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雍正王朝》太子复立,老十四和老十三为什么要在乾清门打架?

青灯问史


1.事发背景:

太子胤礽第一次复立,八爷党竞争嫡位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从表面上看,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是十分气愤和悲伤的,老十认为胤礽是开缺太子,没有资格参加举荐,老十三胤祥动了气,和老十老九吵起来。这时候,老十四出面,跟老十三打起架来,说要和老十三决一雌雄。二人在乾清门打的不可开交,几个皇子打架,外人又不好拉,兄弟们拉又拉不开,只好任由他俩打,格楞泰见势不妙,连忙报告了康熙。康熙携张廷玉等侍卫赶紧到乾清门制止风波。结果老十四几句话呛得康熙大怒,恨不得杀了老十四,在众人的拉扯下,才把他们拉开。

当时老十四呛康熙的话句句在理,打架估计都还记得,换做是谁,都只怕埋在心里不敢说,但是老十四却说出来了。老十四胤禵到底是胆子太大还是故意为之?依照老十四平日里的性格,貌似这很正常。但是不是真的正常,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2.你是否还记得那张伪造的太子手谕?

如果把老十四的行为和之前八大山庄秋猎时候,老十四胤禵伪造了一张太子手谕,命凌普带兵围住八大山庄的事件联系起来,你也许就会觉得这一架不简单。

当时的情形是,老十四见太子胤礽被废在即,于是伪造了一张太子命令凌普的调兵手谕找老八胤祀,以此逼太子胤礽走上死路。

但是老八精明得很,说:好兄弟,我不能让你冒这个险。意思就是说,伪造终究是伪造,我才不会干呢。

所以这个手谕并不是老八捅出去的,老十四故意跑到老八那里,是让老八因此脱不了干系(如果查不来的话)。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这张手谕是老十四自作主张捅出去的。

太子的被废的内在原因是这张手谕吗?当时不是,这张手谕的作用只是加速太子的倒台,而不具备决定性的作用,老十四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毕竟只是伪造的东西,如果要查,是很容易查出来的,只要通过行事的逻辑就可以查明。仅仅凌普的两千兵马,大动干戈的在八大山庄调遣,无论如何,对康熙也没有决定性的制胜作用。

既然手谕的作用并不大,为什么老十四还要兵行险着呢?这就要从老十四为什么要入伙八爷党说起了。

3.老十四为何要依附八爷党?

在诸位阿哥当中,老十四是争夺嫡位的强劲势力之一,就算单独自启炉灶也未尝不可,他手握兵权,绝顶聪明,功勋卓著,为什么却要入伙八爷党呢?如果你看过《康熙王朝》大概就会明白个一二,老十四就如同班布尔善入伙鳌拜一党差不多,老十四就是新时代的班布尔善,干的是黄雀在后的事儿。有事有老八在前面顶着,自己好乘凉,没事又可以利用老八集团的势力,上下逢源,比另起炉灶要省事得多。老十四知道自己很值钱,如果自己另起炉灶,无异于树立起一个新的目标被其他皇子射。这就是老八集团和老十四一直面和心不和的根本原因所在。他们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各取所需罢了。

到这里,老十四为什么要兵行险着呢?因为如果查不出来,当然是指向太子和老十三,希望推太子这只死狗下悬崖,折老四胤禛的翅膀,还能将上蹦下跳的老大胤褆搞掉(当时手谕在老大手里了)。八爷党前进一步,自己也跟着前进一步,一举四得。如果查出来,有老八在前面顶着,他完全可以充当受害者。所以,对于老十四而言,伪造这张手谕其实是险招不险。

4.棋手是康熙,老十四的路数被识破。

本来,老十四想当一回棋手,但是遇上了老爹康熙这个高段位,所以只能认输。很快,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康熙识破了这是一张伪造的手谕。既然是伪造的,康熙就明白了(一定是某位皇子干的,想想康熙对那位张道人在胤祀府上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他又怎么会查不出伪造手谕出自何人之手呢?)。他首先是永远圈禁了老大胤褆,关押了十三爷并宣布废除太子,这让老十四误以为手谕未被识破。可是议举新太子,康熙复立太子,放出老十三,打击八爷党的时候,老十四才清醒的认识到,那张伪造的手谕根本就已经识破。

八爷党显然经历这场风波,倒退了一步,老十四自己也只有跟着到退一步。问题是,打击八爷党就昭示着康熙已经知道伪造手谕出自哪里了,虽然险招不险,有老八顶着,可要显示无辜逃避惩罚,他老十四还得寻找一个机会来“洗白”自己才能遮得住众人之目啊。

于是,机会终于来了。

地点:乾清门,百官进出的地方,人多,热闹,宣传效果最突出。

事由:老十和老十三对复立太子的争议,老十四必须加装出一口气。两人开打。

老十四开打的目的其实只有两条:

一是告诉百官和康熙,(伪造手谕)我老十四只不过是老八的成员之一,是老八教唆的,我很无辜。为自己叫屈。

二是告诉百官和康熙,我老十四和老十三一样心怀坦荡,重情仗义。我不能因为老八被打击就被忽视,为自己争取。

殊不知老十三上了老十四一当,打这一架完全是给老十四做了嫁衣。

下棋的终究是康熙。他只能当着德妃(老四和老十四的母妃)感叹说:你这两个儿子啊(一个精明可用,一个真不省油)。并加封德妃为皇贵妃,意思是说,你俩儿子都有资格竞争嫡位了。

至此,老十四这一架打出了新高度,新天地。你说高还是不高?


