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60岁的郎平,80岁的关节,20岁的中国心

60岁的郎平,80岁的关节,20岁的中国心

郎平和中国女排

郎平出生于1960年12月10日。

虽然郎平出生在北京,但那个年代,由于诸多因素,加上郎平家的经济条件有点儿差,母亲能为她提供的最好的营养就是常常熬小米粥补营养了。因此,郎平的身体底子算不上多好。

13岁进少体校,开始打排球。

16岁进北京市女子排球队。

18岁的郎平正式入选中国女子排球队。同年,郎平随中国队获第八届亚运会女排比赛银牌。

19岁,郎平随中国队获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随后获得5连贯。

1986年,26岁的郎平退役。

60岁的郎平,80岁的关节,20岁的中国心

年轻时的郎平

只有经历“一无所有”,人生才有第二次起航

1986年,郎平正式退役后,先去北师大学了半年英语,然后公派自费去了美国留学。

当时的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想出去一两年,学学语言、开开眼界。

郎平觉得,自己不能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

她说,“世界冠军”只说明自己的过去,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自己什么都不是,得重新学习本领,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一开始,郎平住在洛杉矶的华人朋友家,朋友见她还穿着代表队的制服,就带她去买衣服,结果一套普通的衣服要七八十美元,郎平不好意思买了,朋友主动帮她买好。

后来,郎平离开华人比较集中的洛杉矶,去到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在大学排球队做助教。

为了独立自给,那年夏天,郎平在十个夏令营做教练,教孩子们打排球。

为了省钱,白天读书时的那顿午饭,郎平也不舍得去学校食堂或麦当劳吃。而是自己做三明治带饭,一顿快餐的钱,郎平可以吃上一星期,吃到后来,她见到三明治就想吐。

生活不独立,感觉便不完整,郎平决定勤工俭学给自己挣学费。

1989年,意大利甲A排球俱乐部老板聘用了郎平做队员。郎平攒足了干劲,结果,第一天训练,活动得太猛,把肌肉拉伤了,但轻伤不下火线。第二天比赛,照打不误,用一条半腿在那儿跳,3:0就把对方拿下了,不久郎平便成了队里的主力。

但是,赛季打到一半,郎平的右膝关节严重受伤,不得不动手术,医生关照,必须休息一个月,等于缺席四场球,结果,四场球全输了。老板则拖欠工资不发。

后来,郎平没等伤好利索,就咬牙上场,让朋友从美国寄来止疼片,先吞下四片再上场。久而久之导致积液,

比赛前,先让医生把积液抽出来,打完比赛再抽。

郎平说;你拿人家的钱,干不了也得干,我真是卖命地打。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是我生平第一次为钱打球。

60岁的郎平,80岁的关节,20岁的中国心

身体:铁榔头的郎平,其实一身的病

1995年,郎平第一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并带领中国女排登上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领奖台。

回国后,郎平的主诊医生打开她的膝关节之后吓了一跳,她膝关节的磨损程度,已像个六七十岁的老人。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 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也有万般无奈的时候。

现在的郎平已经摘除了全部髌骨,前后一共做了7次软骨移植手术。

郎平的医生曾经说,五十岁的郎平,她的心脏已有六十岁,关节已经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但就是这样,她依然第二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摘金。

郎平后来成立了郎平基金会,目的是帮助那些受伤的运动员尽早的康复。

她说:“我看到我的很多队友,在工作生活中他们都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对生活品质影响很大。所以我成立了这个基金会,尽我一切所能帮助他们。”

有些痛是自己的,郎平想到的却是更多人。所以,郎平的人缘一直非常好,也源于她细腻的爱心和一颗永远20岁的中国心。

60岁的郎平,80岁的关节,20岁的中国心

郎平和前夫白帆

婚姻:人的感情不能将就

郎平退役后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与前八一男排队员白帆结婚。婚后郎平赴美国留学,1992年郎平诞下女儿白浪浪。

3年后的1995年,郎平与白帆在美国离婚。

在郎平的自传里,她是这样描述她的婚姻观的:

人的生活有限,生命更可贵。我总觉得,一些物质的东西好一点、差一点都无所,但人的感情不能将就。

感情是感情,理性是理性,而且,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事到临头,怎么讲道理都不解决问题。我想,还是一句俗话有说服力:缘分尽了。

我曾经只对一位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努力做个贤妻良母,我热爱生活,我对生活尽到责任了。但生活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和错所能概括的。

你尽力了,也未必能使生活美满如意,这比打球难多了。

分手不代表失败,彼此尊重、付出、以及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贯彻在郎平的婚姻观中。

60岁的郎平,80岁的关节,20岁的中国心

郎平示范动作


工作:一丝不苟苦练规范动作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女排精神,就是“不怕吃苦的精神”的代名词。

但郎平对此,有更客观的看法:靠打鸡血、靠精神都不能赢球,必须靠技术!

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意志品质”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球赛暂停时郎平指点的都是技术细节,并非打鸡血。

她所做的一切,就是让体育回归到体育本身该有的技术话题。

刚接手中国队教练时,郎平给队员们上的第一堂训练课,就是从准备活动的每一个动作做起,就像小学生从学拼音、学生字开始。

郎平要求很简单,就是动作必须规范。

不管哪个队员的哪个动作做得不够标准,譬如,胳膊没伸直,腰没有弯下去,郎平就请她出来站在大家面前,看教练做示范,然后请她再重新做一遍,一定要把每个动作做到家,做到规范。

遇到有些基本动作队员领会不好,郎平干脆让大家停下来现场讨论,请大家来谈谈对这个动作的理解,共同找出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

这种一丝不苟的训练,一做就是数年。过硬的基本功,才是打赢比赛的基础。

60岁的郎平,80岁的关节,20岁的中国心

有人曾经问郎平,女排精神是什么?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心中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