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的“自我保護”從不做霸凌的“旁觀者”開始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一名初中男生因為遭遇了校園霸凌後選擇了上吊自殺。在孩子的遺書中,詳細地記錄了自己遭遇霸凌的細節,被要求拿飯盒、倒洗腳水,隨時要忍受被受到,常常會被打得頭昏眼花。自己害怕去上學,害怕碰見欺負自己的同學,也害怕碰見袖手旁觀的同學。學校成了自己的噩夢。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的“自我保護”從不做霸凌的“旁觀者”開始

最後孩子只能逃學,但是回到家後,家長們並沒有注重起來,反而以為是孩子不愛學習的藉口。又把孩子送回了學校,但是霸凌不沒有停止。

於是孩子選擇逃學打工,但是因為年紀小被老闆打電話通知了父母。但是父母沒有進行有效的干預,孩子繼續遭遇霸凌。最後絕望之下選擇了自殺。

校園霸凌是時下父母非常擔心的一個話題,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成為被霸凌的對象。但是在霸凌中,除了施暴者和被霸凌者,還有旁觀者。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的“自我保護”從不做霸凌的“旁觀者”開始

如果旁觀者能夠給予一些干預,那麼霸凌就不會一而再的發生。面對校園暴力,只有不做旁觀者,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

一、為什麼被霸凌的孩子不敢說?

曾經看到過一個調查統計,孩子在遭遇校園霸凌後,主動向父母傾訴的比例非常低,僅有不足30%,很多時候是父母發現孩子的異常後才意識到孩子遭遇了校園霸凌。並且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遭遇霸凌後都會有隱瞞的行為。這其中的原因,害怕遭到報復成了孩子們最擔心的。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的“自我保護”從不做霸凌的“旁觀者”開始

孩子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在遭遇霸凌後會因為內心的恐懼選擇逃避,不敢告訴父母或者老師也是因為害怕施暴者的報復,孩子發達了霸凌的恐懼,導致行為上越發的膽怯。

孩子不敢說也可能是因為擔心會受到家長的批評,有些家長會受到“受害者有罪”的思想影響,認為孩子的行為也有錯,或者家庭教育過於嚴厲,這就造成了孩子的不敢說心理。

二、自我保護不是遇到霸凌事件後急於躲避而是不做旁觀者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是某小學,一個12個人的班級其中有大部分的學生遭遇了班長的霸凌。並且霸凌的時間長達3年,孩子們不敢對父母說,知道其中一個孩子被父母幾經追問後才說出了實情。

家長們很納悶,班長看起來個子矮小,為什麼可以欺負班級的大部分同學呢?原來,班長在欺負其中一個同學的時候,其他的同學都在旁觀,甚至是嘲笑被欺負的同學,漸漸地旁觀者也成了被霸凌者。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的“自我保護”從不做霸凌的“旁觀者”開始

旁觀者最後成了被霸凌,當霸凌的範圍在擴大時,旁觀者也難逃波及。孩子的自我保護不是冷漠的做旁觀者,因為做旁觀者也並不安全。

永遠不做旁觀者,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同時,也不能冷眼旁觀暴力發生。家長們想要保護孩子,就要教育孩子不要做旁觀者。

三、“不做旁觀者”對孩子有多重要?

在芬蘭,有很多的學校參與了KiVa全面反欺凌項目,這個項目把困擾學校的校園霸凌的關注點從反對欺凌轉移到了旁觀者的身上。這個項目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以及觀看霸凌行為的後的表現,對孩子們進行引導。在這個項目的干預下,校園暴力發生的頻率減少了,並且孩子們的成績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做旁觀者不僅可以保護到被霸凌者,抵制施暴者,也可以保護自己。當孩子在制止了霸凌行為後,孩子內心的自信心、自尊心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的“自我保護”從不做霸凌的“旁觀者”開始

不做旁觀者使得孩子的行為發展少一些偏差。這不僅是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是在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保護意識。

四、怎麼培養出一個“不做旁觀者”的孩子?

週末的時候,張姐和孩子在糕點店門口排隊,這時候有不排隊加塞的阿姨,這時候孩子大聲的說:“阿姨要排隊!”顯然插隊的人沒有在意,這時候張姐也支持孩子大聲的說“排隊!”但是插隊的人反而叫囂著“就不排!”這時候,其他排隊的人紛紛指責插隊的人的行為。最後插隊的人值得灰溜溜的離開了。

培養孩子不做旁觀者,家長也要做個好榜樣,勇敢的維護自己的權益,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發生時,大聲的制止,相信正義的力量。委曲求全的妥協只會換來對方的變本加厲。

1培養孩子的正義感

不做旁觀者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正義感,培養孩子的正義感需要父母做個好榜樣,讓孩子相信正義的力量。孩子的正義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而將會成為身上一種優秀的品質。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的“自我保護”從不做霸凌的“旁觀者”開始

2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擁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加懂得對他人有愛,在發現霸凌的行為發生後,擁有同理心的孩子會更加能夠主動的干預霸凌的發生。同理心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行為對他人的傷害,使得孩子不會做出傷害他人的行徑,同時也不會去做旁觀者,給予他人適當的幫助,使得孩子有勇氣不做旁觀者。

3教會孩子機智的應對他人霸凌行為

當然,不做旁觀者不是要求孩子去和施暴者硬碰硬,當孩子發現情況不是自己加入就可以得到遏制的,那麼孩子就要找到其他有效的干預方法,比如說像其他人求助。最終讓問題得到解決,既保護了他人,也保護了自己。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的“自我保護”從不做霸凌的“旁觀者”開始

教育孩子不做旁觀者是教育孩子勇敢的面對暴力,讓孩子的行為不被暴力所裹挾。孩子可以勇敢的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校園霸凌發生後,家長要對孩子保持信任、支持以及恰當的幫助。平時家長也要多對孩子給予信任,讓孩子即使遭遇了霸凌也有向父母傾訴的勇氣。

大家對校園霸凌是怎樣看待的呢?對於孩子的防霸凌教育以及不做旁觀者的教育理念是否支持呢?歡迎留言。

這裡是小微談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