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手機的利潤到底有多大?

Yjun3255712668


在不少人眼裡,手機行業是一個暴利行業,否則賣空調的格力、做視頻起家的樂視也不會紛紛轉戰手機行業,打起了智能手機的算盤。


1.手機品牌:一線品牌賺錢,二三線正在衰落

不過事實上,真正賺錢的有幾家呢?主打美顏相機功能的美圖手機在去年一敗塗地,2018 年上半年,美圖手機銷售了 53.3 萬臺,同比下降高達 37%。據美圖公司的公告顯示,該公司預計在 2018 全年錄得 9.5 億元至 12 億元的淨虧損。

曾被稱為“中國的蘋果手機”的魅族手機,近幾年更是連年虧損,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短短一年半累計虧損13億,去年魅族的銷量不足一千萬部,不到華為的十分之一。賣情懷的錘子手機,也在近幾年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去年以來,錘子就多次被爆出裁員、破產等新聞。

除此之外,金立、酷派、聯想這些手機品牌也逐漸衰落,還有大量不知名的手機廠商也在近幾年相繼倒閉。可以看出,在手機市場真正賺錢的也就只有一線品牌而已,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三星、蘋果、華為、小米、vivo、oppo。

在一線品牌中,蘋果無疑是利潤率最高的。去年,蘋果手機的利潤佔比達到了62%,遠高於三星的利潤佔比17%,是華為、OPPO、Vivo和小米利潤佔比之和的3倍,其中小米的利潤也是行業有名的低。

而蘋果手機的高利潤與手機的高售價是分不開的。在往年蘋果手機的每1美元售價貢獻了74美分的利潤,即便是現在銷量不濟,蘋果公司下調了售價,但仍然保持了大約60美分的貢獻率。據瞭解,iPhone XS Max 64 / 512GB 版本成本僅差 70 美元,但零售價增加了 350 美元,利潤之高可以想見。

2. 產業鏈利潤

從整個手機生產的產業鏈上看,仍以蘋果為例,蘋果的上游產業供應商有負責零件組裝的富士康公司,蘋果每年售出的手機裡有70%是由富士康代工,但根據富士康的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報1589.94億元的總收入,貢獻淨利潤54.44億元,淨利潤率只有3.42%。

此外還有負責芯片、音響、電池、測距儀等各個細分門類的供應商,但是據統計,這些供應商的利潤都不及蘋果公司的零頭,而且還有被拋棄的風險。著名GPU廠商Imagination就在蘋果掌握了GPU的核心技術後,被蘋果掃地出門。

再看下游產業,線下經銷商延續了被線上店鋪壓榨的趨勢,去年約有一半的渠道商慘遭淘汰,部分品牌加盟店鋪的閉店數量或達80%。一些線下門店為了提高銷量,甚至違規降價,很多零售商在拿貨價的基礎上加50元~100元就賣,這大大壓縮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

總的來說,手機行業早已不是藍海,反而是水深浪大並不像想象中的美好。


金十數據


我們拿iPhone XR 256GB這款手機來舉例。國內售價高達7899元。

iPhone XR 256GB版本的硬件成本是270美元,約合人民幣約1870元,

具體分析如下:

iPhone XR上成本最貴的是屏幕,這塊LCD屏是經過了獨家定製,比如特定的劉海切割、超窄下巴處理等,其包含觸控組件在內的話,整個屏幕成本是80美元,約合人民幣550元,

成本第二高的是手機機身組成部分,比如雙玻璃後殼、鋁合金金屬中框等,加一起的成本是60美元,約合人民幣420元左右。

成本第三高的就要數iPhone XR上的內存部分了,其內置的是3GB RAM,配以256GB存儲,整個成本是38美元,約合人民幣265元,

而搭載的A12處理器成本是30美元,約合人民幣206元,

後置單1200萬像素攝像頭+700萬前置鏡頭的成本是18美元,約合人民幣125元。

除了上述部件成本外,iPhone XR上的基帶、射頻收發、射頻電源管理、電源管理、wifi、無線充電等芯片整個成本加起來是10美元,約合人民幣70元,

而TrueDepth(提供3D人臉識別功能)景深鏡頭+2950mAh容量電池的成本一共是13美元,約合人民幣90元。

整體來說,iPhone XR 256GB硬件成本1870元對應的售價7899元,雖說新機設計不只有成本這麼簡單,比如還有設計、研發、運輸、專利費用等等,但即便這樣,蘋果的利潤依然還是很非常的高。


禾誰說


在大部分外行人眼中,手機職業門檻低、贏利高;加上風投宣揚進口的概念,導致各行各業都湧入進來,好像誰都能夠在這裡賺到錢。

但現實呢?

