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始皇做了哪些伟大的贡献?

秋暮烟雨


常规的就不说了

始皇的历经刻苦在历代君主中确实是罕见的,如今始皇的后宫依然不为人所知。至于其中的缘由虽然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嬴政确实将自己全部的经历献给了这一初创的帝国。无论国事的大小,嬴政都亲自查看。文牍批阅从无止境,在12年中嬴政不仅从无寻花问柳之态,更无享受富华之实(后世抹黑者及文学创作除外)。在位期间有5年巡行在外,嬴政觉得自身的辛劳无非就是换取黔首的康宁,但在这之前要做的就是尽快平息六国遗脉对于大统一的否定以及六国复辟之心,为此嬴政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坚苦卓绝的努力。

首先就是六国军队的问题,对于亡国之军统一的帝国是无法利用的。因为没有人认可统一,他们只记得灭国之恨,为此将他们部分遣返大部作为苦力修建证明秦帝国封功伟业的长城驰道百余处水利工程。当然这些并不只有这些六国军队的参与,但若说民工之中全部都是商人罪犯和黔首也并非事实。六国的统一并非是秦始皇功业的完成,更是嬴政功业的开始,之后防守西垂戎狄,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用于这些战争的秦军伤亡人数远远超过了扫平六国的代价。

这不是秦始皇傻,已不是秦始皇好战。根本原因还在于秦始皇不会容许在华夏统一以后,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任何可以成为华夏族群威胁的可能存在,包括扩目光所到之处的广大岭南地。南岳各族虽然没有威胁华夏的实力,但却有六国复辟贵族的身影,为防止任何复辟事件的发生,即便南越烟瘴之地不通王化秦始皇依然与兵击之。绝不给任何人以任何可能,但唯一的不足就是太快了,六国没有秦国商鞅变法的基础与根基,贵族依附民的现象并没有彻底解决,相反六国并未被迁徙走的贵族与当地官吏曲解秦法使秦法十余年不得深入人心。

嬴政唯一的遗憾就是志向无而生命有限,历史没有给他足够是时间。只让嬴政完成了大一统文明的建设,却没有给他时间去完善期间的细枝末节。终于由于去世后灾难性的政变以及六国不死的复辟之心而掩盖,一个建设中华民族脊梁的帝王被后世极尽污蔑之能事。他们可以玷污始皇帝,但他们的谎言正不断为考古发掘所推翻,还始皇以清白。


世界史图鉴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既有“功”也有“过”。


虽然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不是那么好,什么“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等等。但是,秦始皇的成就,对于整个中国的历史来说,功大于过。 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莫过于统一分裂战乱己久的国家了。并为巩固和发展这种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国防民生外交以及建筑方面所采用相应的条例,措施或手段。并予以贯彻执行。 1.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有利的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方便人民的交流。

2.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郡县制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有利的促进商业的发展。 4.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5.焚书坑儒,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 7.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9.在中央创立了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
帮助皇帝管理国家 ,有利的维护了大一统的国家,虽然秦朝存在时间只有14年,但是,这一套官僚体制还是延续了下来。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公与过,是我们真正看待历史的关键


小希希简笔画


秦始皇做了哪些伟大的贡献呢?

秦始皇,姓嬴,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出生地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死于公元前210年,享年49岁,在位36年。秦始皇是秦庄襄王和赵姬生的儿子。其父秦庄襄王盛年早逝,秦始皇13岁时继承王位。由于年幼,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谬毐三人朝政。22岁时,在故都雍城正式举行登基加冕仪式,亲理朝政。秦始皇执政后,先是铲除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后灭掉韩、赵、楚、魏、燕、齐六国,建立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并定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秦始皇自认为自己的功高过三皇五帝,自称为始皇帝。

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有哪些伟大的贡献?

