緻的地方,民生保障存在不少短板;水資源安全保障力度有待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短板需要加快補齊;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需要加強,一些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營商環境需要持續優化,政府系統廉政建設有待加強。我們將堅持提高標準找差距、開闊眼界找標杆、對標先進定目標,聚焦短板弱項,精準靶向發力,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

二、2020年政府工作目標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我市“三年實現大變化”的關鍵之年。面對“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的複雜局面,我們要堅定信心、積極作為,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變潛在優勢為現實生產力,在“走在前列,全面開創”征程中,展現新作為、發出最強音。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威海要向精緻城市方向發展”作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全面落實省委八大發展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實施好海洋強市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城市國際化戰略,以“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為抓手,抓重點、破難點、補短板、樹亮點,確保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不斷開創“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

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穩定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實際到賬外資增長10%,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左右和7%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全面完成年度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目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工作中,強化三個導向:

一是牢記囑託,堅定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勉勵重若千鈞,厚望如山。我們要深刻領會、主動踐行,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不斷探索精緻城市建設的新路徑、新模式,以生動實踐交出“精緻城市·幸福威海”的合格答卷。

二是保持定力,堅定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不動搖。辯證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堅定必勝信心和攻堅克難的勇氣,緊緊扭住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三是奮勇爭先,堅定爭當全省走在前列排頭兵的決心不動搖。堅持高點定位、自我加壓,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捨我其誰的責任感,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爬坡過坎不歇氣,滾石上山不鬆勁,全力衝擊新目標、培育新優勢、實現新突破。

三、2020年政府工作重點

按照“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12個方面的攻堅突破,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大格局謀劃、小切口進入、精細化推進、清單式調度,紮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一)強化扶優培強謀突破,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產業為王、項目為王、企業為王,按照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讓實體經濟越來越結實。

築牢工業經濟“底盤”。

支持企業衝擊新目標,動態調整入庫企業,進一步擴大政策受益面,助推骨幹企業做強主業、做大規模。重點推進80個優質項目,力爭入庫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實施“一條龍”培育計劃,培植一批具有“鏈主”地位的引領型企業、具有“撒手鐧”產品的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具有公共服務功能的平臺型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配套、平臺+生態、技術+賦能”的良好產業生態。實施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加快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構建遞進式發展梯隊,爭取新增“小升規”企業80家。實施企業上市“縣域突破”工程,新增上市掛牌企業25家,促進更多企業走向資本市場。深耕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調整完善“7+3”示範企業項目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施高水平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推進168項重點工業投資項目,推動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強化企業運行跟蹤服務,定期調度困難問題、技術需求、資金需求、產業鏈配套“四張清單”,幫助企業甩下包袱、輕裝上陣、加快發展。

培育生產性服務業“生態圈”。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聯動發展,聚焦前端的工業設計、中端的供應鏈管理、後端的現代物流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持續優化產業生態。鼓勵工業設計機構與製造業企業加強對接,推動工業設計服務領域延伸、服務模式升級。繼續推進21個總集成總承包項目,加強服裝設計創新集成平臺建設,鼓勵企業由單一產品供應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推動“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跨越。實施威高物流園冷鏈物流中心、沙窩島冷鏈物流庫等項目,爭創省級城鄉共同配送示範企業,做大做強跨境物流、冷鏈物流、保稅物流。

打造精品旅遊“新名片”。堅持頂層設計、系統考慮、點上發力,圍繞“一條主線、十大板塊”,大力發展精品旅遊,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挖掘厚重資源稟賦,盤活閒置旅遊資源,打造特色街區、特色小鎮、特色溫泉、特色民宿、特色演藝、特色節慶六大主題產品。串聯801公里的環海路和西部環山路,聯結特色資源,打造山海景觀旅遊公路、威海景觀外環大道。合作推出山東仙境海岸遊輪旅遊產品路線,打造夜遊威海灣、海上賞威海等體驗項目。推動劉公島多元開發、華夏城國際生態度假區等景區改造和業態升級,開發冬季旅遊、夜間旅遊、紅色旅遊、研學旅遊等產品,豐富全時、全域、全齡旅遊體驗。推進地中海國際風情小鎮、寶能逍遙城等2個度假村和15個高品質酒店項目建設。加快國際經貿交流中心建設。推行“會議大使”制度,加強與會展運營商合作。舉辦國際漁具博覽會、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戶外休閒產業博覽會、藝術威海博覽會、國際海鮮美食節等活動。打造中國油畫小鎮、天鵝小鎮等區域特色品牌,舉辦城市禮物文創商品設計大賽,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遊客人數和旅遊消費實現兩位數增長,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再提高1個百分點。

