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始皇做了哪些偉大的貢獻?

秋暮煙雨


常規的就不說了

始皇的歷經刻苦在歷代君主中確實是罕見的,如今始皇的後宮依然不為人所知。至於其中的緣由雖然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嬴政確實將自己全部的經歷獻給了這一初創的帝國。無論國事的大小,嬴政都親自查看。文牘批閱從無止境,在12年中嬴政不僅從無尋花問柳之態,更無享受富華之實(後世抹黑者及文學創作除外)。在位期間有5年巡行在外,嬴政覺得自身的辛勞無非就是換取黔首的康寧,但在這之前要做的就是儘快平息六國遺脈對於大統一的否定以及六國復辟之心,為此嬴政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堅苦卓絕的努力。

首先就是六國軍隊的問題,對於亡國之軍統一的帝國是無法利用的。因為沒有人認可統一,他們只記得滅國之恨,為此將他們部分遣返大部作為苦力修建證明秦帝國封功偉業的長城馳道百餘處水利工程。當然這些並不只有這些六國軍隊的參與,但若說民工之中全部都是商人罪犯和黔首也並非事實。六國的統一併非是秦始皇功業的完成,更是嬴政功業的開始,之後防守西垂戎狄,北擊匈奴,南平百越。用於這些戰爭的秦軍傷亡人數遠遠超過了掃平六國的代價。

這不是秦始皇傻,已不是秦始皇好戰。根本原因還在於秦始皇不會容許在華夏統一以後,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任何可以成為華夏族群威脅的可能存在,包括擴目光所到之處的廣大嶺南地。南嶽各族雖然沒有威脅華夏的實力,但卻有六國復辟貴族的身影,為防止任何復辟事件的發生,即便南越煙瘴之地不通王化秦始皇依然與兵擊之。絕不給任何人以任何可能,但唯一的不足就是太快了,六國沒有秦國商鞅變法的基礎與根基,貴族依附民的現象並沒有徹底解決,相反六國並未被遷徙走的貴族與當地官吏曲解秦法使秦法十餘年不得深入人心。

嬴政唯一的遺憾就是志向無而生命有限,歷史沒有給他足夠是時間。只讓嬴政完成了大一統文明的建設,卻沒有給他時間去完善期間的細枝末節。終於由於去世後災難性的政變以及六國不死的復辟之心而掩蓋,一個建設中華民族脊樑的帝王被後世極盡汙衊之能事。他們可以玷汙始皇帝,但他們的謊言正不斷為考古發掘所推翻,還始皇以清白。


世界史圖鑑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既有“功”也有“過”。


雖然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名聲不是那麼好,什麼“焚書坑儒”、“孟姜女哭長城”等等。但是,秦始皇的成就,對於整個中國的歷史來說,功大於過。 秦始皇最偉大的功績莫過於統一分裂戰亂己久的國家了。併為鞏固和發展這種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主義的中央集權制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教育國防民生外交以及建築方面所採用相應的條例,措施或手段。並予以貫徹執行。 1.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有利的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和方便人民的交流。

2.廢封國,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準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郡縣制直到現在還在應用。 3.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有利的促進商業的發展。 4.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5.焚書坑儒,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使得中國相當部分古文化斷層、古代史斷代,這點確是遺。 6.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 7.修建長城,使其成為農業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8.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9.在中央創立了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實行三公九卿制,
幫助皇帝管理國家 ,有利的維護了大一統的國家,雖然秦朝存在時間只有14年,但是,這一套官僚體制還是延續了下來。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公與過,是我們真正看待歷史的關鍵


小希希簡筆畫


秦始皇做了哪些偉大的貢獻呢?