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秦始皇亲政后,野心勃勃,先是盘算着怎么当老大,然后怎么将小弟们全部弄掉。于是,他和大臣们商量,制订了一套统一中国的宏伟计划。具体措施是:宠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后来为了彻底消灭六国,他又根据各国对待秦国的态度和表现分别找出了一个出兵的理由,进行平定消灭。

灭韩国:韩王交出土地,献上玉玺,声称愿做秦国的藩臣,但不久又背弃盟约,与赵、魏联合起来反叛秦国,所以我们要兴兵讨伐他。

灭赵国:赵王曾派他的丞相李牧来签订盟约,我们归还了他们作为人质的公子,但他们背弃盟约,在太原反我们,所以我们兴兵讨伐他,俘虏了赵国的国王,赵公子嘉又自立为王,所以我们要兴兵消灭他。

灭魏国:魏王当初约定服从我们,不久又与韩、赵合谋袭击我们,所以我们要打败了他。

灭楚国:楚王献出献出青阳以西的土地,不久又违背约定,所以我们要消灭他。

灭燕国:燕王头脑发昏,他的太子丹竟然派荆轲来行刺,所以我们要灭他的国家。

灭齐国:齐王采纳后胜计谋,与我断交,想作乱,所以我们要平定他的土地。

秦始皇一统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诸侯割据纷争混战的局面。

消灭这些国家后,为了巩固其统治,他决定一切命令都必须由朝廷统一发出。同时,取消谥号,自称始皇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就这样成立了。

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制度,从严治国,惩治犯罪。

秦始皇认为为政应果决酷苛,一切取决于法律,执法严酷不能讲仁慈宽大。于是施行严厉的刑法,对犯罪者从不宽赦。先后制订了《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等多部法律。设立中央司法机关,由廷尉和御史大夫组成,设立地方司法机关,由郡、县的郡守和县令兼任,乡、亭也参与司法管理。这些司法制度和司法管理方式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

完善国家管理体制,奠定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

把国家分为三十六郡,郡里设置郡守、都尉和监郡。把老百姓改称为"黔首"。收缴天下兵器汇总到咸阳,烙铸成若干大钟、大鐻,又铸造十二个大铜人,各重千石,放在宫内。统一法律和度衡制,统一车轨的尺寸,统一全国的文字。秦朝的版图东境到达大海及朝鲜,西境到达临洮、羌中,南境到达门窗要向北开的地区,北境以黄河作为要塞,沿着阴山直至辽东。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外来侵略。等等。

他的圈地版图,政治方针,治国策略,强国举措给后人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遗产。他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了中国标志性的建筑物,威武雄壮,永远屹立。


秋暮烟雨


秦始皇( 前259 年——前210年 ),本名嬴政,出生于赵国的邯郸,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他任内,首次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为了有效地管理政权,同时也为了子孙万代的嬴氏基业,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相当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政治上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废除了原先的分封制,首创了郡县制,开创了中国封建政治体制的先河。

他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军政事务。全国下辖有36个郡县,这种政治制度,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沿用。

他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后世,尽管许多人对他产生质疑,但依旧有许多人推崇他为“千古一帝”。

二、军事上

他采取强硬的攻势,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不断扩充了中国的疆域,收服了周围的蛮夷,修筑了人类最伟大的万里长城。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分布在蒙古草原上。伴随着战国时期的混战,匈奴借机扩张了自己的势力,逐渐形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秦朝完成统一后,秦始皇派兵一路攻伐,从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

除了向北攻击,秦始皇还向南攻取百越之地,收其民,取其地,第一次将南方蛮夷之地收归为中国版图。直接的军事行动外,秦朝政府还从内地移民实边,耕种土地。

三、文化上

秦始皇废止了原先各国的不同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甚至于,他通过“焚书坑儒”,企图进行文化和思想的统一。

在战国时期,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货币和不同的度量衡,书籍和文化也不尽相同。秦朝统一后,“小篆”被确立为国家的标准文字,而且,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秦始皇还规定,全国各地都统一使用方孔圆铜钱,最大限度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上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了生深远影响。

但是,由于秦始皇的政策过于激进,他这一系列的举措,本应该由几代人来完成,可是他却希望在一朝一夕间完成。

因此,秦朝统一后,国内的战乱就没有停息过。尤其,在秦始皇之后的秦二世,没过多久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而秦始皇也留下了暴君的恶名。





文史不假


秦始皇是位有两面性的统治者。

错误方面

他的统治专制而残暴,实行各种严厉的刑罚,使老百姓深受其苦。尤其是他的焚书坑儒的错误行为使中国文化遭到了不小的损失。

成绩方面

他统一了中国,为中国的大一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政治上,率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如撒掉封国、建立郡县,也成为以后两千年封建王朝管理栋准模式。

