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他所爱被夺,写下了这首诗,本是想抒发苦闷之情,却意外终成眷属

人生在世,很少有人的感情会一帆风顺,青年男女往往在经历过重重考验之后,才能得到来之不易的幸福。就像《牡丹亭》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柳梦梅与杜丽娘,《醒世名言.卷三》中也提到过“佳人需配才子,方成佳配。然而好事多磨,往往求知不得”。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唐代诗人崔郊身上的一段好事多磨的感情经历。

说起崔郊,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唐朝元和年间的一名秀才。《全唐诗》中只收录了他的一首诗,便是他的《赠去婢》。也是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一个社会地位不高的青年,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追回自己的爱情,使得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感人故事。

他所爱被夺,写下了这首诗,本是想抒发苦闷之情,却意外终成眷属

《云溪友议》中记载,秀才崔郊年轻时寄居在襄州的姑母家(今襄樊),姑母家有一婢女,姿色秀丽,精通音律,是当地有名的美女。崔郊与婢女在日渐相处下互生爱恋,两人郎情妾意,但姑母因家境原因,不得已将婢女以四十万钱的价格卖给了襄州司空于頔 ,于頔对也是对此女宠爱有加。但是崔郊对心爱之人,念念不忘,终日思慕,终于在一次寒食节中偶遇了外出的恋人,一时间两人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于是崔郊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赠去婢》以此来抒发内心爱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全诗如下:

赠去婢

崔郊(唐)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诗人通过自己所爱被夺的经历,将全诗高度概括升华诗中主题,反映了封建门第制度下青年男女不得所爱的人生悲剧。

他所爱被夺,写下了这首诗,本是想抒发苦闷之情,却意外终成眷属

首句中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所爱之人被公子王孙竞相追求突出了女子倾城的容貌,紧接着垂泪滴罗巾,王孙贵族并不遵循女子自身的意愿,而是将自身想法强加于女子之身,而并非女子本身所愿,这对女子来说也是人生中的不幸。同时作者引用绿珠的典故侧面烘托了身如浮萍的女子的悲哀,绿珠本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她人美并才华横溢,但因被权臣孙秀看中向石崇索要,遭到石崇的拒绝后,而设计陷害石崇入狱,绿珠也因此坠楼身死。作者通过此典故,侧面表达了对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的弱女子的同情,与对当时王孙贵族的不满。

我们经常用侯门似海来比喻处于深宫或权贵之家的女子,她们虽然享受着一般人触不可及的荣华富贵,但是却如同金丝雀一般,被锁在笼子里,供人享乐,在她们心中再多的荣华富贵也比不上与心爱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诗人将王孙贵族的门第比喻成深不见底的大海,在这个权力与欲望混杂的深海里,女子的命运就如同浮萍一般任人摆布,没有依托。

他所爱被夺,写下了这首诗,本是想抒发苦闷之情,却意外终成眷属

从“一入”“从此”这两个关联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更为深沉的绝望,萧郎是诗人的自称,这里不但表达了诗人心中无限的哀怨,同时也激起读者无限的想象与同情,这世上又有多少像他这样因封建门第而痛失所爱的萧郎呢?可以想象,在封建门第等级森严的古代,有诗人这样经历的有情人不在少数,但是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语气中品读出深沉的绝望与无奈之情。

故事到这里本该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但这正是应了好事多磨的那句话,崔郊的送给婢女的诗不小心被别有用心之人交给了于頔 。于頔看完后不但没有惩罚二人,反而被崔郊的才学与一片真情所感动,于是便让崔郊将婢女领了回去,还赏赐二人百万钱财,于頔的做法成就了一对有情人,也让这个感人的故事成为了诗坛里的一段佳话。

他所爱被夺,写下了这首诗,本是想抒发苦闷之情,却意外终成眷属

于頔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崔郊与婢女的爱情也让我们感动,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般幸运,遇上知情惜才的于頔 ,当然我们更感动的是这对有情人在经历了分别的磨难后,终于终成眷属的结局。

通过今天的这首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的才子才女们,用才华拯救自己的爱情,他们字字珠玑,情深意切地表达着对爱情的忠贞,并用实际行动冲破封建束缚的牢笼,收获甜蜜的爱情,为我们做了完美的典范,演绎了一段段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