拓展新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堅持以“四新”促“四化”,加快推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探索區塊鏈技術在智慧城市、金融信貸、社會服務、營商環境等領域創新應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威海電子信息與智能裝備產業園、威海服務貿易產業園等省級示範數字經濟園區試點工作,積極爭創省級數字經濟平臺。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戰略,按照“搶佔先機、搭建平臺、重在應用”的思路,加快實施“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互聯網”工程。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50個,新認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10家。新增“上雲”企業700家。鼓勵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互聯網+服務業”“互聯網+生產”“互聯網+創業創新”。

各位代表!企業穩則經濟穩,企業興則經濟興。威海有一大批蓬勃發展的骨幹企業,撐起了經濟發展的“脊樑”;還有眾多活力迸發的中小微企業,築牢了實體經濟的根基。我們將以支持企業發展為己任,踏踏實實地為企業發展服務、為創業者保駕護航,盡最大努力讓幹事創業者更順氣、更得勁!

(二)強化招商引資增活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推動招商引資衝擊新目標,紮實做好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的文章。

掀起招商引資新攻勢。堅持深耕日韓、拓展歐美、提升港澳臺、擴大重點區域合作,繪製“產業地圖”“人才地圖”,“一把手”帶隊、“點對點”招商,全力招大引強、培大育強、攀高附強。圍繞本地龍頭企業和優勢產業“解剖麻雀”,有針對性開展專業招商、集群招商、園區招商,做好建鏈、補鏈、強鏈的文章。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挖掘盤活閒置資源,推動優質要素向優質項目聚集。改革招商促進機構,完善招商“服務大使”機制,組建專業化招商團隊,探索實行招商隊伍全員聘任、差異化薪酬激勵機制,調動各方力量提高招商引資成效。

推動對外貿易穩中提質。積極應對國際經貿摩擦,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推動6個國家級外貿基地建設。落實124項重點任務,深化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加快建設威海服務貿易產業園。加強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舉辦中韓電商合作大會。培育大宗商品代理進口企業,扶持企業做大進口業務。

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細化“三大策略”實施路徑,推動開放城市向國際化城市升級。規劃建設實體園區,打造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升級版。加強與上合組織國家合作,探索成立“一帶一路”企業合作創新聯盟。加強中德工業城市聯盟、魯巴中小企業合作平臺、中歐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推進中法魯布生態半島合作示範區建設。提升城市國際化語言環境,推進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規範,12345政務服務熱線設立英語、韓語坐席。舉辦第三屆國際經濟諮詢委員會年會、韓國友城產業對接洽談會等活動,進一步擴大友好城市合作。

(三)強化創新驅動添動力,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著力培育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動能。

精準培育科技型企業。實施科技型企業三年倍增計劃,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大力培育行業單項冠軍、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600家,國家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增加到7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支持企業創建國家、省級創新平臺10個以上,爭創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培訓企業首席質量官200人以上。推進標準化綜合改革,新增各類標準化項目10項以上。

精準培養實用型人才。實施英才計劃,創新“英創會”舉辦形式,加強校地聯動和校企共用,推動柔性引才,以更大力度引育青年人才。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加快產學研用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打造“金藍領”培訓品牌,組建5個職業教育集團。紮實推進人才公寓建設,新投入使用4689套。

精準推進產學研合作。加快建設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引進更多創新機構、創投機構、服務機構入駐,持續拓展“1+4+N”創新平臺體系。做強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10個以上技術創新共同體。依託工信部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加快山東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電子信息產品實驗檢測中心等平臺建設。支持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推進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建成線上技術轉移平臺,孵化高科技企業5家以上,轉化科技成果20項。山大威海工業技術研究院啟動特種纖維及複合材料中心等4個創新平臺建設。建設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打造軍民融合特色園區。舉辦中韓、中日、中歐、中俄、中英等科技創新合作大會。支持產學研各類主體融通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未來產業的“引爆點”。

各位代表!創新決勝未來,人才關乎成敗。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和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把威海的生態優勢、開放優勢、創新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我們堅定不移地以生態為基礎,以創新為導向,以開放為引領,立足“千里海岸線,一幅山水畫”,打造“千里海岸線,一條創新鏈”,集聚更多的創新資源,共圓“千里海岸線,一個創業夢”!

