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當前,仍要堅持這個解決一切問題的“硬道理”

疫情當前,仍要堅持這個解決一切問題的“硬道理”

復工復產,就是穩就業、穩經濟、穩社會,更是穩發展。

當前,疫情防控是硬任務,改革發展是硬道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一場“很大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他還就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等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戰略舉措。這是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之後的戰略決策,對於解決“長時間停擺”無疑是一針“強心劑”、一劑“救心藥”。

近期,全國各地紛紛打出復工復產組合拳,不少地方已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月2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從重點行業看,鋼鐵企業復工率為67.4%,有色金屬企業復工率為86.3%;上海、廣東、湖南等地重點外資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80%;全國中小企業總體開工穩步回升,復工接近30%。上海還提出抓重點企業復工、抓重點園區復工、抓重點崗位復工、抓錯峰上下班、抓長三角區域聯動等五個方面工作、28條舉措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復市,並規定“只要是做好防疫條件準備的企業皆可復工”,只需網上備案,無需審批,盡最大可能減少疫情對企業經營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

就業是民生之本,復工就是穩就業,穩就業就是穩民生。因此,穩就業居於“六穩”之首,是“六穩”的基石。就業是勞動者獲取報酬或收入的基本活動,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實現就業崗位與勞動者的合理匹配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運轉的基本條件之一;擴大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實現充分就業是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根據疫情形勢變化積極調整就業政策,實施就業優先策略,這是勞動者的呼聲,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衝擊的要求。

復工的前提是企業要有崗位,增加企業崗位必須減負、穩崗、擴就業多措並舉,這就要求各地政府充分做好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就業補貼等政策供給,以促進企業發展來帶動崗位增加。復工的重點是企業崗位要能招到人,針對部分企業缺工嚴重、穩崗壓力大和重點群體就業難等突出矛盾,需要因地因企因人分類幫扶,提高政策精準性。近期,為了鼓勵低風險地區的農民工儘快返崗復工,一些地方採取了“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的方式幫助企業復工。在廣東、浙江等製造業密集的地區,政府開始嘗試“接人復工”的模式,包括報銷路費、包機、包車進村接人等。另外,復工還有一個重點人群必須關注:高校畢業生。2020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874萬人,將創歷史新高。受疫情影響,畢業生求職面臨不少困難和不便,就業任務很重,穩就業必須考慮這一重要人才資源群體,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一些地區和企業正在嘗試網上面試、網上籤約、網上報到的高校畢業生招錄方式,教育部還推出了“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即每天24小時、全年365天服務不打烊,這些做法值得稱道。

產業是經濟之本,復產就是穩經濟,穩經濟就是穩大盤,這關係到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完成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任務的實現。毫無疑問,疫情不可避免會對我國經濟造成衝擊,對我國產業發展形成巨大壓力,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因此,只要我們變經濟壓力為經濟動力、善於化產業發展之危為產業發展之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借勢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大好時機,穩產、穩經濟的任務就一定能夠順利完成。從逆週期調節的宏觀經濟大盤來看,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落實到位,已經出臺並還將出臺的財政貼息、大規模降費、緩繳稅款等政策,要切實造福企業,避免“空心湯糰”現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切合實際,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要確保政策“貼肉”,確保利於企業發展。從謹防短期疫情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來看,要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一些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週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要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調整完善企業還款付息安排,適當減免小微企業貸款利息,防止企業資金鍊斷裂。總之,企業穩住了,產業就穩住了;產業穩住了,經濟就穩住了;經濟穩住了,大盤就穩住了。

穩就業、穩經濟,才能穩社會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僅是就經濟運行系統本身而言,還是就經濟與社會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的兩個系統之間的關係而言;經濟社會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不僅是指經濟運行系統本身不能停滯不前、長期擱置,還是指經濟與社會兩個系統之間的相互交叉和依存關係不能各自為陣、長期隔離。