青灯问史


《雍正王朝》中,康熙在一废皇太子后,让百官举荐新太子,而康熙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调查民意,而是要借此将八阿哥胤禩以及八爷党的势力一网打尽,所以不仅八阿哥为康熙所训斥厌恶,就连支持八阿哥的佟国维、马齐等官员也受到了惩罚,而康熙也借此从宗人府中放出了太子胤礽。

就在康熙让所有皇子在乾清门外等待他亲自训话的时候,突然有侍卫来报,此时的十三爷胤祥和十四爷胤禵已经是打作一团。

众所周知,十四爷是八爷党的成员,在八爷党的首脑八阿哥胤禩夺嫡失败并且受到羞辱和训斥的时候,为八阿哥出气本应该是在情在理。但是十四爷主动挑衅十三爷,甚至与其扭打在一起,之后还顶撞康熙险些为康熙所伤,其真正原因远不止此,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在热河伪造的那份太子手谕了,可以说,十四爷这一出“苦肉计”是一箭三雕。



十四阿哥在热河伪造太子手谕调兵,他需要找一个方法不让康熙再去想起并且调查此事,所以找十三爷打架目的就是为了转移康熙的注意力,也是要康熙不要怀疑到自己身上。

当初在热河,十四爷伪造太子手谕,调凌普带兵包围康熙行宫,而此时太子又无故消失,让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太子密谋叛乱,而这也成为了太子胤礽再热河被康熙废黜的直接导火索。

虽然康熙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发现了这份太子手谕实属伪造,但是在当时的特殊形势下,康熙没有选择追查,一来是查无实据,也无从查起;二来康熙需要的是稳定政局,而不是再起事端,万一真的矫枉过正把凌普等人逼反了则更加得不偿失了;三来,也更为重要的是,大阿哥的“魇镇”太子被揭发,使得康熙已经找到了为太子翻盘的理由和借口,因而也就没有在追究这份假手谕的问题了。

虽然康熙现在没有追究,但是并不代表之后不会翻旧账,这一点让十四爷胤禵感到紧张,他也需要一种方式,让康熙不再想起这件事情,转移康熙的注意力。而恰在此时,八阿哥被康熙和佟国维唱了“双簧”,不仅自己的底牌全部暴露,并且让康熙对其是极度的反感。

这个时候十四爷跳出来,继续为了八阿哥说话,看似是有一点出风头的逞能表现,但是实际上,此时的康熙对于十四爷只会是气他的鲁莽,对于八阿哥胤禩,才是真正咬牙切齿的恨,想想八阿哥已经被康熙如此的对待了,还有人为他出头,说明八阿哥胤禩蛊惑人心的能力确实强,确实有这一帮死党和死忠,这样下去还了得。

所以十四爷这样做,是将康熙把注意力和防备心全部留给了八阿哥,自己则可以安然脱身。


十四爷这样的鲁莽行事,就是要摆出一副愚忠的样子,从而把自己隐藏和保护起来。

在后面的剧情中,八阿哥胤禩收买雍正府上的高福,偷出了太子与任伯安的书信,并且让十四爷以兵部的名义发给康熙,而十四爷仅仅是将这份信发了过去,并没有带去其他的一言半语,对于此康熙的评价是:“胤禵也懂得用心思了。”可见,在此之前,康熙对于十四爷的看法就一直停留了在赳赳武夫之上。

特别是十四爷与十三爷的这场架,给康熙以及所有人的感受是,十四爷有勇、有忠、有义气,但是仅仅是愚忠而已,不懂得分析形势,不懂得去揣摩康熙的心思,就敢贸然出头,把自己搭进去。

看到这样的十四爷,康熙既是气愤,同时也是非常的宽慰,十四爷够忠够勇,仅仅是因为辅佐错了人,如果能让其明辨是非,也是可塑之才,所以康熙非但没有处罚十四爷,还将兵部交给了他。

更为重要的是,在康熙看来,这样的十四爷根本就不是一个懂得耍心思、玩儿心眼的人,必然不会去做伪造太子手谕这样的事情,只可能是八阿哥这样的人去做的。因而十四爷为自己洗脱了嫌疑,并且还狠狠地坑了八阿哥一把。


十四爷这样做也是给八阿哥看的,让八阿哥看到自己是他的死忠,从而将自己伪造手谕的秘密一直隐藏下去。

十四爷伪造手谕的事情,只十四阿哥自己和八阿哥两个人知道,就连九阿哥、十阿哥也是多年之后,当八阿哥察觉到十四爷想要脱离八爷党的视线时,并且策反了鄂伦岱的时候,八阿哥才对九阿哥和十阿哥说起。

为什么这么年下来,八阿哥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甚至连关系甚好并且中心耿耿的九阿哥和十阿哥都不曾说起,原因就是十四爷在乾清门的表现。

十四爷先是与十三爷打架,之后又是为了八阿哥顶撞、质问康熙,直接把康熙气晕了,面对这样一个为自己出头的兄弟,换做是谁都会非常的感动。因而这也让八阿哥坚定的相信十四爷是自己人,所以帮着他隐瞒了一切,保守了这个秘密。

但是实际上,十四阿哥这也是再借八阿哥保护自己,同时借此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八阿哥,也使得八阿哥彻底失去了夺嫡的资格,而羽翼逐渐丰满的十四爷自己也有了夺嫡想法的时候,八阿哥这才恍然大悟上了十四爷的当,随即就是八爷党内部的争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