(四)強化改革創新釋紅利,全面提升治理效能。緊緊圍繞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關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更好地履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的職責。

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牢牢把握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加快“兩剝離、兩整合”,推行“大部制、扁平化、大崗位”管理,促進人員力量和要素資源向招商一線傾斜,推動4個國家級園區和4個省級開發區瘦身強體、迴歸本位,重塑優勢、創新發展。

激發各類企業發展活力。

優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統籌運用產業基金、項目基金、紓困基金,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搭建資金管理、招標採購、薪酬分配三大國資監管服務平臺,加快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強化精準對接、精準推介、精準服務,引導金融活水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進一步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推動科技支行、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政銀保”貸款保證保險、無還本續貸、銀稅互動等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幫助更多民營和小微企業獲得首貸。鼓勵引進持牌金融機構,推動地方法人銀行完善公司治理。大力發展產業金融、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新業態,建立健全綠色產業項目庫,爭創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完善信用建設長效機制。堅持頂層設計與下沉應用並重,實施好信用“五進”工程,進一步創新“海貝分”應用場景。健全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加強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積極運用信用評價提升文明素養、化解社會矛盾、改善社會治理。以信用監管為基礎,探索推行“互聯網+監管”等新型監管機制。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完善“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林長制”管理體系,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調整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海域保護線。推進閒散土地盤活和低效用地再開發,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推動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

完善社會治理制度。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紮實推進“六治一網”社會治理模式,全面提升網格化治理和社會治安防控水平,爭創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和參與社會治理“四個通道”,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理順應急管理與日常監管職責清單,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建立涉海發展與安全協作機制,完善海上救援體系。

做好機構改革“後半篇文章”。建立部門履職清單工作制度,編制部門職責邊界清單,消除部門間職責交叉、邊界不清事項。推進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撤併“小散弱”和共性事業單位,提高公益服務效能。調整完善市以下財政體制,建立激勵性轉移支付分配機制,優化政府間事權和財權劃分。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各級一般性支出再壓減10%以上,擠出更多資金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五)強化內涵提升樹品牌,傾心打造精緻城市。全面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主動融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精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紮實開展全國美麗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再解決一批群眾不滿意、城市不精緻的問題。

推動城市有序拓展。堅持生態優先、全域一體、組團發展,以主城區為核心,推動城市東拓、西展、南延。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一體化佈局,推進東部濱海新城、雙島灣產業聚集區、機場小鎮建設,加速中心城區與臨港區、文登區、南海新區的全面對接呼應,打造一體化發展的城市軸帶、產業隆起帶。深化擴權強縣改革,增強縣域發展要素集聚能力。紮實做好精緻小城鎮培育工作,提升小城鎮建設水平。

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按照“改造、提升、更新、繁榮”的方針,結合開展全省城市品質提升行動試點,實施304項城建重點項目,深入推進“城市雙修”。改造48個老舊小區,新開工棚戶區改造685套。推進大連路東延、城陽路等14條城市道路工程,打通“斷頭路”和“卡脖子路”。建設9座過街天橋,保障道路暢通和行人安全。建設11處公共停車場,新增車位3800個。調整優化16條城鄉公交線路,新購置公交車120輛。建設9條、30.4公里城市綠道,有機接駁城市慢行系統。

健全便民服務設施。改造提升9處特色商業街區,培育13個夜間經濟集聚區。加強社區商業便民服務設施建設,鼓勵發展社會化服務,打造“步行10分鐘”社區經濟圈。新建6處社區菜市場。建成45處城市社區食堂、100處農村老年餐桌。新建改建公廁94座,推進公廁管理標準化。建立“廁所開放聯盟”,鼓勵沿街單位開放廁所。新建便民遮陽亭廊69個。在全市海水浴場建設非營利性自助淋浴設施。新建改造131處口袋公園,建設海港公園、金線頂公園和鯨園文體公園。建設西海岸至天鵝湖濱海步道,年內建成濱海步道57.5公里。