秦始皇,姓嬴,名政,生於公元前259年,出生地在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死於公元前210年,享年49歲,在位36年。秦始皇是秦莊襄王和趙姬生的兒子。其父秦莊襄王盛年早逝,秦始皇13歲時繼承王位。由於年幼,由太后和相國呂不韋、謬毐三人朝政。22歲時,在故都雍城正式舉行登基加冕儀式,親理朝政。秦始皇執政後,先是剷除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後滅掉韓、趙、楚、魏、燕、齊六國,建立一個以漢人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並定都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秦始皇自認為自己的功高過三皇五帝,自稱為始皇帝。

他到底做了什麼事,有哪些偉大的貢獻?

完成統一大業,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

秦始皇親政後,野心勃勃,先是盤算著怎麼當老大,然後怎麼將小弟們全部弄掉。於是,他和大臣們商量,制訂了一套統一中國的宏偉計劃。具體措施是:寵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後來為了徹底消滅六國,他又根據各國對待秦國的態度和表現分別找出了一個出兵的理由,進行平定消滅。

滅韓國:韓王交出土地,獻上玉璽,聲稱願做秦國的藩臣,但不久又背棄盟約,與趙、魏聯合起來反叛秦國,所以我們要興兵討伐他。

滅趙國:趙王曾派他的丞相李牧來簽訂盟約,我們歸還了他們作為人質的公子,但他們背棄盟約,在太原反我們,所以我們興兵討伐他,俘虜了趙國的國王,趙公子嘉又自立為王,所以我們要興兵消滅他。

滅魏國:魏王當初約定服從我們,不久又與韓、趙合謀襲擊我們,所以我們要打敗了他。

滅楚國:楚王獻出獻出青陽以西的土地,不久又違背約定,所以我們要消滅他。

滅燕國:燕王頭腦發昏,他的太子丹竟然派荊軻來行刺,所以我們要滅他的國家。

滅齊國:齊王採納後勝計謀,與我斷交,想作亂,所以我們要平定他的土地。

秦始皇一統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500多年諸侯割據紛爭混戰的局面。

消滅這些國家後,為了鞏固其統治,他決定一切命令都必須由朝廷統一發出。同時,取消諡號,自稱始皇帝。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就這樣成立了。

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制度,從嚴治國,懲治犯罪。

秦始皇認為為政應果決酷苛,一切取決於法律,執法嚴酷不能講仁慈寬大。於是施行嚴厲的刑法,對犯罪者從不寬赦。先後制訂了《秦律十八種》、《秦律雜抄》、《法律答問》等多部法律。設立中央司法機關,由廷尉和御史大夫組成,設立地方司法機關,由郡、縣的郡守和縣令兼任,鄉、亭也參與司法管理。這些司法制度和司法管理方式對後世影響尤其深遠。

完善國家管理體制,奠定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政治格局。

把國家分為三十六郡,郡裡設置郡守、都尉和監郡。把老百姓改稱為"黔首"。收繳天下兵器彙總到咸陽,烙鑄成若干大鐘、大鐻,又鑄造十二個大銅人,各重千石,放在宮內。統一法律和度衡制,統一車軌的尺寸,統一全國的文字。秦朝的版圖東境到達大海及朝鮮,西境到達臨洮、羌中,南境到達門窗要向北開的地區,北境以黃河作為要塞,沿著陰山直至遼東。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外來侵略。等等。

他的圈地版圖,政治方針,治國策略,強國舉措給後人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遺產。他修築的萬里長城成了中國標誌性的建築物,威武雄壯,永遠屹立。


秋暮煙雨


秦始皇( 前259 年——前210年 ),本名嬴政,出生於趙國的邯鄲,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他任內,首次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結束了戰國時期的混亂局面。

為了有效地管理政權,同時也為了子孫萬代的嬴氏基業,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相當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

一、政治上

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廢除了原先的分封制,首創了郡縣制,開創了中國封建政治體制的先河。

他規定,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皇帝決定國家的一切重大軍政事務。全國下轄有36個郡縣,這種政治制度,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沿用。

他建立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進程,都產生了積極的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後世,儘管許多人對他產生質疑,但依舊有許多人推崇他為“千古一帝”。