勞動力人口的就業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穩就業不僅是穩經濟,也是穩社會。就業是勞動者獲取報酬或收入的基本手段,就業報酬或收入是勞動者及其家庭生活的基本來源,因此,穩就業某種程度上就是穩報酬、穩收入,也是穩生活、穩家庭、穩社會。疫情防控期間採取一些嚴格的管控措施是完全必要的,就業為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很多勞動者及其家庭因勞動報酬或收入減少而在基本生活方面受到一些影響也是在所難免的。而在疫情形勢趨緩後,在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有序復工復產,甚至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採取積極穩就業的舉措,不僅是穩經濟的戰略需要,也是穩社會的戰略需要。在疫情衝擊下,失業現象可能會更加突出一些,確保失業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壓力會更大一些,因此,確保失業人口失業登記更加便捷、失業保險金申領更加方便,做到應發盡發、應保盡保,成為各地政府必須邁過的一道坎。當然,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解決個體工商戶儘快恢復營業,也是解決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舉措。

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是打後勤保障戰、經濟保衛戰。復工復產,穩就業、穩經濟,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直接關係到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質保障,關係到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當前,穩經濟首先是要全力支持醫用防護服、口罩等疫情防控急需醫療物資生產企業迅速復工達產、多種方式擴大產能和增加產量,多措並舉確保重點地區醫用物資的保障,穩定非重點地區醫用物資的市場供應,緩解因醫用物資供應緊張而引發的社會恐慌情緒。其次,要抓好農副產品生產、流通、供應組織工作,通過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主副食品供應,必要時要對重要物資實行國家統一調度,建立交通運輸“綠色通道”,做好煤電油氣等供應,保障全國生活必需品的市場總體穩定,緩解因部分生活必需品緊缺而引發的物價上漲問題,紓解社會緊張情緒。最後,穩經濟還要積極鼓勵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諸如沿街商鋪、餐館、便利店、連鎖店、賓館酒店、理髮、維修、家政、洗滌、生鮮配送、外賣、快遞等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快推進恢復營業;對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的基本服務也要逐步到位,儘量保持疫情期間基本民生服務不斷檔、不停擺。總之,穩經濟就是要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濟手段,穩定醫療秩序、防疫秩序、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確保社會基本面穩定有序。

將復工復產與“六穩”工作全面貫通起來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鑰匙。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其成功的核心密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其成功的根本標誌就是發展。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不能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能不能在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上升併疊加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將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實現今年乃至“十三五”規劃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以及領導幹部的治理能力和專業水平是一次全方位的檢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信心要靠發展來說話,也要靠發展來檢驗。

復工復產,就是穩就業、穩經濟、穩社會,更是穩發展。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穩”是近年來黨中央為了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好官而提出的戰略抓手。“六穩”工作,是彼此促進、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當前疫情衝擊下,切忌把“六穩”割裂開來、有所取捨,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懈怠思想,一頭重、一頭輕的錯誤認識,更要強調發展一盤棋的導向。要將復工復產與“六穩”工作全面貫通起來,形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整體。復工復產本身就是疫情防控形勢下的“六穩”工作,“六穩”工作反過來又為復工復產奠定重要基礎、準備必要條件。穩就業,是復工復產的題中應有之義;穩金融,特別是通過積極的金融支持政策、完善的金融服務手段等,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金融支持;穩外資、穩外貿,就是通過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為復工復產奠定重要的涉外條件;穩投資,就是要落實一企一策、一項一策,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切實做好資金保障,做好重大項目儲備,增強投資者的信心,為企業復工復產奠定必要的資金條件;穩預期,就是要及時回應社會熱點關切,加強經濟運行動態監測,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持續注入正能量,增強社會和人民群眾的信心,為復工復產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當然,復工復產之後的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以及精準防疫、科學防控仍是必不可少的。“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我們要善於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疫情趨緩之後的復工復產至關重要,復工復產之後的疫情防控也至關重要。“防火防盜防同事”“最近一到兩個月,把同事防住了,我想一切都防住了”,這雖是專家風趣的說法,卻講明瞭復工復產後疫情防控的硬道理,是復工復產之後需要嚴格執行的“金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