創新城市管理服務。深入開展城市建設領域矛盾糾紛化解,做好不動產權“辦證難”遺留問題掃尾提升,完成閒置項目及“半拉子”工程處置工作。開展物業管理規範提升行動,擴大“紅色物業”小區試點。加強全裝修住宅裝修質量監管。按照“4+2”模式,紮實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抓好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生活垃圾焚燒廠擴建工程、汙泥焚燒工程建設,實現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創建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快佈局5G網絡建設,推動5G與產業融合發展。立足“一雲、一網、一庫、一圖”,整合歸併部門指揮中心,組建智慧城市運營中心。搭建“城市大腦”平臺,建設城市信息模型,多維度、全方位分析城市運行數據,推動數字技術在政務服務、城市管理、交通出行、社區建設等領域的應用。

保護城市歷史文脈。堅持“像對待老人一樣對待老建築”,探索利用老建築改建各類特色展館,打造展示威海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窗口。推進城市博物館群建設,規劃建設衛所博物館等20家地方特色博物展館。加快棲霞街、生肖街、新威附路等18個特色街區建設。打造劉公島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培訓基地。做好紅色印跡搶救保護利用工作,建好用實紅色膠東館,建設紅色膠東干部學院,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結合城市有機更新,保護“老建築”,恢復“老地名”,傳承“老記憶”。

各位代表!讓城市為人民而精緻,是推動精緻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將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便利度、舒適度作為精緻城市建設的基本目標,以細緻入微的設計和人性化的服務,增加城市的情感溫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努力讓居住者舒心、創業者安心、旅行者動心,讓威海人民為建設精緻城市、享受精緻生活而自豪!

(六)強化典型示範聚合力,全面促進鄉村振興。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推動鄉村“五個振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威海篇。

打造示範樣板片區。按照規劃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統籌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開展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工作,組織創建20個省級、71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推動海景線、山景線、紅色旅遊線和環城帶“三線一環”美麗鄉村示範帶提升。做好美麗村居創建工作,探索傳統村落保護新模式,推動活化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活躍農業農村經濟。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主體,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命名100個農業社會化示範組織、100個土地合作示範社。狠抓農業生產保障供給,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推廣水肥一體化,推進7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兩年內建設40個現代畜牧產業基地,穩定生豬生產,做到保供穩價。優化農業投入品結構,加快蘋果無袋化等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梳理蘋果、西洋參、牡蠣等17個特色農業產業鏈條,培育區域公用品牌。

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深入推進“七改”和“三清一改”,紮實開展農村改廁、汙水處理、生活垃圾分類、飲水安全、清潔供暖、道路硬化、環境提升等七項行動。完成957個村的村內道路硬化,符合條件的村全部實現“戶戶通”。縱深推進“廁所革命”和生活汙水處理,在300戶以上的村推廣建設公共廁所,30%以上的村完成生活汙水治理任務。支持榮成市拓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範圍。新增農村清潔取暖用戶3.5萬戶。省級清潔村莊覆蓋率達到20%以上,市級清潔村莊實現全覆蓋。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實施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年內8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發展激勵機制。健全科技特派員選派等工作機制,鼓勵創新創業人才紮根鄉村。優化農村帶頭人隊伍結構,評選鄉村振興標兵村30個、鄉村振興奮進村20個,夯實鄉村振興人才基礎和組織基礎。

(七)強化特色優勢求突破,加快建設海洋強市。堅持“五個導向”,實施海洋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做好“港、城、產、灣”的文章,推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推動港口聯動發展。大力推進以港興市、興港強市,整合優化各港區功能,盤活閒置低效船塢和岸線資源,推動陸海聯動、港產城融合。突破發展威海港集裝箱業務,集裝箱吞吐量實現兩位數增長,力爭突破100萬標箱。深入推動“四港聯動”,開展中韓整車運輸測試和試運行業務,加快建設國際物流多式聯運中心,強化日韓貨物集散功能,打造東北亞海陸空聯運的重要樞紐。開展集裝箱本地化聯網審圖業務試點,打造通關速度快、費用低、服務優的“三最”口岸。引進海洋產業基金、貿易代理、海上保險、航運融資等機構20家以上,構建“口岸+市場+貿易”增值鏈條。