二、軍事上

他採取強硬的攻勢,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不斷擴充了中國的疆域,收服了周圍的蠻夷,修築了人類最偉大的萬里長城。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最初分佈在蒙古草原上。伴隨著戰國時期的混戰,匈奴藉機擴張了自己的勢力,逐漸形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秦朝完成統一後,秦始皇派兵一路攻伐,從匈奴奪回了河套地區。

除了向北攻擊,秦始皇還向南攻取百越之地,收其民,取其地,第一次將南方蠻夷之地收歸為中國版圖。直接的軍事行動外,秦朝政府還從內地移民實邊,耕種土地。

三、文化上

秦始皇廢止了原先各國的不同文字,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甚至於,他通過“焚書坑儒”,企圖進行文化和思想的統一。

在戰國時期,不同的國家實行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貨幣和不同的度量衡,書籍和文化也不盡相同。秦朝統一後,“小篆”被確立為國家的標準文字,而且,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受歡迎。

秦始皇還規定,全國各地都統一使用方孔圓銅錢,最大限度的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上這些舉措,極大地促進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對後世產了生深遠影響。

但是,由於秦始皇的政策過於激進,他這一系列的舉措,本應該由幾代人來完成,可是他卻希望在一朝一夕間完成。

因此,秦朝統一後,國內的戰亂就沒有停息過。尤其,在秦始皇之後的秦二世,沒過多久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而秦始皇也留下了暴君的惡名。





文史不假


秦始皇是位有兩面性的統治者。

錯誤方面

他的統治專制而殘暴,實行各種嚴厲的刑罰,使老百姓深受其苦。尤其是他的焚書坑儒的錯誤行為使中國文化遭到了不小的損失。

成績方面

他統一了中國,為中國的大一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政治上,率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如撒掉封國、建立郡縣,也成為以後兩千年封建王朝管理棟準模式。

文化上,各國的文字得到了統一,貨幣、度量衡也採用一樣的標準。

交通上,車問軌、道同距,在原來的道路以外,修建大量通往秦國的直通,國內交通四通八達,人民來往頻繁便剩。

水利上,修建了靈渠,使得珠江流域乃至南方都加強了與中央的聯繫,國家治理的範圍也延伸到珠江一帶。

國防上,長城的修建鞏固了與遊牧民族的天然分界,在北邊對匈奴的果斷回擊,使得河套地區永久地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正是因為秦始皇在中國的大一統上的偉大功績,後世人稱呼他為”千年一帝"。








半個南山人


秦朝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壽命,但做的事比其他朝幾百都多。

1、統一度量衡。交易、統計、測量都有了規範。

2、統一兵器規範。讓所有兵器有了統一標準,零部件直接可替換,制式生產。

3、修長城。物理上抵禦外敵,更重要是心理上,讓國人有了大統一思想,只要是長城圈起來的區域,就是一家人。這個直接影響到後世每個朝代。

4、修直道。七百多公里的直道,用了大概五年就成了,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一直使用到清晚期。

5、廢除封建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

6、是統一文字。從此大中華再無溝通障礙。

7、抗擊匈奴、征伐百越,奪回河套地區、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8、是統一貨幣。

9、車同軌。交通工具有了統一制式,維護方便,修建基礎道路也有了標準。

10、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11、修建鄭國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300餘里,改造了鹽鹼地4萬餘頃。

這就是僅僅十幾年壽命的秦朝給後人留下的財富。哪項工程放現在也不是小事,何況那時全靠人抬馬拉。過在當時,功在後世。

千古一帝,這樣轟轟烈烈的帝王值得敬佩!


西安中意迪威傢俱網店


提起秦始皇,那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作為中國人,是沒有不知道的。秦始皇不但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創立者,甚至也是整個漫長的封建時代的奠基人。

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可謂是武功蓋世、彪炳史冊,他修長城、滅六國、設郡縣、通運河、車同軌、書同文,等等各項,每一項都值得後世濃墨重彩地去描述;不過,如果要問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秦始皇的哪一項功績最大呢?