樂視一臺手機虧200,一年虧本100億;魅族錢荒一臺虧100,一年半虧本13億,錘子上半年就傳言倒閉了5次。

當然,也有賺錢的,華為、OPPO、vivo一臺大約能賺200;蘋果則是暴利,一臺賺3000,真要以為錢這麼好賺,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在現在這個實業寸步難行的大環境下,做實業很難,手機職業更是難上加難,我03年入行 ,8年前創建的AGM能在野外細分商場有點成果,靠的是一步一步來的踏實勤奮少犯錯誤。

*手機職業贏利大嗎?

按照獲取贏利的來歷將現在市面上的手機分紅三類,工業鉅子、互聯網手機品牌、細分商場垂直範疇品牌(比方咱們公司的AGM,主打野外手機)。

產銷鉅子依靠產銷量獲取鉅額贏利

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做的便是產銷形式,首要贏利點在於兩塊,一是靠銷售量,二便是進口。

銷售量好了解,賣一臺賺200,賣100萬臺便是2個億。蘋果2016年Q4財報中iPhone的銷量為4551萬臺,按照每臺3000元的贏利算,便是1300多億,而這僅僅僅僅一個季度的銷售贏利。

但在手機職業,能靠銷售量賺到錢的,要不有很高的技能門檻,要不有較長時刻的品牌堆集。喬布斯76年就鼓搗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 Apple-I,只看到蘋果這幾年風生水起,沒看到蘋果公司在數碼產品職業40年的深耕。

當然,產銷贏利僅僅這些產品贏利中的一部分,有的人認為有了品牌和途徑就能進來玩,但最後往往要栽跟斗,比方格力。就像生一個孩子是很簡略,但是想把孩子養好就絕不簡略。

互聯網品牌手機的玩法在於使用流量分發與內置生態將用戶價值可持續變現。

典型的案例便是小米、魅族、樂視、錘子等,硬件虧錢也要做。

以小米為例,雷軍從創建小米伊始就宣揚自己做的是互聯網手機。

首先是節流層面:

第一,小米的硬件贏利的確很低乃至是處於虧本的一個狀態。在傳統的產品定價中,有近3~5成是分給通路者,也便是中間商。而小米是高度依靠互聯網的直接銷售,省下了許多途徑本錢,所以它才幹高配賤價,讓對手直接懵逼,而在小米之前,前所未有。

第二,雷軍的營銷手段在業界名列前茅,小米每一代旗艦機種在剛上市時,本錢的確是高出定價不少,

但是小米藉由每年旗艦新品上市之初很少的出貨量來操控虧本,讓消費者對小米機的巴望加溫,屆時零組件本錢現已下降、但價格不變,所以同一個機種只要能賣的越久,小米獲利空間就越大。有意思的是小米在巴西現已不賣手機了,因為巴西經濟太差,今天定價999,明日可能貨幣貶值到599。

其次是開源方面,小米儘管沒有在硬件上賺錢,但在軟件方面賺的盆滿缽滿。

在移動互聯網上,除了遊戲是真正的贏利豐厚之外,廣告和電子商務都需求必定的商場規模,才幹獲得不錯的回報,而增值服務,也是要遵循長尾效應。

這意味著,要想在互聯網上獲利,你就不得不把產品的商場做的十分大。小米作為第一個吃互聯網螃蟹的人,無疑在這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

據美國商場研討公司IDC估量,小米2015年全年實踐出貨量7100萬臺,佔比5.12%,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而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湧入這個職業的原因也是看上了手機職業的進口遠景。小米之外的其他互聯網手機品牌,各有盈虧,樂視、錘子便是明顯的虧本狀態;但即使虧錢了也得做下去,入了坑想再跳出去就沒那麼簡略了。

AGM、青橙、MANN、雲狐等切入的是野外商場細分範疇,走的是傳統的產銷形式。

以咱們AGM為例,借用老羅的一句話——考慮到咱們是小廠商,所以沒有去商場的紅海中競賽,挑選了讓AGM從野外手機這個細分商場切入,主打的便是野外、三防、智能這些功用,而現在咱們在野外手機範疇也擁有了幾十項技能專利。

