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姑蘇聊育兒


我覺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體現在以下三點:

①脾氣性格

脾氣暴躁的父母,當孩子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或者期望時,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是簡單粗暴,把情緒發洩給配偶或者孩子。因為這兩者對自己的影響最小。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孩子也學會了暴躁。



②言行舉止

有些家長在家裡時不時緊繃著臉。配偶或者孩子做的不好時候,他立刻臉沉下來,大聲說話。

比如我老爸,我們小時候,他和我媽經常吵架。罵我媽罵的也難聽。有時候他叫我做什麼事情,要是我沒聽清楚,他的嗓門就提高了。這時候我眼淚都會掉下來,他才會把音量降下來。家庭氛圍不好。

而我,恰巧受他影響最多,脾氣暴躁。稍微不如意就大嗓門。孩子出生後,雖然有看些育兒書,也立志不對孩子發火,大聲吼叫。但是遇到問題,所有的育兒理念立刻回到解放前。



③父母的為人處世方式

小時候,爸爸媽媽從來不要求我們姐弟要叫叔叔阿姨。即使家裡來了客人也是這樣。因為他們自己會先和對方打招呼。耳濡目染下,我們姐弟碰見熟悉的人都會主動叫人。



綜上所述,我覺得以上三點對孩子影響最大。


涵明媽媽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作品,孩子的言談舉止就是父母一言一行影響的結果,孩子的氣質是父母教養、教育方式、理念及素養的體現,從孩子身上可以想象到父母的精神和行為模樣!

有以下幾點:

第一、影響孩子的性格、脾氣甚至做法。父母豁達開朗,孩子大多陽光、溫和;父母通情達理,孩子大多懂事、識大體。

記得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有一次兒子課間被一個小朋友惡作劇推到了課桌上,由於是夏天,把兒子的身上蹭流血了,當時老師通知我和另外一個孩子的母親去學校處理事情,我和班主任老師溝通後去和這個孩子的家長見面聊聊,班主任意思是孩子傷到了,讓對方家長帶我們去醫院看看。我覺得都是小孩子而且是明顯的小毛病,不用去看,只是想給他家長碰面說說讓她和孩子講一下,避免以後再傷到別的同學。班主任老師陪著我遠遠的還沒走到那個家長面前,就看到那個媽媽一腳把孩子踹到了地上,孩子哇哇大哭。家長嘴裡還不停的罵孩子,我和老師都愣住了。後來從老師那裡我知道,這個孩子在學校裡三天兩頭闖禍。

第二、影響孩子的習慣(包括衛生習慣)。父母能做到以身作則,守時守約、誠實守信,孩子大多都和父母的做法一樣。

兒子從上小學一年級,我們家週日到週四晚上不看電視。我和老公要麼看書,要麼做家務,兒子做作業,要麼玩兒玩具。兒子有時候做作業之前會對我說:媽媽,你看電視吧。我不看,要不你太無聊了。聽兒子這麼說,我打心眼兒裡感動孩子的體貼。但我不能破了自己定的規矩。我們家這個習慣,貫穿兒子整個學習期。

兒子現在大學,每天會給我打一個電話。這小動作的形成,源於家庭教育對小時候兒子的影響。兒子上小學時,做完作業去和小區其他朋友玩兒,兒子說去玩兒半個小時,他會準時回家,如果他想多玩會,他會告訴我他再玩兒多長時間,時間一到,兒子自動就回來了。因為我告訴兒子,你不按時回來媽媽會很擔心你的安全,一定要守時守約。

第三、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心情。我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吵架,父母吵架的陰影就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初中的時候我開始外出上學,但每天都會擔心父母會不會吵架,母親會不會哭,週末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回家,看到他們和睦相處,我就會很高興,心情大好。這種擔憂一直持續到我結婚成家,父母年齡大了,脾氣都好了,相互都能包容了,我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下。所以我成家後,我是堅決杜絕我的孩子生長的環境重蹈覆轍,把我小時候家庭中的不足都盡最大可能去避免。

父母言談舉止、思想境界、做事原則和處事方式等等,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願父母們立正行端,願孩子們成長的道路沒有艱險……



小小碩享


父母對孩子的營養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各個方面都有很大影響。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新聞,是一個父親家暴一個媽媽。他家有兩個孩子,一個大兒子和一個不到一歲的孩子。有一天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這個父親對這個媽媽大打出手,這個媽媽手裡還抱著小孩子,這個父親都不顧直接暴打那個媽媽。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大兒子就在一旁看電視,爸爸打媽媽這個大兒子只是回頭看了一眼,然後又淡定自如的看電視,好像很習慣這種場景。

視頻被爆出,可謂觸目驚心,網友紛紛批判這位父親,不該出手打人,更為他們的孩子感到擔憂。在家暴環境長大的孩子,他的心理會長成什麼樣子,將來只會更加暴力,更加對女性不尊重!