文化上,各国的文字得到了统一,货币、度量衡也采用一样的标准。

交通上,车问轨、道同距,在原来的道路以外,修建大量通往秦国的直通,国内交通四通八达,人民来往频繁便剩。

水利上,修建了灵渠,使得珠江流域乃至南方都加强了与中央的联系,国家治理的范围也延伸到珠江一带。

国防上,长城的修建巩固了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在北边对匈奴的果断回击,使得河套地区永久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秦始皇在中国的大一统上的伟大功绩,后世人称呼他为”千年一帝"。








半个南山人


秦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寿命,但做的事比其他朝几百都多。

1、统一度量衡。交易、统计、测量都有了规范。

2、统一兵器规范。让所有兵器有了统一标准,零部件直接可替换,制式生产。

3、修长城。物理上抵御外敌,更重要是心理上,让国人有了大统一思想,只要是长城圈起来的区域,就是一家人。这个直接影响到后世每个朝代。

4、修直道。七百多公里的直道,用了大概五年就成了,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一直使用到清晚期。

5、废除封建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

6、是统一文字。从此大中华再无沟通障碍。

7、抗击匈奴、征伐百越,夺回河套地区、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8、是统一货币。

9、车同轨。交通工具有了统一制式,维护方便,修建基础道路也有了标准。

10、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11、修建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

这就是仅仅十几年寿命的秦朝给后人留下的财富。哪项工程放现在也不是小事,何况那时全靠人抬马拉。过在当时,功在后世。

千古一帝,这样轰轰烈烈的帝王值得敬佩!


西安中意迪威家具网店


提起秦始皇,那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作为中国人,是没有不知道的。秦始皇不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创立者,甚至也是整个漫长的封建时代的奠基人。

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可谓是武功盖世、彪炳史册,他修长城、灭六国、设郡县、通运河、车同轨、书同文,等等各项,每一项都值得后世浓墨重彩地去描述;不过,如果要问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秦始皇的哪一项功绩最大呢?

细想之下,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要说秦始皇贡献最大的,就非“书同文”莫属了。“书同文”,也就是指统一全国的文字,只此一项,便足以当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号。

统一文字,这对当时以秦始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来说,非常有利于中央各项政令的有效推行,很显然,如果文字不统一,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沟通,甚至根本无法交流,从而导致政令在推行上不是挂一漏万就是南辕北辙;而文字一旦得到统一,则自然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困境;全国的交流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强大的凝聚力!

秦始皇作为以武力最终统一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不可能想不到以武力得来的天下并不能长久稳固,要想实现“传二世乃至万世”,则不光需要统治全国的地域,更必须要统治天下臣民的思想,而要统治全天下人的思想就必然会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文字统一。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统一的文字就没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在秦始皇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因为在秦始皇之前中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文字体系。


历史浮云榜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王朝。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等行政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经济文化措施,对于消除分裂,加强各地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秦始皇嬴政的首要贡献就是统一了六国。秦始皇嬴政在亲政确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后,全面发动了兼并统一六国的战争。自战国以来,各诸侯国经过250多年的征战,终于被秦国各个击破,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王朝。第二,秦始皇千古第一帝。秦朝以前,统治者最高的称号是王,秦王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深感“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地位。于是出现帝号,秦始皇就成为秦王嬴政的称号,皇帝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称。秦始皇对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吏都是由皇帝任命。第三,秦始皇统一规制。秦国是消灭其他六国而统一起来的,但是由于七雄并立时间长久,各国在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维护统一,实行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措施。第四,秦始皇开疆拓土。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南征北战,征服了各方的其他民族,不断开疆拓土,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城也算秦始皇的另类贡献吧。强大的秦王朝从建立到灭亡不过几十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秦始皇的暴政。


湖湾读史之声


公元前221年,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平凡的一年,没有之一。一个伟大的帝王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国家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帝王。

嬴政统一了六国,称始皇帝,华夏大地第一次实现大一统。而此时嬴政面对的是并不是一味的欣喜,如此广袤的土地生活着不同的人群,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如何有效的统治管理才是身为秦国国君嬴政的头等大事。丞相王绾建议采用周王朝的分封制,将君王子嗣和有功的臣属分封到各地成为诸侯。廷尉李斯建议采用秦国本土实行的郡县制,选拔任用有能力的人做地方长官。嬴政认同的李斯的建议,决定在秦国统一的其他土地采用郡县制管理,取消以往的分封制。从此华夏从“王国”时代迈向了“帝国”时代。但是这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答案是不能。巨大的变革起源于法度,如何抚民心、立新政,嬴政给出了在那个时代看来近乎疯狂的改革。