從定位和產品的生產上就註定了咱們的客戶人群僅僅很少一部分喜好野外的人,所以咱們AGM無法和產銷鉅子能夠廣鋪線下途徑去搶佔商場,也無法和小米相同靠互聯網服務賺錢。

但咱們憑著十幾年的堆集,足以在這一細分範疇的品牌上站穩跟腳,每臺手機也有一點點薄利,能夠自給自足,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去開發更多的技能專利,服務好咱們的目標用戶。現在來講,咱們的贏利遠景還能夠,AGM本年也花了幾千萬,在規劃野外手機的品牌路線,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互聯網手機品牌面對供貨商時是最悲催的,因為他們做的是進口,硬件虧錢,既要好材料,又開不起高價,所以只能在營銷噱頭上下功夫。

錘子為例,如果錘子公司的訂單和工業鉅子的訂單起衝突,供貨商必定會先將工業鉅子的訂單完結之後再來滿意錘子的訂單。工業鏈需求數量來維持生計,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細分商場的供給鏈競賽沒有幹流商場那麼劇烈,而且AGM現已是全球最大的三防手機制造商,所以供給鏈是我當初有信心做AGM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AGM在供給鏈挑選方面一向很苛刻,只挑選最優異的合作伙伴,比方三星的Super AMOLED顯示屏,野外可視;瑞典的fpc防水指紋識別;AAC box speaker等等。自己做的品牌必定希望把供給鏈上最好的東西用上。

所以咱們在籤合同的時候甘願獻身部分贏利,也一定會要求供貨商保證材料的質量和數量給AGM做最好的產品保證。

整體來說,大品牌,高技能門檻有錢賺;小品牌,細分商場,遠景依然可觀;但互聯網手機,除了小米,大部分都過得很艱難。手機終歸是科技產品,把產品做好才是正道。

現在手機職業進入緩慢增長的時期,先別談多少贏利,我一向跟團隊講,能活下來才是關鍵。

哪有什麼成功可言,挺住便是一切。


阿寶尋金


手機的利潤到底有多大?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據統計,華為mate10的成本是290美元,摺合人民幣為1960元;iphone 8成本是285美元,摺合人民幣為1926元:三星S8的成本是326.5美元,摺合人民為2206元!這簡單的對比,你可能看不出來差異,但是我們實際的觀察下,你會發現iPhone8p的成本價真滴,即使iPhone 8在第三方網站的價格低至了4088元,可是仍然手機利潤可能在2000元以上,當然,我們還必須除去一定的開銷,比如營銷等等諸多內容。

是不是所有手機都能想iPhone一樣,買一臺手機就能有幾千元的利潤呢?小米的雷軍說過,現在手機行業的普遍定價為成本價的250%,反過來就是每臺手機的硬件支出佔總成本的40%。雷軍隨後指出,當小米450億美金估值出來以後,所有人都覺得他也能幹,只要燒錢就行了。所以在過去兩年時間裡,一些同行在手機市場賠的錢是天文數字。而在2018年手機利潤排行榜中,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六家廠商佔據了99%以上的利潤,其它的手機廠商基本不賺錢,其中蘋果以佔62%的利潤遙遙領先。

網絡上曾有數據顯示:蘋果手機利潤是59.8%,三星26%,華為4.9%,小米不到2%利潤。也就是說蘋果是華為的8倍,小米的60倍。從以上看出小米手機是良心企業,是他讓普通大眾買起智能手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差距在哪擺著。蘋果手機買一臺賺1000幹一3000千,而小米買一臺就只有13元。雖然在硬件上不賺錢,但是小米在軟件上賺得盆滿缽滿。

因為手機還有一個隱形的收入來源就是預裝軟件,每裝一個軟件廠商就可以獲得軟件商一筆收入,價格3-10元不等。如果一部手機裝20個預裝APP,可帶來的直接收益可能超過100元,非常可觀。而從下圖看來20個左右只是業內的均值,更重要的是很多預裝的APP還卸載不掉。同上,也是頭部公司更容易與軟件廠商談到合作。看到這裡,你也就明白了為什麼你的新手機上有一些原裝軟件了。

一個產品立項到生產,它的研發成本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每部手機的研發成本=前期總研發成本÷賣出數量,賣得越多,分攤下來的成本越低,這也是藍綠廠前期一直被評價高價低配但還越做越大的原因,無腦砸廣告宣傳,鄉鎮信息不發達的地方把出貨量拉大很多,銷量上去的同時每部的成本也低了。