胡適是現代白話文的倡導者,是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他說自己受母親的影響非常大。

胡適父親3歲病逝,由母親帶大。母親還要主持好一大家,家裡很多嫂子都不服氣,壓力很大。但胡適的母親從來不大罵孩子,胡適做錯事更多是給他一個嚴厲的眼神讓他自己去思考。

胡適家裡有一個叔叔總是遊手好閒到處說閒話,有一次他在外偷偷說胡適母親。被胡適母親知道了當著大家的面非要跟他叔叔說明白。直到他叔叔道歉認錯才罷休。

胡適一切都看在眼裡,他身上有卑微的烙印,也有洞察世事的獨特品格。他一生的溫和性情都收到母親的影響。

由此可見,孩子將來是一個暴力狂,還是一個偉人,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都說是育兒先育己,在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孩子自然也差不了!

懇請留個贊!


育兒手帳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體現在很多方面:性格.習慣.愛好.品德.素質

1.性格來說比較簡單,平時我們自己或身邊都能看到,原生家庭當中父母與子女的性格都很相似,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的性格往父母的方向發展。比如父母活潑開朗,子女大多也比較外向。


2.習慣來說,比如飲食習慣都有相似的口味及食物,比如一家裡都愛吃辣,或者都喜歡吃麵食等。再比如生活起居習慣,有的小朋友能做到早睡早起,有的熬夜沒問題,這和父母的習慣密不可分。

3.愛好和習慣內容相近。單純說愛好,一些家長尤其是男家長喜歡球類運動,有的喜歡旅遊,有的喜歡唱歌,這些都能夠讓家裡的小朋友也培養出這些愛好。

4.品德這個說起來比較重要,一個小朋友是樂於助人還是善良可愛,同樣離不開父母的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子女說銘記,並且他們會模仿父母的處事方式,這個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養成的,要想讓子女優秀,父母的待人處事上可能需要更加註重。

最後說一下素質,素質所包含的比較廣泛,來自於以上說的每個方面,一個人素質的評價正是由性格.習慣.愛好.品德等共同組成,說素質的高低也必須從以上的方面共同討論。高素質人才包括工作能力,道德素養,責任心,事業心等很多方面。同樣也需要從小培養,和父母的影響密不可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小朋友學習能力,素質培養最關鍵的階段,我們父母應該做好榜樣,給子女一個積極的影響。


白衣發哥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沒有入學之前是父母教孩子說話、吃飯、玩玩具……

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這這些日常瑣事中,對孩子能否健康幸福成長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下面分析一下父母對孩子到底有那些影響。

①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性格。父母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打擊孩子,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碰到困難時能積極主動的去想辦法解決。


②父母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決定。孩子雖然不及父母經歷的多,但孩子是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的,父母不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優勢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對的。成長是一個行序漸進的過程,不要妄求一口吃個大胖子,父母要給予孩子多一點耐心和時間,讓孩子隨著自己的腳步節奏成長起來,而不是直接替孩子做決定,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要求去生活。

③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孩子的身體好不好,健不健康,同樣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多給孩子吃健康綠色、富含營養的食品,讓孩子少吃或不吃不乾淨、富含添加劑的垃圾食品。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就得扮演好自己在孩子生命中的角色,引導孩子走上積極向上、陽光明媚的人生道路。

以上是我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體現在那些方面?”的回答,謝謝大家的閱讀。

我是 ,關注我獲取更多閱讀信息。


家有虎娃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

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

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


末媽育兒


3到7歲的孩子如果經常看見父母吵架,心裡會十分緊張恐懼。而且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會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更無法辨別誰是誰非。有的孩子還會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好,所以父母才會吵架,強烈的愧疚心理之下,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都會嚴重受挫。


小妞別跑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是父母的複印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b0300051c2d92c34e3f\

湃湃雲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婚姻存續期間,因為孩他爸家庭責任的缺失,大兒子性格敏感內向,缺少安全感,記得今年6月份的時候孩子和他爸聊天時說:從學前班就渴望爸爸能給開一次家長會,週末帶著玩玩,遇到困難時爸爸能出面解決,媽媽能笑的開心,一直等到了17歲,這種渴望一直存在.但是現在更不會提出要求了,他不需要了。兒子說出這段話的時候,內心是多麼傷心難過,對於一個小小的孩子他經歷了什麼,作為爸爸是否反思過呢?孩子降臨了,成長健康學業是父母共同面對的,不是某一個人能解決好的。忙不是理由,陪伴和愛是給孩子最好生活的根本。所以不論爸媽那一方,陪孩,參與孩子成長的過程,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才是正確模式。最後我套用孩子的話說,等自己有家有孩後,物質雖然不會優渥,但是會陪著孩子慢慢長大!謝謝🙏


劉豔69517304


我覺得應該是語言,行動,性格,思維四個方面。從語言方面看,說話和氣又禮貌的父母,孩子肯定也很好,有教養,語言文明。整天髒話連篇的父母孩子也一定很差。父母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耳儒目染就學會了,在孩子那裡不加批判,好的壞的都學。如果父母盡是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那就會使孩子的人格極差。脾氣暴躁的父母孩子的脾氣也好不到哪兒去。父母思考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會影響到孩子三觀的形成。總之一句話,為了孩子,父母要謹言慎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