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永康鎮位於永德縣境北部,地處東經99°23′、北緯24°07′之間,距省政府所在地昆明市746公里、市府所在地臨翔區186公里、縣政府所在地德黨鎮22公里。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東和東南與亞練鄉、大雪山鄉接壤;西與小勐統鎮毗鄰;南和西南與勐板鄉、勐汞鄉、德黨鎮山川相連;東南與班卡鄉、崇崗鄉、大山鄉一衣帶水;北與保山地區昌寧縣隔河相望,是永德縣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蔗糖原料生產基地、以芒果為主的熱帶水果生產基地,也是永德縣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畜牧生產基地,同時也是臨滄市八大經濟開發片區、雲南省39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全國118個發展和改革試點小城鎮之一,屬永德縣經濟發育程度相對較好的鄉鎮。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史載,永康古屬哀牢地,東漢、三國、西晉,南北朝屬永昌郡地,隋為漢地,唐南昭時期在永康壩建拓南城,是南昭國西南方政治、軍事、貿易重鎮。

元世祖忽必烈十三年(1276年)在永康設鎮康路,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永康為鎮康府,明成祖永東三十一年(1414年)永康改為州,繼至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土歸流,1908年縣治遷德黨,元至清末永康為土官承襲統治,傳代570多年,民國二年(1913年)省府明文取銷承嗣官,並諸殺刀上達,從此結束土司制度。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永康隸屬一區,1952年5月12日永康傣族自治鄉成立,隸屬松林區。1958年山區人民巨遷下壩,同年10月27日幸福人民公社成立,後經幾次轄區規模變動,幾分幾合,先後設置為區—公社—區—鎮,幾分幾合,1988年3月永康區改為永康鎮至今。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永康鎮有7個行政村位於壩區、11個行政村位於山區。轄區內有一個農場,即勐底國營農場。轄區(含農場)總控制面積532.43平方公里(798645畝),其中農場11.85平方公里(17771畝)。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永康是一個山壩相連的農業鎮。全鎮轄區總面積53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31公頃,壩區面積59.5平方公里,山區面積佔總面積的89%以上。境內最高海拔勐透山3218米,最低海拔大勐統河與永康河交界處700米,相對高差2518米,年平均氣溫為20.6℃。全鎮共有甘蔗3.2萬畝,烤煙6200畝,堅果11萬畝,核桃9.4萬畝,茶葉0.7萬畝,以芒果和荔枝為主的熱帶水果面積2.3萬畝。2017年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1.7萬畝。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永康是發展不平衡的鎮。201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8.8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39元,人均佔有糧食達697公斤。全鎮總體呈現出壩區經濟相對富裕,山區較為貧困的發展格局。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永康是民族聚居的鎮。全鎮轄18個行政村、195個自然村、216個村民小組,共21737戶59834人。境內世居布朗、傣、佤、回、彝、白族等15種民族,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永康、送吐、忙撈、勐底、忙況、送歸、熱水塘等7個行政村,約佔總人口的16%。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永康是縣內重要的交通樞紐。鎮位於永德縣中北部,距縣城22公里,距市府臨滄186公里,距昆明746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145公里,是全市離杭瑞高速最近的鄉鎮,是沿邊開放重要的物流節點。境內施孟二級公路、羊勐公路穿境而過,是縣內7個鄉鎮到縣城的必經之地。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獨七營勐底農場成立於1955年5月,分佈在永德縣勐底村周圍。

獨六營永康農場在兵團撤銷後併入勐底農場,成為勐底農場的分場,永康分場二隊共有職工群眾79戶、239人,勞動力137人。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地屬怒江東岸橫斷山末梢的老別山區。地勢東南西高,向北傾斜,形如桑葉。地貌山水相間,橫排縱向,坡壩相連。主要山脈大雪山、棠梨山、三寶山。海拔最高大雪山主峰仙宿平掌3504米,是中國大陸北緯24°線以南及臨滄地區最高峰;海拔最低南汀河谷戶等壩540米及怒江忙兌渡口566米,分別與孟定口岸和龍陵平戛相毗鄰。縣內河流95%屬怒江水系,5%屬瀾滄江水系,故有“山連東南亞、水通兩大洋”之說。其中臨境主河流有怒江、南汀河、勐波羅河及大勐統河;境內主河流有永康河、賽米河、秧琅河及麥壩河。縣境氣候總體屬南亞熱帶與北熱帶交匯的河谷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乾溼兩季,春秋常住,但地帶性垂直分佈典型,小區氣候突出。分屬北熱、南亞熱、中亞熱、北亞熱、暖溫、寒溫7個氣候帶,通常分為河谷熱區、半山溫熱區、高山冷涼區3個氣候區。熱區面積約佔總幅員的30%。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臨滄永德臨近北迴歸線,被譽為“鑲嵌在臨滄大地上的綠珍珠”,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有著最適宜芒果生長的地理和氣候自然條件。

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芒果栽培歷史悠久,早在三百多年前便有人栽培芒果,現存於大雪山鄉南汀河谷、永康河谷的“小香芒”古樹,永康端楞的“三年芒”古樹等,樹齡都在350年以上,每株年產量達1.2噸以上,怒江河谷及賽米河谷地區均有“三年芒”、“小香芒”古樹分佈。距離縣城德黨40千米的芒果基地,擁有4萬多畝連片高優生態芒果園區,素有“芒果之鄉”的美譽。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1980年,永德縣決定在勐底農場發展水果產業,當年即開荒定植160畝。

1982年勐底農場在舊寨溝連片種植芒果360畝;“七五”期間利用世行貸款發展了6800多畝;“八五”(1991—1995年)、“九五”(1996—2000年)期間被列入省級水果商品生產基地建設縣,共新植芒果13072畝。

曾經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獨六營永康農場獨七營勐底農場駐地永康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