如今的手機行業已經發展相已經進入嚴重的寡頭壟斷階段,雖然從產品本身的利潤不低,但由於行業特性,手機行業(蘋果除外)整體的利潤率並不高。


環宇聲光


手機行業的利潤有多高?回答這問題,只要看蘋果的利潤就好了,手機廠商裡頭沒有一家能比得過蘋果。早在iPhone5、iPhone6就有曾有爆料稱,iPhone售價4、5000多,成本在1700元左右,一部手機利潤大約在3000元左右。在iPhone8與iPhone X發佈的時候,有調研機構做了調查,稱iPhone X是蘋果手機成本最高的,同時單部手機的利潤也是最高的。

  據調研機構從產業鏈獲得了iPhone X手機物料,並估算了其成本,物料清單(BOM)成本總價為412.75美元(約2700元左右),主要集中在OLED面板、玻璃機殼、3D攝像頭、無線充電等方面。

網爆iPhone X成本

  其中,最貴的物料是5.8英寸三星定製OLED屏,達80美元;而雙面玻璃+不鏽鋼中框成本為53美元,同時,全新的A11處理器(臺積電獨家代工)由於引入了神經網絡引擎等新技術,也導致其成本略微上升,達26美元;3D攝像頭成本為25美元;由於閃存芯片等元器件普遍漲價,DRAM和NAND(256GB版東芝、海力士和美光供應)成本分別為24美元和45美元;無線成本為8.75美元,PA等成本為8美元,無線充電接收端成本為6美元,PCB成本為15美元。

  另外,iPhone X觸控成本為15美元,基帶射頻成本為18美元(高通+Intel供應),射頻天線成本為5美元,模擬器件成本為9.5美元,音頻解碼器成本為2.5美元,攝像頭成本為33美元,電池成本為9美元,聲學成本為12美元,Haptics成本為10美元,其他配件成本為8美元。單從整體成本來看的話,iPhone X確實比iPhone 7(128GB版約292美元,美版售價為750美元)提高很多,漲幅達120美元。再加上研發、組裝、包裝、運輸、渠道等費用,以及產能受限,8388元的起售價也不言而喻。

iPhone X

  不過相比起iPhone X高達999美元起的價格,412美元的成本真的不算多,即使刨去物流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稅收等等,蘋果依然能賺得鍋滿盆滿。手機行業利潤有多高?看iPhone一款手機的利潤就大概知道了。


天極網


說起步步高,可能大家都會想起那個哪裡不會點哪裡的女孩,但是現在說起步步高你不得不正視兩大中國手機品牌:VIVO、OPPO。說起手機的利潤有多大,那就請這兩家出來說說話就明白了。

手機利潤有多大呢?咱們舉個例子,VIVO在2015年冠名快樂大本營費用為3.5億。2016年的更是高達7億,而且VIVO的代言人永遠都是當前流量最大的當紅明星,比如薛之謙、鹿晗、蔡徐坤等,每個人的出場費都是不便宜的呀!足可見VIVO的利潤到底是有多高,具體不好說,但是這其實與VIVO的企業定位是有關係的。

VIVO的研發成本可能是(如果有比它更低的煩請告知,更新一下我的知識數據庫)目前全中國最低的手機生產廠商,因為他的研發成本主要集中在攝像頭的研發,而手機最燒錢的芯片卻一直傾向於使用瀕臨淘汰或者熱度過了的芯片,所以在研發成本上可以大省一筆,再加上VIVO主做流量營銷和底線城市營銷,以量衝利潤,而許多的利潤又傾向到流量營銷去,所以具體要說VIVO手機利潤有多大不好說,但確確實實應該是名列前茅的。


侖頭出租屋


負責任的講一臺手機(蘋果除外)的利潤確實不大。

硬件成本40%:小米的雷軍說過,現在手機行業的普遍定價為成本價的250%,反過來就是每臺手機的硬件支出佔總成本的40%。下圖也驗證了雷軍的說法。

雷軍隨後指出,當小米450億美金估值出來以後,所有人都覺得他也能幹,只要燒錢就行了。所以在過去兩年時間裡,一些同行在手機市場賠的錢是天文數字。而在2018年手機利潤排行榜中,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六家廠商佔據了99%以上的利潤,其它的手機廠商基本不賺錢,其中蘋果以佔62%的利潤遙遙領先。

究其原因呢:

  1. 手機行業是一個依靠規模效應的行業,利潤嚴重向頭部集中,除了品牌效應外。大廠的供應鏈與品控都會做的好些,無形中降低了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小廠商,起步會非常難。