細想之下,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要說秦始皇貢獻最大的,就非“書同文”莫屬了。“書同文”,也就是指統一全國的文字,只此一項,便足以當得起“千古一帝”的稱號。

統一文字,這對當時以秦始皇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來說,非常有利於中央各項政令的有效推行,很顯然,如果文字不統一,中央與地方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就很難得到有效的溝通,甚至根本無法交流,從而導致政令在推行上不是掛一漏萬就是南轅北轍;而文字一旦得到統一,則自然就不至於出現這樣的困境;全國的交流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強大的凝聚力!

秦始皇作為以武力最終統一全國的最高統治者,他不可能想不到以武力得來的天下並不能長久穩固,要想實現“傳二世乃至萬世”,則不光需要統治全國的地域,更必須要統治天下臣民的思想,而要統治全天下人的思想就必然會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這個前提就是文字統一。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統一的文字就沒有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在秦始皇之前的漫長歲月裡,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王朝,這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因為在秦始皇之前中國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文字體系。


歷史浮雲榜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王朝。秦始皇實行的郡縣制等行政制度,統一文字、度量衡、車軌等經濟文化措施,對於消除分裂,加強各地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秦始皇嬴政的首要貢獻就是統一了六國。秦始皇嬴政在親政確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後,全面發動了兼併統一六國的戰爭。自戰國以來,各諸侯國經過250多年的征戰,終於被秦國各個擊破,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王朝。第二,秦始皇千古第一帝。秦朝以前,統治者最高的稱號是王,秦王面對自己取得的成就,深感“王”的稱號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地位。於是出現帝號,秦始皇就成為秦王嬴政的稱號,皇帝也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專稱。秦始皇對中央和地方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官吏都是由皇帝任命。第三,秦始皇統一規制。秦國是消滅其他六國而統一起來的,但是由於七雄並立時間長久,各國在文字、貨幣、度量衡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秦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統治、維護統一,實行了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的措施。第四,秦始皇開疆拓土。秦朝統一後,秦始皇南征北戰,征服了各方的其他民族,不斷開疆拓土,創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長城也算秦始皇的另類貢獻吧。強大的秦王朝從建立到滅亡不過幾十年,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秦始皇的暴政。


湖灣讀史之聲


公元前221年,這一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不平凡的一年,沒有之一。一個偉大的帝王開創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偉大的國家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帝王。

嬴政統一了六國,稱始皇帝,華夏大地第一次實現大一統。而此時嬴政面對的是並不是一味的欣喜,如此廣袤的土地生活著不同的人群,人們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如何有效的統治管理才是身為秦國國君嬴政的頭等大事。丞相王綰建議採用周王朝的分封制,將君王子嗣和有功的臣屬分封到各地成為諸侯。廷尉李斯建議採用秦國本土實行的郡縣制,選拔任用有能力的人做地方長官。嬴政認同的李斯的建議,決定在秦國統一的其他土地採用郡縣制管理,取消以往的分封制。從此華夏從“王國”時代邁向了“帝國”時代。但是這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答案是不能。巨大的變革起源於法度,如何撫民心、立新政,嬴政給出了在那個時代看來近乎瘋狂的改革。

土地改革

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看來是所有新的朝代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法令規定在秦國的疆域內,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一塊土地用於耕種,並且國家會給予最大限度的保護。這樣就保證了作為農民的生產的積極性,國家也將獲得更多的糧食物資。面對這樣的誘惑,人們紛紛舉家遷往秦國。據《商君書》記載,當時有上百萬的人前往秦國定居。我們知道在那個時代,人口是一個國家強盛的重要指標,也是承載國家運行的重要動力。但同樣問題又一次擺在的嬴政的面前,如此浩大的疆域,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怎麼樣才能做到行之有效的管理那?如果不能安撫住這些人,那麼到來的不是強盛,而是災難。

