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司马氏统一三国,为什么西晋仅存在三十多年?

中原大地自秦始皇开始,便趋向于统一,而说起我国统一的王朝,西晋无疑是让人们最扼腕叹息的一个,秦朝、隋朝虽不久,但好歹有利民的政策留在,西晋给后人们带来的,却是胡人的入侵。西晋虽说完成了统一,但司马炎去世以后,国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八王之乱耗尽国家底蕴,使得中原分离的七零八落,司马炎死后二十多年,西晋便走向灭亡。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个人认为在建国之初,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从表面看,司马氏掌权是迫不得已,走得是曹魏篡汉的老路,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司马氏统一三国,为什么西晋仅存在三十多年?

当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号令各大诸侯,可有实力的诸侯,却没有人理睬他,统一北方,凭借的是曹操父子的努力,以及部下立下的汗马功劳。曹丕从小跟父亲南征北战,是个历经千锤百炼的接班人,故而曹操与世长辞时,曹丕可以顺利成为曹魏皇帝,手下无人敢反对。这个时间点,东汉政局已经完全被掌握,朝野上下要么是墙头草,要么是拥护曹氏的文臣武将,真正忠汉的臣子,基本上已经死去,或者出逃隐居,曹丕称帝众望所归。司马懿原本是曹操手下,与曹丕是知己好友,曹丕逐渐掌权后,司马懿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在曹氏父子手下做事多年,司马懿深得两人的信任,官职节节高升,在魏明帝时代,司马懿的权势达到了巅峰。

司马氏统一三国,为什么西晋仅存在三十多年?

司马懿当了托孤大臣,面对权势滔天的曹爽,他没有选择正面应对,而是避免遭到打击,开始装疯卖傻,以此来麻痹对方,最终让他抓住机会,一举消灭曹爽的势力。司马懿魂归于天,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先后掌权,曹氏两位皇帝被废,司马氏的目的,也日益突显出来,于是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负面影响。其实在曹髦死后,司马氏的名声已经非常不好听了,只不过碍于司马昭的权势,无人敢明说而已。此时的司马昭,他的野心不仅在于皇位,更在于统一三国,趁着蜀汉君臣不和,朝野上一片混乱的时机,他挥师攻入成都,刘禅被迫投降,在洛阳当了人质。司马昭与曹操一样,生前没有直接称帝,而是把称帝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篡夺曹奂的皇位,建立了晋王朝,史称西晋。

司马氏统一三国,为什么西晋仅存在三十多年?

说起西晋这个国家,实际上是建立在与世家大族合作的基础上,司马氏能够快速稳定国内局势,大多靠世家,故而国家基础并不牢固。司马炎开始当皇帝时,在政务上花费大量时间,并在280年,南下灭掉日薄西山的东吴,时任东吴皇帝的孙皓,不得不投降,成为继刘禅后的第二任人质皇帝。不过司马炎有一点儿好,便是对前朝皇室都比较好,无论是废帝曹奂,还是刘禅、孙皓,都给予优渥的生活条件,没有对他们痛下杀手,当然了这里更多的,可能是顾及皇室的名声,毕竟西晋的建立,说到底名声不好听。西晋建立一开始就埋下隐患,便是太过于依靠世家力量,要说中国古代世家力量的巅峰,其实在于两晋,到了东晋,更说王与马共天下的流言。司马炎曾问过刘毅,说自己能比得上哪个汉帝。

司马氏统一三国,为什么西晋仅存在三十多年?

从这可以看出,司马炎自身想成为一代明君,类似于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这些青史留名的明君,但刘毅却回答说,可与桓、灵,桓帝、灵帝是东汉两大昏君,东汉的覆灭,与这两位皇帝脱不了干系,司马炎自然不想被人如此评价,于是说:自己的德行虽比不上古人,但统一了天下,起码要比桓、灵二帝强得多,结果遭到刘毅反驳,说桓、灵二帝公然售卖官职,得来的钱财,全部充入国库,陛下卖官,钱财却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连这两位皇帝还不如。司马炎也没有生气,刘毅虽没当上宰相,司马炎对其仍十分重视,可见他还是有一些容人肚量的。当然了,司马炎也不是什么在世明君,勤勉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放松下来,天下统一后,司马炎开始极尽享乐,每日开着羊拉的车到处跑,羊车在哪里停住,他便在哪里留宿,宫人们为了让羊车停留,于是在门户上插上竹叶,上面洒满了盐水。

司马氏统一三国,为什么西晋仅存在三十多年?

史书曾记载了,司马炎的后宫数量,竟达到一万多人,古代男子一妻多妾,其实很正常,但上万人的后宫,历史上少有皇帝可与之相比,即便是被人骂做昏君的杨坚,也没有那么夸张。同时司马炎对皇后的父亲杨骏各种重要,明明德不配位,仍将其放在要职之上,扰乱官场风气,为今后的混乱,埋下了伏笔。正因为皇帝带头不思朝政,手下的官员们也有样学样,个个奢侈得过分,西晋有个官员名为何曾,据说他每次一天吃饭日达万钱,即便如此,他仍觉得无法下筷子,认为食物太过粗糙,他的儿子何劭更过分,每天吃的是四方珍异,一天算下来日达二万,比他父亲何曾还要多。时任散骑常侍的石崇,每次举办宴席,总会让美人劝客人饮酒,若是客人拒绝,便将伺候的美人杀死,上卫生间有十几个人伺候,每次完毕后还要换上新衣服,极尽奢侈,所以有人分析说,西晋灭亡是必然的,皇权压不住世家力量,反被牵着鼻子走,国不国君不君,自然落不了什么好下场。

司马氏统一三国,为什么西晋仅存在三十多年?

西晋建立后,世家已成气候,他们手中掌握大量政治资源,当地经济也被控制,故而国家税收无着落,皇权与财政软弱,加上碰上一个守成之君,无法在逆境中做出大改革,这样的国家根本经不起打击,不出事还好,可以维持表面的和平,一旦出事了,国家立马陷入崩溃状态。司马皇室上位方式先天不足,尽管是以禅让继位,禅位说白了是明抢,是利益的交换,没有支持基础,政权一般不会维持很久。司马炎也改革过,曾经颁布占田制,国家允许农民自己占领土地,只要上交土地税便可以,导致许多世家大族的佃户,纷纷脱离了原主任,自己独自开垦大量荒地,给世家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可这项改革涉及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若是完全执行下去,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大汉王朝,也不会有日后的外族入侵了。

司马氏统一三国,为什么西晋仅存在三十多年?

但司马炎的改革失败了,与东汉建立有些类似,司马氏对世家做出极大让步,导致看似完美的改革,其实有很多空子可以钻,对于世家有利的制度,被完整保留下来,例如九品中正制,像占田制这类的制度,则被反对修改。总的来说,西晋亡于根基,亡于几位皇帝,更亡在世家的手上。禅让制虽使得政权平稳交接,社会受到的破坏比较少,但每件事都有利弊,禅让制的坏处,就在于把旧政权的弊端,全部被继承下来,并且进一步恶化,禅让制的本身,是上层社会的一次巨大利益交换,皇帝在其中会受到多方限制,要想改革的话,无疑是难上加难,司马炎没有抗住,西晋自然也就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