推動海洋科技城建設。依託國家淺海綜合試驗場等“一場六基地”,建設遠遙淺海科技灣區;依託威海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等“一園五個集聚區”,打造海洋生物產業引領區;依託藍色碳谷等“一谷三個示範區”,打造海洋新經濟先導區。加強32處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推動6個省級海洋特色園區突出優勢、差異化發展。

推動海洋產業轉型升級。

實施“5+2+2”海洋產業提升工程,推進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堅持“一品一鏈”,培育海洋經濟特色新優勢。支持優質海洋生物製品和新型海洋藥物開發,提高海洋產品附加值。優化遠洋漁業佈局,推進南極磷蝦船和南極磷蝦產業園建設。打造海工研發生產基地,打響“威海海工”品牌。

推動生態灣區建設。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探索發展海洋生態經濟。實施20個海洋牧場項目,推廣桑溝灣立體生態養殖模式,提升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水平。加強海洋碳匯項目開發,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變。建立覆蓋72處沿海港區、人工漁港的垃圾收運體系。堅持以港管船、以港控船,規範漁船管理和養殖捕撈秩序,保持海洋生態平衡。

(八)強化統籌規劃補短板,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著眼於補短板、強基礎、增後勁,今年安排實施202項市級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01.6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佔36.5%,突出“三個力保”,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聚焦全力保證交通快速通達,實施23項重點交通項目。文萊高速公路、九龍灣至西霞口旅遊公路建成通車,西部環山路全線貫通,乳山口大橋加快建設。改造農村公路419公里,全面完成“四好農村路”三年集中攻堅任務。加快推進桃威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啟動建設萊榮高鐵。紮實推進威海昆嵛山機場、榮烏高速威海繞城段、城市軌道交通等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六水共治”,紮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統籌實施七大類61項重點工程,全力保障水資源安全。實施12條中小河流治理、38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推進黃壘河地下水庫、母豬河地下水庫和坤龍邢水庫增容等3項重點水源工程,實施4項水庫連通工程。推進華能威海電廠10萬噸海水淡化工程。實施威海熱電、博通熱電中水深度處理工程。新建成“海綿城市”12平方公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新增規模化供水村莊554個,新增管網改造村莊662個,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率提高到73%,單村供水淨化率達到100%。

加強生態修復工程建設。聚焦全力保護海岸線等生態資源,實施海岸線、山體、河道等修復工程。制訂山體保護條例,實施復綠工程,完成全部151處廢棄礦山修復治理。植樹造林6萬畝,重點抓好裡口山植被恢復提升。加強松材線蟲病防治。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推進溼地保護修復。開展城市海岸帶綜合整治修復,實施雙島灣海域整治修復工程等10個生態修復項目,打造“水清、岸綠、灘淨、礁奇、灣美”的黃金海岸線。

突出謀劃重大事項、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積極有為地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謀劃佈局威海長遠發展藍圖。按照工程化、項目化、具體化的原則,抓緊謀劃一批涉及長遠發展、打破瓶頸制約的重大工程項目,有力有序跟蹤推進,確保規劃站位高、思路清、措施實、能落地。

(九)強化風險防範守底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確保實現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加強產業扶貧項目及資產管理,推動扶貧收益精準分配。加強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嚴把貧困人口退出關,堅決避免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幫助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同步邁進全面小康。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強化源頭防控,推動“四減四增”,打好打勝八場標誌性戰役。精準施策打好藍天保衛戰,狠抓揮發性有機物、揚塵、移動源等專項治理,推動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確保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整治,分類推進入海排汙口治理。開展疑似汙染地塊布點採樣監測和管控情況專項檢查。加強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建立完善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長效機制。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開展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專項整治行動,紮實推進“金安工程”,做好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防範化解地方金融組織風險,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金融環境安全穩定。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實施餐飲質量提升工程,在大型批發市場開展食用農產品快檢行動。健全專家查隱患、異地嚴執法等機制,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推進治安防控全息感知體系建設,構建全社會參與的風險防控協同機制,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威海。

(十)強化保障服務惠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健全高質量就業促進機制。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搭建人力資源供求服務平臺,在重點企業設立公共就業綜合櫃員,促進就業信息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與駐威高校聯合建立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站,促進更多畢業生留在威海,來威就業創業大學生實現兩位數增長。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擴大參保覆蓋面。