行政區劃-縣制

現在的人們出門在外稱呼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人為“同鄉”,這個詞就是來自秦始皇的改革。秦國統一六國後,全境共建縣三十一個,縣令全部由親王派任,直屬中央。縣制的普遍推行是為了把全國政權、兵權集中到中央,以便於鞏固統治,發展小農經濟。這一點是非常有開創性的,之後的地方官員如縣令、長丞都是不能繼承的,都是根據個人的能力由朝廷指派的。這也是中國之後的幾千年的郡縣制的基礎。而郡縣制的設立,是中國先秦時代最為徹底的一次體制變革,中央集權制度從此出現了雛形。

權利系統-三公九卿

面對這麼龐大的秦國,像之前諸侯國一樣的管理是不行的,有效的管理要從權利的劃分入手。秦國開創三公九卿制度,分丞相(百官之首,負責政府全部工作)、太尉(軍事最高長官,負責全部軍事事務)、御史大夫(副丞相級別,負責監察)。舉一個不算恰當的例子,相當於現在的總理、軍委主席、副總理兼監察部部長。而九卿是指中央政府的多個高級別官員,並不一定是九個人,指代的是政府官職的完善。簡列一下有哪些官職: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吏、少府。這個制度影響了後世一千多年,直至隋朝創建三省六部制。

依法治國-秦法

法家思想在秦朝時是被廣泛推崇的,在統一戰爭中,新徵服的土地就是由懂秦法的官兵直接轉換成當地官吏。統一六國後,秦國培訓了大批的懂秦法的官員到各地郡縣上任,他們不但要管理民眾,還要普及秦法,推廣帝王的治國之道,進而控制人們的思想。秦法是一部非常細緻的法律,包括臣民的行為舉止、日常生活,甚至對於農民什麼時間開始耕種,種什麼,犁地要犁多深等等都進行了規範,可以說是事無鉅細。

文化統一

在統一六國之前,華夏大地上遍佈著眾多的諸侯國。根據史料查詢各個諸侯國的文字都是不同的,如果沒有統一的文字,國家的政令怎麼傳達。如果中央的決策其他郡縣看不懂,怎麼實現統治。公元前221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提議禁用其他諸侯國沿用留下的古文字,統一以秦國的小篆為統一書體。秦始皇欣然同意,全國推廣。伴隨著文字的規範統一,嬴政隨即開始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和車軌尺寸。以秦國現有的為基礎,推廣至秦國所有的疆域。

秦國發跡於西部,對於東方六國來說屬於蠻夷之地,長期受到鄙夷。戰國末期,東方六國已經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齊魯文化,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粗狂豪邁的燕趙文化,以及南方崇尚巫術鬼怪的楚文化。而秦國自商鞅的到來,利用法家思想富國強兵,成為不可小覷的大國。秦國自下而上推崇以法為教,以吏為師,致使秦國尚武卻無學。

嬴政是一個特別務實的皇帝,他知道文化才是能夠直抵內心的利劍,之後嬴政以謙卑的心態接納了六國的文化,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一套適用於秦帝國的“秦文化”,同時還創建了一套名為“博士”的制度。這個“博士”和現在的博士是不同的,“博士”制度招納各國博學賢能之人,不只是研究學術,還要上朝議政,為國家的發展進言獻策。同時也是利用各地名仕來影響一方民眾,逐漸接受秦帝國的統治。

嬴政想要統治好這個偌大的帝國,他做出了很多新的舉措,對於人民的生計也以法律的形式給出了指導。但廢除了分封制,土地分配給個人,中央任命官吏,這些都觸動了龐大的貴族群體的既得利益,這些人是不會輕易接受秦始皇制定的約束。




睛採視界pro


出土的秦朝竹簡中,曾記錄過一段秦始皇的誓言:“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

這種大氣魄,除了秦始皇,我再也想不到第二人!

你覺得秦始皇對中國的貢獻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