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PE+上市公司”模式再獲關注

□本報記者 林榮華

上週,由PE機構盛世景資產控制的盛世豐華通過股權轉讓入主康躍科技,成為2020年PE買殼的首個案例,康躍科技也由此收穫四個漲停。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PE機構面臨募資難、一二級估值倒掛嚴重的情況下,通過“PE+上市公司”鎖定退出渠道,不失為較好的解決辦法,同時,部分PE機構也開始關注更早期的項目。

“PE買殼”攪動股價

1月6日晚間,康躍科技發佈控股股東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暨公司實際控制人擬發生變更的提示性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壽光市康躍投資有限公司(康躍投資)與深圳市盛世豐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盛世豐華)於1月6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康躍投資將向盛世豐華轉讓其持有的康躍科技29.9%股份,轉讓價格為8.8486元/股,轉讓價款共計9.27億元。股份轉讓完成後,盛世豐華將成為康躍科技控股股東。

相較於公告前每股7.27元的收盤價,此次股份轉讓的價格溢價約21.71%。1月7日以來,康躍科技已經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最新收盤價為10.65元,較轉讓價格上漲了約20.34%。天眼查數據顯示,盛世豐華背後是PE人士吳敏文控制的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盛世景)。

這並非PE買殼案例首次刺激股價上行。此前在2019年6月,上市公司光洋股份公告,其實控人變更為富海光洋基金。而後者的GP(普通合夥人)正是知名PE機構東方富海。該公告披露後,光洋股份的股價在11個交易日內有10個交易日出現漲停。

鎖定退出渠道

據業內人士介紹,“上市公司+PE”的模式此前一度盛行,在這一模式中,往往由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與PE共同出資設立基金購買資產,培育成熟後通過上市公司退出,產業基金實現一級市場投資收益,上市公司獲得優質資產,解決了“募投管退”各個環節的難題。由於估值因素推動,常常能夠刺激公司的股價上漲。

不過,近年來隨著IPO常態化,疊加A股市場風格轉向擁抱價值藍籌股,市場對上市公司外延式併購也採取較為謹慎的態度,因此“上市公司+PE”的模式有所降溫。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0月,證監會發布併購重組新規,取消重組上市認定標準中的“淨利潤”指標;進一步縮短“累計首次原則”計算期間至36個月;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重點引導社會資金向具有自主新能力的高科技企業集聚等。新規被認為對“PE+上市公司”模式形成利好。

某PE機構人士坦言,目前PE機構掙錢並不容易。雖然近些年股權機構整體募資難,一級市場的估值相較之前出現壓縮,但是一二級市場倒掛的現象仍然十分明顯,尤其是在美股上市的公司,出現破發的情況很多,退出很困難。因此,有些機構找不到合適的項目,有時候一年也投不出去。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項目如果能夠通過“PE+上市公司”鎖定退出渠道,也不失為較好的解決辦法。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表示,從目前情況看,PE投資相較前幾年難度更大。因此有些機構也開始往更早期的項目看,畢竟目前募資相對不那麼容易,很多機構也都降低了募資規模的預期。從回報上看,雖然早期項目“死亡率”高,但是投資回報的倍數可能更高。因此,關注更早期的項目,也是PE機構適應當前環境的一個可選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