紮實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新建普惠性幼兒園20所,落實城鎮居住區配建幼兒園制度,確保年內全部整改到位。實施中小學校新建改擴建項目19個,做好中小學大班額長效防控和鞏固工作。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內涵發展,促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推進民辦教育優質規範發展。創建15個師德涵養基地、10個教師實踐教育基地。

深入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新建標準化農村衛生室147處,年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面達標。整合資源組建醫療集團,建設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優化醫療機構的空間佈局,方便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實施“攀登計劃”,建設10個臨床重點專科、3個特色精品專科。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醫保門診檢查和用藥費用平均報銷比例達到60%左右。加強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推進康寧醫院二期工程、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開展千里海岸線徒步大會等全民健身運動,舉辦威海鐵人三項賽、橫渡劉公島海灣公開水域游泳國際邀請賽、霍比帆船賽等品牌賽事。

紮實推進醫養結合。深化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鼓勵養老服務模式創新,增強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加強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市建設,開展第二批醫養結合示範單位、首批醫養結合示範鎮街建設。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新建鎮街養老服務中心7處。加強與全國知名養老機構對接,整合資源發展旅居養老。創新積分養老新模式,引導老年人通過參與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方式獲得積分,兌換相應的產品或服務。擴大12349居家服務呼叫中心知曉度和覆蓋率,打造民生服務熱線。

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整合社會救助體系,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開展“春風行動”,再次提高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優撫對象、孤殘兒童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標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強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發放住房租賃補貼382戶。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深化“君子之風·美德威海”建設。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創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開展“禮讓斑馬線、不車窗拋物、不隨意鳴笛、不亂停亂放”等文明促進行動。舉辦“群星大講堂”“藝術講壇”等公益講座,新增5處城市書房,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驗收。深入挖掘檔案、史志資源,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

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退役軍人事務、人民防空等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做好打擊走私工作。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實施婦女兒童發展“兩個規劃”,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做好地震、氣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臺港澳工作。

各位代表!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們堅持“百姓點單、政府辦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今年確定為群眾辦理20件實事。我們將採取項目化實施、清單式管理的方法,確保這些實事落地見效,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永恆課題,推動政府系統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紮實推進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一)堅持依法行政,推動治理水平再提高。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大力建設法治政府,爭創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推動權力“瘦身”、職能“健身”,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杜絕多頭執法、重複執法、選擇性執法、任性執法,以公平公正為原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二)實施流程再造,推動審批服務再提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用流程再造“砸實”制度創新,推行“一窗辦理”“一鏈辦理”“一網通辦”,企業開辦當天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全省最優,產業類項目“拿地即開工”,不動產登記效率全省最高,高頻便民服務事項網上“秒辦”。推行“一釘辦好”“吹哨報到”,建立健全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重大複雜問題協調解決機制。緊緊圍繞獲得電力、獲得用水、獲得用氣、納稅申報、跨境貿易、獲得信貸等關鍵領域,分類開展專項提升行動,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腿,增加透明度,打造用時少、費用低、服務優的一流營商環境。

(三)強化三個整合,推動政府效能再提升。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進一步整合政務信息系統,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流程、提高效能,開展“數聚賦能”行動,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整合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立區市、部門負責人定期上線接聽制度,保證群眾“打得通”,督促部門“接得快”,推動訴求“辦得好”,不斷提高熱線影響力和群眾滿意度,當好群眾的“出氣筒”和“減壓閥”。進一步整合政務督查力量,建立督查專員制度,健全強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推行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時效化,以“雷厲風行、專業務實”的作風、“嚴緊硬、快細實”的標準狠抓工作落實。

(四)持續正風肅紀,推動權力運行再規範。堅持權責透明、辦事公開,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工作,建立可查詢、可追溯的反饋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持正確對待監督,主動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堅持標本兼治,加強廉政風險點排查防控,用制度管住關鍵事、管到關鍵處、管好關鍵人。落實激勵擔當作為26條措施,持續為基層減負、為幹部鼓勁。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懲治腐敗,持續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好人主義,堅決杜絕向企業“吃拿卡要”等行為,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

各位代表!奮鬥詮釋初心,實幹映照使命。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實幹者的時代。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奮力爭當全省走在前列排頭兵,為加快建設“精緻城市·幸福威海”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