土地改革

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看来是所有新的朝代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法令规定在秦国的疆域内,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块土地用于耕种,并且国家会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这样就保证了作为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国家也将获得更多的粮食物资。面对这样的诱惑,人们纷纷举家迁往秦国。据《商君书》记载,当时有上百万的人前往秦国定居。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人口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指标,也是承载国家运行的重要动力。但同样问题又一次摆在的嬴政的面前,如此浩大的疆域,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怎么样才能做到行之有效的管理那?如果不能安抚住这些人,那么到来的不是强盛,而是灾难。

行政区划-县制

现在的人们出门在外称呼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为“同乡”,这个词就是来自秦始皇的改革。秦国统一六国后,全境共建县三十一个,县令全部由亲王派任,直属中央。县制的普遍推行是为了把全国政权、兵权集中到中央,以便于巩固统治,发展小农经济。这一点是非常有开创性的,之后的地方官员如县令、长丞都是不能继承的,都是根据个人的能力由朝廷指派的。这也是中国之后的几千年的郡县制的基础。而郡县制的设立,是中国先秦时代最为彻底的一次体制变革,中央集权制度从此出现了雏形。

权利系统-三公九卿

面对这么庞大的秦国,像之前诸侯国一样的管理是不行的,有效的管理要从权利的划分入手。秦国开创三公九卿制度,分丞相(百官之首,负责政府全部工作)、太尉(军事最高长官,负责全部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副丞相级别,负责监察)。举一个不算恰当的例子,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军委主席、副总理兼监察部部长。而九卿是指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别官员,并不一定是九个人,指代的是政府官职的完善。简列一下有哪些官职: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吏、少府。这个制度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直至隋朝创建三省六部制。

依法治国-秦法

法家思想在秦朝时是被广泛推崇的,在统一战争中,新征服的土地就是由懂秦法的官兵直接转换成当地官吏。统一六国后,秦国培训了大批的懂秦法的官员到各地郡县上任,他们不但要管理民众,还要普及秦法,推广帝王的治国之道,进而控制人们的思想。秦法是一部非常细致的法律,包括臣民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甚至对于农民什么时间开始耕种,种什么,犁地要犁多深等等都进行了规范,可以说是事无巨细。

文化统一

在统一六国之前,华夏大地上遍布着众多的诸侯国。根据史料查询各个诸侯国的文字都是不同的,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国家的政令怎么传达。如果中央的决策其他郡县看不懂,怎么实现统治。公元前221年,李斯上书秦始皇,提议禁用其他诸侯国沿用留下的古文字,统一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书体。秦始皇欣然同意,全国推广。伴随着文字的规范统一,嬴政随即开始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和车轨尺寸。以秦国现有的为基础,推广至秦国所有的疆域。

秦国发迹于西部,对于东方六国来说属于蛮夷之地,长期受到鄙夷。战国末期,东方六国已经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粗狂豪迈的燕赵文化,以及南方崇尚巫术鬼怪的楚文化。而秦国自商鞅的到来,利用法家思想富国强兵,成为不可小觑的大国。秦国自下而上推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致使秦国尚武却无学。

嬴政是一个特别务实的皇帝,他知道文化才是能够直抵内心的利剑,之后嬴政以谦卑的心态接纳了六国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套适用于秦帝国的“秦文化”,同时还创建了一套名为“博士”的制度。这个“博士”和现在的博士是不同的,“博士”制度招纳各国博学贤能之人,不只是研究学术,还要上朝议政,为国家的发展进言献策。同时也是利用各地名仕来影响一方民众,逐渐接受秦帝国的统治。

嬴政想要统治好这个偌大的帝国,他做出了很多新的举措,对于人民的生计也以法律的形式给出了指导。但废除了分封制,土地分配给个人,中央任命官吏,这些都触动了庞大的贵族群体的既得利益,这些人是不会轻易接受秦始皇制定的约束。




睛采视界pro


出土的秦朝竹简中,曾记录过一段秦始皇的誓言:“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这种大气魄,除了秦始皇,我再也想不到第二人!

你觉得秦始皇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