  2. 手機還有一個隱形的收入來源就是預裝軟件,每裝一個軟件廠商就可以獲得軟件商一筆收入,價格3-10元不等。如果一部手機裝20個預裝APP,可帶來的直接收益可能超過100元,非常可觀。而從下圖看來20個左右只是業內的均值,更重要的是很多預裝的APP還卸載不掉。同上,也是頭部公司更容易與軟件廠商談到合作。

所以,手機行業已經發展相已經進入嚴重的寡頭壟斷階段,雖然從產品本身的利潤不低,但由於行業特性,手機行業(蘋果除外)整體的利潤率並不高。

最後,羅永浩在他一次產品發佈會上說過“我們手機不賺錢,只是交個朋友”,的確是真的。


滄丘先生


手機利潤多少?這個怎麼回答呢?

這樣算吧,客觀一點

1、研發成本,動徹幾年才能有一個質的飛躍,比如iPhone4S,首個使用玻璃面板來做觸摸屏,拋棄了亞克力材質的觸屏

2、開模成本,

3,新產品上市產能不足

4、稅收成本,

5、物流成本

6、人工成本

7、倉儲成本

8、股東分潤

9、投資收益

10、宣傳費用

11、經銷商分潤

12、售後服務費用

13、原材料費用

14、渠道商利潤

15、增值稅

16、認證費用

17、管控成本

最主要的成本還是那幾個,研發成本、生產原料成本、核心芯片費用、內存費用

其他都是毛皮


希望在每一天


大吃一驚:原來iPhone 單臺利潤這麼高,有小米的75倍之多!

想必用過蘋果產品的用戶都知道,除了良好的性能及使用體驗以外,高售價也是蘋果的特色之一。

而高售價的背後,不僅僅是因為較高的成本,高利潤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據市場研究機構表明,單臺iPhone 的利潤可以高達151美元,摺合人民幣1000元左右!

相比之下,三星手機31美元的單臺利潤則顯得非常親民了!而以性價比著稱的小米,單臺利潤僅為2美元!華為、OPPO、VIVO則分別是15、14、13美元。

可儘管iPhone 的單臺利潤非常高,但相比2016年而言,2017年第三季度的利潤佔比卻是下降了30%之多,當然,這依舊無法撼動其霸主地位。

作為蘋果有力的競爭對手,三星在2016年經歷Note 7電池爆炸事件後,以S8以及Note 8強勢迴歸,從前年的幾乎零利潤增長到2017年的26%,也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至於國產手機,由於起步晚,品牌知名度不高,再加上海外市場開拓艱難,導致利潤佔比總和都遠不及蘋果與三星,不過值得祝賀的是,中國廠商利潤總和單季度首次超過了15億美元,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

並且隨著國產手機的不斷壯大與海外市場的拓展,相信國內廠商的利潤佔比將再度提升,並不斷蠶食蘋果與三星的市場利潤!


西苑數碼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可以先看一個數據:在下面圖表中,華為mate10的成本是290美元,摺合人民幣為1960元;iphone 8成本是285美元,摺合人民幣為1926元:三星S8的成本是326.5美元,摺合人民為2206元!

這簡單的對比,你可能看不出來差異,但是我們實際的觀察下,你會發現iPhone8p的成本價真滴,即使iPhone 8在第三方網站的價格低至了4088元,可是仍然手機利潤可能在2000元以上,當然,我們還必須除去一定的開銷,比如營銷等等諸多內容。

可是即便出去,大部分的開銷和它的成本,它的利潤都會在2000元左右徘徊。也就是說iPhone手機,它的利潤成本非常的高。

比如,在2017年第四季度,iphone手機的收入就達到了610億美元,是三星的3倍,華為的7倍多,這些內容給我們的啟示:手機利潤確實不低。


我們看完高端手機,它的利潤情況。那麼,低端手機它的利潤有沒有呢?低端手機,它的成本可能性會更高,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聯發科處理器,它的價格就相對便宜,而經常會用在百元機和千元機上。同樣攝像頭模組,後置指紋,電池,屏幕,代工等等,但是並不是說沒有利潤,只是這個利潤,相對高端的蘋果、三星來說要低一些。

這也就是為什麼餘承東會走高端旗艦路線?也是,為什麼小米手機在發展至今,仍然不能夠擺脫性價比這個稱號呢。就是,手機在定價方面的區別,這也讓小米在未來發展中更加註重品牌建設和旗艦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